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東人七月半「貢老客」為什麼那麼多人重視?這些規矩你知道嗎?

2020-12-20 騰訊網

每年農曆七月初七至十五日,是陰間的「春節」,陽間的「鬼節」。俗傳去世的祖先七月初被閻王釋放半月,謂此月鬼門關大門常開不閉,眾鬼可以出遊人間。

每到農曆的七月半,很多在外遊子,都會放下工作,放下忙碌的生意,放下旅程,匆匆趕回老家,目的:回家供老客!「接祖供客」———從我小時候有記憶起,衡東就一直存在,並且至今還一代一代在傳承。七月半也是一個挺熱鬧的節日,有些人不管離家多遠,都會漂洋過海,舟車勞頓的趕回家。

七月半在衡東俗稱「月半節,貢老客」,是對逝去親人和長輩的吊念的節日。據說,農曆七月十一到十五是鬼魂們走親訪友的盛大節日,相當於我們的過年!此期間,我們的祖先會來到人間看望自己的子孫晚輩,有福賜福,有災擋災!因此,在老家,尤其農村,特別重視此節日!

在衡東,七月半前各家各戶一般都有接祖(貢老客)習俗,但是也有點不同,衡東人接祖的一般情況(各家不完全相同)。一般是從七月初八開始(但是,一般小家族3、4個兄弟的,就在初十或十一開始,具體看各家族人),七月十五結束。七月半開始接祖一般是一整個大家族的人,在前天晚上聚集在家族的一戶人家,備好酒水祭祀貢品接祖。

1、接祖前桌上擺好祭祀的物品(糖果、餅乾、水果等)和碗。

2、到離家空曠之地迎接,一般會燒香、燒錢紙、燃蠟燭,放鞭炮迎接接祖。

3、客廳一般是兩張大桌子合在一起,然後給桌上的碗裡倒上酒水,放炮竹、燒紙、燃蠟燭後祭祀祖先,然後大家都磕頭作揖,隔一段時間再添加一次酒水(在這期間大人們都會囑咐小孩子,不要隨便碰祭祀的桌椅的)。一段時間後,酒水祭祀的時間差不多了,就放鞭炮、燒錢紙結束一次祭祀。

4、期間前一天晚上,第二天早上,中午,下午都需要酒水,茶水,糖果、水果祭祀,並且需要下飯的祭祀,第二天傍晚送客。

在七月半最重要的事,也是最隆重的事——燒衣包(衣包外面寫著逝去親們的名字,裡面包著冥紙錢、戒指、車子等),燒錢紙(封好後將雞血滴在上面)。

燒衣包、燒錢紙一般在這天下午祭祀之後,用鞭炮一路放,把祖先們迎接到事先準備好的空地處。到地方擺好衣包、貢品、香紙等,燒香燒紙祭祀,然後把衣包香紙等一起焚燒給先人們。在衣包燒的差不多了,再圍著焚燒的地方放鞭炮,送客。

燒衣包是寄託了對逝去親人的思念,希望他們在冥界有很多錢,過的好,也希望他們保佑還在的親人。

七月半,與其說是一場祭祀,更願說它一場思念的盛宴!

一場靈魂深處的交談,有陰陽相隔的悲痛,有無法抹去的關懷,有祈禱美好的心願!為了奔赴這個盛宴,即使沉重,我們都會執著前往,因為親情無界,血緣無界,愛,無界!

又到一年「七月半」

返鄉貢老客高峰

在此提醒廣大司機朋友

注意交通安全

切勿疲勞駕駛,開鬥氣車!

同時注意防火等安全隱患

倡導環保、文明祭祀!

