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楚辭·九歌·少司命:悲莫悲兮生別離

2020-12-20 一路伴你看天下

在曾經風靡大街小巷的電視劇《羋月傳》裡,楚國的公主羋月因為在祭祀時擔任了少司命的角色而受到了楚王、秦王等幾個關鍵人物的注意,從而為她今後跌宕起伏的精彩人生埋下了伏筆。

屈原所作的楚辭《九歌》中,《少司命》是一首祭祀少司命的祭詞。

在春秋戰國時期,少司命是楚國人信奉的一位掌管人間子嗣的女神。這首詩的開篇,以大司命的口吻來讚頌少司命的美麗和風採,並與前篇《大司命》結尾之時少司命憂傷哀愁的情緒所對應。少司命稱讚著蘭草的馥鬱芬芳,這也是楚國一個古老的風俗,蘭草入藥可治婦女無子,少司命對前來參加祭祀的婦女們給予良好的祝願,希望她們都能如願得到好兒好女。

多情的女神少司命離開人間時,也感到依依不捨。大司命願意陪少司命共沐於鹹池,願意陪她曬乾頭髮,威嚴冷酷的大司命在面對愛人之時,也有他深情款款的溫柔一面。

《少司命》這首詩,具有強烈的韻律之美,詩句或參差、或對仗,起伏轉折之間,流露出生動的氣韻和盎然的情趣,強烈的節拍感,讓人不禁隨著抑揚頓挫的詩句翩翩起舞。而其中「悲莫悲兮生別離」句,道盡了情之一字的甘苦,引起人強烈的情感共鳴。

本文為作者「一路伴你看天下」原創作品,歡迎個人評論和轉發。歡迎對我加關注,我們一起去探尋更多好吃好看好玩的東西。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與作者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悲莫悲兮生別離,樂莫樂兮新相知」
    忽然翻到了這一句——「悲莫悲兮生別離,樂莫樂兮新相知。」此句出自《楚辭·九歌·少司命》。 「悲莫悲兮生別離,樂莫樂兮新相知。」這優美動人,情感深沉,富於人生體驗的詩句,是毛澤東在1954年10月一次與外賓交談的時候說到的。這位外賓,就是當時的印度總理尼赫魯先生。彼時,尼赫魯同毛澤東、周恩來關係不錯,印度和美國、中國都交好,兩邊都能說上話,在中美之間幫忙傳遞了不少信息。
  • 悲莫悲兮生別離,樂莫樂兮新相知
    悲莫悲兮生別離,樂莫樂兮新相知。別離,因緣分已然寂滅;相知,因緣分落地生根。 我和洋洋的緣分,源於二十年前的高中。我也曾多次試圖回想,二十年前的我是什麼樣子,卻不怎麼想得起來。為此問了好幾個死黨,答案全不一樣。
  • 你知道為什麼《少司命》中的這句詩被稱為「千古情語之祖」?
    可要說到哪句是「千古情語之祖」,既非金昌緒的《春怨》也非司馬相如的《鳳求凰/琴歌》而是出自屈原《楚辭·少司命》的「悲莫悲兮生別離,樂莫樂兮新相知」。入不言兮出不辭,乘迴風兮載雲旗。悲莫悲兮生別離,樂莫樂兮新相知。我來時無語出門也不告辭,駕起旋風樹起雲霞的旗幟。悲傷莫過於活生生的離別,快樂莫過於新結了好相識。荷衣兮蕙帶,倏而來兮忽而逝。夕宿兮帝郊,君誰須兮雲之際。
  • 天行《九歌》:傳承自上古的巫楚文化(四)之大司命與少司命
    在當時楚人的神靈信仰體系中,「大司命」和「少司命」分別是掌管死與生的神靈,他們各有特點:大司命威嚴、神秘、讓人心生敬畏;少司命親切、仁慈、使人心生愛戴。屈原《九歌》中的《大司命》與《少司命》,分別是寫給這兩位神靈的祭歌,而這兩篇詩歌,也很好地表現出他們的特點。
  • 【畢業季】悲莫悲兮生別離,樂莫樂兮新相知
    ——謹以此文獻給畢業在即的你們【致離別】你安靜地坐在寢室開著門冥想又或只是發呆
  • 《九歌》是楚辭中重要的作品,為何認為是一組祭神所用的樂歌?
    《東皇太一》祭祀至尊天神東皇太一,描寫了一次祭祀的盛況,全篇莊嚴富麗,是一首禮讚之辭,充滿了對神靈的虔敬之情《雲中君》祭雲神,《湘君》《湘夫人》祭湘水之神,《大司命》祭主壽命之神,《少司命》祭主子嗣之神,東君》祭日神,河伯》祭河神,《山鬼》祭山神,《國殤》祭陣亡將士之魂,屬於人鬼。
  • 寂兮寂兮,別夢幽寒,悲兮悲兮,夜弦何歡
    猶記那年攜手處,景已非,月獨留!滿庭風,搖窗寒,簾外飛花落紅轉,片片風離殘。孤月殤,燭影懶,提筆撂墨似無眠,拼卻一盞邀月來,奈又何,月醉眉不展。去年春時桃花瘦,夜夜憑酒,醉夢怎堪留,猶記當時月如鉤,惶惶已過月八九。風綿綿,雨悽悽,滴滴聲久階無趣,空惹愁,人不語,倚門獨望,煙雨漸悽迷,欲抒閒情話春雨,奈何春雨更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