瀘州人喜歡的小吃,被評為非遺,1.5元2個,遊客:瀘州人太實在了

2020-12-23 雁行江湖

說起四川瀘州,很多人第一個想到的就是瀘州老窖,瀘州擁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是著名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這裡地理位置優越,是川渝滇黔結合部區域中心城市和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南翼中心城市,瀘州旅遊資源豐富,這次我的瀘州旅行,來到了江陽區,這是一次美景美食之旅。

四方食事,不過一碗人間煙火,這次我的瀘州旅行,參觀了瀘州老窖博物館之後,接下來,我想探尋一下舌尖上的瀘州到底都有一些什麼呢?和當地朋友聊天的時候,她第一個就推薦了我瀘州白糕,帶著好奇,我和朋友一起來到了當地的特色小吃店。

一次完美的旅行,吸引我們的除了當地的美景外,美食也是不可或缺的,人們對於舌尖上的美食總是有種莫名的期盼。我每次到不同的城市旅行,都喜歡走進當地人最喜歡的小吃店去尋找舌尖美味。

瀘州白糕是江陽區的一大特色小吃,也是當地人每天早晨最喜歡的舌尖美味,說起瀘州白糕的歷史了,也有一百年了,始產於1920年代的「三義園」白糕 店,以其美、嫩、香、甜、爽口的特點聞名巴蜀,成為一種老少皆宜的早點佳品。

瀘州人的早餐,從熱氣騰騰的白糕開始,瀘州白糕在其他地方很難得看到,選用上等 大米 、 白糖 、 桂花糖 、 豬油 為原料,用提糖方法精製而成,故全稱桂花豬油提糖白糕,為了好叫,本地人直接說白糕,剛出鍋的白糕,潔白軟糯、香氣撲鼻,入口香甜爽口,真的是人間美味。

白糕真的是瀘州人早餐的標配,在1990年的時候,被評選為四川名特小吃,還是瀘州非遺,這麼好吃的小吃,你能想到只要1.5元就可以買上2個嗎?外地遊客來到瀘州,品嘗了白糕後,也連聲稱讚,物美價廉,瀘州小吃也太實在了。

瀘州是一個慢生活節奏的城市,人們保持著不急不緩的生活節拍,充滿了人間煙火氣息,旅行中,我很喜歡像當地人一樣,坐在熱氣騰騰的小店,品嘗著當地人喜愛的舌尖美味,感受一座城市風物人情。

