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經常搞事情的蘇格蘭人不同,威爾斯在英國內很安靜,就連北愛爾蘭都比它似乎更有新聞話題可言。那麼為什麼威爾斯那麼安靜呢,它和英格蘭的關係又如何呢?
我曾在上篇文章中寫過,英國實際上是由四個政治實體(英格蘭王國、蘇格蘭王國、威爾斯公國和北愛爾蘭地區)組成的國家,所以它是聯合王國(united kingdom),英國女王是聯合王國的國家元首。相較於1707年才和英格蘭合併成不列顛王國且現在還和英格蘭不相容的蘇格蘭王國而言,威爾斯公國融入英格蘭的時間和程度都要早的多且大的多。
英國的四個部分
威爾斯公國沒有降級前也是與英格蘭同級別的威爾斯王國,主要民族是威爾斯人,與盎格魯-撒克遜人(日耳曼人種)為主的英格蘭人不同,威爾斯的人種同蘇格蘭一樣是不列顛的原住民凱爾特人。但是,從公元43年起,威爾斯和英格蘭都被羅馬帝國所徵服,成為不列顛尼亞行省的一部分,而北方的蘇格蘭人還在頑強地保持獨立。
五世紀時的民族大遷移使得西羅馬帝國滅亡,來自日耳曼人的盎格魯撒克遜人進攻不列顛尼亞行省,並建立了七國政權。被擊敗的不列顛尼亞人和當地的凱爾特人在群山環繞的威爾斯建立防禦,並開始自稱威爾斯人,同時建立格溫內斯王國(Kingdom of Gwynedd)這一羅馬帝國繼承國,其國王享有「不列顛人之王」(King of the Britons)的尊稱。
威爾斯旗幟
有意思的是,英國大名鼎鼎的亞瑟王和梅林的傳說,其實是威爾斯人的領袖,他們是由反抗盎格魯撒克遜人的英雄事跡經過藝術加工產生的。這樣看來,英格蘭人可是英國各種傳說的大反派啊。
九世紀的維京徵服時代,反而促使英格蘭地區的盎格魯撒克遜人的七國逐漸統一,威塞克斯王國的阿爾弗雷德大帝幾乎一統英格蘭,並開始自稱英格蘭國王。英格蘭國王艾塞斯坦更是威壓威爾斯各諸侯,威爾斯各王國基本成為英格蘭的附庸國。
公元1066年,英國發生了史上著名的「諾曼第徵服」,法國的諾曼第公爵徵服者威廉徵服了英格蘭,並同時完成了對威爾斯諸侯的徵服。在英格蘭的指示下,格溫內斯王國在1216年將威爾斯其他王國整合為威爾斯公國,服從英格蘭的統治,英格蘭對威爾斯的政治軍事影響力也愈發加深。
1284年愛德華一世直接軍事徵服威爾斯全境,為了減少威爾斯人的不滿,他同意由一位在威爾斯出生、不會講英語、生下來第一句話說威爾斯語的親王來管理威爾斯人。他將分娩的王后接到威爾斯,生下了第一位威爾斯親王愛德華二世。英格蘭和威爾斯的整合愈發加深,同時自此,「威爾斯親王」頭銜基本由英格蘭國王的長子獲得,威爾斯親王也從此成為英國王儲的代名詞。
現任威爾斯親王查爾斯王子
此後,經過三百年的融合,威爾斯更加深入地融進了英格蘭,公元1536年通過的第一《聯合法案》(Act of Union)徹底將英格蘭和威爾斯聯合。此後又經過近五百年的時間,威爾斯和英格蘭近乎融為一體,不分彼此,自然比蘇格蘭安靜得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