雙獅翼護下的玫瑰,徵服者威廉的擴張對英格蘭王國發展的影響

2020-12-11 漫步史書

引言

英國的歷史起源是在不列顛島,而島上最早居住的人是從伊比利亞半島遷移過來的伊比利亞人,後來凱爾特人趕走了,據說在凱爾特人中,有一支族群名叫不列顛人,因此這個島嶼後來也被叫做不列顛島,在這一時期正是羅馬人不斷發展壯大的時期,在徵服高盧地區的凱爾特人以後,羅馬人將目光注意到了不列顛島上,歷經一番徵戰,不列顛島成為了羅馬的一個行省。

公元前43年羅馬皇帝克勞狄一世徵服不列

而羅馬文化也就此在不列顛島上生根發芽,直至公元5世紀以後,羅馬人結束了在不列顛島上的統治,不列顛島又被盎格魯-撒克遜人佔據,凱爾特人雖然歷經奮戰但很無奈還是沒能保住自己的家園,公元七世紀左右,在不列顛島上,慢慢形成了以盎格魯-撒克遜人為主的七個國家,這也是英國歷史上早期國家的雛形。這幾個國家之間不斷展開競爭。

七國時代

直到公元9世紀左右,崛起後的威塞克斯王國基本上形成了對其他幾個小國的統治地位,隨著陸續的用兵不斷徵討,威塞克斯王國一統六國,也因此從這一時期,在不列顛島上,正式誕生了英格蘭王國。雖然新生的英格蘭王國抵擋住了維京人的進攻,但最終卻沒能擋住維京人的後代諾曼人,諾曼第公爵威廉一世徵服了英格蘭並稱為了國王,給英格蘭王國帶來的巨大的變革。

徵服者威廉一世與諾曼第公國

翻開歷史來看,公元8世紀至11世紀之間,對西歐影響最大的,可能要數維京人的進攻,他們不斷的侵略法國(西法蘭克王國)、英格蘭王國(威塞克斯王國時期),其中威塞克斯王國在一度劣勢的情況下,最終擊敗了維京人的入侵,公元9世紀威塞克斯王國國王阿爾弗雷德數次擊敗維京人,維護了自己國家的統治。

威塞克斯王國國王阿爾弗雷德曾數次擊敗

不過相鄰的法國就沒有那麼幸運,法蘭克王國在加洛林王朝時期國家一分為三,當時位於西面的西法蘭克王國時常遭到諾曼人(維京人的後裔)的襲擊,由於禿頭查理本身並不是一個善於治理國家的君主,因此不得已之下對諾曼人做出妥協,公元911年西法蘭克國王查理三世將沿海的諾曼第半島割讓一般給了諾曼人,諾曼人在此基礎上建立起諾曼第公國。

法蘭克王國分裂

因此諾曼人享有了世襲諾曼第公爵的稱號,雖然諾曼人徵服了法國(西法蘭克王國),但在政治上還是比較依靠法國,而且在雙方逐漸的趨於穩定以後,原本繼承自維京人兇悍武力風格的諾曼人,也漸漸地開始吸收法國文化,逐步的邁入到文明社會的進程當中,諾曼第公國前幾代君主也都很有作為,特別是在軍事上吸收了法國的特點,展開了一系列的擴張。

諾曼人對西法蘭克王國的進攻

威廉一世應該要算是諾曼第公國第七代君主,不過很顯然想要成為一個合格的王者,並不只是站在父祖的肩膀上就可以,因為首先威廉一世在繼承諾曼第公爵之位的時候,年齡只有7歲,雖然諾曼人已經接受法國人的文明影響,有了較為穩固的政治體系,但骨子裡兇悍仍然未完全褪去,誰的拳頭大誰就能成為國王。

