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不列顛島上的英格蘭、威爾斯和蘇格蘭以及愛爾蘭島東北部的北愛爾蘭以及一系列附屬島嶼共同組成西歐島國英國。
除本土之外,其還擁有十四個海外領地, 總人口超過6600萬,其中以英格蘭人(盎格魯-撒克遜人)為主體民族,佔全國總人口的佔83.9%。
(英國國旗的來歷。)
(當下英國本土及海外領地)
二,盎格魯-撒克遜人
盎格魯-撒克遜人指的不是一個民族,通常是指公元五世紀初到1066年諾曼徵服之間生活在大不列顛島東部和南部地區的文化習俗上相近的一些民族。
((盎格魯-撒克遜人美女)
英國工業革命後向外移民建立起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國,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都是正宗盎格魯-撒克遜文明的國家。
(這五個國家組織了情報共享系統「五眼聯盟」)
三,英格蘭面積約13萬平方公裡,是英國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經濟最發達的一個部分。
在歷史上,英格蘭與蘇格蘭之間是以哈德良長城為界。
1914年,英格蘭佔有的殖民地比本土大135倍,成為第一殖民大國,自稱"日不落帝國"。
四,蘇格蘭是英國的政治實體之一。
無論從種族和歷史上說,蘇格蘭和英格蘭都不是一回事,甚至可以說格格不入。
蘇格蘭人的祖先和愛爾蘭人一樣是凱爾特人,說的是來自凱爾特文明的古老語言,這種語言至今在蘇格蘭都是官方語言。公元843年,蘇格蘭地區的一個國王完成了各個蘇格蘭部落的統一大業,建立了真正意義上的蘇格蘭王國。那時候,盎格魯·撒克遜人還在不列顛島的南部地區打野豬。
蘇格蘭歷史上是一個獨立王國,1707年被英格蘭合併為大不列顛王國。蘇格蘭雖然在外交、軍事、金融、宏觀經濟政策等事務受到英國管轄,但在內部立法、行政管理上,擁有很大程度的自治空間。
(蘇格蘭女演員。)
五,威爾斯。
威爾斯公國的歷史要比英格蘭更加古老。1258年,威爾斯公國正式成立。1282年後,威爾斯被置入英格蘭的支配之下。1536年,威爾斯和英格蘭籤署《聯合法案》,威爾斯自此正式和英格蘭統合。
(威爾斯美女澤塔瓊斯。)
威爾斯擁有不受汙染的自然美景以及千變萬化的地理景觀,境內處處是原鄉之美。
(威爾斯風光。)
六,北愛爾蘭——英國的政治實體之一。
北愛爾蘭和愛爾蘭分離的原因。
a,英格蘭統治愛爾蘭島時期,英格蘭在愛爾蘭島北方有大量的新教徒移民,逐漸使得新教教徒後來佔人口多數。
b,愛爾蘭人信天主教,是凱爾特人,1169年開始遭到英格蘭入侵,1541年起英王成為愛爾蘭國王,1916年都柏林爆發了反抗大英帝國殖民統治的復活節起義,1921年12月6日,雙方籤訂《英愛條約》,愛爾蘭獨立。
c,愛爾蘭獨立後,以英格蘭後裔和新教為主的北部六郡拒絕獨立,繼續留在英國。
(北愛爾蘭美女。)
英國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國家,有句話說「攘外必先安內」。
小小的英格蘭,連蘇格蘭,愛爾蘭,威爾斯都沒有擺平,都有自治權,卻能揚威於海外。
從名字就可看出:大不列顛王國(1707-1801)大不列顛及愛爾蘭聯合王國(1801-1922)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1922以後)
(大英帝國統治過的地區。)
小小的英格蘭面積僅為13萬平方公裡,卻建立起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國,面積極盛時高達3550萬平方公裡(192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