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會說,男孩跟女孩不是一樣的養嗎,差別真有那麼大嗎?真的有。研究表明,男孩和女孩的生理結構上、性格和行為方式上有著很大差別。許多人還說,男孩要窮養,要放養,父母不需要對他們過分擔心,好像他們天生就成長為一個具備所有優秀品質的男人,但現實總是差強人意。
實際上,男孩就是比女孩存在許多的問題:在生活上不思進取、學習成績差、不善溝通,暴躁易怒,特別是男孩天生好動、愛冒險,極容易出現安全問題,許多男孩一進入青春期便像換了個人似的,沉迷遊戲,與父母爭吵,出現叛逆行為,甚至一不小心誤入歧途…男孩們總是讓父母操碎了心。
如果在養育男孩這件事上,你覺得迷茫、不知所措,如果你希望你的男孩能成長為一個積極、勇敢有責任心的優秀男孩,不妨去看下這本《養育男孩》。
《養育男孩》這本書是由澳大利亞著名家庭問題專家史蒂夫.比達爾夫所著,據說這是一本丈夫會悄悄從妻子手中偷走的書,全球銷量超400萬冊,書中的內容簡單、直白、易於閱讀,被奉為全球男孩父母的育兒手冊。
史蒂夫.比達爾夫是一個男孩和一個女孩的父親,在《養育男孩》這本書之外,他還著有《養育女孩》。他一直覺得男孩們有能力,富有同情心,性格堅強,但是他們又是「脆弱的酷小子」,缺乏經驗、喜歡冒險,很容易犯錯,受到傷害。他們成長過程並非一帆風順,需要父母們更多的關愛、理解和引導。史蒂夫.比達爾夫曾說:「如果我們希望世界上有更多的好男人,就必須從現在做起,少一分責備,多一點理解。」
下面我將書中的精華提煉了出來,分別從男孩的生理差異、男孩成長過程的三個階段、以及如何成為一個好父親、好母親三個層面來進行論述書中內容,希望對各位男孩的父母們有所幫助。
養育男孩與女孩就是不一樣,是由於生理差異造成的
你的男孩之所以那麼皮,都是睪丸激素在作怪
我兒子雖然還不到兩歲,已經表現出旺盛的精力了,這讓身為上班族父母很是抓狂,常常羨慕能有個文靜乖巧的女孩。為什麼男孩會表現出和女孩不一樣的旺盛精力呢?答案在於睪丸激素。
睪丸激素在男孩體內的分泌有一個周期。孕8周在胎兒體內開始形成,孕15周開始發育成熟。出生嬰兒的睪丸激素相當於一個12歲男孩的激素含量,出生後幾個月迅速降低至出生時的1/15。男孩長到4歲時,睪丸激素以兩倍速度激增,5歲時下降到一半。11-13歲時,睪丸激素再次急劇上升,會達到學步期的8倍。14歲時,會達到最高峰。24歲左右睪丸激素含量依舊很高,但身體已經適應當前的激素水平。
了解睪丸激素的分泌周期,我們就能很容易了解男孩成長的各個階段的特徵,因而更理解他們的行為。
比如,男孩在4-5歲時,突然會對刀槍棍棒等玩具愛不釋手,好鬥,喜歡體育活動,崇拜英雄和熱衷冒險。而11-13歲這段時間,男孩的四肢開始猛長,神經系統發生根本變,14歲時,男孩的陰毛瘋長,粉刺和痘痘開始冒出,性意識開始萌發,開始焦躁不安,讓父母束手無策。
原來男孩的不同時期表現的不一樣的變化都是激素在起作用,父母了解這些知識,有助於理解和幫助男孩。
而書中還指出,睪丸激素會對大腦產生影響,使得男孩更關心等級差異,更喜歡競爭。這就能解釋為什麼許多男孩都喜歡拉幫結派,劃分等級,他們通過確定的組織和建立公正的規則來獲得歸屬感、安全感和等級感。
