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理論重點知識解讀——韋納的歸因理論

2020-12-13 中公教師網

韋納的歸因理論在學習動機中,是一個很重要的知識點,在以往的考試中曾以大題的形式考查過,比如給一段材料,讓考生用歸因理論去分析材料中各個學生的歸因特點,然後引導學生去進行積極歸因。考生在學習這一知識點時,通常是大略地記住歸因理論的三維度、六因素,並未深層次去思考各維度與六因素間的內在關係,以及每種歸因會對學生之後的學習行為產生怎樣的影響。在這裡主要就考生在理解歸因理論中的兩個盲點進行分析和解讀,以期考生對歸因理論理解得更加透徹。

(1)歸因要強調內部、穩定和可控的因素,又著重強調歸因於努力這一不穩定的因素,是不是自相矛盾了?

其實不是,在六因素中,我們看到同時能夠滿足內部、穩定和可控三維度的因素是不存在的,這說明某一因素並不需要同時滿足這三個維度,但在學習的過程中,如果教師不特意強調這一點,有的考生會錯誤地理解為歸因必須要同時滿足這三個維度,實際上只要滿足其一即可,而努力滿足了可控這一維度。

(2)如果一個學生成績差真的是能力問題,為什麼不實事求是而要歸因於努力因素呢?

在授課的過程中,有心的學生很容易就會想到這一點,為什麼不實事求是地歸因呢,歸於努力對學生來說反倒像一種安慰或欺騙。

這一點涉及到真實歸因和積極歸因,真實歸因就是要實事求是地對成敗進行歸因,運氣不好就是運氣不好,能力差就是能力差;積極歸因考慮的是這種歸因是否對學生的情緒行為和結果有利,如果學生失敗真的是因為能力問題,做真實歸因可能會使學生陷入習得性無助的狀態,以後極有可能就自暴自棄了。如果此時做積極歸因,歸結為不夠努力,那學生有可能以後會發憤圖強,充滿希望,努力下去成績也會提高。

【參考例題】李華是一個十分聰明的學生,但就是太貪玩,學習不用功。每次考試他都有僥倖心理,希望能夠靠運氣過關。這次期末考試他考得不理想,他認為是自己的運氣太差了。

(1)他的這種歸因是否正確?這種歸因對他以後的學習會產生怎樣的影響?如不正確,請說明原因?

(2)正確的歸因是怎樣的?

(3)對教師來講,正確掌握韋納的歸因理論有何意義?

【參考答案】

(1)這種歸因不正確。他將行為的原因歸為外部的不可控因素,這樣他就可以對自己的行為不用負責,因此他的學習動機不高,學習成績也不好,甚至會越來越差。

(2)他應該將其歸因為內部的可控制因素,如不努力。如果他認為學習失敗是不努力造成的,那他就會相信只要自己努力,學習一定會成功的。

(3)正確掌握韋納的歸因理論有助於教師了解心理活動發生的因果關係,有助於根據學生行為及其結果推斷出個體的穩定心理特徵和個體差異,有助於從特定的學習行為及其結果衝刺個體在某種情況下可能產生的學習動機,對於改善其學習動機,提高其學習效果也會產生一定的作用。此外,歸因訓練還有助於提高自我認識。教師要注意培養學生正確的歸因,對消極的歸因進行輔導。如果一個學生長期處於消極的歸因心態有有礙於人格的成長,如慣於逃避的學生,他們經常把失敗歸為能力不足,將成功歸因於運氣或任務容易,長此以往,成為一種習慣,就會演變成一種習得性無力感。

