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國八百年的歷史原來這麼簡單(一)——稱王稱霸

2021-01-08 歷史人物故事會

楚國(公元前1042年—公元前223年)是周朝時期(公元前1046-公元前256)位於長江流域的諸侯國,國君為羋姓、熊氏。

我們說周朝八百年,其實楚國歷史也有八百年之久,甚至更多,因為楚國早在周武王建立周朝之前已經是獨立的楚人部落了。周成王時期,楚人首領熊繹被正式冊封為子爵,建立楚國,定都於丹陽(今湖北秭歸)。楚國從鬻熊(Yù Xióng,周文王老師,楚國首任國君熊繹的曾祖父)開始算起傳至其最後一任國君楚後懷王熊心(楚前懷王熊槐之孫,為項羽的叔父項梁所立,後被項羽所殺),共經歷了47位國君。

楚國八百年

楚人最早是華夏族南遷的一支,其首領是黃帝之孫顓頊(zhuān xū,五帝之一)後人,受商朝的影響被迫南遷,與當地土著逐漸融合形成了一個有自己特色的部落——楚。商朝末年,楚人部落(確切的講是羋姓季連部落)酋長鬻熊投奔周文王,並由於其才能出眾成為周文王的老師。後來鬻熊的兒子熊麗、孫子熊狂也都一心一意的侍奉著文王、武王。至周成王時,成王感念鬻熊一家三代功勳卓著,封鬻熊的曾孫熊繹為子爵,楚國才得以正式建立。

楚人

熊繹在位時期,乘柴車、穿破衣,致力於發展生產,擴大疆土,使得楚國國力不斷增強,疆域不斷擴展。經過幾代國君的苦心經營,楚國已經由一個方圓僅有五十裡的小國發展成泱泱大國。

楚國不斷發展擴張,而周王室卻是江河日下,兩者不可避免地產生了矛盾。到周昭王時期,因為楚國在南邊動作太大——幾乎一直在吞併其周邊異姓小國,引起周王室不滿,周昭王決定親徵楚國,不料反被楚人打得全軍覆滅,昭王不知所終!周人諱言此事,以至於史書故意模糊記載:「周昭王南巡不返」。

昭王南徵圖

擊敗了周王軍隊後,楚國從此變得更加肆無忌憚。周夷王時期,王室衰落,很多諸侯都已經不去朝拜天子了,其中楚國國君熊渠(熊繹的四世孫)最為誇張,他直接僭越制度封自己的三個兒子為王:封長子熊毋康為句亶王、次子熊摯紅為鄂王,少子熊執疵為越章王,分別鎮守長江中遊的三個要地。周厲王繼位後,以暴虐著稱,熊渠擔心受到周朝討伐,便不得已取消了他們的王號。

網絡圖片

雖然暫時取消了王號,但不代表楚國就會對周王室俯首帖耳,恰恰相反,楚君以蠻夷自稱,基本不聽周王室調遣。到了一百多年以後的公元前704年,熊通正式僭越稱王,是為楚武王。

下面來看看楚武王稱王的故事:

楚蚡冒(諡號為楚厲王)死後,他的弟弟熊通發動政變,殺死楚厲王的兒子,自立為國君,是為楚武王。這個楚武王創造了中國兩個第一:他即位後滅掉了權國,將權國設置為縣——權縣(權縣成為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縣),以便集中統治,並任命其叔鬥緡為權尹,鬥緡也因此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縣級政權長官。

春秋形勢圖

由於當時楚君的爵位相當低,只是子爵,基本上是諸侯列國中爵位最低的國家之一,一直為中原列國所看不起,被視作蠻夷。楚武王很想讓周王室提高自己的爵位,於是楚武王三十五年,楚國入侵隋國,大軍開到隋國的邊境時,隋國人極為震恐,於是派出使者求和。熊通對求和的使者說:「我蠻夷也!今諸侯皆為叛相侵,或相殺。我有敞甲,欲以觀中國之政,請王室尊吾號(我們是蠻夷,現在中原諸侯都背叛天子而互相攻伐侵奪。我也有一支不像樣的隊伍,想因此參與中原的國政,請讓周王室提高我的封號)!」意思就是要隨侯(隨國國君)上書周天子,讓周天子提高自己的爵位。隨侯畏懼楚國國力(要是真打起來恐怕有滅國的危險),只得照辦,派遣使者向周天子進言,請求提高楚君的爵位,結果周天子不同意。隨國將消息回報給熊通後,熊通聞訊大怒說:「我的祖先鬻熊,是周文王的老師,很早就去世。周成王提舉我的先公,竟然只封高他子男爵的土地,讓他住在楚地,蠻夷部族都順服於楚國,而周王室不提升楚國爵位,我就只好自稱尊號。」於是當即自立稱王,史稱楚武王。楚武王稱王,開諸侯僭越稱王之先河,當時周王室衰微,對此也是無可奈何。

