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夜在家燒香上貢,傳統做法貢品為什麼擺放不能在一起?

2020-12-20 關山聽風

除夕在家祭祖燒香上貢,現在大多數人這都把貢品擺放在一起,這是新式的祭祖方法,也沒有什麼不對,是一種心意,心意到了,就證明後代還記著祖先,如此而已。然而,按照過去傳統的在家祭祖方法,一些貢品是擺不到一起的。

現在的人在家祭祖,也許是因為時代不同了,現在的物質豐富多了,好像上貢時擺得越多越好,講究的是一種心意;過去的人在家祭祖,物質沒有現在豐富,可供挑選擇的東西就不多,但那時講究的主要體現在儀式上,有一套繁文縟節的完整程序,必須按規定的程序來才符合「禮」,才顯得「心誠」,這也就是過去貢品擺不到一起的原因所在。

首先講一講在家祭祖時,哪些能作貢品,哪些忌作貢品。

一、肉類主貢品

祭祖的主貢品是豬肉,講究用「全豬」祭祀。所謂「全豬」,並非真正的把一個整豬抬上來作貢品,而是用豬身上有表現性部位。一般有豬頭、豬的四個蹄子和尾巴,這就是「全豬」。豬肉可以作貢品,但豬的內臟不可作貢品。

二、肉類輔助貢品

主要是雞和魚。豬肉、雞、魚在祭祖中被合稱三大件。在過去,這三大件中,唯一不可缺少的是豬肉,其它兩件,如實在家裡沒有,是可以將就的。有的地方羊可以作貢品,有的地方則不行(因腥臊味重的都不可以)。不能作貢品的:牲畜內有牛、馬、驢、狗等肉類;禽類主要是扁嘴類,如鴨、鵝等,但有的地方風俗不同,鴨、鵝亦可上桌做貢品。除夕祭祖肉類貢品如此,中元節祭祖的肉類貢品也是如此。

三、時鮮水果類

這方面的貢品一般沒有機會。但有的地方忌梨子為貢品,因為梨子的諧音為「離子」,很多地方忌諱。水果中作貢品的以蘋果為最佳,有平平安安的意思。

四、糖果糕點類

這方面的貢品一般沒有機會。要有年糕,南方要有糯米打的餈粑。

五、酒類

一般用白酒,農村多數用自已燒的米酒。

六、茶水

要用茶葉(又稱園茶葉,即平時普遍喝的茶葉)泡或煮的茶水,忌用白開水和其它茶葉的茶水。

其次,就是祭祖時上貢品的程序。

一是點香燈

家裡祭祖一般都放在正屋的堂屋內,也稱正堂、正廳。有兩種情況:如堂屋內設有神龕(有的地方稱家仙),先將神龕上的油燈(一定要用植物油)和香點起來,如沒有油燈,也可用紅色蠟燭代替;如果堂屋內沒有設神龕,油燈(蠟燭)就放在八仙桌或方桌的上方,中間和下方放貢品。

二是上肉類貢品

肉類貢品的製作要用整體的,如整個豬頭、整隻雞、整條魚,忌切碎。在煮肉類貢品時,只許放鹽,其它調料一律不能放,尤其禁放辛、辣、香的調味品,如辣椒、生薑、蒜、蔥等。這是除夕的家中祭祖和中元節家祭祖的區別,除夕更為古老和莊重,更為講究,而中元節祭祖時,可以將肉類菜炒好,能放各種調味品,祭祖完畢就可以吃。除夕祭祖的肉類菜祭完祖後,還要切碎,回鍋做過。這種原因是,除夕的祭祖,除了祖先外,還要請各路大神,與古代祭祀的禁忌沒有區別,而中元節以祖先為主,所以貢品的做法有區別。

擺好肉類貢品後,放鞭炮燒紙,迎接祖先。有的地方由一家之主在堂屋門口手持一份祖先的名單,要一一喊到,有的地方則喊祖先之中幾個熟悉的先人,委託他們把所有祖先請回家裡來。前者用時比較長,現在很少有人採用,後者比較簡單,用時也很短,為絕大多數人採用。

