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政協督促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提案辦理,將建老年人口資料庫

2020-12-13 北晚新視覺網

昨天下午,20多名市政協委員到本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養老驛站、養老照料中心視察調研,稱辦理。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在向委員介紹情況時表示,本市將推出「北京健康信息互聯互通與大數據應用行動計劃」,逐步實現老年健康數據在全市醫療衛生機構、養老服務機構互聯互通。同時,制定利用閒置空間改造建設養老服務設施工作指引,疏解騰退的閒置空間將優先用於養老設施建設。

養老驛站 李嘉製圖

現場 400多名患者血壓血糖實時監測

在朝陽區潘家園第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委員們走進家庭醫生籤約服務中心,迎面牆上是一個巨大的顯示屏,屏幕上有24個小格子,每個格子裡記錄著一名患者的血壓、血糖變化情況。突然,最前面的一個格子跳動了起來,血壓數值變成了紅色,150/74。大夫馬上點開這位患者的名籤,查看此前患者病歷信息還有聯繫方式,立即給患者撥通電話,詢問患者情況。

值班大夫告訴記者,這裡實時監測著四五百位患者的血壓、血糖數據,如果出現異常,系統會自動報警予以提示。據潘家園第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院長介紹,這裡原來是潘家園醫院,兩年前轉型為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根據周邊老年人居多的特點強化了居家養老服務的功能,搭建了叮咚健康監測平臺,給存在血壓、血糖等慢性病的籤約患者發放終端設備,實施智慧化監測管理。

利好 將建55周歲及以上人口資料庫

市民政局副局長李紅兵向委員們介紹提案辦理情況時表示,市民政局正在建設全市統一的養老服務與管理信息平臺,將推動實現民政、公安、衛生、社保系統老年人口數據對接,形成全市55周歲及以上人口資料庫。本市將完成「網際網路+養老」北京模式和相關養老服務體系構建、社會化運營、產業扶持等方面的課題研究。

此外,市民政局還將制定北京市養老政務信息系統整合及數據共享實施方案等,完成全市已建社區養老服務驛站地圖標註工作。

李紅兵還介紹,北京市將推出「北京健康信息互聯互通與大數據應用行動計劃」,依託大數據平臺為老人提供健康服務,逐步實現老年健康數據由老年人授權,在全市醫療衛生機構、養老服務機構實現互聯互通,為老年人能夠享受更加精準的養老健康醫療服務提供數據支持。

現場 「養老+醫療」最受老人歡迎

在潘家園第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南側百餘米外的松榆裡社區養老服務驛站,幾位老人正排隊等候專業大夫的按摩;而另一間活動室內,十來位老人正跟著志願者學習英語。

這家養老服務驛站也是由潘家園第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運營的,這種醫療機構+養老驛站的模式,既統籌了人員等成本的支出,又為居民提供了更專業的服務。

隨後委員們又來到雙井恭和苑養老照料中心,這是一家營利性老年持續照料生活社區,入住的300多位老人平均年齡86歲,最大的已經上百歲。而為老人們提供醫療服務的,就是與恭和苑有著連廊連接的雙井第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去年該中心接診量為十六七萬人次,十分之一來自3家養老機構。「有專業的醫生進行入院評估,醫療服務能到床前,太好了。」一位老人告訴記者,放心的醫療服務讓她選擇了這裡。

利好 疏解騰退的閒置空間優先用於「養老」

市政協委員、農工黨北京市委專職副主委李亞蘭說,營造多元化的醫養護服務供給模式,需要整合政府、市場、社區多元化供給服務資源。可試行健康管理服務居家養老模式,對經濟困難的高齡失能老人和患慢性病老人,給予資金兜底保障。

市衛生健康委黨委委員、市老齡辦常務副主任王小娥在向委員們介紹提案辦理情況時指出,目前北京市已經與175萬65歲及以上老年人完成家庭醫生籤約,157萬名65歲及以上老年人實現健康管理,健康管理率達68.5%,全市95%以上的醫療機構開設老年人掛號、就醫等綠色通道。建成了首批42家老年友善醫院,老年健康服務體系正逐步完善。全市納入醫保定點單位的社區衛生機構1500餘家,養老機構內設醫療機構58家,進一步方便了老年人在社區和養老機構就診、用藥。

據悉,市民政局正在組織編制養老服務設施中長期發展規劃,明確各區、各街道鄉鎮養老服務模式及體系、乃至所需設施的空間布局、功能結構、數量規模。制定利用閒置空間改造建設養老服務設施工作指引,疏解騰退的閒置空間優先用於養老設施建設。探索在街鄉統籌協調下,形成養老照料中心、社區養老服務驛站、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村衛生室等各方共同參與的區域養老服務社會治理機制,強化社會化養老服務體系的區域化統籌。

