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圖識法—跟老陳學攝影」用簡單易懂的圖示教學法,系統地為攝影初學者和有一定基礎的攝影愛好者,由簡入繁、由易到難的解析攝影技術當中的構成要素,抽絲剝繭,認識其並掌握其規律,並能在不同時間地點的環境下,都能有效利用這些了幾個章節講解畫面物體的「布局」,「分割」、「擺規律和方法,拍出理想中的照片,拍出合格的「攝影作品」。
1,為什麼說細節決定攝影主題表現的成敗?
攝影畫面的主體物是畫面表現的重點,特別是在靜物設計中,主體物它需要有足夠的細節來體現畫面的表達的內涵和意境,所以,主體物的細節決定了作品的成敗。下面我們來分析照片,看看兩種照片:
這張照片初看畫面整天感覺不錯,前後層次分明。可以看出攝影師是具備一點的攝影基礎,能夠熟練的使用大光圈,小景深,製造虛化背景,突出前後層次的效果。
而張照中,背景虛化產生的前後空間的縱深感更為明顯,層次效果更為突出,此時,我們已經認為它是具備一幅優秀攝影作品的基礎了。但是,當我們以優秀攝影作品的標準來衡量這兩張照片的時候,又覺得差那麼一點「意思」,或差慢一點「火候」。就是這「查那麼一點」,讓大部分攝影愛好者感到迷茫,不知如何處理為好,選擇這個問題已經成為攝影愛好者攝影進階過程中難以跨越的一個巨大的鴻溝,這,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如何突破這個大瓶頸?本章節我們就來分析和解決這個瓶頸。
要突破這個瓶頸,首先要
{!-- PGC_COLUMN --}了解造成瓶頸的原因。一個比較好的方法,就是找一張或兩張優秀的攝影作品來比較,如下:
上面這張照片也是大光圈虛化背景較為成功的作品,這樣,同類型的照片反覆比較和觀察,即可發現:造成瓶頸的根本原因,就是缺乏主題物細節。具體可以列舉出上方面的問題。
1,畫面主體物輪廓和造型粗糙。
2,面面主體物缺乏應有的細節。
3,主體物有細節,但其細節無法支持起畫面主題表現的需要。
形象的說,一是畫龍沒有點睛,而是雖然點了睛,但眼睛無神,空洞。
我們在比較另外的一張,同類型的背景虛化的照片,可以更進一步理解問題存在的原因:
經過我們仔細的不斷比較和總結,得出如下結論:當主題物造型輪廓及其簡單的情況下,那麼主題物就必須要有足夠的細節層次,來支撐畫面的效果體現。下面這張花卉攝影,就很充分說明了這個問題:
對照上面兩張照片,我們找出問題具體出現的地方:
找到了問題的根源,怎麼解決畫面細節缺乏的問題?第一張,可通過以下兩個思路來解決:
1,調整光照角度,突出主題細節
2,更換造型更美觀協調的主題物
具體解決辦法為:1,以花卉為對焦中心,提高快門時間,降低曝光量,以突出花卉的層次和細節。參照荷花照片中的花卉層次表現的效果來設置曝光值。2,用造型精巧美觀的花瓶,替代畫面中的花瓶。
而第二張照片時屬於細節「無神」的問題,解決思路為:
1,變換細節豐富有質感的同類主題物:畫面中的茶杯造型粗糙,而主題物因粗糙產生的細節無法支持起畫面主題表現的需要。在靜物攝影中,選擇適當的主體物品是至關重要的,不是任何物品都可以用來做主題物的。
2,添加與主題物相關的物體:如精緻的不鏽鋼勺子,咖啡的泡沫等。
3,營造畫面氛圍:如增加茶杯中飲料中飄散的熱氣或水蒸氣。
上面分析和解決靜物攝影中存在的問題和解決辦法,不僅僅只局限於靜物攝影,它同時也可以適應於風景、人物等其他類型題材的攝影(新聞紀實類攝影除外)。若在拍攝靜物以外的其它類型題材的時候,需要要根據不同類型題材的特點來進行思考和處理,在我們舉起相機之前,就能夠形成一個明確的判斷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