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孩子剛出生的時候都是一個乖巧的小天使,但是伴隨著年齡的不斷增長,孩子的自我意識逐漸覺醒,調皮、任性,有些時候讓我們這些新手父母著實很頭疼。
大多數父母都有這樣的體會,孩子一歲半的時候開始,個性越來越強烈,你讓他往東他往西,你讓他睡覺,他偏不睡,各種應付不來,讓帶娃的父母著實很頭疼,都計劃著早點給孩子立規矩。
但是究竟什麼時候開始為孩子立規矩呢,每一個父母的想法都不太一樣,有的覺得3歲,有的覺得2歲,大家沒有統一的模板。
同事然然家的寶寶如今20個月,由於然然比較忙,一直由孩子的姥姥來帶,孩子姥姥對於孩子的管理比較隨性,有些時候還比較慣著孩子。
最近寶寶的脾氣比較大,一有些不滿意就撒潑,直接倒在地上,怎麼拽也不起來,正巧趕上周末然然帶寶寶,然然帶寶寶出去跟小朋友玩,看到別的小朋友玩三輪車,非要坐上去不可。
那個小朋友的爺爺很熱情,讓然然家的寶寶隨便坐,哪知人家的小孩不允許,然然家的寶寶一坐,孩子就哭,然然拉著自己寶寶離開,但是寶寶說什麼也不同意。
寶寶坐在地上哭鬧不止,然然很生氣,使勁拽著寶寶回家了,回家就跟老公商量著要早點給孩子立規矩,要不然越大越不好管。
其實,究竟何為為自家寶寶立規矩呢,一直是一個比較有爭議的話題。其實寶寶2歲之後孩子的性格已經逐漸形成了,這個階段寶寶會通過日常自己的觀察去學習一些事情。
如果,抓住這個孩子日常行為規矩形成的關鍵時期,那麼最好就從2歲開始為孩子立規矩。
一:讓寶寶自覺參與到規則制定中來
孩子雖然小,但是已經有一定的自主意識了,父母這個時候,不要認為孩子啥也不懂。
這個階段,父母幫助孩子建立規矩意識的時候,讓孩子主動參與到規則制定中來,孩子也會覺得自己得到了父母的尊重。
未來孩子執行的過程中,也會容易很多,自己也更有說服力。
父母可以和孩子坐在一起,商量著,制定出更為適合寶寶的規則,讓孩子感受到父母對自己的愛與關心,同時也會讓孩子更願意去接受這些規則。
二:父母要做好榜樣的力量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這個規矩是為孩子定的,但是父母也要一起執行,這樣才有說服力。
父母不要擺著大家長的架子,一味的要求孩子如何,自己卻不執行,這樣孩子根本不信規矩對於自己的好處,也不願意打心底去執行。
如果父母保持日常言行規矩和一些好的習慣,孩子看到也會更多的效仿學習,如此在潛移默化中,孩子逐漸就有了一定的規則意識。
三:在為孩子立規矩的時候不要一直嘮叨
父母有些時候會遇到這樣的情況,就是自家的孩子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喜歡跟自己對著幹,其實這是孩子生長發育中的一種正常現象。
其實,在立規矩的過程中,有一點是需要警惕的,那就是不要一直嘮嘮叨叨的,這樣會給孩子造成很大的心理壓力,而且還會給孩子造成一定的心理壓力。
父母更多的要言語切中要害,同時採取多管齊下的模式,對於孩子立規矩更為有利。
四:保持住一定的底線
寶寶的規則意識在形成的過程中,需要一定的接受過程,父母其實應該正確面對孩子的牴觸過程,但是一定要有一定的底線,不能孩子開始哭鬧了,就採取了妥協的方式。
當然,孩子有牴觸情緒的時候,父母不應該只是訓斥或者恐嚇孩子,而是應該更為冷靜的跟孩子進行溝通,然後孩子做得比較好的地方要學著讚美和鼓勵。
時間久了,一步步的,孩子的規則意識逐漸就形成了,父母一定要重視為孩子立規矩,因為這樣會讓孩子未來少走很多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