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推進優質糧食工程,加快糧食產業高質量發展,近年來,陝西省大力推進「陝西好糧油」區域公共品牌建設,通過組建產業聯盟,制定團體質量標準等,不斷驅動區域糧食生產質量和效益,增創糧食產業發展新優勢,大大提高了我省區域糧食品牌在全國的影響力,助推陝西糧食產業高質量發展。
「延安小米 養生瑰寶」陝西實施「優質糧食工程」系列報導,走進小米黃金核心主產區——延安,感受延安小米公共品牌推廣的強勁節拍,見證「延安小米」產業發展、崛起之路。
「吃著陝北的小米,陝北紅軍創建了陝北革命根據地」,這是當年毛主席對延安小米的深刻記憶。1935年10月,紅軍長徵到達陝北,延安人民用小米哺育了革命隊伍,人們熟知 「小米加步槍」中的小米就是——延安小米。
近年來,陝西省糧食和物資儲備局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實施「優質糧食工程」為抓手,把延安小米品牌建設當作任務來抓,突出農業綠色化、優質化、特色化、品牌化,推動延安小米品牌建設,讓延安小米聲名遠揚。
品牌戰略 打造延安小米的「金字招牌」
習近平總書記說:「糧食也要打出品牌,這樣價格好、效益好。」曾經的延安小米,多以原糧或粗加工產品形式出售,加工門檻低,品牌比較混亂,「好米」不能變「名米」。
如何把產品優勢轉化為品牌優勢,成了延安小米必須跨越的一道坎。陝西省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副局長張翔說:「延安小米品牌『小而雜』『散而弱』,質量優卻沒有換來響亮的名氣和好的經濟效益。因此,急需一塊金字招牌。」
2012年,延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小米的產業化發展,先後申報認定了「延安小米」地理保護標誌產品,完成了產地、產品、加工廠的有機認證。「延安小米」2013年、2015年連續兩次入選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目錄,2016年「延安小米」商標獲陝西省著名商標,有三家企業產品入選我省第一批「陝西好糧油」企業產品名錄。
——「種」品牌 讓延安農民嘗到「甜頭」
「新技術讓穀子的產量增加了,而且咱『延安小米』的品牌越來越響亮,加工廠收購價沒變低反而更高了。」延安市安塞區磚窯灣鎮山王河村貧困戶劉月德說,相比沒註冊品牌前,原來一公斤小米售價6元,沒有市場競爭力,現在一公斤賣20元,市場反而很緊俏。
小米實現了貧困戶的小康夢,這得益於延安市實施的農業產業化振興計劃。延安市通過品牌保障、訂單生產、購銷合作等方式,從種植補貼(包括種子、地膜、病蟲害防治)、訂單收購、農產品認證、農民專業合作社等方面給予補助,充分調動起農民種植穀子的積極性,「延安小米」已成為當地農民脫貧致富的「拳頭」產品。
據統計,延安市年均穀子種植面積30萬畝左右,其中北部安塞、寶塔、子長、延川、延長5個主產縣市(區)面積佔全市穀子總面積的80%以上。全市年均穀子總產3.5萬噸左右,平均畝產110-120公斤,高產田塊達到500公斤以上。
——銷品牌 讓延安小米聲名遠揚
近年來,延安積極走出去宣傳推介延安小米品牌,做到上下聯動。近年來,由市政府部門牽頭在北京、廣州、西安、楊凌等地組織多次「延安小米」的展銷宣傳活動。
「在『延安小米』這個品牌帶動下,我們企業形成了延安小米安塞產地的產品品牌。」安塞盛豐農副產品加工銷售有限公司負責人馬偉說,「延安小米」品牌影響力不斷增強,幫助企業擴大市場,產品打入了廣東等南方市場。
終端市場銷售增多,品牌推廣力度增大,助推著延安小米的高質量發展。
2017年11月,延安市成立了延安糧食集團,專門從事「延安」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運營管理。延安市委、市政府積極對區域公用品牌進行規劃、包裝、宣傳、推介、培育及管理,完成「延安小米」文字、圖案註冊。截至目前,延安糧食集團已推出10多個糧油品牌50多個農產品種類,且已投放延安、西安和上海等市場。
2019年,第二屆「延安小米」品質鑑評暨延安市農科所科技成果展示會召開,通過召開「延安小米」產業發展論壇,品質鑑評、品牌推廣、技術規範研討等會議,與市內主要穀子生產加工企業籤訂商標授權書,推薦優質穀子品種,規範生產技術,建立生產基地,延伸產業鏈條,推進品牌經營,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市場佔有率。
龍頭帶動 「三鏈協同」推動延安小米高質量發展
「農頭」連「工尾」,「糧頭」帶「食尾」。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過程,是鏈條整合、資源集聚、首尾相顧、互促共進的過程。圍繞「延伸小米產業鏈、提升價值鏈、打造供應鏈」,延安市堅持龍頭帶動,奏出「三鏈協同」的優美樂章。
「延伸產業鏈分上下兩端,向上可帶動優質穀子生產,帶動訂單農業,提高農民種糧的積極性,增加他們的收入。另一頭往下延伸,最大限度地利用產品、減少浪費,加強對下遊產品的開發,增加下遊的附加值,用新的產品提升價值鏈。」延安市發改委副主任劉寶平表示。