三敬酒

在上肉類貢品的同時要擺酒盞,有的地方擺三隻酒盞,有的地方擺五隻酒盞,有的地方擺一桌酒盞,地方不同,習俗上是有些差異的。接了祖先後,開始為祖先敬酒,也就是向酒盞內倒(篩)酒,一共要倒三次,也就是三巡。倒酒時要注意的是,一是不能一次倒滿,每次倒一些表示意思就行了;二是不能三次連一起,一口氣倒完,每倒一次要停一停,相隔幾分鐘,就仿佛有人坐在那裡喝酒一樣,等人家喝完再倒。

四是撤下肉類貢品,上糖果糕點,敬茶

酒過三巡,要撤下肉類貢品,同時敬上糖果糕點,然後敬上熱茶。

到此,除夕祭祖程序也就完成了。如果我們仔細想想,這個程序其實與我們平時招待客人吃飯的程序是一樣的。因此,如果在家裡祭祖,按傳統的祭祖程序,有一些貢品是無法擺到一起的。

現在不管是傳統祭祖方法還是新式的祭祖方法,目的是一樣的,那就是緬懷祖先,傳承中國古老的孝道文化。

相關焦點

  • 衡東人七月半「貢老客」為什麼那麼多人重視?這些規矩你知道嗎?
    在衡東,七月半前各家各戶一般都有接祖(貢老客)習俗,但是也有點不同,衡東人接祖的一般情況(各家不完全相同)。一般是從七月初八開始(但是,一般小家族3、4個兄弟的,就在初十或十一開始,具體看各家族人),七月十五結束。七月半開始接祖一般是一整個大家族的人,在前天晚上聚集在家族的一戶人家,備好酒水祭祀貢品接祖。
  • 「夏集貢圓」一看名字就知道不同尋常~
    看到這個名字大家不知道哦肯定會有很多疑問,為什麼叫夏集貢圓呢?沒有關係,我一點點的解釋給你們~夏集是淮南的一個鎮,那兒的面圓子最有名。相傳夏集面圓,曾作為貢品,以謝聖上聖明,解百姓於火熱、飢餓當中,救大命之恩。故稱之「貢圓」。淮南面圓真是出了淮南你就找不到了,它是用薄餅加肥膘肉製成。
  • 佛教:寺廟裡的6樣貢品你知道嗎?修得菩提心,福報自然來!
    進廟燒香,見佛禮拜,每個修佛的人都懂的道理,那你知道燒香有什麼含義嗎?在佛教裡,香被稱為信香或戒定真香,其意義是持戒,得定,開慧,這也是修佛的開始。那燒香燒多少支為好呢?寺廟的僧人說:燒香三支,戒,定,慧缺一不可,同時供養三寶:佛,法,僧,俗話說:「燒三支文明香,敬一片真誠心」。當然燒多少無所謂,重點在於心,心誠則靈。去寺廟燒香拜佛的人都能會看到在佛前都會擺有貢品,供具,對於這些貢品的含義你知道嗎?有著什麼樣的意義?1.貢香。
  • 除夕夜後,為什麼不可以洗衣服,這是什麼說法?
    除夕夜為什麼不可以洗衣服,這是什麼說法?除夕夜不可以洗衣服的說法,在傳統的說法中,其實是錯誤的。因為除夕是我們中國年的最後一天,正是除舊迎新的一天。那麼過年的哪些日子是不能洗衣服的呢?按照傳統來說,大年初一和初二是不能洗衣服的。因為這兩天正是水神的生日,所以為了敬畏水神,就不能在這兩天洗衣服。
  • 佛教,寺廟拜佛大有講究,燒香上供你都做對了嗎
    那麼不管是去寺廟參拜,還是在家供養佛菩薩的時候,燒香上供你都做對了嗎?寺廟拜佛是有很多禁忌的。比如去寺廟拜佛時,不能從中間的門進入,要從兩側的門進入。因為中間的門是空門,只有出家人才可以進出。還有燒香時要左手拿香,右手拿燭,因為常人一般都是用右手來造業。
  • 德陽消防官兵守護平安除夕夜 穿著戰鬥服看春晚