來源 北京晚報 記者 孫穎

流程編輯 丁也

相關焦點

  • 台州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迎來「春天」
    近日,台州市府辦正式下發《台州市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工作方案》,進一步完善台州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政策體系,優化社區養老服務設施有效供給。「這意味著台州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迎來發展『春天』。」市府辦有關人士說。
  • 北京市政協表彰100件2018年度優秀提案
    關於推廣養老照料中心和養老服務驛站有機結合運營模式的提案李麗鳳0048關於北京市社會保險費徵收體制改革的提案楊志強關於加強老年代步車管理的提案楊築慧0136關於依託社區內養老機構建設居家養老驛站的提案宋慰祖
  • 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 加快養老服務體系建設
    國家統計局發布的老年人口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末,我國60周歲及以上人口24090萬人,佔總人口的17.3%,其中65周歲及以上人口15831萬人,佔總人口的11.4%。從1999年進入人口老齡化社會到2017年,我國老年人口淨增1.1億,其中2017年新增老年人口首次超過1000萬。
  • 曙光中學這件關於「智慧居家養老」的提案,值得一看
    學校確立了培育以在服務社會中實現個人價值為人生理想,具有利他品格、社會服務意識、基礎社會管理能力的時代新人的特色育人目標,通過培育紅色精神,造就時代新人,擦亮學校「紅色教育」品牌。曙光中學模擬政協社團的同學們將對社會、對國家、對熱點時政的思考與暢想撰寫為提案,發布至「假如我是委員」平臺,今天,我們將帶你走進同學們《關於完善智慧居家養老的提案》,和他們一起探討「智慧居家養老」。
  • 臨沂市出臺實施方案全面推進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
    各級財政每年將地方留成的福利彩票公益金55%以上用於支持養老服務業發展;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建設與住宅項目「四同步」;開展社區助老食堂和家庭照護床位試點;開展全市養老服務人員培訓提升行動;深化政府購買社區居家養老服務試點;健全養老服務信息平臺網絡;新型農村幸福院實現「一院多能」……一條條硬核舉措立足實際,實實在在滿足了老年人就地就近養老的願望和需求。
  • (關於對即將到來的獨生子女父母養老高潮問題建議的提案)
    江蘇是全國最早進入人口老齡化的省份,截至2017年底,我省60歲以上老年人口已達1756萬人,佔戶籍總人口的22.5%,居全國各省區之首。據預測,未來二十年,我省將迎來老年人口第二次增長的高峰期,到2030年全省老齡化率預計達到33%,老年人口在醫療、照料、護理、康復等方面的需求快速增長,給養老、醫療等相關社會服務帶來巨大的挑戰。正如您所言,提前應對獨生子女父母養老可能是當前養老尤為重要的事情。
  • 上饒市推進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
    據了解,目前,全市60周歲以上老年人口123.06萬人,人口老齡化率15.64%。為進一步深化養老服務改革,完善上饒市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體系,上饒市在建立領導機構的基礎上,出臺了《上饒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印發上饒市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明確試點工作任務、責任單位、時間節點和保障措施,並制定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工作績效考核辦法,定期開展試點工作督導評估,確保按期保質完成試點任務。
  • 中國居家養老服務的發展狀況研究
    在中國,引導社區、社會組織和個人參與提供養老服務逐漸成為社會共識。 (二)居家養老服務政策的逐步發展 1居家養老服務政策的探索 20世紀初,為了適應人口老齡化的要求,實踐家庭養老和社會養老相結合,中國居家養老服務政策開始逐步提出。
  • 44件優秀提案聚焦哪些事?
    正在加強應急綜合指揮信息系統建設  民進廣州市委員會建議推進嵌入式養老機構進社區讓老年群眾在家門口幸福養老  要點:建議將養老服務設施納入新建居住區配建並制定設施標準  辦理:市民政局辦理。廣州市積極和省有關部門溝通,請省有關部門向國家爭取政策傾斜  社會福利界關於高標準、高水平建設廣州市老年醫院,加快我市老年醫療護理服務發展的提案  要點:將市老年醫院打造成為廣東省乃至整個華南地區具有示範意義的老年醫學研究中心  辦理:市民政局辦理。
  • 臨沂市在全國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驗收中被評為優秀
    為切實解決生活不能自理、孤寡、獨居、空巢等老年群體「吃飯難」問題的現實生活需要,打通老年人就餐服務的「最後一公裡」,平邑縣專門出臺了《社區幸福食堂建設方案》,全面推進「社區幸福食堂」建設。發揮養老機構「溢出效應」,鼓勵養老機構參與運營社區居家養老服務設施,成立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部。