徵服者威廉一世

很顯然威廉一世的拳頭不夠大,小時候由於被父親指定為繼承人的威廉甚至還遭到過刺殺,所幸刺客當時殺錯了人,威廉倖免於難,但他的敵人從來沒有停止攻擊過他,除了暗中殺害,甚至還有意無意地散布威廉一世的壞話,因為他是私生子所以也被人叫做「雜種威廉」,甚至於在繼位以後,父親為他留下的三個監護人也都被殺害。但威廉幼年時候就在這樣混亂的環境中長大,並最終平定了叛亂,一個不能被忽視的力量就是法國,說起來諾曼第公國相對於法國其他公國而言十分獨立。

諾曼第公爵的雙獅紋章

但二者在表面上還維繫著宗藩關係,不過在西歐基本上沒有哪個國家能夠與諾曼第公國較量,所以大家都想在諾曼第公國的政治鬥爭中參與一把,以便取得自己想要的好處。法國國王亨利一世支持威廉收回權力,但卻絲毫沒有想到,自己其實是養了一頭狼,雖然這頭狼並沒有返回頭去咬他,但威廉一世成長起來以後,法國再也沒有辦法從諾曼第公國裡面得到任何好處,而威廉一世不斷壯大以後,擴大了諾曼第公國在整個歐洲的影響力,所以後來他把目光對準了孤懸海外的不列顛島。

威廉一世與哈羅德二世的恩怨情仇

公元1066年威廉一世徵服英格蘭王國之前,不列顛島上的歷史沿革已經歷經幾個重要的時期,除了早年維京人的侵略外,還有就是北歐強國丹麥王國的入侵的時期,由於丹麥本身繼承了維京人的強悍,盎格魯-撒克遜人完全不是對手,甚至於英格蘭王國全境都在1016年佔據,直至1042年懺悔者愛德華一世崛起以後,才陸續恢復了英格蘭王國。

懺悔者愛德華

懺悔者愛德華之所以能復位成功,一個很大的關鍵因素是得到了諾曼第公爵的支持(當時還不是威廉一世在位),在丹麥佔領英格蘭以後,愛德華和母親被送到諾曼第公國,當時丹麥國王君臨英格蘭以後,為了防止盎格魯-撒克遜人回來,一度和諾曼第公國聯姻,並承諾所生子女將來可以繼承英格蘭國王的權力。但丹麥國王最終並未實現這一承諾,愛德華父親(英格蘭國王)被後來繼位的哈羅德一世殺害後,愛德華不得不跟隨母親繼續逃離。

在諾曼人的支持下,愛德華成功繼任為英格蘭國王

隨著哈羅德一世的去世,丹麥在英格蘭的統治最終也告一段落,愛德華這時候才回到英格蘭繼任國王,也因為曾得到諾曼人的支持,愛德華本人對諾曼人極為親近。不過愛德華繼位以後內部基本上很不太平,因為以丹麥人為主的勢力仍然非常強大,特別是以哥德文伯爵父子為首的勢力,雙方的矛盾越來越大,並最終公開化,愛德華與哥德文伯爵父子雙方(還有挪威王國從旁輔助)的軍隊展開激戰,戰爭結果是愛德華妥協讓權,哥德文伯爵病逝,其子哈羅德二世繼承了父親的權力。

哈羅德二世在約克大教堂舉行加冕儀式

哈羅德二世是一個十分有野心的人,愛德華在位期間,哈羅德二世只能暗中積蓄自己的力量,並不斷的對抗諾曼第公爵威廉一世,但在表面上他卻不得不向威廉一世妥協,而為了得到英格蘭王國的權力,威廉一世也將女兒嫁給他,但哈羅德二世本身對諾曼人懷有深深的敵意,所謂示弱不過只是韜光養晦,一旦時機成熟,哈羅德將直接反戈一擊。

