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寶價值最高的梁莊王墓,寶石成堆放,一錠金子5斤重

2020-12-23 大國歷史趣聞8

如果提起梁莊王,「富可敵國」一定是第一個冒出來的詞。作為朱棣的孫子,梁莊王生活在了一個強盛的時代。在這個時期,鄭和七次出使西洋,使這個時代成為一個輝煌。而梁莊王墓也成為全國迄今為止的明代親王墓中出土文物最多,最精美的墓葬。

在21世紀初,梁莊王墓首次被考古人員發掘,在墓室門口工作人員就發現了一塊重5斤多價值50兩的金錠,也自此這座沉睡了600多年的「絕世寶藏」,展現在了世人的面前。

據不完全估計,墓室內有鑽石、藍寶石、紅寶石、祖母綠不計其數,寶物多達5300多件。根據記載可以看出,在墓穴中黃金量高達16公斤,玉石14公斤,各類寶石700多顆。更別提金法器、銀鎏金封冊、金花絲鑲寶石帶等首次在明代親王墓中發現的珍品了。

根據史料記載,鄭和下西洋帶來了無數的珍寶,但是在其他的記載中,並沒有說明這些寶物到了哪些地方,以至於有人懷疑鄭和下西洋帶來的寶物並沒有記載的那麼豪華。但是梁莊王墓文物的出土,證明了鄭和下西洋那個時代的輝煌。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精美的寶物,梁莊王的愛情也值得關注。據史料記載,22歲的梁莊王迎娶繼妃魏氏,但是梁莊王在30歲就去世了。傷心的魏氏想要殉葬,但是被皇帝以有損天家顏面攔了下來,此後魏氏抑鬱了十年也死了。她在死之前執意堅持要和梁莊王葬在一起,於是已經封好的梁莊王墓被蠻力打開,進行合葬。並且魏氏還特意派人為自己刻寫碑文,稱自己是梁莊王妃,並且和梁莊王碑文綁在了一起。

本文由大國歷史趣聞原創,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歡迎關注大家關注大國歷史趣聞,帶你一起長知識!