睪丸激素過高會導致精力旺盛、注意力集中,而這類男孩通常更具有領導力,要麼就是班裡的英雄,要麼就是班裡的無效可救的壞學生,因而更需要父母和老師的健康引導。
你的男孩之所以笨嘴拙舌,成績差,是因為大腦發育慢
有沒有發現,男孩說話比女孩要晚,語言表達能力更是沒有女孩強,班裡成績好的大部分都是女生,而男孩在語文、英語等文科方面天生短板,而在數學物理方面表現出驚人的天賦。這些都是因為男孩的大腦結構跟女孩不一樣,大腦發育的速度也不一樣。
研究表明,男孩的大腦發育速度明顯慢於女孩大腦發育速度,男孩大腦左右半球的聯繫要少於女孩。大腦左半球負責語言和推理,右半球負責運動、感 情和對時空的定位,左右半球依靠神經纖維——胼胝體進行連接,而男孩的胼胝體小於女孩的胼胝體。而神經科學家更是指出,女孩大腦中負責語言的區域更是比男性大腦中負責語言的區域更是大20%-30%。
因而父母們應該尊重和理解孩子在語言和學習上的先天短板,在後天給予男孩更多的幫助和指導,讓孩子不至於掉隊,因而幫男孩建立自信心。
孩子1-8歲是語言發展的關鍵期,父母應該在孩子牙牙學語時教會他們說單獨的字,在他們會說單獨的字時,教會他們說兩個字的詞語,並逐步過渡到說完整的句子。
同時,最好的語言學習方式就是對話,要耐心給孩子解釋看到和聽到的一切,促進孩子大腦發育,更早的教孩子讀書,跟孩子玩一些智力遊戲,培養孩子的語言能力。
作者還指出,可以讓男孩多讀一年幼兒園,晚一年入學,這樣入學時,他們就能更靈活的握住筆,智力水平上也會與女孩站在同一起跑線上,不會因為各方面比女孩差而產生挫敗感。
男孩發展過程的三個階段,父母所起的作用都不一樣
都說男孩是媽媽的小情人,跟媽媽一起會更加親密,但也有人說,男孩跟爸爸在一起也很重要,可以培養男子漢氣概,那麼男孩是應該多跟爸爸一起玩還是跟媽媽一起玩呢?
作者指出,在不同的發展階段,父母對男孩的影響是不一樣的,甚至在某個階段,孩子甚至不需要父母的過多陪伴。
0-6歲:溫柔歲月
在這一階段,男孩與女孩的性別差異不明顯,嬰兒或幼童需要與父母一方建立特殊的親密關係,通常來說,這個人一般都是母親,當然父親也可以,但母親通常是最佳人選。
6-13歲:學著成為一個男人
這一階段,男孩開始變得更具有「男人氣」了,開始舞刀弄棒了,更喜歡跟父親黏在一起,因為他們開始學習探索如何成為一個男人,因而父親的陪伴更為重要。
如果父親缺席孩子的重要成長時刻,男孩就會不斷的製造各種麻煩,來吸引父親的注意。書中講了一個案例:
一個小男孩生病了,病情嚴重,不斷反覆,他的爸爸是一名醫學專家,一年有8個月不停的在全國各地飛。他一回來,孩子的病情就有所好轉,當他走了之後,孩子病情又開始加重了,於是作者建議男孩的父親改變一下生活方式,結果男孩的病就好了。
當然,這一階段,母親的作用也很重要,讓他們不用掩飾自己的脆弱情感,感受到母親的關愛。如果母親從孩子的生活中消失,會對孩子造成十分可怕的後果,為了抑制痛苦,孩子會封閉自己的情感世界,長大後也不會向伴侶或自己的孩子表達情感,失去愛的能力。
14歲以後:向男人的轉變
這一階段,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沒有那麼大了,應該為孩子尋找一個可靠的成年人來引導孩子邁向成年世界。
