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寧陽縣委書記畢黎明:實施「桑梓英才」計劃 構建人才回歸創新創業...
寧陽縣委書記畢黎明:實施「桑梓英才」計劃 構建人才回歸創新創業生態 2020-11-12 15: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松江計劃2022年底前新推一萬多套人才公寓 讓科創人才近悅遠來
裝修簡約且現代,冰箱、洗衣機、電磁爐、油煙機等一應俱全,樓下有健身房、便利店……據悉,這樣標準化設計的人才公寓,松江區目前已有6000餘套,並計劃在2022年底前新推人才公寓1.1萬套,屆時松江全區人才公寓總量將達1.7萬餘套。
-
人才工作講話
京滬高鐵二通道、濟濱高鐵年內開工,環渤海高鐵正在形成,國家一類開放口岸濱州港加快提升通航等級,大高機場升級擴建民用機場,「六高七鐵九高速」縱橫暢通,六條高鐵即京滬高鐵二通道、濟濱高鐵、環渤海高鐵、德商高鐵、濱淄高鐵、濟青高鐵,濱州高鐵站設計8臺21線,七條鐵路即國家幹線鐵路和地方鐵路,另外還有九條高速縱橫交錯,機場港口立體聯通、5G網絡基礎和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加速融通,1小時到北京、3
-
加快構建製造業高技能人才培養支撐體系
我國製造業中的高技能人才短缺不是勞動力市場短期波動的結果,而是技能形成領域中制度不匹配的必然後果。其一,我國職業教育體系所供給的技能類型與生產需求錯位,熱門技能(如第三產業)培訓飽和,而工業技能培訓不足,大學畢業生技能與市場需求脫節。政府辦的職業學校、技校提供的是中低端的通適性技能,很難有針對性地提供企業或行業需要的專用技能,技能錯配突出。
-
「產城人」三態融合 杭州濱江構建最優人才服務生態
杭州高新區(濱江)為創新而生,因創新而興,而人才是創新的根基。在第三屆杭州濱江國際人才節上,杭州高新區(濱江)吹響了打造「一流人才生態區」的衝鋒號,人才服務生態被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這是高新區(濱江)構建最優人才服務生態的亮點舉措,將推動人才與產業良性互動。有數據統計顯示,杭州高新區(濱江)大約有24%的企業,都是由浙江大學的教師、學子創辦的,或是與浙江大學科技成果轉化相關的。中控科技集團、浙大網新集團以及遠方光電等浙大師生創辦的一批企業,已成為自動化控制、智慧城市建設等細分行業的領軍企業,有力培育和推動了區域高新產業的發展。
-
「近悅遠來 智匯寬仁」 ——2020年寬仁青年人才論壇圓滿舉行
醫院的飛速蓬勃發展離不開人才的累積與引進,為了深化落實黨和國家的人才政策方針,在剛剛召開的重醫附二院第三次黨代會上,提出了把醫院建設成「重慶領先、西南前列、全國一流名院」的宏偉目標,對醫院實施人才強院戰略進行了部署,提出了以「一流人才」建設為「一流名院」提供重要保障。「近悅遠來,智匯寬仁」,此次論壇匯聚專家經驗、人才智慧,探討人才發展的各項實踐議題。
-
渝論場|近悅遠來,重慶憑什麼?
比如,入選重慶英才計劃的人才,可獲得獎勵金和研究支持經費;到重慶做博士後研究,可獲得日常資助、研究項目資助,最後留在重慶,還有工作資助以及職稱評定「綠色通道」等「全鏈條」支持。截至11月20日,今年重慶新增博士後進站人數達607人。如今,重慶構建起較為健全的人才政策體系。
-
大足:現代五金科技生態新城蓄勢崛起
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重慶加快推進「一區兩群」協調發展的大背景下,大足區被定位為主城都市區橋頭堡城市。歷來是大足產業發展和人口集聚重鎮的千年五金之都——大足龍水,由此迎來難得的發展機遇。 十三五時期,龍水鎮緊緊圍繞「3+2」產業體系,不斷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步伐,共引進項目97個,協議投資242.3億元,其中引進投資億元以上項目63個。
-
什麼才是最「硬核」的人才戰略?關鍵要創造「近悅遠來」的開放環境
目前,包括雪人、安靠、德燃氫燃料等新能源電池等項目均在加快推進。這裡還有全國先進的汽車風洞。 陳渝祺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兩江新區已經初步形成了車聯網的生態,今後這裡的企業,包括阿里、騰訊、華為等網際網路巨頭可以相互聯合,各自承擔一塊研發工作,推動無人駕駛、車聯網等產業迅速發展,讓兩江新區成為智慧交通和智慧城市的示範區。
-
高新區(濱江) 錨定一流人才生態 續寫「三態融合」發展新篇
與杭州高新區三十年快速發展相對應的,是一浪又一浪的「海歸」回流和科技人才的近悅遠來,人才與城市互相成就,奏響了產業業態、城市形態、人才生態「三態融合」的最美和弦。十年「5050計劃」,激活雙創活水,一批批人才書寫屬於自己的「創業傳奇」;三十年涵養生態,激蕩一方水土高質量發展春潮。
-
近悅遠來 聚天下英才追夢圓夢
4萬餘名高端人才、高校畢業生、項目團隊代表等「雲上」參會,共謀人才合作機遇。通過英才大會,重慶引進緊缺優秀人才1821名、籤約項目267個,引進人才和項目均創新高。……一座城市,因人而興,因業而盛,因變而強。
-
引才留才育才並重 強力構建「人才高地」