楚武王要爵

有趣的是和氏璧的故事也發生在這個時候:

相傳楚國人卞和在荊山中得到一塊璞玉,捧著進獻給楚厲王。楚厲王讓玉匠鑑定,玉匠說:「這是塊石頭。」楚厲王認為卞和欺騙自己,於是砍掉他的左腳。

等到楚厲王去世,楚武王繼位後,卞和又捧著那塊璞玉進獻給楚武王。楚武王讓玉匠鑑定,玉匠又說:「這是塊石頭。」楚武王也認為卞和欺騙自己,於是砍掉他的右腳。

等到楚武王去世,其子楚文王繼位後,卞和就抱著那塊璞玉在荊山下哭泣,卞和整整哭泣三天三夜,眼淚哭幹直到流出血來。楚文王聽說後,便派人去詢問卞和哭泣的原因,說:「天下受斷足刑的人好多,為何獨獨你哭得這麼悲傷呢?」卞和說:「我不是悲傷腳被砍掉,而是悲傷把寶玉稱作石頭,把忠貞的人稱作騙子。這才是我悲傷的原因。」楚文王就讓玉匠加工這塊玉璞,發現真是一塊寶玉,於是把它命名為「和氏璧」。

戰國時完璧歸趙的故事

楚成王(楚武王曾孫)時期,楚國的疆土已經擴展到了一千裡,他在位時隆重的接待了流亡的重耳,留下了一段「退避三舍」的佳話!雖然楚成王有圖霸中原之大志,只可惜前有齊桓公實力強大,中原稱霸眾望所歸;後又有晉文公回國即位,晉國迅速強大,楚成王霸業成空!

楚成王

楚莊王(楚成王之孫)繼位後,先是三年不鳴,後來一鳴驚人!他先後重用伍舉、蘇從、孫叔敖等,革故鼎新,安內攘外,國勢日盛,於是野心勃勃楚莊王也萌生了北上圖霸之意。此時的晉國由趙盾主政,楚莊王屢次北上都受到趙盾的阻擊而無功而返。其中有一次,楚莊王北上受挫轉而攻打一個叫陸渾的地方的戎族,一直打到洛水,直抵周天子都城洛邑附近。楚莊王在接見周天子派來的王孫滿時,還向其詢問象徵周王朝權力的九鼎之大小輕重,史書稱「現兵周疆、問鼎輕重」,標誌著楚國已進入空前強盛時代。趙盾死後,楚莊王終於在「邲之戰」中擊敗晉國,稱霸中原,成為「春秋五霸」之一!

楚莊王

楚莊王以後的楚國一度幾乎被吳國滅亡(伍子胥還將楚平王鞭屍),那時楚國都城被攻破,楚昭王出逃,還好楚國大夫申包胥為借兵在秦宮哭了七天七夜,感動了秦哀公,秦國才答應出兵幫楚國復國。由於篇幅有限具體內容下次再做介紹,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我的百家號。