    除夕夜,她要和全勤指揮部值班幹部一起守護萬家團圓平安。指揮中心正前方的大屏幕上,全市各地慶典場地盡收眼底,身邊的對講機不時傳來各地執勤情況。「除夕夜接警總量大約是平日的10倍。」她告訴記者,每年除夕夜,他們都會安排6名接警人員。接警人員必須全神貫注地接聽每一個報警電話,引導報警人在最短的時間內講明現場地點和基本情況,這關係到是否能有效撲救火災。
  • 尊民俗 清明祭祀黃帝的貢品可帶回家
    尊民俗 清明祭祀黃帝的貢品可帶回家時間:2016-03-24 11:09:44來源:公祭軒轅黃帝網作者:編輯:李百荷 黃陵「搶貢尖」的傳統習俗(資料圖片)  黃陵縣民間,一直流傳著「搶貢尖」的傳統習俗,就是把清明祭祀黃帝的鮮花、水果、花饃等貢品帶回家,為全家老小增福添壽、吉祥好運。
  • 遙遠的記憶——豐縣糖人貢
    發喪的那天,年齡大的叔父和兄長們要去跪棚,我們這些小孩子就蟄伏在大人不注意的靈棚的一角,沒有心思觀看弔唁人的什麼「三六九叩」或者「二十四拜」的跪禮,眼睛緊緊地盯著靈棚內方桌上擺放的大大小小的糖人貢     說起糖人貢,顧名思義,就是用糖製作成人物形狀的貢品。而豐縣糖人貢是以優質白糖為原料,用模具注塑成仙佛諸神、動物、果品、古代建築、器具等的統稱。即豐縣人俗稱的「糖貢」。
  • 宣城88歲老人在家燒香祈福 竟把臥室給燒了
    原標題:老人燒香祈福差點燒掉三層樓房中國宣城網訊2月12日,在寧國市河瀝溪街道紅檀樹安置區,一位88歲的老大爺在家裡燒香祈福,結果一炷香沒燒盡,竟把臥室給燒了。幸好家人和聞訊趕來的派出所民警及時將火撲滅,沒有造成更大損失。
  • 中國人為什麼燒香?
    燒香自古以來,我們中華民族就有上香的傳統,上香也叫燒香,又叫敬香。但是究竟是為什麼會有這一傳統的?以香菸祭神,就是後世所謂的「燒香」。 燒香的作用是唯一的,用來祭祀。燒香行為由國家掌握,由祭司執行。延續到今日,上香已經形成了自己的形式方法了。
  • 在家佛弟子可以見廟燒香嗎
    關於中國的燒香起源,根據為稼《祭神為何要燒香——燒香的起源》一文:周人升煙以祭天,稱作「禋」或「禋祀」。《詩·周頌·維清》:「維清緝熙,文王之典,肇禋。」箋:「文王受命始祭天。」即是說,這種祭制始於周文王。其具體祭法為:將犧牲和玉帛置柴上,燃柴升煙,表示告天。
  • 清明祭祀時,先修墳還是先上貢品?這樣做有什麼目的嗎?
    清明祭祀時,先修墳還是先上貢品?這樣做有什麼目的嗎?文/大國鑑史 圖/來源網絡一直以來,人們對於中國傳統的各項節日都十分的重視,尤其是祭祀先祖的清明節和中元節。但是上墳的時候有兩個必要的程序,第一就是修墳,第二就是上貢品,而這兩個程序有時候卻是非常有講究的。那麼究竟有什麼樣的講究呢?一般來說,人們上墳正確的順序是修墳,放貢品 ,燒香,燒紙,最後放鞭炮。首先是修墳,對於修墳來說,對於外人看來,就是這家人有後了,能夠過來給先人們燒紙了。所以這是修墳的必要性。
  • 臺文昌帝君誕辰獻禮 蔥蒜芹蕉上貢求學業進步
    臺文昌帝君誕辰獻禮 蔥蒜芹蕉上貢求學業進步 2008年03月10日 15:05 來源:中國新聞網 臺灣傳統藝術中心在文昌祠依傳統古禮舉行「三獻禮大典」。  據臺灣「中廣新聞網」報導,由於傳說文昌帝君主掌考運仕途,許多臺灣小學生到廟裡懸掛祈福卡,並準備代表包中的包子和粽子、代表聰明的蔥、代表計算的蒜、代表勤勞的芹菜,以及香蕉和文昌帝君神靈交會等貢品,祈求學業進步。  臺灣傳統藝術中心同時為文昌祠五尊陪祀神祉分身舉行開光儀式,並安排八仙祝壽、跳加官、慶團圓完整的扮仙戲。
