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饒有風趣的一篇短文,細細讀來,感觸很深

2020-12-16 品詩賞詞

蘇軾21歲中了進士,剛開始仕途很順利,他才華過人,為人處世也並不恃才放曠。可是因為各種原因,他的人生卻充滿了波折。蘇軾被貶過很多地方,不僅顛沛流離,而且幾次都差點喪生。但先生胸懷豁達,又不斷地化險為夷,可是外界卻流傳了各種他離世的情況。下面一起欣賞蘇軾饒有風趣的一篇短文,細細讀來,感觸很深。

《東坡升仙》

宋代:蘇軾

吾昔謫黃州,曾子固居憂臨川,死焉。人有妄傳吾與子固同日化去,且云:「如李長吉時事,以上帝召他。」時先帝亦聞其語,以問蜀人蒲宗孟,且有嘆息語。今謫海南,又有傳吾得道,乘小舟入海不復返者,京師皆雲,兒子書來言之。今日有從黃州來者,雲太守何述言吾在儋耳一日忽失所在,獨道服在耳,蓋上賓也。吾平生遭口語無數,蓋生時與韓退之相似,吾命在鬥間而身宮在焉。故其詩曰:「我生之辰,月宿鬥直。」且曰:「無善聲以聞,無惡聲以揚。」今謗我者,或雲死,或雲仙,退之之言良非虛爾。

蘇軾在這篇短文中先講述了幾件很風趣的事情,他說自己當初在黃州時,住在家鄉臨川的曾鞏(字子固)為母親守孝,幾個月後他也不幸去世。於是就有人妄傳蘇軾也在同一天和他死去,而且還煞有介事地說,就像唐代詩人李賀(字長吉)死後被上天中一位緋衣人召去,他們也好像成仙了,甚至先帝也為之嘆息。

不過後來蘇軾再貶海南後,又有傳聞說他得道了,而且乘一葉扁舟入海,就再也沒有返回。估計是蘇軾在《臨江仙》中曾寫過,「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大家受到這首詞的影響,就開始胡亂揣測。

再後來等到蘇軾在海南儋耳安定下來,又開始有人說他忽然消失了,還繪聲繪色地講述他只留下一身道服,已經成為「上賓」(道家語,羽化飛升)。這些傳聞還被很多人記載下來,成為茶餘飯後的趣事,宋代的葉夢得在《避暑錄》中也有這樣的記載:「子瞻在黃州病赤眼,逾月不出,過客遂傳以為死矣。」

蘇軾一口氣介紹完三個故事,心情有些激動,更是很納悶。他又想起曾幾何時,韓愈(字退之)也遭到過非議,他還說「我生之辰,月宿鬥直」,意思是說,我出生的時候,月亮進入了鬥宿的範圍。蘇軾於是知道了韓愈是摩羯座,他自己也是摩羯座,所以他們這輩子毀譽交加,命運相同。

先生最後引用了韓愈的話,即使自己無善無惡,都會被人胡亂說上一通。他再想想自己,不是被說死了,就是被說成已經成仙了。蘇軾經歷過大風大浪,當然不會太在意這些事情。但是他就是奇怪,為何那些人對他如此感興趣?

其實每個人的背後都會被人議論,也會出現如蘇軾那樣「被成仙」或「被去世」等類似的事情。從客觀上分析,事實終究會調查清楚,即使是大多數人都信以為真的事情,也不一定靠得住,正所謂耳聽為虛、眼見為實。

從主觀上來分析,當事人確實很惱火,總是被人胡編亂造地推上風口浪尖,一定會影響到生活的質量。蘇軾應該是因為胸襟豁達之人,也會被這接二連三的事情搞得哭笑不得,何況普通人。

從根本上來說,少數人不負責任編造的故事,之所以有那麼多人相信,主要是一種從眾心理,也是對他人和自己不負責任的一種表現。如果每個人都三思而後行,也就不會有三人成虎的故事,更沒有蘇軾升仙的傳聞。蘇軾尚且可以闢謠,而很多人去世後卻被人妄加揣測,又豈能在天上找老天爺說理。

