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媒體報導,河南駐馬店一知名理髮店為了迎合在「理髮消費族」中佔據主體的年輕人的心理,特意精心製作了一些「段子」,而其中的彩頁廣告語中的一句「我要的是桂綸鎂,出來的是劉胡蘭」更是在社交平臺上引發了眾多網友議論紛紛。有網友評價稱「我們年輕人不喜歡這樣的段子,我們不背鍋」,還有的網友建議對這麼「明目張胆」侮辱烈士的行為一定要嚴懲。
一個理髮店為了「吸引」客源而在廣告宣傳及推廣營銷上打一些「噱頭」其實也本無可厚非,然此次事件的該理髮店,為了可以達到「別具一格」讓人耳目一新的效果居然在廣告宣傳語中公然以「英烈」為調侃對象,並且還美其名曰「這只是一個現在年輕人都喜歡的一個段子」,絲毫沒有「愧疚感」。
我們從小都是在書本上、影視劇中的一些英烈薰陶教育下一點點成長起來的,那時的我們對英烈莫不都是懷著無比崇敬的心情,我們也都知道如果沒有英烈前輩們的勇敢無私奉獻,也就沒有我們現在和平幸福的生活。而現在居然有一些無良商家為了在同行業競爭中「脫穎而出」竟以「調侃英烈」來做「噱頭」,並且還言之鑿鑿地稱「這麼做是一種時尚,是為了迎合年輕人而特意製作的一個小段子」。
其實在目前社會節奏日益加快,人們日益追求自我,追求時尚的高品質生活的背景之下,一些商家為了在同行業競爭中可以多分得「一杯羹」,爭先推出一些令人眼花繚亂的「營銷手段」,有的是以各種各樣優厚的「會員權益」來迎合客戶,有的是以若隱若現的「色情曖昧」來達到吸引眼球的目的,而做為時時刻刻以「時尚」標榜自己的「理髮店」更是如此,這也就不難理解因何涉事「理髮店」竟不顧「道德底線」而以「調侃英烈」來做為自己的廣告宣傳語了。
其實「理髮店」為了迎合客戶爭得市場份額而在一些「廣告營銷推廣」上做一些功課,費一番心思也本是十分正常的,畢竟現在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各行業之間的競爭也日趨「白熱化」,然該「理髮店」卻在「廣告宣傳」推廣的「素材」上選錯了對象。誠然現在的年輕人喜歡一些「風格迥異」的段子是不假,但是也不能一味為了追逐商業利益,迎合客戶的「標新立異」心態而不顧「公序良俗」,不顧「道德底線」選擇以「調侃英烈」為噱頭。
此次「理髮店廣告宣傳語調侃英烈」事件之所以被人們熱議,緣於一些商家為了追逐利益竟然不擇手段,拋棄一個公民應該遵循的最基本的「道德底線」。儘管此事件被媒體報導後,當地有關部門已經迅速對相關「理髮店」依法做出嚴懲,然通過此事件也又一次地告訴我們,在行業競爭中製作一些「噱頭」來達到營銷效果這無可厚非,但如果這個噱頭是以「調侃英烈」侮辱英烈的手段來達到自己贏利的目的,不但法律不允許,而且如何一個有良知的人也都不會答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