看著小店裡的食客,就知道白糕在瀘州人心目中的地位了,瀘州小吃除了白糕,抄手、蒸餃、豆腐腦也應有盡有,價格都不貴,人均15元管飽。

瀘州有著悠久的飲食文化,舌尖上的瀘州白糕,是一座城市的味道,也是遊客來到瀘州,肯定會品嘗一下的舌尖美味。

相關焦點

  • 瀘州人的水井溝,即將變了……
    老瀘州人最熟悉的街道 水井溝步行街-將要迎來改造 也許大家去水井溝會發現: 1.街道上車輛多,紫水晶停車場車輛多,有時車子就在離身體半米不到的距離,很是不方便。 2.步行街建設倒是新市,往美食街裡面走、報恩塔周圍、或者往下水井溝走不難發現好多樓房都已陳舊。
  • 瀘州人的餐桌 無雞不成宴席:選料有講究 做法有秘訣
    「么兒,今天晚上吃好點,喊你爸去市場切只雞回來」「家裡來客了,麻辣雞搞起」「買到土雞了就不要浪費,最好白砍」……瀘州人的餐桌,無雞不成宴席,有些傳統也要講究:雞頭、雞腿待貴客;啃個雞爪好「抓錢」;小姑娘吃雞翅「愛裝扮」,雞胸肉、雞脖子夾進自己碗。
  • 往事越千年,從忠山到忠山公園,瀘州人不可磨滅的記憶
    這些雕像一般高約1.5米,為整塊石頭雕成,線條流暢,造型優美生動。雖多殘損,仍是研究宋代石刻藝術的珍貴文物。只可惜當時瀘州一心要把忠山給醫學院建設校舍和宿舍,硬生生的把一塊寶地給分割開來。造成大關門(即「龍透」關)到百子圖各自分離,今天百子圖更是不復存在,更是令人痛心不已。
  • 哪些瀘州人吃過白糕?
    哪些瀘州人吃過白糕?近日,記者走訪了瀘州的部分白糕店,去探尋瀘州人記憶中的白糕。致敬教師節滿滿儀式感昨(10)日是我國第36個教師節。一支粉筆,兩袖微塵,三尺講臺,四季耕耘,這就是教師。「傳道、授業、解惑」光芒閃耀至今,薪火相傳,生生不息。
  • 每道菜僅幾塊的餐廳竟吃了100多,瀘州這家非遺小店有什麼魅力?
    不知道大家發現沒有,現在但凡有點名氣的地方小吃都已經越來越貴,無論是天津的狗不理還是上海的小籠包都不例外,雖說豐儉由人,不過光一籠包子就要好幾十,再隨便點幾個菜少說也得兩三百,儘管味道不錯,還是讓很多人覺得性價比不高,甚至前段時間還鬧出了一些不愉快,已然成了「本地嫌棄、遊客最愛」的店鋪
  • 瀘州人快來領你的醫保電子憑證
    瀘州人快來領你的醫保電子憑證 2020-12-08 22:0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瀘州人陳煒謨,曾被魯迅讚揚過的現代作家
    其實瀘州名人自古就有,不算外來的名家,土生土長的很多,只是很多歷史容易被遺忘,今天沽酒客就給大家介紹一位魯迅也欣賞的瀘州人,他叫陳煒莫。這位民國時期從瀘縣走出來的知識分子。陳煒謨(1903——1955年),字叔華,筆名熊、熊昕、斯華年、容舟等,瀘州安賢鄉雲錦人(今瀘縣雲錦鎮)。早年就讀於瀘縣縣立中學。
  • 瀘州人愛吃的這道蔬菜,是《詩經》時代跨越三千年的古菜
    四川又以川南為主,而瀘州人吃冬寒菜的歷史由來已久。至少在明代衰亡的時候,瀘州則異常興盛,不知道原因,倒是瀘縣至今有一首至少宋朝就誕生了的歌頌冬寒菜的民歌,怕這也算是非常稀罕的事情,這首民歌至今還被當地傳唱,甚至被整理過搬上過央視的舞臺。
  • @瀘州人,快申領你的醫保電子憑證丨今後,就醫買藥不用再帶醫保卡了
    @瀘州人,快申領你的醫保電子憑證丨今後,就醫買藥不用再帶醫保卡了 2020-12-08 11:2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所有瀘州人 關於「禁漁、釣魚」 這些知識你得搞清楚
    原標題:@所有瀘州人 關於「禁漁、釣魚」 這些知識你得搞清楚   當前,瀘州各級各部門正積極貫徹落實長江禁漁令。然而,長江瀘州段全面禁漁7個月來,非法捕撈行為仍時有發生。不少市民對禁漁期、禁漁區、休閒釣魚等相關規定理解不透徹。關于禁漁,你是否有這些誤解?
  • 關於當年那個搖擺機,不僅僅是瀘州人,也是很多國人的噩夢
    老一輩瀘州人曾經跟江陽沽酒客講過一句老話:「天天有神仙下凡,時時有空子來鑽」,講的就是世界之大無奇不有,其中騙術最為令人深惡痛絕,但是總不乏上當之人。歷史上這樣的事件層出不窮。有人說為人不貪,則不至於被騙,道理有,但是沽酒客覺得不是絕對的,很多人都希望過更好的生活,陌生人的騙術固然可惡,但是身邊人騙你,有時候未必是因為貪心那麼簡單,因為信任所以放低了防備。
  • 大叔街頭賣小吃,十五元1碗,出鍋被搶光,味道實在太美
    大叔街頭賣小吃,十五元1碗,出鍋被搶光,味道實在太美!家附近有一家很受歡迎的滷煮店,大叔的生意不知道有多好,15元一碗的滷煮,出鍋馬上就被搶光。說來慚愧,生意太好,小編一直沒排上隊,一直搶不到。昨天特意起了個大早,終於買到了一碗。一動筷子,果然是令人回味無窮的味道!
  • 瀘州人王華明當選工程院院士 學習刻苦被取外號「根號二」
    瀘州人王華明當選工程院院士王華明是「中國雷射3D列印帶頭人」,現為瀘州高新區顧問據中國工程院增選工作辦公室12月7日消息,中國工程院由他指導並研發的新能源新材料3D雷射增材製造技術,可實現用雷射直接製造金屬大型複雜構件,讓我國成為繼美國之後全球第二個掌握「飛機鈦合金結構件雷射快速成形」及在飛機上裝機應用技術的國家。學習刻苦高中時被取外號「根號二」「王華明和我是老鄉,他老家在後壩村,我老家在新店村,挨得很近。」
  • 白天不懂夜的黑,在沒有電燈的歲月裡老瀘州人怎麼解決照明?
    瀘州人不應該忘記一個人,他叫稅西恆,1921年,稅西恆即被楊森聘為道尹公署建設科長。他高瞻遠矚,選定羅漢場龍溪河上的洞窩處,建廠水力發電。1924年2月,電廠建成,當即供電營業,試送電當夜,小市的電燈全亮了,但約15分鐘過去,城內也未亮。群眾議論紛紛。他立即步行20華裡去廠査原因,排故障。
  • 大姐校門口賣「新奇」小吃,1個5元,每天只賣200個,家長搶著買
    大姐校門口賣「新奇」小吃,1個5元,每天只賣200個,家長搶著買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大家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不少,特別注意飲食安全,很多人街邊的小吃攤不衛生,但依然有人抵擋不了它的誘惑,你聽過都想買點嘗嘗,尤其是一些上班族和學生黨,據說現在的小吃攤是最賺錢的
  • 打卡酒城四川瀘州的特色美食小吃
    在這裡,除了美酒,這些特色的美食小吃同樣不要錯過。兩河桃片為瀘州敘永縣傳統名食之一,迄今已有百餘年歷史。兩河桃片始產於清光緒年間,由糕餅師羅承安用優質糯米、核桃仁、蜜桂花、豬板油等主要原料,反覆實踐精製而成。兩河桃片以其組織細膩如膚,柔綿俐片,甜度適當,清香可口,卷得攏,撕得開,點得燃的獨特風格,譽滿全川。
  • 四川瀘州,這10個理由,你不得不愛上他!
    瀘州,中國酒城,文化之城;白酒,火鍋,串串,麻辣雞說起瀘州我想100個瀘州人眼裡,就有100種模樣!漫步在瀘州老街城市變遷,很多瀘州的老街不得不退出人們的視野。漫步在這些的青石板路,回憶不斷襲來,這裡曾經也是無數瀘州人每天都要路過的地!其實,老街代表的是瀘州城市發展的縮影。這些街道,最不缺少的就是瀘州的人文情懷!公園逛上一圈想必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的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