黑斯廷斯戰役中哈羅德二世陣亡,威廉一

愛德華一世去世以後,沒有留下子嗣,哈羅德二世等到這一天以後,立刻宣布自立為英格蘭國王,遭到了競爭英格蘭王國的威廉一世與挪威國王哈拉爾三世的不滿,雙方爆發戰爭,雖然在斯坦福橋戰役中,哈羅德二世擊敗了挪威,但是自身也元氣大傷,被隨後趕來的威廉一世擊敗,作為一個野心勃勃的陰謀家,哈羅德二世也在戰爭中陣亡。

徵服者威廉對英格蘭國王的影響

英國作為一個遠離地中海文明起源的地方,其文化傳統來自於三個方面,第一個就是早期伊比利亞人,但伊比利亞人並未留下成型的文字記錄;第二個就是凱爾特人,在文明形成中,凱爾特人對英國早期歷史發展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而第三個就是以盎格魯-撒克遜人為主的日耳曼人,如果加上羅馬人對不列顛島的徵服時期。

徵服者威廉之前,英格蘭始終是被徵服的

由此可見在威廉一世徵服英格蘭之前,英國始終是不斷地被各個民族徵服階段,他們的文明生態在一定的歷史時期內非常不穩定,但是隨著諾曼人的到來,英格蘭王國的歷史就此改變了,諾曼人骨子裡桀驁不馴、驍勇善戰的性格使得英格蘭從11世紀以後由被侵略轉化為侵略國家,甚至在後來地理大發現時代取代了西班牙成為日不落帝國,這其中威廉一世起到了相當重要的作用。

諾曼人入侵改變了英國歷史發展

威廉一世改變了此前日耳曼人治理英格蘭時候分裂的狀態,實行封建制度下的君主專制,其中封建制度是從法國學習而來的,不同於中世紀時期分裂的歐洲,威廉一世在位期間加強中央集權,使得英格蘭王國始終保持高昂的戰鬥力,英語在這一時期也充分吸收了法語的特點(在歷史上法語對英語的發展起到相當重要的比重,這一變化起源於威廉一世時期),使得英國逐漸的由化外之地走向了文明社會。

英國皇家徽章左上以及右下部分的三頭金

值得一提的是諾曼第公國,雖然威廉一世成為了英格蘭國王,但仍然保留了諾曼第公爵的爵位,並且向法國效忠(雖然法國自己不承認),隨著法國不斷的強大,他們雖然收回了諾曼第公國陸地地區,但仍然保留了部分島嶼,諾曼第公爵的爵位始終在英國王室之間繼承,只是其外交權限由聯合王國代管,而徵服者威廉帶來的影響遠不止如此,英國從此以後開始捲入到歐洲大陸的紛爭之中,成為佔有世界發展舉足輕重的強盛國家。

