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小米」產業發展之路——陝西實施「優質糧食工程」系列報導

2021-01-15 西部網(陝西新聞網)

為深入推進優質糧食工程,加快糧食產業高質量發展,近年來,陝西省大力推進「陝西好糧油」區域公共品牌建設,通過組建產業聯盟,制定團體質量標準等,不斷驅動區域糧食生產質量和效益,增創糧食產業發展新優勢,大大提高了我省區域糧食品牌在全國的影響力,助推陝西糧食產業高質量發展。

「延安小米 養生瑰寶」陝西實施「優質糧食工程」系列報導,走進小米黃金核心主產區——延安,感受延安小米公共品牌推廣的強勁節拍,見證「延安小米」產業發展、崛起之路。

「吃著陝北的小米,陝北紅軍創建了陝北革命根據地」,這是當年毛主席對延安小米的深刻記憶。1935年10月,紅軍長徵到達陝北,延安人民用小米哺育了革命隊伍,人們熟知 「小米加步槍」中的小米就是——延安小米。

近年來,陝西省糧食和物資儲備局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實施「優質糧食工程」為抓手,把延安小米品牌建設當作任務來抓,突出農業綠色化、優質化、特色化、品牌化,推動延安小米品牌建設,讓延安小米聲名遠揚。

品牌戰略 打造延安小米的「金字招牌」

習近平總書記說:「糧食也要打出品牌,這樣價格好、效益好。」曾經的延安小米,多以原糧或粗加工產品形式出售,加工門檻低,品牌比較混亂,「好米」不能變「名米」。

如何把產品優勢轉化為品牌優勢,成了延安小米必須跨越的一道坎。陝西省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副局長張翔說:「延安小米品牌『小而雜』『散而弱』,質量優卻沒有換來響亮的名氣和好的經濟效益。因此,急需一塊金字招牌。」

2012年,延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小米的產業化發展,先後申報認定了「延安小米」地理保護標誌產品,完成了產地、產品、加工廠的有機認證。「延安小米」2013年、2015年連續兩次入選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目錄,2016年「延安小米」商標獲陝西省著名商標,有三家企業產品入選我省第一批「陝西好糧油」企業產品名錄。

——「種」品牌 讓延安農民嘗到「甜頭」

「新技術讓穀子的產量增加了,而且咱『延安小米』的品牌越來越響亮,加工廠收購價沒變低反而更高了。」延安市安塞區磚窯灣鎮山王河村貧困戶劉月德說,相比沒註冊品牌前,原來一公斤小米售價6元,沒有市場競爭力,現在一公斤賣20元,市場反而很緊俏。

小米實現了貧困戶的小康夢,這得益於延安市實施的農業產業化振興計劃。延安市通過品牌保障、訂單生產、購銷合作等方式,從種植補貼(包括種子、地膜、病蟲害防治)、訂單收購、農產品認證、農民專業合作社等方面給予補助,充分調動起農民種植穀子的積極性,「延安小米」已成為當地農民脫貧致富的「拳頭」產品。

據統計,延安市年均穀子種植面積30萬畝左右,其中北部安塞、寶塔、子長、延川、延長5個主產縣市(區)面積佔全市穀子總面積的80%以上。全市年均穀子總產3.5萬噸左右,平均畝產110-120公斤,高產田塊達到500公斤以上。

——銷品牌 讓延安小米聲名遠揚

近年來,延安積極走出去宣傳推介延安小米品牌,做到上下聯動。近年來,由市政府部門牽頭在北京、廣州、西安、楊凌等地組織多次「延安小米」的展銷宣傳活動。

「在『延安小米』這個品牌帶動下,我們企業形成了延安小米安塞產地的產品品牌。」安塞盛豐農副產品加工銷售有限公司負責人馬偉說,「延安小米」品牌影響力不斷增強,幫助企業擴大市場,產品打入了廣東等南方市場。

終端市場銷售增多,品牌推廣力度增大,助推著延安小米的高質量發展。

2017年11月,延安市成立了延安糧食集團,專門從事「延安」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運營管理。延安市委、市政府積極對區域公用品牌進行規劃、包裝、宣傳、推介、培育及管理,完成「延安小米」文字、圖案註冊。截至目前,延安糧食集團已推出10多個糧油品牌50多個農產品種類,且已投放延安、西安和上海等市場。