由於睪丸激素的大量增加,男孩變得好辨、焦躁、喜怒無常,此時的他們開始了向成年人的邁進,厭惡學校和家庭的種種約束,內心嚮往自由和讓他們充滿激情的東西。然而他們對社會沒有判斷能力,不能正確分辨榮譽和英雄行為,很容易受到外界迷惑,沉迷於網絡或一不小心成為「失足少年」。
此時的男孩不再聽父母的話,父母管的太多反而讓孩子更加叛逆,導致家庭關係的緊張。此時,如果有一個可靠的成年人來引導他們,他們會更願意與這個人交流內心的困惑,同時也能學到更多的生存技能和社會知識,完成從男孩到男人的轉變,成為一個心智成熟、全面發展的年輕人。
這個成年人可以是男孩的舅舅或父母的朋友,他們必須具備可靠的品行,同時,他們關心男孩的成長,願意為男孩的成長保駕護航。
書中還指出,父母的社會關係網如果過於封閉,孩子便沒有辦法向更廣闊的世界拓展,會變得壓抑,內心扭曲,很容易走向歧途。同時,如果父母不替孩子尋找合適的引導者,他們自己會去尋找,但如果是同樣迷茫的同齡人或是品行不端的成年人,孩子誤入歧途的機率會更高。
養育男孩過程中,父親應該做什麼
養育男孩過程中,父親的作用至關重要。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孫雲曉曾表示,「父教缺失是我們民族很大的隱患」。對於許多中國父母來說,養育孩子更多的是母親的責任,父親只負責賺錢養家就足夠了,然而父愛的缺失會對一個男孩產生許多不良的影響:
世衛組織最新研究成果表明:
「平均每天能與父親共處2個小時以上的孩子智商更高,男孩更像小男子漢,女孩長大後更懂得如何與異性交往」。
當然,對於工作忙碌的父親們,這的確有點奢侈,我們可以一直做到的是在下班和周末給孩子高質量的陪伴。樊登老師曾說,他由於工作關係,經常要到各地講課,陪孩子的時間較少,於是他專門諮詢了專家的建議,專家說這樣不會影響父子感情。爸爸可以跟孩子在一起做一些只有男人們在一起才能做的事情:比如打架、練球等,讓孩子更具有男孩氣一些。
那麼父親到底應該怎麼做呢?
給孩子高質量的陪伴。父親可以跟孩子一起去運動,一起冒險;跟孩子講父親小時候的故事,講父親的朋友,告訴孩子父親的工作。教孩子一些實實在在的技能,比如修車、修燈,幹一些只有男人們幹的事情。
父子之間通過打鬧遊戲培養感情,同時也要制定規則讓男孩學會自控。作者還告訴我們,父子之間經常玩打鬧遊戲,是十分有益於男孩的身心成長的。男孩可以從遊戲中獲得開心和滿足,消耗掉旺盛的精力。同時,在打鬧的過程中,父親要明確的告訴孩子遊戲的規則和限度在哪裡:比如要避免做出一些傷人的動作,當一方不小心傷害到另一方時,遊戲應立即結束。這樣的好處是,孩子能夠避免過度興奮,學會如何自控,為成長為一名理智、堅強的男性做好準備。
用言行教會孩子如何去愛。父親可以適當在妻子面前表達愛意,用言行舉動來尊重妻子,從而教會孩子尊重女性,讓孩子理解到愛是神聖的、高尚的,孩子才能學會如何愛人。
父親不要避諱在孩子面前流露出真情實感。傳統家庭中的父親與孩子之間有著遙遠的距離感,總是高高在上,擺出一副嚴厲的面孔,刻意掩飾自己的所有感情。
其實父親無須掩飾自己的感情,應該讓孩子知道自己是有血有肉的人,讓孩子感受到自己的悲傷、快樂、生氣和恐懼。這樣,孩子能夠在觀察父親的行為來學習到情感的表達。比如在商場裡孩子不小心走散了,父親找到孩子時,第一時間不需要責罵,可以直接跟孩子說:「嚇死我了」,告訴孩子內心的感受,孩子的恐懼心理會降低很多。