掃描二維碼關注「qgjsks」微信,回復"教育理論"下載教育學心理學章節練習題

中公講師解析

註:本文章用於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版權為「中公教師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或摘編。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中公教師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韋納成敗歸因理論
    一、知識解析歸因是人們對自己或他人活動及其結果的原因所作的解釋和評價。心理學家韋納對行為結果的歸因進行了系統探討,並把歸因分為三個維度:內部歸因與外部歸因;穩定性歸因和非穩定性歸因;可控制歸因於不可控制性歸因。
  • 【教育理論】重點名詞解釋集錦DAY3《成就動機理論、成敗歸因理論》
    《教育理論基礎知識》重點名詞解釋集錦
  • 韋納:成敗歸因理論丨教育心理學
    歸因理論(attribution theory)假定,尋求理解是行為的基本動因韋納(Weiner)以此為基礎對學生的學業成敗歸因進行了系統的探討。歸因理論提出,人們對成就情境中成功的失敗的解釋主要有四種:能力、努力、任務難度和運氣,並從控制點、穩定性和可控性三個維度分析了原因的結構特徵:1.
  • 2020年甘肅教師招聘教育心理學知識點:歸因理論
    2020年甘肅教師招聘考試正處於緊張的備考狀態,按照往年信息來看,甘肅省教師招聘考試內容一般為教育基礎知識和教育專業知識。為了讓大家更好的備戰甘肅中小學教師招聘考試,甘肅中公教育為廣大考生準備了教師招聘教育心理學公共基礎知識:歸因理論,望各位考生及時查看。在歷年的教師招聘考試中,歸因理論都是一個高頻考點。本文在此對其知識點進行總結,希望對各位考生的備考有所幫助!
  • 2019教師招聘教育心理學:學習動機理論——成敗歸因理論
    教師招聘學科專業知識:本文整理2019教師招聘教育心理學:學習動機理論——成敗歸因理論。 一、理論內容:歸因是人們對自己或他人活動及其結果的原因所作的解釋和評價。心理學家韋納對行為結果的歸因進行了系統探討,並把歸因分為三個維度:內部歸因與外部歸因;穩定性歸因和非穩定性歸因;可控制歸因與不可控制性歸因。他又把人們活動成敗的原因即行為責任主要歸結為六個因素: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務難易、運氣好壞、身心狀態和外界環境。歸因理論的指導原則的基本假設是:尋求理解是行為的基本動因。
  • 學習動機理論——成敗歸因理論
    教師招聘考試當中,教育心理學部分是必不可少的模塊,而其中的學習動機理論更是各年份、各省份的常考考點。今天帶大家一起來破解學習動機理論——成敗歸因理論。一、理論內容:歸因是人們對自己或他人活動及其結果的原因所作的解釋和評價。
  • 歸因理論的常見現象和應用
    歸因理論是在美國心理學家海德的社會認知理論和人際關係理論的基礎上,經過美國史丹福大學教授羅斯和澳大利亞心理學家安德魯斯等人的推動而發展壯大起來的。根據心理學家弗裡茨·海德的歸因理論,人通過兩種主要的歸因方式去解釋自己或其他人的行為。把事情的起因歸因在行動者的性格,態度,或人格而導致的。
  • 教師招聘考試之韋納理論
    韋納等人認為,我們對成功和失敗的解釋會對以後的行為產生重大的影響。如果把考試失敗歸因為缺乏能力,那麼以後的考試還會期望失敗;如果把考試失敗歸因為運氣不佳,那麼以後的考試就不大可能期望失敗。這兩種不同的歸因會對生活產生重大的影響。主要論點:1、人的個性差異和成敗經驗等影響著他的歸因。
  • 歸因理論在體驗設計中的應用
    最近我在和畢業論文死磕,也學到了不少心理學領域的知識,於是我嘗試從心理學度分享我對體驗設計的思考,本文分為兩個小部分,第一部分介紹歸因理論,第二部分介紹我對歸因理論在體驗設計中能發揮怎樣的作用進行思考,期待和各位的交流~|  歸因理論簡介先舉個生動的慄子,假如你在路上掉了幾張紅色的毛爺爺
  • 試述歸因理論及其對教學實踐的意義
    文·艾特27試述歸因理論及其對教學實踐的意義答:(1)歸因是人們對自己或他人活動及其結果的原因所作的解釋和評價。在學習和工作中人人都會體驗到成功與失敗,同時人們還會去尋求成功與失敗的原因,這就是對成就行為的歸因。人們會把成敗歸結為不同的原因,並產生相應的心理變化,從而影響今後的行為。美國心理學家韋納對行為結果的歸因進行了系統探討,發現人們傾向於將活動成敗的原因及行為責任,歸結為以下六個因素及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務難易、運氣(機遇)好壞、身心狀態、外界環境等。