相關焦點

  • 蘇軾的一篇短文,水月禪境,結尾處更是餘味深長
    下面介紹蘇軾的一篇短文,水月禪境,結尾處更是餘味深長。《後赤壁賦》(節選)北宋:蘇軾江流有聲,斷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幾何,而江山不可復 識矣。予乃攝衣而上,履巉巖,披蒙茸,踞虎豹,登虯龍,攀棲鶻之危巢,俯馮夷之幽 宮。
  • 蘇軾出門散步,寫下一篇「小學生」文章,卻教會我們這個道理
    蘇軾在文章、詩詞、書法、繪畫等方面的成就,任何人只要擁有其中一樣,就足以青史留名。而蘇軾卻樣樣都精通,樣樣都是當時的天下第一。作為中國文化史上的「超人」,蘇軾流傳下來的作品不計其數。但其中有一篇文章,從字面上來說,不過是一篇「小學生」作文,卻得到了無數人的追捧和高度評價。
  • 王羲之的一篇短文,震古爍今,一生至少要讀一次
    下面就分享王羲之的一篇短文,震古爍今,一生至少要讀一次。《蘭亭集序》(節選)作者:王羲之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或取諸懷抱,悟言一室之內;或因寄所託,放浪形骸之外。雖趣舍萬殊,靜躁不同,當其欣於所遇,暫得於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將至。
  • 蘇軾很超脫的一篇短文,令人回味無窮,其中14字更顯豁達
    蘇軾熟讀詩書,見識廣博,而且入仕後經歷坎坷,便逐漸地開始接觸莊老佛禪的思想。下面這篇文章就是深受莊子的影響,主張凡事都置之度外,無所希冀、無所追求,與世無爭、隨遇而安。蘇軾是北宋傑出的文學家,但是他性格倔強,不願隨波逐流,而被排擠出朝廷。宋神宗熙寧七年,他擔任密州太守,第二年諸事初定,便開始治園圃、潔庭宇,把園圃北面的一個舊臺修葺一新。他的弟弟蘇轍給這個臺取名叫「超然」,故此蘇軾寫了這篇《超然臺記》。
  • 蘇軾一篇短文只有100多字,卻意在言外,入選初中語文教材
    公元1079年,對於蘇軾的這一輩子來說是一項巨大的考驗。這一年,剛剛42歲的他經歷了烏臺詩案死裡逃生,勉強被貶到黃州。後人談起烏臺詩案,無一不為蘇軾的命運而感到惋惜。實際上若不是宋太祖留下不殺士大夫的祖訓,蘇軾的生命很可能終結於此案當中。
  • 讀後感怎麼寫,一篇文章全面來解析(值得收藏)
    讀後感是指讀了一本書,一篇文章,一段話幾句名言,一段音樂,或者一段分享之後,把具體的感受和得到的啟示寫成的文章。讀後感也可以叫做讀書筆記,是一種常用的應用文體,也是應用寫作研究的文體之一,簡單的說讀後感就是看完書後的感觸。二:讀後感的寫作步驟。
  • 小妾敬酒說了8個字,蘇軾受感觸寫下一詩,現演變成朋友圈網紅句
    這個使蘇軾險遭殺身之禍的「烏臺詩案」牽連到了三十多人,其中就有蘇軾的好友王鞏,王鞏被貶謫到了地處嶺南荒僻之地的賓州。受貶時他的小妾柔奴毅然隨他而行。王鞏在路上碰見了蘇軾,想與蘇軾飲酒,所以就派出柔奴為蘇軾敬酒。
  • 中考語文真題之文言文閱讀理解—《短文兩篇》
    短文兩篇   [宋]蘇軾   【注釋】①兩篇短文為作者被貶黃州、汝州時所作。②某:與後文的「公」都是指章惇,當時在京為官。③僕:對自己的謙稱。④陂(bēi):山坡,斜坡。⑤黑牡丹:牛的戲稱。   13.解釋下列句中的加點詞。
  • 紀曉嵐的一段經典短文,語言樸實,富有寓意
    下面先介紹紀曉嵐的一段經典短文,語言樸實,富有寓意。《河中石獸》(節選)清代:紀曉嵐一老河兵聞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當求之於上流。蓋石性堅重,沙性鬆浮,水不能衝石,其反激之力,必於石下迎水處齧沙為坎穴,漸激漸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擲坎穴中。
  • 英語每日一讀:2、短文朗讀練語感
    六年級伊始,希望孩子能夠每天讀一讀英語,不論是短文還是課文,每天讀一讀,找找感覺。今天依然是一篇小短文Late in the afternoon, the boys put up their tent in the middle
  • 莊子的一篇短文,樸實直白,卻意義深遠
    下面介紹莊子的一篇短文,樸實直白,卻意義深遠。這篇短文的大意是比如蘇軾給宋代高僧惠崇的絕句,「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詩與畫絕配,也相得益彰。
  • 人到中年疲憊不堪,但蘇軾這篇古文告訴我們,世間有真正的美好
