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15 20:0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妥善處理家事糾紛,維護家庭和諧穩定,更好保護當事人合法權益,成為近兩年來法院大力推進家事審判改革的主要目標。為此,七星關區人民法院牢固樹立「家事糾紛無小事」的理念,全面推進家事審判改革,健全心理諮詢、修復機制和家事糾紛多元化解機制,探索構建了審判組織聯動化、立案程序便捷化、調處機制多元化、審判方式人性化「四化」同步推進家事審判的改革模式,取得良好效果,獲得上級肯定。
2016年至2019年底,該院共受理家庭糾紛案件7618件,審結7522件。
機制改革 效果更提升
走進七星關區人民法院家事審判庭,牆上掛著以宣傳孝道、家和等傳統文化以及反家暴等法律知識的漫畫。相較於傳統模式,法官席、被告席等被一張大會議桌代替,以「和」為主題,採取溫馨舒適的布置方式,凸顯濃厚的家庭氛圍,給當事人營造一個緩和心態、緩解對立情緒的環境。
「家事案件與普通民事案件相比,有較強的倫理性和情感性,這是冰冷的證據、機械的法條無法完全解決的。」該院家事審判庭法官王友志介紹,該院積極創新家事審判工作機制,提升家事審判效果,設置了1至3個月的離婚冷靜期,冷靜期不計入案件審限。
此外,該院通過購買服務的方式,與貴州工程應用技術學院籤訂合作協議,聘請國家二級心理輔導專家,設立心理諮詢室,為當事人提供心理諮詢;健全離婚案件婚姻家庭財產(債務)申報制度,切實保護離婚當事人財產權益;建立修復機制,跟進案件全程調解程序,對離婚案件未成年人撫養教育權益介入保護。該院明確規定,子女監護撫養問題未解決的離婚案件,一律判決不準離婚。
多元化調處 糾紛更易解
家事案件數量大、涉及面廣,工作中,該院在總結原有糾紛多元化解機製成功經驗和先進做法的基礎上,採取多元調解措施,促進家事審判效果的提升。
開庭審判前,該院委託社會調查員,通過電話詢問或實地走訪鄰居、親屬、村民委員會、工作單位等方式了解當事人的婚姻家庭狀況及未成年子女的撫養狀況,建立當事人社會調查臺帳,再由調解員根據臺帳深入當事人家中進行調解,能調解的現場調解,不能調解的及時向法院提出解決糾紛建議。該院共聘用家事調查員4名、調解員4名,通過社會兩員庭前調處,家事案件調撤率明顯上升。
採取一般思想教育和特殊心理輔導相結合、法理情相結合的措施,在訴前接待、立案、審判、判後執行等環節全程調處,避免激化家庭矛盾,修復破損家庭關係。
成立由區委政法委牽頭,相關組織參加的矛盾糾紛調處機構,對家事案件矛盾糾紛進行調處,並將審判視野延伸到案件之外,建立結案後跟蹤、回訪及幫扶等長效調處機制,關注空巢老人、留守兒童的生活起居及身心健康等問題。
便捷審判 服務更暖心
「雙方不要賭氣,多進行溝通交流,及時化解矛盾……」2019年11月13日,為妥善處理一起離婚糾紛,案件承辦法官與書記員來到被告居住地,向被告送達法律文書,並當面聽取其意見。
針對案件當事人出行不便的實際,在獲得案件當事人同意的前提下,由審判法官約定時間,邀請陪審人員到當事人家中或當事人所在地,就地開庭審理。
此外,該院針對大量居民在外務工,部分家事案件當事人身在外地不便回鄉的實際,在開展審判工作的基礎上,實施遠程視頻庭審。
為提高家事審判效率,該院建立健全案件繁簡分流機制,針對矛盾糾紛複雜、爭議較大、涉案標的額大的家事案件適用普通程序,由1名熟悉婚姻家庭案件審判業務,掌握相應社會心理學知識並善於做群眾工作的法官,與人民陪審員組成合議庭審理案件;對事實清楚、權利義務關係明確、爭議不大的家事案件,由家事審判法官獨任審理。
閱讀推薦
來源:畢節日報全媒體中心
作者:雷蕾
原標題:《如何妥善處理家事糾紛,來看看七星關做法》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