  • 維納的成敗歸因理論備考指導
    維納的成敗歸因理論備考指導一、考情介紹維納的成敗歸因在學習動機的理論中比較重要,所以需要全題型備考。如人物和理論的對應,歸因六因素與三維度的對應關係,材料分析題通常需要判斷影響學生學習動機的歸因角度,然後給出教師本人的指導方法。
  • 從韋納歸因理論角度剖析影響孩子成績的因素
    我們可以從韋納歸因理論中的幾個方面來淺析影響孩子成績的各大因素。在韋納的歸因理論中,一個人的能力高低是屬於內部的、穩定的、不可控的因素。也就說一個孩子的綜合能力在一定範圍內是穩定的,甚至佔據了一部分遺傳的因素,而這點是孩子無法改變的。而研究表明,大部分孩子的智商是處於平均水平的。之前也看到過網友說過這樣一句話:「以大多數人的努力程度之低根本輪不到拼智商的程度」。而我想說的是只有真正努力的人才明白智商的重要性。智商在孩子的學業成績中仍然是佔據著不可或缺的位置。
  • 教育心理學重點-成敗歸因理論
    成敗歸因理論作為教師招聘考試的常考考點,也是考生的易錯點和易混淆點。在考試中經常以客觀題的形式出現,考查三維度六因素,那麼如何把它們搞清楚呢?今天跟著中公講師來幫助大家理解區分這幾個知識點。1.代表人物:海德、維納最早提出歸因理論的是海德,維納在海德研究的基礎上,對行為結果的歸因進行了系統探討,發現人們傾向於將活動成敗的原因即行為責任歸結為以下六個因素。同時,維納認為這六個因素可歸為三個維度。2.觀點歸因是人們對自己或他人活動及其結果的原因所作的解釋和評價。歸因理論的指導原則和基本假設是:尋求理解是行為的基本動因。
  • 成敗歸因理論
    維納的成敗歸因在教招考試當中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考點,經常會將理論當中的六因素(能力、努力程度、工作難度、運氣、身心狀況、外界環境)和三維度(因素來源、穩定性、可控制性)結合起來進行考查,因此在對這部分知識進行學習時,著重對這方面的知識點進行學習。一、六因素最早提出歸因理論的是海德。
  • 維納的歸因理論
    維納的歸因理論 http://www.hteacher.net 2019-04-28 15:19 中國教師資格網 [您的教師考試網]
  • 關於學習動機理論的系統學習
    在教師類考試中,教育心理學模塊有一個常考點和難點就是學習動機,在學習動機中主要考察的包括學習動機的分類、學習動機與學習效率的關係等,而關於學習動機的理論是這一部分的重點內容,其中韋納的歸因理論是最常考的,除此之外還有強化理論、需要層次理論、自我效能感理論等,而這些理論究竟和動機有著怎樣的關係呢?今天我們主要講一講這些內容。
  • 小學科二重點|三大學習動機理論
    學習動機的理論這知識點屬於教育心理學部分,相對來說出現頻率較高,在教師資格小學教育教學與能力考試當中是備考的難點和易錯點,需要加強理解結合例子去記憶。這部分的知識點的考查形式主要以單選題、辨析題為主,也容易出現材料分析題。在學習這部分知識點的時候需要重點把握學習動機理論的流派分類,代表人物和核心觀點,在做題的時候從理解的基礎上抓住關鍵點去作答。
  • 成敗歸因理論教育啟示總結
    一、成敗歸因理論理論維納對行為結果的歸因進行了系統探討,發現人們傾向於將活動成敗的原因即行為責任歸結為以下六個因素(見下表)。同時,維納認為這六個因素可歸為三個維度。三維度六因素他們歸納出個體對成功和失敗的原因推斷(歸因),主要包括三個維度——內部歸因和外部歸因、穩定性歸因和非穩定性歸因、可控制歸因和不可控制歸因。
  • 學習動機理論的材料分析題備考指導
    學習動機理論是教師資格以及教師招聘考試中材料分析題的,材料題通常考察的都是學習動機的歸因理論、耶克斯多德森定律以及學習動機理論的綜合運用,下面是學習動機理論出材料分析題的常見考法:材料分析題一:閱讀案例,回答問題。
  • 維納的成敗歸因理論
    維納的成敗歸因理論,在歷年的廣東教師招聘中大致會出現1至2道題,題型主要以單選、多選、案例分析為主,一般以例子反選進行考察。雖然題量佔比並不大,但也是必考的知識點,多數考生表示,對於該理論的理解有些困難,下面將通過另一種模式給介紹成敗歸因理論,希望對各位考生們有幫助。導入情境:考試過後,同學們聚在一起開始議論各自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