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21歲中了進士,剛開始仕途很順利,他才華過人,為人處世也並不恃才放曠。可是因為各種原因,他的人生卻充滿了波折。蘇軾被貶過很多地方,不僅顛沛流離,而且幾次都差點喪生。但先生胸懷豁達,又不斷地化險為夷,可是外界卻流傳了各種他離世的情況。下面一起欣賞蘇軾饒有風趣的一篇短文,細細讀來,感觸很深。
《東坡升仙》
宋代:蘇軾
吾昔謫黃州,曾子固居憂臨川,死焉。人有妄傳吾與子固同日化去,且云:「如李長吉時事,以上帝召他。」時先帝亦聞其語,以問蜀人蒲宗孟,且有嘆息語。今謫海南,又有傳吾得道,乘小舟入海不復返者,京師皆雲,兒子書來言之。今日有從黃州來者,雲太守何述言吾在儋耳一日忽失所在,獨道服在耳,蓋上賓也。吾平生遭口語無數,蓋生時與韓退之相似,吾命在鬥間而身宮在焉。故其詩曰:「我生之辰,月宿鬥直。」且曰:「無善聲以聞,無惡聲以揚。」今謗我者,或雲死,或雲仙,退之之言良非虛爾。
蘇軾在這篇短文中先講述了幾件很風趣的事情,他說自己當初在黃州時,住在家鄉臨川的曾鞏(字子固)為母親守孝,幾個月後他也不幸去世。於是就有人妄傳蘇軾也在同一天和他死去,而且還煞有介事地說,就像唐代詩人李賀(字長吉)死後被上天中一位緋衣人召去,他們也好像成仙了,甚至先帝也為之嘆息。
不過後來蘇軾再貶海南後,又有傳聞說他得道了,而且乘一葉扁舟入海,就再也沒有返回。估計是蘇軾在《臨江仙》中曾寫過,「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大家受到這首詞的影響,就開始胡亂揣測。
再後來等到蘇軾在海南儋耳安定下來,又開始有人說他忽然消失了,還繪聲繪色地講述他只留下一身道服,已經成為「上賓」(道家語,羽化飛升)。這些傳聞還被很多人記載下來,成為茶餘飯後的趣事,宋代的葉夢得在《避暑錄》中也有這樣的記載:「子瞻在黃州病赤眼,逾月不出,過客遂傳以為死矣。」
蘇軾一口氣介紹完三個故事,心情有些激動,更是很納悶。他又想起曾幾何時,韓愈(字退之)也遭到過非議,他還說「我生之辰,月宿鬥直」,意思是說,我出生的時候,月亮進入了鬥宿的範圍。蘇軾於是知道了韓愈是摩羯座,他自己也是摩羯座,所以他們這輩子毀譽交加,命運相同。
先生最後引用了韓愈的話,即使自己無善無惡,都會被人胡亂說上一通。他再想想自己,不是被說死了,就是被說成已經成仙了。蘇軾經歷過大風大浪,當然不會太在意這些事情。但是他就是奇怪,為何那些人對他如此感興趣?
其實每個人的背後都會被人議論,也會出現如蘇軾那樣「被成仙」或「被去世」等類似的事情。從客觀上分析,事實終究會調查清楚,即使是大多數人都信以為真的事情,也不一定靠得住,正所謂耳聽為虛、眼見為實。
從主觀上來分析,當事人確實很惱火,總是被人胡編亂造地推上風口浪尖,一定會影響到生活的質量。蘇軾應該是因為胸襟豁達之人,也會被這接二連三的事情搞得哭笑不得,何況普通人。
從根本上來說,少數人不負責任編造的故事,之所以有那麼多人相信,主要是一種從眾心理,也是對他人和自己不負責任的一種表現。如果每個人都三思而後行,也就不會有三人成虎的故事,更沒有蘇軾升仙的傳聞。蘇軾尚且可以闢謠,而很多人去世後卻被人妄加揣測,又豈能在天上找老天爺說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