    作為唐宋八大家當中知名度最高的文學家,蘇軾的《赤壁賦》給我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雖然當時的他剛剛經歷了烏臺詩案,可謂是死裡逃生,但是沒曾想在黃州之地卻成就了他一代文豪之名。在這裡我們能夠看得到他的「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在這裡我們更能夠欣賞他的這一篇絕世經典《赤壁賦》。
  • 蘇軾:文章讀100遍!1個月後黃庭堅:我讀300遍了
    魯迅先生那句:「讀書就像蜜蜂採蜜一樣,倘若叮在一處,所得就有限.必須如蜜蜂一樣,採過許多花,才能釀出蜜來!」也被很多老師教育學生多讀的圭臬!有一天,黃庭堅去向蘇軾請教某一類作文技法,蘇軾聽明白之後,從自己書案上找出一篇文章,說:「你把這篇文章讀上100遍,然後我們再來討論這類文章的寫法!」
  • 貌美歌女跟蘇軾說了8個字,蘇軾一夜未眠,為其寫下千古名詩
    提起蘇軾,大家就想起了小學的很多詩,他除了寫詩,還會寫字、畫畫、是北宋的文學家、書法家、畫家,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事情是這樣的:元豐二年,蘇軾被調為湖州知州,這樣的官職算是不小的了,他給神宗寫了一封《湖州謝表》,本來也沒什麼,但是卻因為內容涉比較「敏感」,詩人嘛,總會帶一些感慨的色彩,其中有「愚不適時,難以追陪新進」,「老不生事或能牧養小民」這樣的句子,被認為是蘇軾妄自尊大,諷刺朝廷,對皇帝不尊,被他的仇人狠狠參了一本。
  • 「春宵一刻值千金」,原來不是講的男女之情,出自蘇軾這首詩
    「歌管樓臺聲細細,鞦韆院落夜沉沉」是描寫了一幅達官貴族縱情享樂的場景。夜晚已經很深了,院子裡只有繁花在盛開,月光鋪滿大地,寂靜的夜晚本是美好的。但達官貴族卻還在樓臺盡情地享受著歌舞,能聽到樓臺傳來的音樂聲音,用值千金的春宵一刻與縱情享樂的官臣們的享受做對比,諷刺之味之深。
  • 蘇軾一篇極短小文章,看似平淡無奇,卻撫慰了無數躁動不安的心
    ——蘇軾《記承天寺夜遊》蘇軾的這篇小短文不難理解:宋神宗元豐六年(即公元1083年)十月十二日晚,蘇軾正欲解衣就寢,但見一縷月光射於房內,於是來了興致,起身披衣出門。東坡先生的這篇僅84字的小短文,驀然一看,平鋪直敘,甚為平淡,更象是在記流水帳。但是越是這樣平淡無奇的小文章,越能娓娓道來,如行雲流水,也越能體現更多的深意,讓人慾罷不能,越讀越有意思。庭院深深,樹影重重,月亮高懸於夜空,靜靜灑下皎潔的月輝,月光朦朧,讓這夜晚夢幻起來。
  • 蘇軾寫詩嘲笑妹妹長得醜,妹妹當場作詩反擊,讀後令人捧腹大笑
    小妹長得不醜,只是額頭有些高,眼窩很深,相傳這樣長相的人聰明,蘇軾卻看不下去,有一次他寫下了一首打油詩:未出堂前三五步,額頭先到畫堂前;幾回拭淚深難到,留得汪汪兩道泉。以胖為美你說我瘦,以瘦為美你說我胖,蘇軾拿蘇小妹的長相來打趣,蘇小妹豈能饒了他。蘇小妹目不轉睛地盯著哥哥,蘇軾感覺渾身不自在,以為玩笑開大了,把可愛的妹妹惹生氣了,考慮要不要跟她道歉。
  • 讀蘇軾《東坡志林》偶記
    >    一個月前,在仙巖老宅讀蘇軾《東坡志林》一書。今日中午,偶翻舊日筆記,略略一讀,發覺月餘前所讀《東坡志林》的書中內容全然忘卻。唯有月餘前,讀此書的快感尚存,即讀書筆記。讀書之時,自覺寫下讀書筆記,自是快意不斷而趁興為之。
  • 蘇軾: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
    蘇軾的詞作《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表現了其曠達超脫的胸襟。雖然身處官場並不得志,屢屢被貶,但蘇軾面對風雨泰然自若,這與他自幼飽讀詩書有很大關係。很小的時候,在母親的教導下,蘇軾和弟弟蘇轍開始讀《後漢書》等典籍,並立下高遠志向。稍大一些後,蘇軾開始熟讀乃至背誦更多經史詩文,並有機會了解到歐陽修、範仲淹等名家,從而深受鼓舞。
  • 蘇軾讀古人的詩有所悟,於是把其中一首改寫成詞,成為了新的經典
    當時的宋神宗看了勃然大怒,再加上身邊一些人煽風點火,使得這件事情,成為了蘇軾後來悲劇的導火索,最終蘇軾被逮捕入獄,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烏臺詩案」。蘇軾這首詞也是很有氣勢,同時也寫出了紅梅堅韌的品格,無非是希望通過對於紅梅的描寫,讚美紅梅身上高尚的品格。當時蘇軾正是讀了石延年《紅梅》詩引起感觸,於是重新改寫,形成了新的經典。這也是蘇軾最為拿手的地方,通過一樹的紅梅,讚美了梅花豔麗的外表,還把梅花身上高尚的品格,也是融入到了詞作中,讓這首詞充滿了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