相關焦點

  • 梁莊王墓封門完好無損,梁莊王妃是如何在十年後,進入密室合葬?
    上篇文章中我們講到,在湖北省鍾祥市長灘鎮大洪村,明代梁莊王墓的發掘現場,考古工作人員發現一個無法解釋的怪現象。那就是,這座大墓雖然是梁莊王和梁莊王妃的合葬墓,然而,根據墓誌碑的文字記載,梁莊王妃是在梁莊王去世十年後才去世,也就是二人的下葬時間前後間隔十年。
  • 湖北發現明朝王爺墓,出土3400件名貴珠寶,專家:簡直富可敵國
    由於梁莊王朱瞻垍死時無子,封國依例被除後,其寶貴家產自然將隨之入墓,所以梁莊王之墓必然是一座寶庫。在這個明梁莊王墓中我們發掘出了5340多件的陪葬器物。裡面金、銀、玉器和珠飾寶石就達到了4800多件,單單金子的含量就達到了16公斤,銀則達到13公斤,玉是14公斤,寶石不僅保存完好,而且數量多達700多顆。這是目前我們所發現的明代親王墓中等級最高、陪葬品最多、價值最高的一座古墓了,已經推翻了明十三陵中的定陵第一的位置了。
  • 梁莊王妃墓出土精美玉佩:除彰顯高貴身份,還與古代男權思想有關
    梁莊王妃墓出土精美玉佩:除彰顯高貴身份,還與古代男權思想有關 | 文 青衫文齋2004年4月,經國家文物部門批准,考古學家們開始了對湖北省鍾祥市梁莊王墓地的發掘工作。在梁莊王和繼妃魏氏的墓穴中,共出土文物5300多件,其中金器、玉器、寶石多達3400多件,光彩熠熠,奪人眼目,令在場的專家學者嘆為觀止。數量驚人的玉器大多來自新疆和田,包括青玉、白玉、碧玉、墨玉等,種類繁多,雕刻圓潤精美。梁莊王是明朝明仁宗朱高熾第九子,14歲時封王,正妃早逝,魏氏作為繼妃,與梁莊王合葬。據說,梁莊王自正妃過世後,一直沒有再次納妃,直到與魏氏一見鍾情。
  • 梁莊王墓被一聲炮響炸出,專家進行搶救發掘,後發現一條現代毛巾
    巍峨浩蕩的五千年歷史在風沙之中逐漸隱去了它的身影,留給我們的只剩下了歷史書中薄薄的一頁,還有老人口中那動人心弦的精彩故事。隨著現代科技的不斷的進步,我們對於發掘出來的那些墓陵、文物都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同時也為我們揭開了那些不為人知的故事的序幕,令人們拍手叫絕。
  • 慈禧墓中十大絕世珍寶,個個價值不菲,最珍貴的至今下落不明!
    自古就有富貴莫如帝王家的說法,哪怕是朝代更迭,皇室作為封建社會最高統治者的存在,他們的財富往往是非常驚人的。而在皇家重要人物進棺材的時候,帶進墓地的財富也都是真金白銀,從自古斷絕不了的盜墓賊就可見一斑了。
  • 多寶閣裡「麻辣燙」 盛世徵途珍寶養成記
    多寶閣的珍寶唄,紫色珍寶「寶蓮燈」每一個等級增加反射傷害1.2%,如果是十級的話,嘖嘖,那就是12%的反射哦親,加上本身的反射72%,那麼可以反射對手傷害84%了,嘖嘖,25200呢,牛逼吧!我們知道珍寶升級的經驗都是以2的倍數翻番的,而紫色的珍寶基數是800,然後是1600,3200,6400……而一個普通的藍色珍寶蘊含的經驗卻只有8點,如果僅僅用這些不需要的珍寶來合成的話,哥們,知道麻木的意思了吧?一個個的合成,手都點麻!嘿,這個合成還沒有快捷方式,只能一個個的合成,所以說,高手都是要付出代價的!
  • 這對父子明明是清官,為何墓中卻有價值上億的珍寶?
    其中一對父子與各自妻子的合葬墓,價值甚至難以估量。1、上海四百年前的古墓作為江南地區的一部分,明代的上海城市化和商業化進程都不斷加快。再加上明代中後期上海一帶受到倭寇的嚴重侵擾,大量士紳便從風光宜人的鄉野移居到城市。"郡邑之盛,甲第入雲 ,名園錯綜,交衢比屋,闤闠列廛,求尺寸之曠地而不可得。"
  • 王伯祿墓出土鑲寶石金簪,修路的鏟車鏟開了封存500多年的歷史
    由於王越十分疼愛他的小女兒,王越厚葬女兒,所以隨葬了大量金器。1985年5月的一天,河南省濬縣城東的王氏墓地,修路的鏟車鏟開了一段被封存500多年的歷史。根據出土的墓志銘得知,墓主人名王伯祿,是明代中期著名的監察官和兵部尚書(明代授正二品,相當於國防部長)王越的五女兒。王伯祿生於明成化三年(1467年),弘治六年(1493年)卒。
  • 我國「最幸運」古墓:盜墓賊挖15米後放棄,離墓中珍寶差5釐米
    其中達官貴族的陪葬品數量和質量都是極高的,具有很高的價值,所以後面就衍生出了盜墓賊這一職業,盜墓就是進入他人的墳墓去盜取裡面的陪葬品,這一活動由來已久,雖說後來也有採取措施以阻止這種行為,但是也有不少人抵擋不住金錢的誘惑鋌而走險。
  • 重慶大爺買房拿12錠金元寶,到底價值多少錢,直接交易合法嗎?
    今天,一則重慶大爺直接拿著12錠金元寶買房子的消息,引發很多網友關注。不少人好奇,12錠金子到底價值多少錢?越過人民幣直接拿金銀這樣的貴金屬買東西合法嗎?老大爺家的金錠到底是如何傳家的?今天,咱們就來分析一下。
  • 西漢南越王墓|那些你不知道的事!
