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對於孕期和哺乳期女性這兩個特殊群體,科學飲食又被賦予了更多的意義。它不僅關係到女性自身健康,還對胎兒發育,以及出生後寶寶的長遠健康有著極大影響。
為了滿足胎兒生長發育的需求,女性在孕期需要攝取更多的營養。我們需要根據孕期每個階段的特點,有針對性的調整飲食、補充營養。
孕早期
孕早期由於此時早孕反應大多比較強烈,往往會讓準媽媽胃口變差,因此可以儘量選擇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通過少吃多餐的方式,來幫助對營養的吸收。過於油膩、辛辣的食物,容易刺激腸胃,加重早孕的不適感,所以儘量少吃或不吃。
通過均衡的飲食,孕早期一般無需額外補充營養素。不過有一個例外,必須吃葉酸,一般從孕前三個月(備孕期)開始補充,並至少持續到孕後三個月。當然,條件允許的話,整個孕期都持續補充葉酸也是沒有問題的。
孕中期
首先應該適度增加優質蛋白質的攝入。比如瘦肉、奶類、蛋類、豆類和堅果類,胎兒的生長發育、母體組織的增大都需要蛋白質的參與,攝入不足容易造成胎兒發育緩慢。
另外,隨著胎兒骨骼的發育,對鈣的需求量大增,準媽媽也要注意鈣質的補充。可以多吃一些含鈣高的食物,如牛奶、奶酪、蝦皮、黑芝麻等等。
特別要注意的是,要控制血糖。避免高脂、高鹽、高糖的飲食習慣,否則容易誘發妊娠期糖尿病,導致巨大兒和新生兒低血糖症的出現。可以多吃升糖指數低的食物,比如粗糧、綠葉蔬菜、瘦肉、奶類等等,水果也要控制量,不能無限制的吃。
孕晚期
到了孕晚期,胎兒快速生長,準媽媽的飲食也要相對增加。會容易出現缺鐵性貧血,可以增加一些含鐵高的食物,比如木耳、紅肉、動物肝臟、動物血等等。如果通過食補不夠或較嚴重,一般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鐵劑進行補充。
另外,孕晚期準媽媽增重比較快,飲食上更需要注意低鹽、低脂、低糖,同時儘量減少精細糧的攝入,水果也可以多用蔬菜來代替,這能有效防止血糖升高,減少水腫的出現。
哺乳期媽媽飲食中的物質,會通過母乳傳遞給寶寶,其中的某些成分有可能引起寶寶過敏等不良反應,所以不能隨心所欲的吃,要儘量注意多吃天然、少刺激、低致敏率的食物,像貝類、螃蟹等海鮮,一些家庭不常食用的熱帶水果、堅果類,在哺乳期最好慎重選擇。
另外還有一個很容易被大家忽視的地方,那就是水分的足量攝入。哺乳期的新媽媽不僅要滿足自身代謝的需求,還要供應泌乳所需,而母乳中至少有90%是水分。新媽媽每天應該保證攝入2100-2300ml的水,才能達到供需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