相關焦點

  • 楚國崛起稱王
    楚國(公元前1115年—公元前223年)是先秦時期位於長江流域的諸侯國,國君為羋姓、熊氏。周成王時期,封楚人首領熊繹為子爵,建立楚國。楚國稱王最早要追溯到熊渠(前886年—前877年在位)為君時期,也即西周后期這一歷史階段,當時熊渠見周室微弱,而楚國因為地處南荒,不斷開拓領土日漸地強大。於是熊渠乃自號為王,不但自己稱王,而且將其三個兒子都分封為王。
  • 春秋戰國時楚國君主世系圖,前後八百年時間,共傳29代42君
    自第六位君主熊渠開始,楚國趁周室衰微之際不斷開疆拓土,楚厲王時向濮人之地進軍,武王時滅權國,渡漢水伐隨,文王滅申、息,成王滅弦、黃、英、燮,楚國勢力已滲透至江淮腹地,具備了北上觀中原之政的絕對實力。據說楚國八百載時間滅六十餘國,益地五千裡,正是憑藉持續吞併諸國的能力,楚武王熊通才敢僭越稱王。當時其不滿自己爵低(僅是子爵),遂向周桓王討要高級爵位,然遭拒。
  • 春秋時期,除了楚國,還有哪些諸侯國「僭越稱王」了?
    其中,就楚國來說,則是一個子爵諸侯國。楚國(?-前223年)是先秦時期位於長江流域的諸侯國,國君為羋姓、熊氏。周成王時期(一說即前1042年-1021年),封楚人首領熊繹為子爵,建立楚國。雖然楚國一開始受封的疆域比較小,遠遠比不上一些公爵、侯爵諸侯國。
  • 楚國作為諸侯國為什麼要稱王?
    今往古來今天來跟大家說說楚國作為諸侯國為什麼要稱王?成王時封楚為子爵,封地位於江漢區域,中原諸侯一直視楚國為蠻夷之地,並不待見楚國。平王東遷洛邑,史稱東周,此時中原混亂,楚君熊通趁勢攻伐姬姓諸侯隨國(隨國是侯爵)。隨國不敵於是求和。
  • 魏惠王既愛稱王,又喜歡拉別人一起稱王,為什麼?
    在這些行為中,最嚴重的表現就是,他非常喜歡稱王,而且還喜歡拉著別人的手牽手稱王。在那個年代,你要知道,大家還是遵循基本的禮法,還是像周天子那樣對待周天子。而在大秦帝國的演出中,李立群老師更是將魏惠王的表演演繹得淋漓盡致,每次一出場就是看相聲,笑得停不下來。那為什麼這個人一定要冒天下之大不韙搞破壞,而且還這麼醜陋地表演呢?
  • 楚國的一位君主:稱霸中原,消滅10多個諸侯國!
    -公元前626年),羋姓,熊氏,名惲,出生地:湖北廣陵今湖北荊州,楚文王之子,母息夫人,春秋時期楚國國君,公元前671年―公元前626年在位。對於楚成王來說,原本不是楚國君主的人選。公元前675年,《史記》誤作楚文王十三年),楚文王去世,熊惲的哥哥熊艱繼位,史稱楚堵敖(一作楚莊敖)。楚堵敖三年(魯莊公二十二年,公元前672年),楚堵敖想殺害弟弟熊惲,熊惲於是逃到隨國(今湖北隨州西北)。
  • 春秋時期,各諸侯國君稱公,為何楚國稱王?
    他帶著楚國人民艱苦奮鬥,親手改造自己的家園。到了東周初期,楚子熊通已經比較有實力,而且志向遠大。他聽說周桓王肩膀挨了一箭,就打算跑到中原轉轉,以顯示他的存在。他組建了一支部隊,壯一壯士氣,然後就出發北上了。
  • 小夥在小人國稱王稱霸,在大人國卻被當作芭比娃娃飼養,太悲催了
    小夥在小人國稱王稱霸,在大人國卻被當作芭比娃娃飼養,太悲催了!格列佛是公司郵政室的小職員,也是辦公室的開心肥宅,他的歲數不小了,然而事業愛情卻一無所得。他在郵政室工作10年都沒升職過,他暗戀編輯部的雪莉卻因為自卑而遲遲不敢追求。這晚下班後他鼓起勇氣來到雪莉的辦公室邀約,然而他開口卻說,不好意思我來收一下郵件,我真的是服你啊大哥!
  • 為褒姒烽火戲諸侯後,第一個「吃螃蟹」的楚國僭越稱「王」
    春秋時期,始於公元前770年,也就是周平王東遷,東周開始的第一年,止於公元前476年,戰國時代的前夕,總共295年。春秋這一歷史階段,齊國、楚國、秦國、吳國、越國等諸侯爭霸,而周王室的權威也在這一過程中不斷下降。
  • 在歷史中,春秋末期,吳國為何能突然稱霸中原呢?