位於寶塔區的延安黃土情工貿有限公司是一家集農作物種植、生產、收購加工與銷售為一體的農業產業化企業。公司堅持「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的原料供應體系,近兩年累計建立穀子訂單種植基地20萬畝,耕種期間專門請農業技術專家對農戶開展指導培訓,全面實行科學種植和標準化管理,每公斤收購價高於同期市場價0.8元,帶動農戶增收、企業增效,做到了企業與農戶互利共贏。
延安黃金土農業發展有限公司,2019年公司種植穀子等雜糧9000餘畝,與345戶農民籤訂了穀子種植收購協議,其中貧困戶有64戶。近年來,公司與中石油籤訂供貨合同,為保證小米品質,免費為訂單種植合作社——延川縣眼頭塬村提供穀子等優質種子1500餘公斤,並與種植戶籤訂保護價收購協議。
安塞區的盛豐農副產品加工銷售有限公司利用安塞工業園區平臺,推進綠色無公害有機延安小米生產基地建設,保證優質糧供給;延安峁疙瘩土特產品有限公司在志丹、安塞、吳起、延川等地建設小米生產基地;在產業鏈的前端,延安市各類穀子加工企業積極開展優質小米基地建設,大力發展糧食訂單種植,達到了農民增收、企業增效的目的,實現了延安小米「優糧優產」「優糧優購」。
延長產業鏈,提升價值鏈,延安的功夫不僅僅在前端。
一粒小米,在延安會變身為什麼?產業鏈下端,「優糧優加」的故事更加精彩。
在延安峁疙瘩土特產品有限公司,「老面孔」升級,黃小米、月子米、特色小米粉等實現了專米專用;「新夥伴」登場,小米鍋巴、小米糕、小米餅、小米酥、米花糖等20多種休閒食品廣受歡迎,延安小米的營養保健價值得到推廣,附加值的收益大幅度提升。
在延安,許多企業開啟了穀子「深加工」的新時代,小米原料綜合利用率達98%以上。
延安長盛黑唯偉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研發、生產、銷售於一體的穀物深加工企業,目前,公司已建成3條現代化、標準化、規模化的生產線,主要加工小米即食方便粥、大豆植物蛋白肉、穀物雜糧營養米等產品。
走進延川縣錦春棗業有限責任公司,公司董事長劉錦春介紹,企業擁有進出口資質,擁有「錦洋」等註冊商標,有先進的小米、紅棗、五穀營養粉3條生產線,80多種產品,年生產力5000噸,年產額3000萬元。先後榮獲陝西省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陝西省著名商標、小米獲中國綠色產品、陝西品牌產品認證和6項外觀設計專利。
每一次產業鏈的循環延伸,都是一次產品價值升值的過程。通過對延安小米產品梯次開發,促進產業鏈延伸、價值鏈提升,延安企業實現了小米精深加工再到高附加值加工的再增值,實現了由傳統產業向工業化、規模化、信息化、現代化的轉變。
電商「快車」 讓延安小米走向全國
「發展延安小米,應堅持依託自然資源與紅色優勢,打破地域空間限制,充分利用網際網路直播平臺提高延安小米外界知名度和品牌影響力,促進延安小米走向中高端市場,降低營銷成本,挖掘文化內涵,打響『紅色作物』名號,推動延安小米走出延安,走向全國。」劉寶平認真地說。
——「線下+線上」雙渠道
延安市糧食儲備庫放心糧油網店自2015年12月開始運營,並與微店的運營相結合,店裡以陝北土特產為主打,以「延安小米」作為拳頭產品,同時聚集國內外多個品牌,50多個品種,營業額逐年增長。
2018年12月,延安糧食集團成立延安紅彤彤電子商務有限公司,主營電子商務,主要包括日用百貨、農產品、土特產品、辦公用品的銷售。公司依託國家電力投資集團提供的電能e購平臺,全方位地搜集延安13個區縣的特色農產品,形成了「你提供平臺,我聯繫推廣」的合作模式,把延安的特色農產品尤其是「延安小米」,推向全國,銷量也呈月增長趨勢。
延安紅彤彤電子商務有限公司負責人彭霞表示:「電商公司通過近1年的發展,成效明顯,助推了延安的糧食產業經濟發展,讓『延安小米』被更多人所熟知,也為集團培養了電子商務方面的技術及管理人員。」
——「直播+帶貨」新模式
「延安市地處北緯36°—37°,是世界公認的小米種植、生長的黃金地帶。小米在這個特殊的地理區域中,造就了獨有的品質,歡迎大家買買買!」延安市政府副秘書長王軍對著直播間的鏡頭,笑呵呵地介紹。
3月17日下午,延安市政府副秘書長王軍、寶塔區副區長李延武走進「百縣直播助農計劃」網絡直播間,向全國網友推薦延安小米,3小時吸引了88萬人在線觀看。
發力網絡直播,助力延安小米銷售。延安市堅持改革創新農產品傳統宣傳手段與營銷模式,充分利用新媒體網絡傳播主渠道優勢,通過常態化「直播」活動的開展,為農產品宣傳營銷培養一支直播隊伍、推廣一批特色品牌、形成一套長效機制,實現延安小米精準的產銷對接。
從紅軍長徵時的小米湯到如今的「延安小米」品牌,延安小米已不僅成為陝北區域優質農產品的代表符號,而且作為我省重點打造的一個區域品牌,其具有的獨特紅色基因和品牌價值,已成為陝西一張獨具特色的文化名片。
「我們將通過三年努力,將『延安小米』公共品牌建設成為全國著名區域品牌,打造一批地域特色產品和企業品牌,大力培育發展小米產業化龍頭企業,推出『優質、營養、健康』的小米系列產品,形成收購訂單化、產品優質化、全程標準化、營銷品牌化的產業格局,推動延安小米賣好價,銷全國,讓『延安小米』叫響全國、走向世界。」省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副局長張翔說。
編輯:張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