2019年,第二屆「延安小米」品質鑑評暨延安市農科所科技成果展示會召開,通過召開「延安小米」產業發展論壇,品質鑑評、品牌推廣、技術規範研討等會議,與市內主要穀子生產加工企業籤訂商標授權書,推薦優質穀子品種,規範生產技術,建立生產基地,延伸產業鏈條,推進品牌經營,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市場佔有率。

龍頭帶動 「三鏈協同」推動延安小米高質量發展

「農頭」連「工尾」,「糧頭」帶「食尾」。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過程,是鏈條整合、資源集聚、首尾相顧、互促共進的過程。圍繞「延伸小米產業鏈、提升價值鏈、打造供應鏈」,延安市堅持龍頭帶動,奏出「三鏈協同」的優美樂章。

「延伸產業鏈分上下兩端,向上可帶動優質穀子生產,帶動訂單農業,提高農民種糧的積極性,增加他們的收入。另一頭往下延伸,最大限度地利用產品、減少浪費,加強對下遊產品的開發,增加下遊的附加值,用新的產品提升價值鏈。」延安市發改委副主任劉寶平表示。

位於寶塔區的延安黃土情工貿有限公司是一家集農作物種植、生產、收購加工與銷售為一體的農業產業化企業。公司堅持「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的原料供應體系,近兩年累計建立穀子訂單種植基地20萬畝,耕種期間專門請農業技術專家對農戶開展指導培訓,全面實行科學種植和標準化管理,每公斤收購價高於同期市場價0.8元,帶動農戶增收、企業增效,做到了企業與農戶互利共贏。

延安黃金土農業發展有限公司,2019年公司種植穀子等雜糧9000餘畝,與345戶農民籤訂了穀子種植收購協議,其中貧困戶有64戶。近年來,公司與中石油籤訂供貨合同,為保證小米品質,免費為訂單種植合作社——延川縣眼頭塬村提供穀子等優質種子1500餘公斤,並與種植戶籤訂保護價收購協議。

安塞區的盛豐農副產品加工銷售有限公司利用安塞工業園區平臺,推進綠色無公害有機延安小米生產基地建設,保證優質糧供給;延安峁疙瘩土特產品有限公司在志丹、安塞、吳起、延川等地建設小米生產基地;在產業鏈的前端,延安市各類穀子加工企業積極開展優質小米基地建設,大力發展糧食訂單種植,達到了農民增收、企業增效的目的,實現了延安小米「優糧優產」「優糧優購」。

延長產業鏈,提升價值鏈,延安的功夫不僅僅在前端。

一粒小米,在延安會變身為什麼?產業鏈下端,「優糧優加」的故事更加精彩。

在延安峁疙瘩土特產品有限公司,「老面孔」升級,黃小米、月子米、特色小米粉等實現了專米專用;「新夥伴」登場,小米鍋巴、小米糕、小米餅、小米酥、米花糖等20多種休閒食品廣受歡迎,延安小米的營養保健價值得到推廣,附加值的收益大幅度提升。

在延安,許多企業開啟了穀子「深加工」的新時代,小米原料綜合利用率達98%以上。

延安長盛黑唯偉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研發、生產、銷售於一體的穀物深加工企業,目前,公司已建成3條現代化、標準化、規模化的生產線,主要加工小米即食方便粥、大豆植物蛋白肉、穀物雜糧營養米等產品。

走進延川縣錦春棗業有限責任公司,公司董事長劉錦春介紹,企業擁有進出口資質,擁有「錦洋」等註冊商標,有先進的小米、紅棗、五穀營養粉3條生產線,80多種產品,年生產力5000噸,年產額3000萬元。先後榮獲陝西省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陝西省著名商標、小米獲中國綠色產品、陝西品牌產品認證和6項外觀設計專利。

每一次產業鏈的循環延伸,都是一次產品價值升值的過程。通過對延安小米產品梯次開發,促進產業鏈延伸、價值鏈提升,延安企業實現了小米精深加工再到高附加值加工的再增值,實現了由傳統產業向工業化、規模化、信息化、現代化的轉變。