在推動「一區一品計劃」方面,以裝備製造人才基地為核心,以軍民融合產業園為載體,打造博士產業園、「大國工匠」室等人才載體,並推動園區企業重點面向國內外引進一批中高端製造業人才項目,集聚一批高精尖管理人才、創新人才、研發人才和高技能人才。
-
優化發展環境| 服務「全方位」 構築人才「強磁場」
濰城區牢固樹立人才引領發展戰略地位,紮實開展人才制度改革創新攻堅,在創新引才方式、強化人才創新創業支持、優化人才服務保障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配套政策,人才政策體系進一步完善、人才發展環境進一步優化、人才吸引力進一步增強,為推動全區產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
-
近悅遠來②|科技賦能,譽存科技破解金融普惠難題
編者按: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深入實施人才強國戰略,激發人才創新活力。2019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重慶時強調,要實施更加積極、更加開放的人才政策,聚天下英才而用之。重慶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重慶重要講話精神,紮實推進科教興市和人才強市行動計劃,設立重慶市傑出英才獎,整合推出重慶英才計劃,舉辦重慶英才大會,著力營造「近悅遠來」人才生態,人才資源總量、質量和貢獻全面提升。發展是第一要務,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人才工作是夯基壘臺的基礎性工作。
-
雲南舉行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新聞發布會
《決定》深刻領會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科學內涵,以提高供給體系質量作為主攻方向,圍繞深化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優化營商環境、構建現代基礎設施網絡、提升創新能力、加快建設多層次人才隊伍、提升質量和品牌建設能力等方面,系統性、針對性地提出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的保障措施。
-
青島:以人才配置為引領 打造鄉村人才振興新模式
人才配置引領鄉村人才振興新發展 「用好人才,才能真正凝聚人才;凝聚人才,最好的辦法就是用好人才。這樣,人才就會近悅遠來」青島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建立人才與項目雙選機制。秉承「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理念,萊西市依託人才配置平臺,建立了以產業需求訂單式項目外包為模式的人才項目雙選機制,促進了人才和項目精準匹配。高新技術企業青島金媽媽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對高學歷人才的需求較大,但受區位等因素影響,經常遭遇「引才難」問題。
-
中國礦業大學籤約華為ICT學院,助力ICT人才生態發展
7月31日,中國礦業大學與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在華為中國生態之行2020·徐州峰會上,聯合開展「中國礦業大學-華為ICT學院發布儀式」。泉山區委副書記、代區長莊紅,中國礦業大學副校長李強,中國礦業大學信息與控制工程學院黨委書記張磊,華為江蘇政企總經理魯偉,華為徐州總經理熊劍出席我可以本次發布。
-
台州正日益成為群英薈萃的人才發展新高地,憑什麼?
如今的台州,政策生態、創新生態、市場生態、服務生態「四位一體」,讓人才在創新上有了條件、在創業上有了舞臺、在創富上有了機會。注重創新突破,優化政策體系「我大專學歷,沒有想到能通過技術,得到今天的成就。」「80後」呂義聰,在台州這片育才沃土上,從一線裝配工成長為汽車總裝製造領域專業型技術人才。
-
「區縣解讀」大足龍水 現代五金科技生態新城蓄勢崛起
特色產業聚集 城市新貌彰顯 鄉村活力迸發大足龍水 現代五金科技生態新城蓄勢崛起 百舸爭流競風帆,揮斥方遒正有時!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重慶加快推進「一區兩群」協調發展的大背景下,大足區被定位為主城都市區橋頭堡城市。歷來是大足產業發展和人口集聚重鎮的千年五金之都——大足龍水,由此迎來難得的發展機遇。 十三五時期,龍水鎮緊緊圍繞「3+2」產業體系,不斷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步伐,共引進項目97個,協議投資242.3億元,其中引進投資億元以上項目63個。
-
山東人才回流態勢向好 近九成應屆高校畢業生選擇留魯就業
同時出臺「院士服務保障十條」,實行「山東惠才卡」29項服務制度,惠及5800多名人才,將2600多名高層次人才納入保健範圍,並為每名高層次人才配備了服務專員。高層次人才在省內交通出行可走「綠色通道」,免費到3A級以上旅遊景區遊覽,免費到公共體育場館健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