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電子閱讀已經很流行的今天,紙質圖書的書香手感仍然令人慾罷不能。在「4·23」世界讀書日即將到來之際,記者走訪多處居民社區發現,缺少書店或圖書館讓不少愛書人深感不便。
市政協委員劉明清表示,雖然很多人已經習慣網上購書、電子閱讀,但作為基層文化設施的社區書店或圖書館仍然很重要,不僅僅是為了方便買書,也為了營造社區文化氛圍,改良社會風氣。他建議,2000人以上的社區都應該配建書店或圖書館,政府要給予財政補貼支持。
1 長途跋涉到首圖看書
地點:豐臺角門
幾乎每個月,韓女士都要帶著剛上小學的兒子去一次圖書館。「我喜歡那種被書籍圍繞的感覺,也想讓兒子薰陶一下」。韓女士住在豐臺角門,小區周邊根本看不到書店或圖書館的影子,她只能選擇離家較遠的首都圖書館。
「坐地鐵加上走路要1個多小時。」韓女士說,回來時再背上幾本給兒子借的繪本和自己看的小說,擠地鐵就更艱辛了。
去一趟圖書館太辛苦,一度讓韓女士有些心灰意懶。她在平板電腦上給孩子下載了不少繪本故事,也給自己下載了一些小說。但總覺得沒有手捧書卷的愜意,而且時間長了頭昏眼脹。她也不敢讓兒子看久了,一次只能看30分鐘。「要是家門口有個便利書店或圖書館就好了。」韓女士時常感嘆。
2 社區圖書館隱蔽難尋
地點:石景山金頂街
武女士住在金頂街,「小時候好多書店,都一家一家地關門了。」武女士說,現在距她家最近的書店在石景山古城,坐車要20分鐘。距離最近的社區圖書館在石景山模式口,坐車要三站地,走路大約半小時。
雖然是土生土長的石景山人,但武女士為了找到這家社區圖書館還是費了不少力氣,最終在模式口社區深處的兩棟樓間找到了。圖書館內空間狹小,擠滿了書架,更像一個庫房。她覺得書籍種類不多,隨便翻了幾本就出來了。
現在,武女士時常在周末到城裡的三聯書店看書。一坐幾個小時,再喝杯咖啡。但擁堵的道路和幾十元的停車費,讓她覺得這樣看書成本太高了。
3 家門口不再有小書店
地點:昌平天通苑
天通苑社區密集的樓宇間有不少經營餐飲和美容美髮的底商,但卻不見書店的影子。這讓從浙江移居北京的王女士很不適應。「小時候出門不遠就有一家小書店,裡面有很多小人書,可以坐著看一天」。
王女士說,在北大上學時,學校內外也有不少很有品味的書店,「閒暇時走進書店,不必看,聞一聞書香都覺得很享受」。參加工作後看書的時間就少了,住進天通苑後,家門口也沒有能夠供她茶餘飯後流連的小書店了。
天通苑為數不多的書店主要集中在立湯路沿線的購物中心裡,與商場超市毗鄰,這讓王女士很不適應,畢竟讀書和吃飯不同,不是越熱鬧越好。
分析
圖書利微書店生存難
居民有需求,但要讓書店走進社區,似乎困難還不小。在出版領域工作的市政協委員劉明清,非常了解時下實體書店經營的困境。「首先是房租價格昂貴,微薄的圖書經營利潤無法支撐社區實體書店的存在。」劉明清說。國有新華書店也已經出現賣書不景氣的現象,而有房租壓力的民營圖書經營者無法生存則是必然的結果。
其次是網際網路圖書電商的衝擊。現在網際網路圖書電商打折銷售甚至低於成本價銷售,對實體書店造成了致命的衝擊。再有就是社區圖書消費力量固定有限,市場狹小。「即使是那些較大的社區,圖書消費力量是不是就會高過超市、美發美容呢?畢竟前者不是生活必需,而後者是。」劉明清說。
定位
社區書店是精神家園
劉明清表示,目前北京大部分的居民社區仍然缺少文化服務設施,比如書店、圖書館等。他認為,品質精良的社區書店或圖書館不僅僅是買書的地方,而是營造社區文化氛圍、改良社區風氣的公共文化空間。特別對於社區少年兒童而言,社區書店圖書館也是家門口的「家校」。從更高的意義上講,社區書店圖書館如作用發揮得好,甚至可能成為一方居民的另一個精神家園。
「雖然從商業的角度看社區書店或圖書館不是好生意。但滿足人民精神需求的文化行業許多都不是好生意,出版也不是好生意,博物館也不是好生意。但是一個國家卻不能沒有出版社、博物館。」
建議
政府補貼開發商贊助
為支持發展北京社區書店或圖書館,劉明清建議,首先政府要出臺規劃政策,要求上規模,如人口2000人以上的新建小區,應配套建設社區書店或圖書館。同時鼓勵支持開發商、物業公司等免費或低於市場價格提供開辦社區書店圖書館的經營用房。
劉明清說,開發商表面看是做了虧本的買賣,其實因為有了社區書店,使得社區增添了文化氛圍,進而提高了房價和物業價值。顯然這又是一樁賺錢的生意。
除此之外,劉明清還建議,政府對社區書店給予稅收減免政策。對長期堅持開展閱讀推廣活動的社區書店,出臺獎勵政策。對有志於創辦社區書店或圖書館的公民、企業,給予公共文化投入補貼支持。當然,對假借經營社區書店圖書館而從事非文化經營活動的,也要給予行政處罰。
規劃
公共場所配微型圖書館
推動圖書進社區,帶動全民閱讀之風,政府層面一直在積極地做著努力。北京晨報記者了解到,北京市「十三五」規劃中明確指出,要繼續實施全民閱讀計劃,鼓勵高校圖書館向社會開放,在公共場所設置微型圖書館和閱讀角,發揮好基層圖書室效用,建設書香城市。
在北京市文化局最新發布的2016年工作計劃中,也明確了送書到基層的工作方針。根據《北京市基層圖書服務資源整合實施方案》,搭建公共圖書配送體系,整合益民書屋等各類資源,完善圖書「一卡通」通借通還服務,提高基層圖書服務效能。
今年,北京文化系統還要通過組織開展「圖書交換大集」「首都讀者周」「市民讀書計劃」等活動。以群眾需求為導向,建立反饋機制,整合各類資源,構建文化活動配送體系,將市、區的文化活動、文化培訓、文化輔導輸送到基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