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用腦多喝六個核桃」,對於這句廣告詞相信大家都不陌生。這些年來,靠著這句廣告詞,六個核桃著實是在國內火了一把。這主要是因為其趁著植物蛋白飲料的「新鮮勁」,藉助廣告的瘋狂營銷,逐漸打響了知名度。
要知道,近幾年國內的植物蛋白飲料市場前景十分廣闊,甚至已經形成了巨大的風口。就拿今年來說,植物蛋白飲料在天貓銷量同比增長了800%,很多新興品牌都嘗到了甜頭。
只不過,在這個過程中,作為植物蛋白飲料「老前輩」的六個核桃掉隊了。根據養元飲品今年發布的第三季報顯示,其實現營收30.19億元、歸母淨利潤11.68億元,同比分別下降38.14%、32.48%。
明明這個產業是在積極發展的,六個核桃的發展卻是在下行的。最重要的是,這並不是偶然,六個核桃銷量的下跌其實已經維持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了。
據統計,今年截至第三季度六個核桃母公司養元飲品的存貨已近6億,包括在2017—2019年期間存貨都超過了7億元。
也正是因為產品銷量下滑,近兩年養元飲品的營收能力同樣也在減弱。這具體要追溯到2015年,在那之後到現在為止,養元飲品的營收一直在減少,到2019年僅剩下了74.95億元。本身六個核桃就是養元飲品的主打產品,可見現在的六個核桃已經逐漸變得不吃香了。
那麼為什麼現在的六個核桃變得越來越賣不動了呢?
首先,這其中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於六個核桃「性價比」不被看好。就目前來看,現在一瓶六個核桃的價格大概在五到六元之間,這已經超過了絕大多數同等飲料的價格。如果要論口味的話,六個核桃其實也並不算差。
但是要論「性價比」的話,恐怕六個核桃就沒有什麼優勢了。一般來說,一瓶六個核桃是不夠成年人喝幾口的,如果要按照解渴的需求來銷售的話,六個核桃量少的缺點十分明顯。
而前些年六個核桃之所以會大火,主要就是因為其廣告打得好。尤其是「經常用腦多喝六個核桃」這一句,很明顯就是將市場矛頭瞄準了「補腦」這一需求。所以說,六個核桃的市場定義其實不單單是飲料,更像是一種「補品」。
於是,即便是小罐裝的六個核桃,量也很少,靠著「補腦」這一特點,讓六個核桃一躍成為了一種「補腦聖品」。漸漸地,學生人群、病人都成為了六個核桃主要的消費人群,包括很多人在送禮的時候也是將其當成補品來送的。
但事實上,按照其飲料成分來看,六個核桃其實並不能算得上是一種補品,這是一種普通飲料。因為在其配料表中,主要的原材料有三個,分別是水、白砂糖、核桃仁。其中,最值錢的是核桃仁,這是毋庸置疑的,而這個原材料就是六個核桃最大的「賣點」。畢竟現代醫學認為,核桃對大腦神經確實有好處。
只不過,真實的情況是,一般核桃露在加工過程中會損失掉很大一部分營養物質,所以要想補腦的話,喝六個核桃飲料其實還不如直接吃核桃。不僅如此,據養元招股書顯示,2017年上半年其自產產品生產成本中直接材料費佔比為91.75%。
而就在其材料費中,易拉罐、核桃仁佔比分別為52.18%、23.3%。也就是說,其實在六個核桃生產的過程中,核桃仁作為最大「賣點」,佔比的成本並不是最高的,其超過一半的成本花在了易拉罐包裝上。因此,在很多人看來,六個核桃賣的不是核桃仁,更像是在賣易拉罐。
最重要的是,即便是長期喝六個核桃,真的能起到補腦的效果嗎?這是近些年消費者們最為關注的一個問題。而就是因為存在這個問題,六個核桃曾多次被質疑「虛假宣傳」,甚至還因此打了很多場官司。
那麼六個核桃真的存在虛假宣傳嗎?
對於這個問題其實並不能下定論,只不過按照消費者的反映來看,沒有幾個人覺得這個飲料存在補腦的功效,大多數人都在質疑其廣告將其功效誇大了。於是,六個核桃在人們眼中逐漸從「補品」變成了普通的飲料。
而就像此前說的,作為飲料的話,六個核桃的價格偏貴,但是量要比其他飲料少得多,性價比是比較差的。因此,單單因為越來越多的人覺得六個核桃的性價比比較低,所以其銷量才會變得越來越差的。
當然,這還不是六個核桃發展下行的最主要原因。
六個核桃最大的問題在於即便是在「性價比」上吃了虧之後,養元飲品並沒有針對產品本身做出改變,配料還是那幾樣,口味也沒有什麼新的突破,其發展主力依舊放在了打廣告上。
據統計,在2015—2019年期間,養元飲品的銷售費用始終維持在10億元左右,而其中有超過一半的錢都用在了廣告費、推廣費上。其中包括冠名《挑戰不可能》、《好好學吧》、《最強大腦》這些綜藝就花了不少錢。包括在電梯間,街邊經常能看到六個核桃的身影,這都是養元飲品用錢砸出來的。
但相比之下, 六個核桃的研發成本又有多少呢?據統計,在2017年—2019年期間,養元飲品的研發費用分別為1110萬、2146萬、5660萬,這連成本銷售費用的零頭都沒有,產品自然不會有什麼創新。
不僅如此,養元飲品甚至還把12.73億元閒置資金拿去做了理財投資,但是六個核桃的產品研發成本依舊增長得十分可憐。在這個過程中,包括星巴克在內的很多大牌都進入了植物蛋白飲料行中,到了這種時候,六個核桃本身已經不佔據優勢了,再加上產品沒有什麼「新鮮感」,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也就不得不面臨巨大的銷售壓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