    、文化、科學和藝術價值,是廣州最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被評為中國重大考古發現之一。該墓隨葬有大量珍寶、生活用器和15個殉人,充分反映了當時「事死如事生」的喪葬觀念,很多器物是墓主生前的實用器和珍愛之物。甚至有些器物,在當時就業已破裂,卻依然被珍視,經重新修補加工後繼續使用,並隨墓主人一起入藏相伴千年,可見古人對於玉,甚至是殘、斷、碎玉器的珍惜。
  • 天賜顏回一錠金——不要!
    顏回好學成性,苦學如痴「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顏回正在鬆土,感覺土下有硬東西,挖出來一看,閃閃發亮的一錠金子,拿起來一看,上面清清楚楚地寫著一行小字:「天賜顏回一錠金」。他搖了搖頭,把金子翻過來,在旁側寫了一行小字:「外財不發命窮人」。寫完後,把金子仍放回花盆土下埋起來,然後拂袖而去。孔子在一旁看到,撫須點頭。這件事很快傳開了,大家再也不懷疑顏回偷東西的傳言了,反而從心裡更加佩服顏回。
  • 江西出土明朝益莊王墓,一套金簪驚豔考古界,專家:美的不太真實
    曾經,江西出土了明朝益莊王的古墓,就是典型的代表。從這裡出土的一套金簪,結果驚豔了考古界,甚至專家都認為,美的不太真實。這又是怎麼回事呢?一、考古發現益莊王的墓位於江西今南城縣東南的長塘村,他的陵墓包括他本人以及元妃王氏和繼妃萬氏。據記載,這個益莊王生平比較普通,沒有值得記載的事物。不過,此人是在嘉靖20年被冊封為王,並且死於嘉靖35年,享年59歲。
  • 淮南武王墩墓大猜想:墓主或是楚國遷都壽春的第一代王
    而且該墓葬會不會像其他已經發掘的高規格戰國墓一樣,能出土比金銀器等珍寶更加珍貴的竹簡或木簡? 謎題 1 墓主會不會是楚國遷都壽春的第一代王? 從他處的楚墓葬制來看非常符合「王」的規格 「是楚考烈王的可能性非常大!」
  • 小故事|一錠金子拾來的禍福,真讓人深思呀!
    一錠金子的故事很久以前,有一對兄弟。哥哥精明,喜歡奉迎;弟弟憨厚,喜歡讀書。  有一次,他們一起上街去買東西。突然弟弟被什麼東西絆了一下。弟弟沒有低頭去看,而是繼續在心裡默讀詩經。哥哥卻看得清楚,絆住弟弟的是一錠金子!  「什麼?金子!」弟弟有點不相信。哥哥卻說:「別傻了!快把金子藏好我們趕緊回家吧。」弟弟不以為然地說:「不義之財不可取,我們應該等失主。」  哥哥知道弟弟的脾氣,假裝答應說:「那你去買東西吧,我在這裡等失主。」  弟弟剛走哥哥就馬上收起金子跑回了家,並把金子藏在了隱秘的地方。
  • 寶石級歐泊才有收藏價值(圖)
    原標題:寶石級歐泊才有收藏價值   在1997年,由中國地質大學教授狄敬如編著、中國地質大學出版社出版的《神聖華麗之石——歐泊》一書中,可以清楚地看到當時歐泊與紅碧璽的價格比 較。一顆3克拉的最高等級紅碧璽的價格為70美元/克拉,一顆15克拉最高等級紅碧璽的價格為240美元/克拉;而同時期一顆2克拉最優質的黑歐泊價格就 要1000美元/克拉,一顆超過10克拉重量的最優質黑歐泊價格則高達7500美元/克拉。
  • 亳州「王墓」遺址,一座充滿未解之謎的千年土丘!
    一般村莊的路,向南朝陽居多,但是,在該村村民心目中,王墓不可冒犯,所以這個莊的路只能向北方修路,房子也都面向北方,所以村名叫倒坐村,又因為這個村的村民都是王姓,村名就叫王倒坐村。由於前幾年土地復墾和新村規劃,整個村莊整體東移,老房子已經不復存在。據當地村幹部介紹,陵墓原來佔地有十多畝,上世紀五十年代曾經被挖開過,挖出了很多青石條和陶罐等。
  • 金縷玉衣、長信宮燈……河北博物院這十大珍寶別錯過
    這裡哪些珍寶最讓人驚嘆?跟小編一起看看這裡的「十大珍寶」吧。劉勝金縷玉衣(西漢)1968年,滿城陵山中山靖王劉勝墓偶然被發現,塵封千年的金縷玉衣重見天日。玉衣用金絲將玉片編綴而成,共用玉片2498片,金絲約1100克。這是我國考古發掘中出土年代最早最完整的玉衣,2002年成為中國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
  • 518世界博物館日,帶你盤一盤河北博物院十大珍寶!
    5月18日是國際博物館日,今年的中國主會場設立在南京博物院,據了解,河北博物院攜青銅錯銀雙翼神獸參加此次聯展。當然河北博物院的「珍寶」可不止這一件,院內必看的十大珍寶,你知道幾個?河北博物院的前身是河北省博物館。
  • 一錠徽墨
    新華社北京1月17日電(記者汪海月、馬姝瑞)1月17日,《新華每日電訊》刊載題為《一錠徽墨》的報導。中國的文人一直稱自己為「墨客」,將其作品稱為「墨跡」(他人尊稱為「墨寶」),一句「有得佳墨者,猶如名將之有良馬」道出對墨的重視。古人云,天下墨業,盡在徽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