    一是《史記索隱》覺得春秋五霸劃分是: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二是《荀子·王霸》中的: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和越王勾踐。此中,就吳國來說,就在春秋末期陡然突起,不但攻破了楚國的首都,反擊敗了齊國等強國。那麼,疑問來了,春秋末期,吳國為何能陡然稱霸華夏呢?一,起首,吳國(公元前12世紀―公元前473年),存在於長江下流區域的姬姓諸侯國。
  • 樂問五千年:為什麼說楚國為一絕色美女奠定霸業,又差點因她亡國
    美到在她四五十歲的時候,依舊可以讓一群春秋時代的風雲人物,為她爭得國破家亡,影響了春秋幾大諸侯國的命運,甚至是推動了春秋的歷史?也許參考一下如今已經早已不惑,直奔知天命而去的志玲姐姐,或多或少能感受到那位兩千多年前的「第一美女」的些許魅力吧?關於夏姬的內容,可寫的內容實在太多,老樂的能力和體力恐怕都無法完成這項任務,因此我們還是簡單地通過楚國的興衰史,從一個側面介紹一下這個傳奇的絕色美女吧。
  • 宜城鄭集 楚皇城——楚國的國都 陪都
    )丹陽為楚國最早的國都。後經歷代楚王楚人篳路藍縷,楚國逐漸壯大。公元前704年,熊通僭越稱王,為楚武王。楚國習慣性把都城所在地叫做「郢」,都城遷鄢後,稱鄢郢。楚文王(?——前675),羋姓,熊氏,名貲,楚武王之子,母鄧曼(今襄陽樊城鄧城人)。春秋時期楚國國君,公元前689——前675年在位。公元前690年,楚武王死於伐隨途中。次年,熊貲繼位是為楚文王。
  • 春秋時的一小國,被楚國所滅,成為一個2700年歷史的縣!
    於是,楚文王出動大軍,輕鬆結束了息國這一諸侯國的歷史。 通過建立縣制,促使楚國君主可以直接掌握遠離楚國核心區域的疆域,也即這些縣的管理者,都是楚國君主直接任命的,不會成為卿大夫的食邑,更不會導致卿大夫不斷壯大,從而帶來三家分晉、田氏代齊這樣的歷史事件。自設立息縣之後,該地區在晉楚爭霸的過程中,為楚國提供了重要的支持。比如在城濮之戰中,楚國令尹子玉並未率楚國全部主力出徵,而是以申息兩縣的兵力為主。
  • 中國歷史之春秋列國簡介
    上次我們大致了解了中國歷史早期的夏、商、周王朝,其中周朝在平王遷洛以後地位急劇衰落。這一次我們先來介紹下春秋時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列國情況,在下一期將簡述春秋的歷史。周公營建洛邑雕像,河南洛陽。周公旦進一步推行分封制,在較長的一段時期內穩定了周朝的統治。
  • 中國歷史上有個英國,存世約三百年,最後被楚國滅亡
    翻開春秋戰國的歷史,會發現一些有趣的事情,如今有些國家的名字,竟然早就存在過。比如歐洲的英國,在中國的西周時期就出現過,不禁讓人莞爾。周滅商後,周天子分封天下,將土地和百姓授予王族、貴族和功臣,讓他們建立自己的領地,以保衛周王室。
  • 楚國曾經被視為蠻夷之地,那麼它究竟從何而來?
    周武王伐紂成功以後,大封天下諸侯,這個時候鬻熊已經去世了,於是他找到了鬻熊的曾孫熊繹,也給他封了一個國,這個國叫楚國,但是這是個子爵國,比較小。楚國被封在丹陽,丹陽在現在湖北省枝江一帶。通過長期的發展,楚國由一個非常小的部族逐漸擴大。
  • 無人機在敘利亞稱王沒人理,敢到亞美尼亞稱霸就被斷供
    Bayraktar TB2無人機 當土耳其插手敘利亞內戰,土製無人機在敘利亞稱王稱霸時,沒人理睬,當土耳其的無人機敢到亞美尼亞上空稱霸就被斷供,在10月初的時候,加拿大宣布由於在納卡地區之間的持續衝突中,「不正當」使用加拿大武器
  • 歷史上的楚國,究竟有多少個都城?
    但是,多年前,我去湖北荊州的時候,當地的朋友告訴我說:我們荊州,才是楚國的故都,前前後後,有400多年之久,而且,楚國最興旺的時候,都城就在我們荊州。 那麼,問題來了,歷史上的楚國,究竟有多少個都城?
  • 吳國和楚國的戰爭
    楚國和吳國就是一對經常開戰的國家,無奈的是,楚國因為長期駐守在地勢險峻的地區,而且早期君王相對開明,已經算是國力相當鼎盛的了,吳國雖然想拿下他擴張自己的西部土地,但無奈實力不夠,打不過啊。只能一直等待著機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