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文章,我們介紹了陝西地區的地形,主要講到了關中、漢中以及兩者之間的秦嶺峪道。另外也提到了諸葛亮北伐、六出祁山走的都是先到隴右,然後再圖關中的策略,那麼隴右究竟是個什麼地形呢?
隴右,即隴山之右。古人「東為左,西為右」,所以隴右,實際上是指隴山以西的地方。秦穆公稱霸西戎,甘肅天水、甘谷、武山、岷縣、隴西、臨洮等地在當時納入秦國版圖,公元前280年(秦昭王二十七年)在以上地區設隴西郡。所以,很多時候,隴右也叫隴西。
從地形可以看出隴右西面是黃河,東面是隴山。隴右連接了河西走廊與關中平原,進可以控制河西走廊,退可以守護關中,地形十分險要,是兵家必爭之地。
因此,隴右在戰略上,只需要防守住黃河以及通往陝西、四川的幾個峪道即可。往陝西方向,由於隴山峪道不止一條,因此,防守重點不在於守護關卡,而在於控制要點,隴山峪道在隴右境內大的方向有兩條,一條穿過隴山後相對靠北,經過街亭後抵達天水的秦安縣,一條為南道,穿過隴山後到達清水縣。因此,只需守衛住街亭與清水,外敵就無法深入。且由於峪道運輸物資困難,敵人後繼乏力,時間一長自然就會退兵。
南面則是祁山道,通往四川與漢中,但交匯點均在祁山,因此,祁山也是一處要害。
另外在古代比較難以實現的是由渭河河谷進入隴右,由於渭河在這裡是在隴山與秦嶺之間的夾縫穿行,河谷兩邊都是峭壁,河道又十分彎曲,直線距離不過100公裡左右,實際距離則有150公裡,生生增加了50%的路程,因此有「渭河三百裡,曲折三百處」之俗語。
在古代,要想通過渭河來運輸大隊人馬是極其困難的,那時沒有技術來支持在渭河河谷來修建道路。因此,渭河河谷理論上是通往關中的通道,實際上則無法供人馬通行。
上述的地形圖,都是小編根據甘肅DEM生成並製作而來,採用的是ASTER的30米DEM數據,有需要的可以查看下面的文章自行下載DEM後用Global Mapper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