電商「快車」 讓延安小米走向全國

「發展延安小米,應堅持依託自然資源與紅色優勢,打破地域空間限制,充分利用網際網路直播平臺提高延安小米外界知名度和品牌影響力,促進延安小米走向中高端市場,降低營銷成本,挖掘文化內涵,打響『紅色作物』名號,推動延安小米走出延安,走向全國。」劉寶平認真地說。

——「線下+線上」雙渠道

延安市糧食儲備庫放心糧油網店自2015年12月開始運營,並與微店的運營相結合,店裡以陝北土特產為主打,以「延安小米」作為拳頭產品,同時聚集國內外多個品牌,50多個品種,營業額逐年增長。

2018年12月,延安糧食集團成立延安紅彤彤電子商務有限公司,主營電子商務,主要包括日用百貨、農產品、土特產品、辦公用品的銷售。公司依託國家電力投資集團提供的電能e購平臺,全方位地搜集延安13個區縣的特色農產品,形成了「你提供平臺,我聯繫推廣」的合作模式,把延安的特色農產品尤其是「延安小米」,推向全國,銷量也呈月增長趨勢。

延安紅彤彤電子商務有限公司負責人彭霞表示:「電商公司通過近1年的發展,成效明顯,助推了延安的糧食產業經濟發展,讓『延安小米』被更多人所熟知,也為集團培養了電子商務方面的技術及管理人員。」

——「直播+帶貨」新模式

「延安市地處北緯36°—37°,是世界公認的小米種植、生長的黃金地帶。小米在這個特殊的地理區域中,造就了獨有的品質,歡迎大家買買買!」延安市政府副秘書長王軍對著直播間的鏡頭,笑呵呵地介紹。

3月17日下午,延安市政府副秘書長王軍、寶塔區副區長李延武走進「百縣直播助農計劃」網絡直播間,向全國網友推薦延安小米,3小時吸引了88萬人在線觀看。

發力網絡直播,助力延安小米銷售。延安市堅持改革創新農產品傳統宣傳手段與營銷模式,充分利用新媒體網絡傳播主渠道優勢,通過常態化「直播」活動的開展,為農產品宣傳營銷培養一支直播隊伍、推廣一批特色品牌、形成一套長效機制,實現延安小米精準的產銷對接。

從紅軍長徵時的小米湯到如今的「延安小米」品牌,延安小米已不僅成為陝北區域優質農產品的代表符號,而且作為我省重點打造的一個區域品牌,其具有的獨特紅色基因和品牌價值,已成為陝西一張獨具特色的文化名片。

「我們將通過三年努力,將『延安小米』公共品牌建設成為全國著名區域品牌,打造一批地域特色產品和企業品牌,大力培育發展小米產業化龍頭企業,推出『優質、營養、健康』的小米系列產品,形成收購訂單化、產品優質化、全程標準化、營銷品牌化的產業格局,推動延安小米賣好價,銷全國,讓『延安小米』叫響全國、走向世界。」省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副局長張翔說。