相關焦點

  • 威廉一世如何徵服英格蘭
    因丹麥人在英格蘭人的統治難以取得穩定,在克努特的親子因病去世之後,丹麥王系重新選出流亡在外的「懺悔者愛德華」,也就是埃塞爾雷德和愛瑪的兒子繼任國王,以圖謀求王室血統的親近。可是,頻繁的王位繼承問題終於引激發了諾曼人的野心。二、威廉一世徵服英格蘭今天的主角威廉一世也被稱為「徵服者威廉」,是英格蘭第一任諾曼裔國王,被譽為英國中世紀的開路者。
  • 英格蘭和法蘭西的恩怨之始,看「諾曼徵服」對英國歷史的影響
    沒有征服者威廉(William the Conqueror)就沒有英國——這話是一種誇張,但反過來說,英國歷史的發展,卻不能沒有威廉。在「諾曼徵服」以前,英國這個一度讓世人憧憬的以「英倫紳士」聞名的國家實質上卻像是一個未曾開化的蠻荒地帶,威廉給孤島英國帶去了文明,帶去了生機和活力,「諾曼徵服」對英國歷史的發展皆也因此可以說是奠定性的。
  • 諾曼徵服英格蘭始末記
    在隨後的百年間,這些外來民族相繼建立了七個小王國,分別是盎格魯人的東盎格魯利亞、麥西亞和諾森布裡亞王國,撒克遜人的蘇賽克斯、威塞克斯和埃塞克斯王國以及朱特人建立的肯特王國。這七個王國毫不顧及當年的香火情,為了自己的權勢開始了爭霸,肯特、東盎格魯利亞、麥西亞、威塞克斯相繼稱霸英格蘭,但都沒有實現政治上的統一。
  • 被諾曼徵服的英格蘭,私有土地遭到打擊,威廉一世對英格蘭的影響
    但這些土地並非全部,威廉一世十分清楚,整個國家表面上風平浪靜,但實際上那些反對自己的人正在暗中發展,等待時機成熟後就會對自己的統治構成極大的威脅。因此威廉一世必須施展應用手段,建立強大的中央集權,將地方勢力扼殺在搖籃中,才能保住自己頭頂的王冠。
  • 「世界史」英國史:英國歷代王朝——經常絕嗣,為找王國繼承人發愁
    其中的法蘭克王國,發展為西歐的一個大國。在查理統治時期,法蘭克國達到全盛。800年,建立起查理曼帝國。814年查理去世,他的子孫庸碌無能,相互傾軋,國家陷入混亂。843年,他們將帝國一分為三。後來,從這三個部分,分別發展出法蘭西、德意志和義大利三個封建國家。
  • 集權統治與軍事立國:來自諾曼第的徵服者,竟改變英國百年挨打史
    來自斯堪地那維亞的北歐海盜大舉入侵,在十年之間,原來盎格魯人建立的王國大部分被摧毀,後繼英格蘭被北歐海盜維京人、少數盎格魯人和英格蘭人所建立的王國分割,混亂又持續了將近200年。可是,黑暗並沒有過去,新的入侵者又來了。
  • 初露崢嶸,英格蘭的日不落帝國之路
    其中公元五世紀時,易北河口和丹麥的盎格魯人侵入英倫三島("Ensla-iond」意為森格魯人之地),稱這個島為盎格蘭,給了這個島國自己的名字英格蘭。在歷史上「英國」是一個很不確定的概念,不列顛通稱作」英國」的習慣性錯誤更加深了「英國「這概念的模糊性,嚴格來說「英國」只是英格蘭王國的簡稱,但實際上「英國」往往用來泛指英倫諸島,也就是包括英格蘭、威爾土、蘇格蘭甚至有時還包括隔海相望的愛爾蘭。
  • 政治體制演變史視角下的英格蘭(五)
    近400年整個世界的歷史,用一句簡單粗暴的話就是說,凡是接近於英國模式的,王權擴張財政失敗,因此蛋糕留在資本家手裡面的國家,包括英國、荷蘭,和北歐那些新教小國,最後在發展資本主義和議會民主的過程中都比較順利。
  • 諾曼徵服:法蘭西的公爵為何成了英格蘭國王
    1066年英格蘭國王懺悔者愛德華逝世,法蘭西王國的諾曼第公爵威廉宣稱繼承英格蘭王位,但英格蘭貴族推舉哈羅德·戈德溫森為國王。威廉於是遠徵英格蘭,打敗哈羅德·葛溫森,成為英格蘭國王。那麼威廉是如何徵服英格蘭的呢,船長為你細細道來。一,諾曼第公國
  • 從學術作品到通俗讀物 怎樣讀懂玫瑰戰爭
