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橘媽
小區門前每天晚上跟都有很多大人帶著孩子遛彎,也有很多孩子騎著滑板車在滑,還有三三兩兩的孩子追逐嬉戲,每次騎車通過的時候我都非常小心,很害怕撞倒這些小孩子。
有的爸媽很心大,覺得沒事,也有的爸媽很小心,即使孩子被自己拉著,看到有車輛之後還是焦急的喊孩子「看車看車」。
看到孩子們沉浸在遊戲中開心的樣子,我一方面覺得這才是童年該有的快樂,一方面也覺得還是不能讓孩子亂跑,你說孩子一撒歡跑到馬路上,遇到開車不當心或者來不及反應的司機,這也太危險了。
我們不能指望在路上的所有司機看到孩子都能做到緊急剎車,因為孩子突然衝出去確實來不及反應,而且路上還有很多大型的車,比如公交、長途汽車等,這些大型車輛司機在行駛過程中是存在實現盲區的,如果孩子正好在視線盲區中,司機就不能主動躲避剎車了。
記得之前山東菏澤交警大隊曾經在一個小學做過一個模擬實驗,叫做公交盲區實驗。
他們讓50名學生站在公交車盲區內,然後找出一名學生坐在駕駛位用各個角度觀察。讓同學們現場體驗公交車盲區的危險。
上去車上坐在司機位置上的同學,都真實的體驗到了司機的視角,他們在駕駛室看不到任何人,但是一下車卻發現車周圍站滿了自己的同學。
50個同學,都站在公交車周圍,但是坐在車裡,卻一個人都看不到,這一幕對孩子們的衝擊想必很大。
很多孩子都被老師和家長從小教育,要注意交通安全,要遵守交通規則,但是他們很可能並沒有把這些枯燥的規則牢記心裡,也不覺得意外會降臨到自己身上。
親身體驗過,才知道公交車的盲區有多麼可怕,一不留神就會發生意外。
看到這個實驗的網友,都在說:
「有的行人習慣把馬路當自家的,仗著司機肯定不敢真的撞人,過個馬路我行我素,想當然的覺得自己不讓對方一定會讓,真是害人害己。」
「這個實驗很好,這種內容才是應該重點傳播的。」
「真的是一場很有意義的校園活動,讓學生明白在日常出行時遠要離大型車輛,規避盲區風險。」
確實,每個父母都應該對孩子上上這樣一課,讓他知道他遇到公交車的時候,不要到處亂竄,因為孩子個頭小,在車周圍更「容易隱藏」。
1.車輛前方
公交車等大型車輛,駕駛位置高,車輛前方靠近車頭地方容易形成盲區,一般車頭到駕駛室後方長約2米、寬約1.5米的地方是一個盲區;
2.右後視鏡下方
由於公交車前玻璃距離地面距離較高,身高低於車窗的孩子如果處於這個位置,司機很難通過玻璃看到孩子,尤其是在上車的時候,告訴孩子不要在這個地方等待排隊,因為司機很容易誤以為人都上完了而關門發車。
3.右前輪附近
當車輛轉彎時,由於駕駛位在左側,右側前輪區域在司機無法觀察到的地方,也是一個實現盲區,所以要告訴孩子,遇到車輛在自己旁邊拐彎,一定要保持2.5米以上的距離。
4.車尾和後車輪附近
這個位置也是一個實現盲區,尤其是在車輛出站時,司機會更多的觀察左側的情況,右側後方容易顧及不到。
5.車輛後方
一定要告訴孩子,不要在車輛後方玩耍和停留,車後是司機全盲區,雖然有影像儀幫助司機觀察車後情況,但是意外還是容易發生。另外也要叮囑孩子,任何車輛都不要在車輛正後方玩耍,私家車也不要,因為可能車輛當中是有人的,而他在啟動的時候如果沒有注意到後方的情況,僅從後視鏡根本看不到車尾的孩子,就容易發生意外。
所以,任何車輛後方都不是玩耍的好地方,至少要保持3米的距離,才能保證司機在後視鏡中看到孩子。
現在是暑假期間,孩子們在家玩兒或者外出遊玩,一定不能忽視安全問題,畢竟每年暑假因為遊泳等問題出現安全事故的孩子有很多,家長在這方面一定要當心。
遊戲玩耍的地方一定要是開闊的、禁止車輛通行的,如果孩子想要自己出門乘坐交通工具,也一定要讓孩子遵守交通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