相關焦點

  • 七月半接老客—你的家鄉有這個風俗嗎?
    期待你關注「老實巴交鄉裡人」百家號,有不同觀點歡迎留言討論,和你一起分享最真實的農村!七月半「接老客」是老農家鄉過中元節舉行的重要儀式。中元節歷來被村民重視,每到農曆7月初十傍晚大家都會在家族祠堂桌上擺上點心、水果、酒水等祭品,準備好香、燭、鞭炮一起到馬路迎接「老客」(已故的親人、祖宗)。傳說在這一天「老客」要回到家鄉過中元節了。
  • 七月半(中元節)
    中元節"是道教的叫法,民間世俗稱為"七月半"(或"七月十四"),七月十四/十五祭祖是流行於漢字文化圈諸國以及海外華人地區的傳統文化節日,與除夕、清明節、重陽節均是中華民族傳統的祭祖大節。每年的中元節前湖南雙峰縣人壽老街就熱鬧非凡,買祭祀用品的人絡繹不絕,金山銀山、別墅汽車越做越大,越來越豪華。
  • 七月半,鬼門開.這些事廣豐人你都知道嗎?
    而農曆七月十五就是中元節了,俗稱鬼節、七月半,是逝去的先人們回家探親的日子,同時也是祭祀地官、赦免陰間惡鬼的日子。舊時,七月半要請僧尼設蘸,起神壇,度孤。要燒神衣香燭,以度孤魂野鬼。隨著時代變遷,習俗刪繁就簡,過七月半可以按當地習俗,選擇當地認可的日期作為節期,所以,七月十三到七月十五這三天均有人過「七月半」。
  • 民國時的七月半,河燈順湘江而下
    劉叔華妻子是長沙人,結婚後,因為嶽父母非常講究七月半的燒包祭祖,和嶽家人一起給嶽家的祖宗燒包,便是婚後的劉叔華每年七月半的慣例。 劉叔華一般負責紙包上「收件人」和「發件人」的相關內容的書寫。劉叔華的嶽父母住在開福區的上大壠,他記得,那一帶的土地神,他嶽父讓他寫的是「皂角龍王白馬將軍」。
  • 俗話說「七月半,鬼門開」,七月半已經到來,這世上真的有鬼嗎
    但這世界上真的有鬼嗎?七月半真的是鬼門開的日子嗎?拋開迷信的外衣,讓我們來看看這個七月半到底是怎麼回事。七月半又稱中元節、祭祖節,還是佛教的盂蘭盆節。這個節日最早可以追溯至上古時期,是一種用來慶祝豐收與祭拜先祖的節日,在這一天供奉先祖,請他們品嘗自己所種植的瓜果,是一種孝順的表現。
  • 今年處暑,後一天是「七月半」,農村流傳的這些知道嗎?有禁忌!
    處暑只是味著即將進入氣象意義的秋天,並非馬上就是那種秋風瑟瑟的季節,關於處暑的氣溫,請參考先輩人給我們流傳下的這些諺語:三伏適已過,驕陽化為霖。意思是:處暑時,因為這時三伏已過,或近尾聲。處暑,來臨,關於處暑的氣候變化,是我們農村人廣為關注的,與我們的莊稼收成是息息相關的,此時正是青黃不接之時。今年,農曆7月13日處暑,而7月14日至15日,也是我們祭祀緬懷已故親人的日子即「中元節」,民間多稱為:「七月半」,「鬼節」;但在我的家鄉每進七月,老人們便不準我們提「鬼」這個字。這是為何呢?一起來看看吧!
  • 農村老人說:「七月半」禁忌多,這5件事不能做!這些說法可信嗎
    這一天又叫「中元節」,也有的地方叫「孟蘭節」的(有的地方是按照農曆七月十三或者農曆七月十四)。相傳這一天,是地府之門大開之日,所有的故魂都會在這一天回家探親,並且接受親人們的祭祀。所以每年七月十五晚上,大家都會燒紙錢給已故的親人。而這些帶著神秘色彩的說辭,也讓很多人在這一天都多多少少會有點害怕。
  • 老話說:七月半,鬼亂竄,沒事別往河邊站,為啥不能往河邊站?
    今天就著這個特殊的機會,我們一起來看一下這句話該如何理解,與此同時為什麼又不允許我們往河邊站呢?七月半是什麼意思?我們需要把這句話仔細剖析一下,因為這句話所涉及到的知識增量可能有點多,所以我們需要對一個特定日期特定時刻做特定分析。
  • 明日中元節,農村老人說「七月半禁忌多」,有哪些禁忌?有道理嗎
    中元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之一,又被人們叫做「七月半」、「祭祖節」等等,是我國四大祭祖傳統節日之一,其他三個祭祖節日分別是除夕、清明和重陽。作為我國四大祭祖節日之一的中元節,各地都有不同的祭祀活動,比如中元普渡,相傳七月半是陰陽交替的節點,所以在一進入農曆7月,鬼門將會打開,群鬼會到陽間覓食,享受人們的供祭,等到七月最後一天,鬼門將會重新關閉,群鬼又會回到陰間,所以在七月初一到七月三十這個期間,人們會用糖餅、水果等祭品來祭祀群鬼,祈禱一家人全年平安順利。
  • 俗語「七月中臘月半,閻王不請自己見」,是說的天氣,你知道嗎?