    消息傳到英格蘭,倫敦的議會花園裡,約克公爵與國王寵臣薩默塞特公爵開始了唇槍舌劍的對峙。互相譏嘲之後,約克公爵要求貴族們站隊表態,支持自己的摘白玫瑰,支持薩默塞特公爵的摘紅玫瑰。紅玫瑰是蘭開斯特家族的族徽,摘下它的成為「蘭開斯特黨」;白玫瑰是約克家族的族徽,摘下它的成為「約克黨」。後來約克與蘭開斯特兩大家族為爭奪王位,爆發了英格蘭史上最漫長的內戰。
  • 阿川閒聊:組成聯合王國的威爾斯,歷史上到底是和英格蘭有何糾葛?
    那麼為什麼威爾斯那麼安靜呢,它和英格蘭的關係又如何呢? 我曾在上篇文章中寫過,英國實際上是由四個政治實體(英格蘭王國、蘇格蘭王國、威爾斯公國和北愛爾蘭地區)組成的國家,所以它是聯合王國(united kingdom),英國女王是聯合王國的國家元首。
  • 現實版《權力的遊戲》|殺戮與愛情滋養出的都鐸玫瑰
    消息傳到英格蘭,倫敦的議會花園裡,約克公爵與國王寵臣薩默塞特公爵開始了唇槍舌劍的對峙。互相譏嘲之後,約克公爵要求貴族們站隊表態,支持自己的摘白玫瑰,支持薩默塞特公爵的摘紅玫瑰。紅玫瑰是蘭開斯特家族的族徽,摘下它的成為「蘭開斯特黨」;白玫瑰是約克家族的族徽,摘下它的成為「約克黨」。
  • 他是諾曼第公爵,被稱為大徵服者,可他的出身卻一直被詬病
    公元11世紀,諾曼第公爵威廉對不列顛的徵服可以說是自遠古以來眾多入侵中最輝煌、最成功的一次,在某種程度上也是對英國以後的歷史進程意義最為重大,影響最為深遠的一次,在這之後所有的英王多少都帶有著這位大徵服者的血統。
  • 英格蘭老國王許諾三個人繼承王位,結果在英格蘭引發了一場大戰
    而威廉一世為了確保哈羅德的忠心,還把自己的一個女兒嫁給了哈羅德。 等於說哈羅德是威廉一世的女婿,但這個女婿不厚道,回國之後就自封為王了。惱怒的威廉一世發誓自己要率大軍前往英格蘭,生擒哈羅德這個背信棄義的小人,捎帶拿回屬於自己的王位!
  • 英國國家由來:詳解蘇格蘭與英格蘭的歷史淵源
    獨立戰爭時期  公元11世紀,鄧肯一世繼承了蘇格蘭地區的王國(阿爾巴王國)的王位,沒多久又被麥克白(眼熟吧?)推翻,過了十幾年,鄧肯一世的兒子馬爾康姆三世復仇,重登大寶。(這就是莎士比亞悲劇《麥克白》的原型故事)  11世紀中後期,徵服者威廉入主英格蘭,這位狂人自然閒不住,繼續入侵蘇格蘭,打得馬爾康姆三世送兒子當人質表示臣服,從這個時候起,英格蘭王族和蘇格蘭王族之間開始通婚,雙方邁入「其實我們都是一家人」的快車道。
  • 中世紀歐洲騎士傳奇的終結者——英格蘭長弓手
    公元732年,法蘭克王國的實際統治者、法蘭克宮相查理·馬特,廢除了過往無條件分封土地的制度,推行新的「採邑制」。要求接受分封土地的豪紳顯貴,必須提供自備馬匹武器的騎兵,並向封主宣誓效忠,隨時聽候徵召。1066年,徵服者威廉為了限制盎格魯撒克遜貴族的權利,規定他們不得擁有騎士裝備,這條禁令的實行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長弓在英格蘭的普及,並逐漸達到了僅次於騎士裝備的地位, 成為了一種英格蘭特有的身份象徵。
  • 玫瑰戰爭的起因:如何解釋英格蘭歷史上最著名的戰爭?
    第一次公開衝突在此展開,紅白玫瑰戰爭爆發。我們如何解釋英格蘭歷史上這一最著名的戰爭?這場風暴是怎樣到來的?有人稱,這種統治模式的最終結果是,君主制不斷受到削弱,因為君主制會在「過分強勢」的臣民的陰謀詭計下變得越來越不堪一擊。因此,會出現約克公爵理查或造王者沃裡克這些有影響力的人物,也不足為奇,因為他們能夠決定國家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