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中旬,非常有幸作為醫院臨床師資代表參加了教育處組織、祥瑞醫管負責實施的「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臨床師資培養項目臺灣研修班」。在離開臺灣的第八天,終於有時間整理思緒收拾心情,開始細細回憶在臺灣的點點滴滴。與大陸隔海相望的臺灣到底是什麼樣子?大陸和臺灣到底有哪些不同?為什麼要到臺灣考察學習呢?帶著這些問題,我們登上了中華航空的班機,在京城一片濃濃的霧霾中緩緩起飛……
這次考察活動的重點是學習臺灣先進的醫學教學理念,尋找最佳的教學方法,不斷提高醫學教育水平,培養更加優秀的醫學人才。我們先後參觀了林口長庚紀念醫院、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亞東紀念醫院。每個醫院都有其獨特的管理方法和教學理念,值得我們學習借鑑。在不同的體制下,呈現在我們面前的是另外一番景象……
一、注重英才選拔及醫德培養。醫學是精英教學,只有最優秀的人才才可以從事這一高尚的職業。臺灣每年醫學院校的學生錄取上限為1300人,只有臺灣學生中的精英才有被醫學院校錄取的可能,在錄取之前還要進行嚴格的面試。也就是說不僅在醫學院、工作後醫學生要接受品德教育,在進入醫學領域之前就要經過嚴格篩選。校方會選擇經驗豐富的專業人員對學生的社交能力、品行、性格等方面進行細緻的觀察,避免出現高分低能、性格怪癖、有社交障礙的學生從事醫學工作。一旦遇到類似的學生,校方有權規勸其選擇其他專業,從而保證一開始就選拔到適合醫療工作的優秀學生。在學習的整個過程中,培養「醫者仁心」的理念。他們採用和大陸同樣的方法,選擇有責任心、品德優良的醫生進行帶教,言傳身教,教會學生以及低年住院醫生與患者的溝通技巧、如何進行規範的醫療行為、如何保障患者的權益等臨床工作細節,注重學生思想品德的監控,一旦出現問題,立即進行處理。相比而言,我們在選擇醫學生時過於注重書面成績,在學生性格、社交能力等方面沒有進行考量,以至於出現個別高智商低情商、自私缺乏愛心、或有心理精神疾病的學生進入醫療隊伍,成為醫療安全的隱患,值得思考。
二、教學形式新穎,打破學科界限及年級界限,成果卓越。在這次赴臺學習過程中,令我印象最為深刻的是在亞東紀念醫院參觀的一次病例討論以及在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的IPPC學習。作為工作十餘年的老教師,我也曾多次完成小講課、教學查房、病例討論等教學任務,與臺灣同道相比,我的方法過於單一。我們到達時她們正在討論一份病例,由一名病房主治醫師主持,住院醫師、實習醫師均要發言,大家共同探討這一病例。要求課前進行充分的準備,這裡的準備不僅僅是翻閱書本,複習基礎理論知識,還要查閱文獻,製作PPT,結合病人實際情況進行分析,闡述自己的觀點。這種方式,從不同層面訓練學生的能力。對於實習醫生而言,注重理論複習,初步訓練臨床思維和表達能力;住院醫師則要追蹤學習該病的最新進展,針對診斷及鑑別診斷進行由淺入深的分析;主治醫師要有清晰的臨床思路、敏銳的觀察能力、高度概括的語言能力,引領學生逐漸揭開疾病的面紗。一節課下來,每個人都會有收穫。長此以往,必將建立縝密的臨床思維方式,培養出思維敏捷的醫生。這一方法與目前我們推行的PBL教學有相似之處,但又有所不同,此方法沒有單純追求形式,而是注重思維方式的訓練和實踐,讓學生看到怎樣才是真正的看病,學會思考。值得借鑑!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的IPPC學習令我們耳目一新,這項工作也是近幾年才在醫院開展。IPPC(Interprofessional patientcare)就是打破學科的界限,以團隊合作精神加上不同專業的整合。以患者為中心,以核心能力自我學習為主軸,通過有交集有互動的討論模式,以成功檢討後的病例發現問題,不斷優化醫院診療流程,從而讓更多患者受益。最初始的時候他們做的並不成熟,隨著時間的推移,大家邊學邊改,越做越好。有些像我們現在進行的醫療質量持續改進。我們參加的這一次涉及臨床一線的醫生、護士、放射科醫生、病理科、社工部等多個部門,大家集思廣益,一切從患者利益出發,獻計獻策,權衡利弊,盡職盡責,使患者受到良好的照顧。在整個診療過程中充分體現了醫者仁心、團結合作的理念,他們不僅關心患者的疾病、心理健康,甚至是患者的家庭環境、經濟條件、家人的心理疾病對患者的影響等均照顧到。由於臺灣醫療保障體系完善,有社區醫療及各種基金對弱勢群體的支持,從而使得患者及其親屬最終得到最佳的照顧。實習醫生或是住院醫師在參加這樣的研討會後,不僅能學習到積極向上、謹慎誠實的執業態度,還能學到團結合作的工作方法,練習在挫折中成長的批判精神。這種IPPC的方法既能夠不斷優化醫療流程,提高醫療質量,更重要的是可以培養醫學生的敬業精神和團隊精神,對他們以後的職業生涯有無窮益處。
