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納的成敗歸因理論,在歷年的廣東教師招聘中大致會出現1至2道題,題型主要以單選、多選、案例分析為主,一般以例子反選進行考察。雖然題量佔比並不大,但也是必考的知識點,多數考生表示,對於該理論的理解有些困難,下面將通過另一種模式給介紹成敗歸因理論,希望對各位考生們有幫助。
導入情境:
考試過後,同學們聚在一起開始議論各自的成績。
甲:「你考得怎樣?」
乙:「很糟糕,我就不是這塊料。」
丙:「考得不好,我早料到了,前段時間我就沒怎麼用功。」
丁:「考得不好,就考了100分,還有一道附加題做錯了。」—_—
問:面對考試,不同人會給自己的考試結果找不同的理由,那這對下次考試會有影響嗎?
答:有的!
問:那又是為什麼呢?
【知識點1】由海德最早提出的歸因理論告訴我們,尋求理解是行為的基本動因,這也是歸因理論的指導原則和基本假設。這裡做兩個簡單的單選題備考。
在海德研究的基礎上,維納對行為結果的歸因進行了系統探討,發現人們傾向於將活動成敗的原因,也就是行為後果的責任歸為六個因素,而這六個因素在三個維度上呈現出不同的特徵。下面我們就來學習維納的成敗歸因理論。
接下來我們要一起來看到的就是本節課的重點,考試的——維納成敗歸因理論表格。如果我說表格需要記下來,大家會不會很有壓力呢?好吧,其實不難,忽略那些對鉤,讓我們以開篇考試的情景一起來推導。首先,來看一下「規則」——明確三個維度的劃分標準。
【知識點2】
內外型維度——內部因素是指行為結果都是因為你,外部就是行為結果都不關我事。
穩定性維度——穩定是指變動小,不穩定就是抓不住的「小蚯蚓」。
可控性維度——可控制是指我的地盤我做主,不可控就是你老大你說了算。
那麼下面我們就開始我們的推導!
【試題鞏固】
李陽這次考試成績非常差,老師找他談話時,他分析原因是因為近期喜歡上班裡的一個女生,上課開小差,所以學習不夠努力。這種原因屬於( )
A不穩定不可控制的外因 B不穩定可控制內因
C穩定可控制內因 D穩定不可控內因
那這個理論對我們的教學有幫助嗎?下面讓我一起來看下一個知識點。
【知識點3】
維納成敗歸因理論的理論價值:
1、有助於了解心理活動發生的因果關係
2、有助於根據學習行為及其結果來推斷個體心理特徵
3、有助於從特定的學習及其來衝刺個體在某種情況下可能產生的學習行為。
4、歸因指導:
一個總是失敗並把失敗歸於內部的、穩定的和不可控的因素(即能力低)的學生會
形成一種習得性無助的自我感覺。習得性無助是當個體感到無論做什麼事情都不會對自己的重要生活事件產生影響時所體驗到的一種抑鬱狀態。
因此,教師在給予獎勵時,不僅要考慮學生的學習結果,而且要聯繫其學習進步與
努力程度狀況來看,強調內部、穩定和可控制的因素。在學生付出同樣努力時,對能力
低的學生應給予更多的獎勵,對能力低而努力的人給以最高評價,對能力高而不努力的
人則給以最低評價,以此引導學生進行正確歸因。
【試題鞏固】如果一個學生將自己的失敗歸因於個體穩定的不可控的內部特徵時,他會產生一種( )的觀念。
A「我太笨了」 B「我不夠努力」
C「問題太難」 D「我運氣不佳」
【試題答案】BA
中公講師解析
掃描二維碼·關注微信公眾號-中公教師考試
回復「教育理論」即可查看教師考編兩學各章節練習題
回復「我要過面試」獲取試講教案(含音頻)+答辯+結構化解題思路
註:本文章用於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版權為「中公教師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或摘編。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中公教師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文來自中公教師網未經允許 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