編輯:張娟

相關焦點

  • 延安小米 養生瑰寶「延安小米」產業發展之路
    為深入推進優質糧食工程,加快糧食產業高質量發展,近年來,陝西省大力推進「陝西好糧油」區域公共品牌建設,通過組建產業聯盟,制定團體質量標準等,不斷驅動區域糧食生產質量和效益,增創糧食產業發展新優勢,大大提高了我省區域糧食品牌在全國的影響力
  • 優質糧食工程:為糧食質量安全護航
    從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今天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優質糧食工程」2017年啟動實施以來,中央財政連續三年投入獎勵資金197億元,調動各級財政和各類糧食經營主體的積極性,撬動社會資本450多億元參與實施,推動糧食產業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糧食產業產能結構不合理、優質產品供應不夠、深加工能力不足等問題得到有效緩解
  • 深入推進優質糧食工程加快糧食產業高質量發展專家諮詢會在湖州召開
    為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深入推進優質糧食工程的重要指示精神和李克強總理關於加快糧食產業強國建設的重要批示要求,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於9月26日上午在浙江省湖州市組織召開「深入推進優質糧食工程加快糧食產業高質量發展」專家諮詢會。
  • 許昌:探索設立糧食產業發展市級專項資金,支持龍頭企業承擔優質...
    引導原糧生產和收儲綠色化發展,大力實施優質糧食工程、綠色儲糧工程,加快推進糧食產後服務體系、糧食質量安全檢驗監測體系建設,改善倉儲企業基礎設施條件,提升企業綠色儲糧水平,推廣綠色種植和收儲新技術,增加綠色有機糧油供給量,完善綠色優質特色糧油「專種、專收、專儲、專用」發展模式,實現優糧優儲、促進優糧優加;支持糧食加工企業開展糧油副產品循環、全值和梯次利用的探索,提高糧食綜合利用率和產品附加值;積極組織企業參加中國糧食交易大會
  • 「山西小米」這三年……本報《品牌山西》記者獨家採訪省糧食和...
    王雲龍:過去三年,是國家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建設糧食產業強國的破題開局階段,也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和優質糧食工程的戰略機遇期。我們搶抓機遇,乘勢而上,全力打造「山西小米」全國著名區域公用品牌。
  • 張麗萍:培育川字號特色產業,加快糧食產業高質量發展
    與會嘉賓圍繞「培育川字號特色產業」「發展糧油千億級產業」「全媒體環境下做好糧油品牌建設」等議題展開對話交流。據介紹,自2017年起,四川規劃總投資31億元,以「中國好糧油」行動為核心,統籌推進「優質糧食工程」三個子項目,著力構建糧食產業高質量發展平臺載體,開啟了糧油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
  • 山東舉行糧食產業高質量發展有關情況新聞發布會
    近年來,山東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農業大省的責任首先是維護國家糧食安全」重要指示精神,以實施「優質糧食工程」作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服務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抓手,推動糧食產業創新發展、轉型升級、提質增效,全省糧食產業經濟總量大,轉化能力強,供應保障水平高,為在更高層次保障糧食安全提供有力支撐。
  • 產業形成「小氣候」——甘肅省扶貧產業體系建設之路系列報導之一
    產業形成「小氣候」——甘肅省扶貧產業體系建設之路系列報導之一新甘肅·甘肅農民報記者 侯小寶民勤溫室大棚內,村民採摘成熟蜜瓜。2019年和今年上半年,甘肅第一產業增加值同比均增長5.8%;甘肅特色優勢農產品基地面積達到3100多萬畝;甘肅蔬菜產值超過700億元,蘋果產值達到400億元,肉牛產值達到380億元;……產業發展的亮眼數字
  • 張麗萍:培育川字號特色產業,加快糧食產業高質量發展_發現頻道...
    與會嘉賓圍繞「培育川字號特色產業」「發展糧油千億級產業」「全媒體環境下做好糧油品牌建設」等議題展開對話交流。  據介紹,自2017年起,四川規劃總投資31億元,以「中國好糧油」行動為核心,統籌推進「優質糧食工程」三個子項目,著力構建糧食產業高質量發展平臺載體,開啟了糧油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  三年來,四川糧食產業發展的具體情況如何?
  • 【糧食和儲備局】楊林赴省級儲備糧承儲企業調研