  • 青島市北區黨建統領推進養老服務發展 打造居家社區養老新標杆
    中國山東網12月8日訊 今年以來,青島市北區堅持黨建統領開放創新改革,聚焦基層、聚焦民生,將養老服務改革作為加快民生社會事業攻堅的重要抓手,抓住青島市獲批全國第四批居家社區養老服務試點城市的契機。區民政局緊緊依託福山老年公寓等專業機構的資源和管理優勢,在全市率先試點打造「浮山新區街道福山居家社區養老服務中心」,積極探索居家社區養老服務新模式,努力破解居家社區養老不到位的老難題,不斷增強區域老年群體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 全國將建5000個老年友好社區,5萬億智慧養老產業蛋糕待分割
    十四五"期間將在全國創建5000個示範型老年友好社區,還要建一批老年友好型城市。在跨越數字鴻溝方面,智能技術和老年人自身學習要相向而行。老齡化社會已成事實。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人口數據顯示:截止到2019年末,我國60周歲以上老年人口數為25388萬人,佔總人口的12.6%,龐大的老齡人口基數預示著可觀的養老市場。
  • 打造沒有圍牆的"養老院" 依託社區的居家養老模式是主流
    浙江在線首席記者 童俊 通訊員 劉偉英 周青 5月9日發自杭州  截止到2011年底,杭州市老年戶籍人口達122.19萬人。  目前,杭州市養老服務床位數是33154張。按照規劃,到2015年,床位數將增加至57280張。但是床位數的增長速度遠遠趕不上老年人口增加的腳步。
  • 工作總結範文:2020年人大建議辦理工作總結(五篇)
    實施家庭和公共設施適老化工程,將對城市特困供養、低保對象及高齡、失能、殘疾老年人等困難家庭及公辦養老機構,按照《無障礙設計規範》實施適老化改造。2020年投資25萬元,共完成改造50戶(5000元/戶)。盤活閒置資源,對已關停撤銷的敬老院,將逐步改造作為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設施。二是推進「三大工程」全面提升養老。①推進智慧養老工程。
  • 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推動廣州迸發新活力
    通訊員 廖培金 李國全  市委、市政府連續9年將養老服務列入民生實事,出臺20個政策文件構建頂層引領的社區居家養老改革政策體系,統籌設施和資源搭建「區綜合體-街鎮綜合體-村居活動站點」三級實體服務平臺,開發手機應用實現「線上申請-審批審核-確定資助-實時記錄-刷卡結算」養老服務閉環管理……
  • 【部門解讀】《滁州市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工作實施方案...
    四、工作總體目標通過開展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建立完善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政策保障體系,探索創新社區和居家養老服務模式,力爭到2021年底,基本建成基礎設施完備、服務功能完善、智慧養老支撐、機構託底服務、醫養康養相結合的現代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體系。
  • 滬鼓勵社區護理站發展 今年欲建50家"長者照護之家"
    記者從昨日市政協召開的「加快推進社區及居家養老發展」提案專題座談會上了解到,上海將大力鼓勵社區護理站發展。  老年人佔戶籍總人口3成  「上海是全國老齡化程度最高的城市,截至2015年底,60歲以上戶籍老年人口已經佔到戶籍總人口的30.2%。」市民政局局長朱勤皓在會上說道。
  • 我市打造「公建民營」養老新模式 為養老服務發展注入新活力 讓愛...
    我市養老服務逐趨專業化 據數據顯示,目前我市60周歲以上老年人口已有164萬,佔總人口的19%,老齡化程度較高、發展速度較快,預計到2020年我市將進入中度老齡化。如何讓全市百餘萬「爸爸媽媽」健康幸福地安度晚年,這無疑是全市一大重要民生工程。
  • 重慶基本形成「一刻鐘」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圈
    》(以下簡稱《通知》),將從「智慧養老」、促進醫養結合等方面入手,全面提升公租房小區居家和社區養老綜合服務能力,讓公租房老年人健健康康有尊嚴、舒舒服服有品質。  空港佳園公租房養老服務站醫務人員為社區老年人測量血壓 市住房城鄉建委供圖  根據《通知》,將在公租房小區實施「養老服務促進計劃」,打造公租房養老服務設施體系,落實規劃布局,嚴格配建標準
  • 江西省人民政府 建議提案辦理 關於報送2018年度政協提案辦理情況...
    我廳始終把辦理政協提案工作作為依法行政,發揚民主,改進作風,接受政協委員監督、發揮政協委員參政議政的重要作用,保持同人民群眾血肉聯繫,推動全省住房城鄉建設事業發展的大事來抓,堅持做到了「三個結合、三個確保」:即將辦理政協提案與推進全省住房城鄉建設工作緊密結合;與貫徹依法行政、執政為民的理念,維護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緊密結合;與優化政務環境、服務中心工作緊密結合;確保所有提案按時辦結,確保反饋意見全部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