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五鋤以前辦過一個叫做「圖書館奇幻夜」的活動,每個孩子帶來自己最心愛的玩偶,讓它們在圖書館裡睡上一夜。隔天,他們發現玩偶給自己挑了一本書,還有一封信,信裡說了它為什麼要送這本書給Ta。
仍然記得,小朋友們聽老師念出信件內文的認真模樣。
孩子們,乃至大人,都不會抗拒閱讀一封用心寫下的來信吧。
我們一看到信,就忍不住想去讀它——這大概是信的天生優勢,無論寫信人的文筆好壞,它總能激發一種類似拆禮物的心情:裡面裝了什麼心裡話?藏著怎樣的祝福呢?
在相信童話的年紀,我們都曾希望收到「特別」的來信,希望它來自飛鳥,來自聖誕老人,來自侏羅紀恐龍,來自童話世界裡的精靈。
那時,我們尚未意識到「人類」與其他物種有何不同,也是那時,最有好奇心、有時間,聽見其他生靈的聲音。
最近我們發現了一套非常特殊的「來信」,寫信者有萬年前的滅絕動物,有深海裡的、馳騁天空的、穿行土地上的動物。
想把這套書推薦給所有正在好奇其他生命的孩子,以及所有,曾經也喜歡蹲在地上跟螞蟻聊天的大人。
《動物來信》(共四冊)
點擊本行文字可購書
適 讀 人 群
6歲以上的所有人
著:常立
繪:王天宇
冊數:4
(文末有優惠券領取入口)
書裡有個杜立特醫生,他從世界各地收集來了各種動物們的信。杜立特醫生,是兒童文學故事中一位著名的醫生,原是博士,因為愛動物而改做了獸醫,還學會了鳥言獸語,他是童話世界中動物保護的先行者。
杜立特醫生不僅收集來了這些信件,還對每一封信作了注釋。
全套書一共四冊,有《來自陸上動物的信箋》、《來自水下動物的信箋》、《來自空中動物的信箋》、《來自滅絕動物的信箋》,一共包含了64封動物來信。
每封動物來信由三部分組成:圖畫、來自動物的信箋、杜立特的注釋。
你會先從圖畫中,看到來信者的模樣。書裡的每一幅插畫都美到讓人想裱起來。
接著,閱讀它們的來信。
有些動物喜歡自我介紹,口吻像在交朋友。
像大地懶寫給智人的信,它親切稱呼智人為「直立行走的小傢伙」。信裡它說:
「你好啊,拿著樹枝的小傢伙。我也會直立行走,不過走得沒你這麼快。因為,我太懶了。你要是像我這麼高,這麼重,你就會知道懶是做麼舒服,你也一定會懶的。我的生活還不錯,如果還有什麼不滿意的話,就是我不能一直懶下去。你看,我得時不時站起來找葉子吃,找許多許多葉子吃。」
一個懶懶的、愛吃樹葉、同時是個大力士的動物,它為什麼給智人寫了這封信呢?答案在杜立特博士的話裡可以找到,真相簡直是個只在夢裡和電影裡出現的畫面:
大地懶通常5-6米長,4-5噸重,如果直立起來,有三層樓那麼高。1.25萬年前,在現今阿根廷的佩汶古的一片土地上,一個大地懶和一個手持長矛的智人近距離站在一處,他們的腳印並排在一起,留存至今。
讀來很是驚奇,在我們未及的時空裡,世界以超脫我們想像的方式運轉著。同時,我們又能在其中找到與人類相似之處。
像是雌虹鱂做配偶選擇時,如果發現其他同伴選擇了某條雄虹鱂,哪怕這條雄虹鱂不夠美麗,不符合自己的擇偶偏好,雌虹鱂也將毫不猶豫地奉獻上自己的愛情。這像不像人類中的「從眾心理」?
信箋裡有不少是寫給伴侶、孩子、父母的,透露出的愛意你也能感知。
帝企鵝媽媽產卵後就到大海裡覓食補充營養,留下帝企鵝爸爸孵卵,爸爸需要背風而立,不眠不食,小心守護著腳面上安放的卵。一名「歸心似箭的帝企鵝媽媽」寫給「孩兒爹」的信裡說:
「我一直在努力捕食,希望養肥自己,儘早回去。可是今年太不順利了。往年密密麻麻的磷蝦群不知道哪裡去了……儘管半飢半飽,我還是決定回去替換你了。」
愛也好,樂趣也好,所有的動物都在講述同一件事:生存。它們像人類一樣有生之歡喜,生之追求,也有生存的困境,而這些困境,常常由人類造成。
海豚凱茜寫:「人類的天堂是用動物的地獄建造的。」她是二十世紀的一名馴獸師的夥伴,有一天停止呼吸,溺水而亡。
渡渡鳥向它的老朋友卡伐利亞樹告別:「我就要去另一個世界了。而你還在這裡,但願你忘記我,忘記我在雨季裡拼命覓食的胖嘟嘟的樣子,也忘記我在旱季消瘦又倦怠的身姿,忘記所有侮辱與損害過我的生靈。」1598年9月,渡渡鳥第一次進入歐洲人的視野。在1681年,渡渡鳥永遠地消逝了。
美麗的動物們,揮舞羽毛飛向自由,還是牢籠?
布滿星星的眼睛,最終看向大海,還是烈火?
生命的最後一刻,最後發出了歌聲,還是哀鳴?
這些選擇權,如今許多都在人類手裡。
有些動物,把信寫得像詩,像哲思,也是對我們人類的警醒。
在海洋底靜靜生活了6億多年,結構與功能均未發生變化的海綿,這樣寫它對於生命進化的思考:
「我常常想,到底什麼才是重要的,進步還是幸福?
我見過生命為了進步做了什麼:
從簡單趨向複雜,
從和平變為動蕩,
從海洋走到陸地,
從陸地飛上天空……
萬一所有這些生命都做錯了呢?萬一進步的代價是幸福呢?
從元宇宙到今天,
我已經見過太多:
最勇敢的最早夭折,最強大的最易衰落。」
作為人類,我們似乎總自恃為動物中力量最強,也具備最高智慧的物種。然而像海綿所說,為了幸福生活不斷迭代、進化,我們常以其他物種的犧牲為代價。
今年以來的亞馬遜森林大火,新冠病毒的肆虐等等,無疑都是自然界的反擊,抑或,僅僅是自我保護。
在《動物來信》的腰封上寫著這樣一句話:「世界上不應該只有一種聲音,生命的智慧遠不止人類的智慧。」
我們面對善與惡,美與醜,利己與利他的掙扎時,不是任何時刻都能做出正確判斷,只希望,我們不要自大到只能聽見自己的聲音。
勇讀者·YALA 推薦
買前先領【優惠券】
進三五鋤育兒種草社群
領優惠券
把《動物來信》系列帶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