  • 萬噸兩棲艦開造,眾人燒香拜神求順利,麥香雞塊當貢品
    不過從指標上看,該艦的排水量僅為071型船塢登陸艦的一半,只能搭載人員登陸艦和1架直升機,和擁有多架直升機搭載能力和氣墊登陸艇使用能力的071型船塢登陸艦要差很多,與正在舾裝的兩艘075型兩棲攻擊艦更是不在一個檔次。
  • 樓下老人每天在家燒香 樓上被燻天天開油煙機換氣
    樓下老人每天在家燒香 樓上被燻天天開油煙機換氣 兩年多來,樓下的鄰居每天都會在家裡燒香,搞得住在樓上的王女士家屋子裡煙霧繚繞,時間長了,就連家裡的被褥都是一股檀香味,只能每天開著油煙機給家裡換氣。  「初一、十五燒香我能忍一下,可是每天都在家裡燒香就讓人實在受不了。」王女士說,住在她家樓下的鄰居原本是對老夫妻,2011年老太太過世後,老爺子每天都要在家裡點香祭奠已故的妻子。
  • 要過年了,老人說,這種情況下不能「送年」,很多人都做錯了
    但是,聽老人講,在有一種情況下是不能送年的,因為很多人不清楚,所以稀裡糊塗做錯了的人不在少數。送年,顧名思義,就是辭送舊年,表示大年已過。在有些地方,正月初五這一天,人們一早就起來放鞭炮,打掃衛生,俗稱「破五」,即「送年」的意思。而在大多數地方,送年一般是在正月初二的傍晚或夜間,送完年以後,預示著一切都要慢慢回到春節前的狀態了。
  • 商丘民權特產美食貢麻花
    貢麻花是指出於河南省民權縣麻花莊的一種特產麻花,至今已沿傳二百餘年。據民權縣誌記載:清朝乾隆帝南巡至黃河渡口的時候,陣風飄香,見路舍一翁烹麻花,芳香四溢,欲食之。隨士奉與皇上品嘗,香酥味美,贊入御膳。地方吏聞之,作貢品進獻,受賞,欽封「麻花莊」。
  • 在家燒香拜佛也有風水忌諱?這些年來不知道犯了多少禁忌了!
    常言道:平時不燒香,臨時抱佛腳。燒香是敬神禮佛的一種儀式,禮拜時把香點著插在香爐中,表示誠敬。佛教文化在中國影響深遠,每逢過年過節,人們都會燒香求佛。那麼在家燒香有哪些講究呢?燒香最好是左手拿香,不過這個看個人習慣,燒香時我們需要注意的是,香要一次性點燃,要越旺越好。燒香的時候雙手捏舉香高過頭頂。作完揖後就可把手中香置於香爐中。有求的事,心中所想,暗自默念。燒香的時候,磕頭的話就要注意步驟了,燒香拜佛是有忌諱的,不能一陣猛磕頭。
  • 故鄉紹興的八大貢品
    三、黴乾菜黴乾菜之所以能成為貢品,是因為它的製作過程極為講究。黴乾菜能久藏不壞,是燒湯的上品。後經在京做官的紹興人饋送同僚,傳入宮中,被皇室看中,列入貢品。四、紹興香糕香糕用精白粳米磨成米粉,配上適量的中藥丁香、砂仁、白芷、豆蔻、大茴和研成粉末的食用香料,再拌以純白沙糖,和粉成型後,放到白炭火上烘焙,這樣焙制的香糕黃而不焦,硬而不堅,上口鬆脆香甜,並有解鬱、和中、開胃、健脾之功能。紹興香糕品種多樣,以精製桂花香糕最佳。
  • 為什麼上香要燒三根,人們又為什麼搶著燒頭香?燒香上有大學問
    我們很多人都有燒香的習慣,老祖宗有一句俗語叫做「人怕三長兩短,香忌兩短一長」。燒香的時候,我們都會先上三根香,在各地的寺廟中,大多數免費的香也是每人三根。那麼,燒三根香究竟是為什麼呢?佛家、道家、民間都有對燒三根香不同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