    楊林赴省級儲備糧承儲企業調研11月11日,省發展改革委黨組成員、省糧食和物資儲備局黨組書記、局長楊林到陝西西瑞糧食儲備庫有限公司、陝西天山西瑞麵粉有限公司、陝西西瑞米業有限責任公司、陝西糧農楊凌儲備庫有限公司
  • 多地探索「糧食+」路徑 800多億元助糧食產業高質量發展
    中國多地探索「糧食+」路徑  800多億元助糧食產業高質量發展  中新社合肥12月23日電 (記者 吳蘭)「阜南是傳統的農業大縣,無論是從脫貧攻堅還是鄉村振興角度,糧食產業都是根本產業。」安徽省阜南縣委書記崔黎近日接受媒體採訪時介紹,該縣正在深入推進優質糧食工程,構建從原糧到成品、田間到餐桌的「大糧食」「大產業」格局,以達農民增收、企業盈利、消費者獲益之效。  記者近日在安徽等地採訪發現,中國當前正在推動「優糧優產、優糧優購、優糧優儲、優糧優加、優糧優銷」的「五優聯動」的優質糧工程,多地積極探索「糧食+」路徑。
  • 優質糧食工程風採‖濟寧市泗水縣金利康糧食產後服務中心圍繞「五...
    國家「優質糧食工程」實施以來,該公司列入2017、2018年度糧食產後服務中心建設項目,兩年來總投資932萬元,其中財政扶持450萬元、企業自籌482萬元,現已全部建成並投入使用。近年來,該中心按照服務專業化、運行市場化的要求,緊緊圍繞代清理、代乾燥、代加工、代儲存、代銷售業務開展服務,實現了農民增收企業增效的雙贏目標。一是發揮代清理代烘乾功能。
  • 延安以蘋果為「媒」搶灘山城攬金十億元
    農業農村部市場經濟與信息司副司長劉涵出席推介會,重慶市農業農村委員會副主任唐雙福致辭,延安市委副書記、市長薛佔海推介「延安蘋果」。「延安蘋果在海內外市場享有極高美譽。延安蘋果是陝西果業的一張名片,中國每9顆蘋果就有1顆來自延安,已形成了世界蘋果看中國,中國蘋果看陝西,陝西蘋果看延安的新格局。」
  • 延安新區書寫融合發展新篇章 年度計劃投資84.4億元實施重點項目建設
    核心提示: 記者從延安新區宣傳部了解到,今年,延安新區計劃實施重點建設項目80個,項目總投資324.5億元,年度計劃投資84.4億元。計劃包括封閉運行項目55個,年度計劃投資44億元。開發類項目12個,年度計劃投資28.4億元。實施社會資本投資項目13個,年度計劃投資12億元。
  • 山綠了 心定了 人富了——陝西林業十年發展紀實
    退耕還林黃變綠    10年來,陝西實施了退耕還林、重點區域綠化、三北防護林建設等多項林業重點工程,特別是在全國率先實施的退耕還林工程成效尤為顯著,創造了3個「全國第一」:10年間,陝西省累計完成退耕還林3500多萬畝,兌現退耕還林補助資金175億元,退耕還林面積、投資規模均居全國第一;吳起縣退耕還林累計達到
  • 廣西將發展糧食水果千億元產業 提升打造產業集群
    近日,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府下發《關於加快推進廣西現代特色農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將通過一系列舉措推動特色農業高質量發展,提升打造糧食、水果、蔬菜等產業集群,打響廣西農產品品牌。大力發展特色鮮食玉米打造「南方鮮食玉米之都」。
  • 延安蘋果:致富果!幸福果!「延安有我一棵蘋果樹」領養受熱捧
    延安蘋果的面積佔世界的1/20,中國的1/10,陝西的1/3,是守護綠水青山的金蘋果!延安蘋果產業已經成為陝西蘋果的代表符號、中國蘋果的風向標、世界蘋果的聚焦點!作為世界糧食組織認定的世界最佳蘋果優生區之一,寶塔區的「延安蘋果」品質優良、色澤豔麗、型正個大、皮薄、肉細、脆甜、汁多、味濃,可以帶皮吃,是綠色有機蘋果。
  • 點讚延安|聚勁延安 給你好看!
    是中華民族的聖地、中國革命的聖地 在這片神奇的土地上 發展壯大的能源工業、蘋果產業 以及旅遊業等 為聖地經濟轉型、追趕超越發展 貢獻出了新的力量
  • 以「和氏」之名,展示陝西羊乳產業發展裡程碑
    近日,陝西省羊乳粉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揭牌儀式在和氏乳業集團隆重舉行。該研究中心的成功建立對於陝西羊乳產業發展意義重大。陝西羊乳產業近幾年在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在向好、向快發展,搭載著行業快速發展的東風,包括和氏乳業在內的一眾陝西乳企必將受益。
  • 必康股份牽手延安 產業合作共創輝煌
    延安不僅是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的發祥地之一,也是近代我國紅色革命的搖籃,在中華民族的發展進程中佔據重要地位。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偉大進程中,延安精神更是為人民指明了方向。然而,作為紅色革命老區,延安由於地處偏遠經濟發展相對較慢,2017年的GDP和地方財政收入分別為1266.39億元和140億元,落後於陝西省市級的平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