三、重視教學人才培養,重視教學工作的開展。我們參觀的這三家醫院有個共同的特點:極其注重醫療教學工作。在思想上,他們認為醫學與人類的命運息息相關,是一門不能被忽略的科學,應該有充足的後備力量保持這門科學的持續發展。所以,在臺灣,就如同在世界上其他國家一樣,醫生是受人尊敬的、救死扶傷的偉大職業。為了保證醫學事業的持續發展,保證醫院醫療水平的持續提高,每家醫院均選擇德才兼備的優秀醫學人才從事教學工作,這些從臨床一線被選拔出來的醫護人員,都是熱心於教育事業的佼佼者,思維敏捷,業務精湛。為了保障他們安心於教學工作,院方在各個方面均給予大力支持。首先,縮減臨床工作負擔,用於增加教學工作時間,第二,區別於非教學人員,在獎金、晉升評比等方面參與教學人員均有優厚的待遇,第三,教學基礎設施完善,方便教學。亞東紀念醫院專門設置教學門診,每個學員每月參加兩次。學生在老師的監控下獨立行醫,最後,老師出面把關,避免耽誤病情。學生也可以在上述學習中體會醫生的真實工作經歷。按照要求,儘管教學門診的老師每次只看4-5個病患,但待遇受到補償,金額還是很可觀的。第四,為了保證教學工作的不斷改進,他們引入Healthcare Matrics在案例中的討論方法,推行模擬訓練與急重症模擬團隊訓練,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開辦全人照顧教學課程夯實學生、住院醫師基礎,協助推行學員建立ACGME六大核心能力,應用IRS系統進行反饋教學,定期開展課程培訓師資,不斷提升教師臨床教學能力。以上政策的實施,使醫生們熱衷於從事臨床教學工作,願意把自己的經驗毫無保留地教授給學生。靜下心來思考,大陸現行的醫療制度下,主治醫師、住院醫師為了完成各種醫療指標沒日沒夜的加班,哪有額外的精力進行教學?即便完成教學工作,也不能像以前那樣精益求精了。不是大家不願意參加教學工作,而是時間精力真的不夠用,不能讓醫生一直無謂的奉獻,應該研究合理科學的方法,解決醫生們的後顧之憂,調動醫生的積極性,讓他們主動參與到教學工作中。否則,長此以往,我們的醫學何以進步?!
四、考試方法先進,考試流程規範、公平、科學。臺灣的醫學教育緊跟國際前沿,將最先進的考試方法引入到醫學統一考試中來。以後來居上的亞東紀念醫院為例,在這方面甚至超越了老牌教學醫院長庚紀念醫院。該院建立了最先進的教學中心,布局合理,從完善的電教設備到考試細節的設計,保證考試公平公正,防治發生考試事故。應用最科學的客觀臨床測驗(MINI-CEX和DOPS)和主題結構式臨床測驗(OSCE),能夠測試出學生的真實水平。引進最先進的模擬教學器材,廣泛應用於培養臨床醫生的技能,取得良好成效,受到歡迎。模擬教學設備的採購要由需要使用該項設備的科室提出申請,使用的頻率及教授的人員次數需要經過評估,保證物盡其用即可得到批准。避免買了不用,造成醫療經費的浪費。
五、學生有積極的學習態度。可以看到臺灣的醫學生和住院醫師都非常主動地參與到醫療行為中,不管是學術活動還是臨床工作,他們都給人乾淨整潔、積極向上的印象,儘管行色匆匆,每個人的臉上都是認真、嚴謹、平和的表情。他們肯定也有手機,但是我沒有見到一位醫生或學生像我們的學生一樣,只顧著看手機,忽略周圍的人與事……這是他們和大陸學生最大的區別。他們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因為世界上最容易的事情就是浪費時間,他們是不會把時間浪費在虛擬的網絡世界裡的,他們更願意去學習實際的東西,因為那些東西是他們以後不會再遇到的人生中最寶貴的財富。這應該值得我們學習,應該讓我們的學生看到差距。
六、臺灣非常注重人權。每位患者都要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其中隱私權、知情權的維護最為突出。我們被告知一定要徵求患者或是講者同意才可拍照,否則,就侵犯了他們的肖像權。在教學門診,從掛號開始就要告知患者這是教學專用的門診,會由實習醫生為其看病,患者自由選擇,徵得同意才可進行,而且,掛號費還要比普通門診便宜。可見對患者充分尊重。學生在行醫初始就看到這樣規範的做法,怎麼能不效仿呢?
臺灣之行雖然結束,但我心中的旅程還在繼續。從臺灣學習到的先進教學和管理理念,應該如何在我們醫院推廣呢?我們不能改變政治體制和政策,改變自我還是可能的。從我做起,從細微的改變做起,我願意嘗試改變,在有生之年為醫學教育工作盡綿薄之力!
最後,衷心感謝醫院教育處和祥瑞醫管為大家提供這次交流的機會,讓我們有幸到寶島參觀學習,不斷進步!
圖片可上下滑動
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 吳靖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