養育男孩的過程中,母親應該做什麼
相信許多的母親跟我一樣,對於生下男孩這件事感到無所適從,因為比起女孩,我們對男孩是如何成長的竟一無所知。
母親對身邊男人的印象決定了她們對男孩的教養方式。母親們需要意識到,自己對男人的看法,男人是如何對待自己,她希望男孩成為一個什麼樣的男人,都會影響自己對男孩的養育。母親們要懷著一顆好奇心來養育男孩,不要帶著有色眼鏡去對待這個單純善良的男孩。如果母親對男性知之甚少,可以向身邊異性請教。
要幫助孩子樹立良好的自我形象。許多男孩到了中學階段,會對男性的身份感到尷尬。因為社會新聞中出現的大量的男性殺人犯、強姦犯,會讓他們對男性身份產生自卑。這時,媽媽們要經常鼓勵男孩,誇獎男孩帥氣,在男孩做家務時稱讚男孩以後一定是個好丈夫。適當時機表揚男孩:「你真幽默」,「跟你在一起很開心」,讓男孩樹立健康的自我形象。
母親要在孩子不同時期採取不同的養育策略。在小學階段,母親要當好家長的角色,密切關注孩子的安全和成長,指導和幫助孩子的學習和生活。而到了中學階段,母親要成為孩子的顧問和朋友,經常和孩子談心,以孩子能接受的方式表達愛意,尊重孩子的興趣愛好,幫助孩子平衡考試的壓力和快樂,鼓勵孩子樹立理想,培養自己的創新能力和社交能力。
給男孩講一些女孩的事,讓男孩學會如何正確的與女性交往。許多父母都曾苦惱自己的孩子在適婚年齡,特別不擅長與異性交往,看到女性會害羞臉紅等,其實這也與母親對孩子的教育有關。十幾歲時,母親可以告訴男孩什麼樣的男性是受女性的,讓男孩朝著一個優質男性的角色邁進,同時母親與男孩做朋友,尊重和理解男孩,鼓勵孩子,這樣男孩在異性交往中會更加自信。
要教會男孩學做家務。許多母親會質疑,教男孩做家務,會不會讓男孩變得更加「女性化」?其實大可不必擔心,做家務對男孩的成長有很多好處:
能夠幫助男孩更加獨立,學會一些生存技能。同時,會做家務的男孩在長大以後也會更受女性的歡迎,更會體貼伴侶,更具有責任感。做家務能夠培養孩子的自尊,更多的鼓勵孩子參與做家務這些小事,也能增加男孩的自信心。能拉近與孩子的距離。因為許多父母都很苦惱於孩子不願意與他們交流談心,如果父母直接面對面的問及孩子在學校的情況,孩子一定不會實話實說,如果父母可以在做家務的過程中與孩子談心,孩子也會避免面對面的尷尬,放下負擔,更願意分享。
要讓父親多參與到孩子的教育過程中來。母親不能完全代替父親照顧孩子的工作,要鼓勵孩子多親近爸爸,建立父子之間的親密關係。
同時,作者也警示父母,在與青春期的男孩發生矛盾時,尤其是單身母親,千萬不能與男孩發生激烈衝突,要等雙方情緒平穩之後和孩子聊天,轉換話題,讓孩子理解家庭和諧的重要性,同時,要讓孩子明確自己的原則和底線,接著再談論當初那個產生衝突的話題。
結語
讀完此書才發現,原來在養育男孩這件事上,父母們有這麼多需要父母學習的地方。它教會父母們理解和尊重男孩的天性是如此重要,讓父母們學會在什麼時候去愛,什麼時候去放手,什麼時候嚴厲,什麼時候溫柔,毫不誇張的說,它手把手教會父母們如何做一個合格的男孩的父母,值得每一個男孩的父母去珍藏和閱讀。
我是清筱淺,願意和你一起分享讀書、育兒和情感。喜歡的朋友可以關注筱淺,希望能和大家一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