    但這句俗語相比起「七十三八十四」那一句,其中含義倒是更加科學一點,因為七月中、臘月半,主要是說這兩個時節的氣候變化,對人類產生的不良影響。我們也知道,當季節交替、氣候急劇變化的時候,更容易生病,古代醫療條件也不那麼好,加上上了年齡,豈不是閻王不請自己去,老人豈不是會心驚膽戰嗎?
  • 寫在七月半的鬼節
    百度:中文名別稱:鬼節、七月半、盂蘭盆節、齋孤節日時間:北方七月十五日,華南地區七月十四日節日類型:傳統節日流行地區:中國以及漢字文化圈諸國節日起源:祭祀不知道為什麼,一到這個時候,人們就會想到鬼。記得小時候,七月半快到了,夜晚不敢出門!即使再大一些,也還是不敢看鬼片,不敢去墳地!現在我終於知道,鬼是最不可怕的!
  • 在農村中元節「燒包」祭祖是七月十四,還是十五日?有啥說法嗎?
    摘要:在農村中元節「燒包」祭祖是七月十四,還是十五日?有啥說法嗎?文/農夫也瘋狂時間過得真快,2019年又過去了一大半。進入八月份也迎來了一個很重要的傳統節日,那就是「中元節」。在有些地方也叫它「七月半」,或者是鬼節、施孤,佛教稱它為「盂蘭盆節」。這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傳統節日,其也和清明、重陽節、除夕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祭祖節日。在中元節期間有祭祖、放河燈、燒紙錠的習俗。那在農村,中元節「燒包」祭祖是哪一天,是七月十四還是十五日?有什麼說法嗎?在中元節前有「上元節」,後面有「下元節」。
  • 七月半能出去玩嗎 民間為什麼說中元節不能出門?
    根據民間的傳說,七月半中元節是鬼門大開的日子,所以晚上的時候最好不要出門,不過這畢竟是古代的傳統,想要現代的年輕人不出去玩幾乎是不可能的,不過也有人會有這樣的疑慮,七月半真的不適合出去嗎?   根據民間的說法,據說,在這段期間,幽冥界的孤魂野鬼都爭先恐後地來人間逍遙,找些好吃好喝的。
  • 七月十五才是中元節,臨桂人為什麼都提前一天過?
    一個在壯族同胞眼中僅次於春節的節日,不僅全家人都要團聚在一起吃飯,還要進行祭祖、吃鴨等一堆習俗,那麼重大的節日按理來說應該全國同步慶祝,但你知道為啥咱們要提前一天過嗎? 每年農曆七月十五日,便是中國一年一度的「鬼節」中元,中元節俗稱鬼節、七月半,佛教稱為盂蘭盆節。傳說該日地府放出全部鬼魂,民間會在這天進行祭祀鬼魂的活動,系中國民間最大的祭祀節日之一。 7月15才是中元節,廣西人為啥要提前一天過?
  • 《七月與安生》大揭秘,七月和安生其實是一個人,知道為什麼嗎?
    生活中,每個人都有朋友,有的是患難之交、有的是兒時玩伴、有的是君子之交。在你的一生中,你將會遇到許多形形色色的朋友,與這些朋友的關係構成了各種形式的友誼。七月與安生這部影片以友誼為主線,講述了一對好朋友之間的愛恨情仇。影片中七月與安生是一對從小玩到大的朋友,兩個人性格截然不同。
  • 農村老人常說:七月半,鬼亂竄,有什麼事情要注意?
    在過一天,就是中元節了,我們都知道這是一個農村傳統的節日,在那一天,家家戶戶都會祭祀先人,一般來說這種日子農村的規矩一般都非常的多,要注意很多的東西,雖然說沒有什麼科學依據,但是我們還是要遵循老傳統,對先人要有敬畏之心。
  • 中元節,孟蘭盆節,七月半,你真的知道農曆七月十五的來源嗎?
    中元節,孟蘭盆節,地官節,七月十四,祭祖節,鬼節,施孤,亡人節,七月半,各地各種說法都有些差異,今天帶大家了解一下農曆七月十五的說法。"七月半"說法的由來七月半產生可以追溯到上古時代的祖靈崇拜以及相關時祭。在《易經》中,"七"是一個變化的數字,是復生之數。七月乃吉祥月、孝親月,而十四日是"7"的周期數。所以古人在這一天祭祖。
  • 為什麼在路口燒紙 七月半鬼節燒紙有講究
    中元節在民間又稱為是七月半,是民間非常重要的祭祀節日,所以每年的這個時候大家總會在路邊看到有人在燒紙,你知道有什麼說法嗎?   相傳,每年從七月一日起閻王就下令大開地獄之門,讓那些終年受苦受難禁錮在地獄的冤魂厲鬼走出地獄,獲得短期的遊蕩,享受人間血食,所以人們稱七月為鬼月。
  • 七月半是什麼節日?農曆七月十五是我國的四大鬼節之一
    七月半是什麼意思 七月半本身的含義是指農曆的七月十五日,但是由於七月半是中元節,一般年輕人人說中元節的多一些,老年人說七月半的人會多一些,七月半是流行於漢字文化圈諸國以及海外華人地區的傳統文化節日,與除夕、清明節、重陽節均是中華民族傳統的祭祖大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