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打造「公建民營」養老新模式 為養老服務發展注入新活力 讓愛...

2020-12-19 東方聖城網

本報記者 蘇茜茜

小時候,父母如山般為我們遮風擋雨,含辛茹苦地把我們養大。當我們一步步走向成熟的時候,父母已不再年輕;當我們一次次踏上離家的列車,最親愛的他們也成了電話裡的一份牽掛。後來,我們終於明白,長大後的我們給父母送什麼禮物並不是最重要的,為年邁的爸爸媽媽提供一個好的居住環境,有時間多陪陪他們,這才是我們向他們表達愛的最好方式。

我市養老服務逐趨專業化

據數據顯示,目前我市60周歲以上老年人口已有164萬,佔總人口的19%,老齡化程度較高、發展速度較快,預計到2020年我市將進入中度老齡化。如何讓全市百餘萬「爸爸媽媽」健康幸福地安度晚年,這無疑是全市一大重要民生工程。為破解養老問題瓶頸,近年來,我市積極推進養老服務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逐步完善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體系,在創新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模式上下足了功夫,逐步形成了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託、機構為補充、醫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

據市民政局統計,目前我市建成的各類養老設施共1214處,其中,包括了養老院196家,城市社區日間照料中心152處,農村幸福院866處;配置養老床位5.9萬張,每千名老年人擁有養老床位38張。濟寧市在全省率先實行了政府購買居家養老服務兜底保障制度,視情況提供每人每月不少於30小時的居家養老服務。「6年來,全市4000餘名老年人享受了生活照料、醫療衛生、精神慰藉等服務,累計服務達600萬小時。」市民政局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促進科科長鄒謹介紹。預計到2020年,我市將基本建成覆蓋城鄉、規模適宜、功能完善的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網絡,城市社區居家養老服務覆蓋率達到100%、農村達到65%以上,讓更多的老人可以接受家門口的養老服務。

失能失智老人有優養

為搭建多元養老保障體系,2017年,濟寧市民政局與湖南普親老齡產業發展有限公司籤訂合作戰略框架協議,市社會福利中心二期養老院由該公司運營管理,為千名失能失智老人提供優質的醫養結合服務。「著眼於發揮公辦養老機構的示範帶頭作用,市民政局利用福彩公益金建設了市社會福利中心二期,建築面積3.8萬平方米,設計床位1000張,以提供社會養老服務為主,重點接收失能失智老年人的醫養結合型養老機構」,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二期養老院是解決失能失智老年人養老剛需的民生工程,區域位置優越,位於高新區核心地帶,交通方便,北面聯接2011年投入使用的市社會福利中心一期工程;周邊配套齊全,毗鄰第一人民醫院東院區、科技館等一大批民生服務設施。

為提升養老服務質量和服務水平,盤活存量,做大增量,國務院、省政府密集出臺了全面放開養老服務市場提升養老服務質量《意見》等一批力度大、措施實的政策文件,省政府明確提出,「到2020年,全省80%以上的公辦養老機構轉制為企業、社會組織或實現公建民營」。目前,我市已進入人口老齡化快速發展階段,養老服務需求巨大,增強多元養老保障體系建設,成為當務之急。濟寧市順利獲批全國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城市,並將養老機構「公建民營」作為重要建設內容。為此,濟寧市引入了全國連鎖養老品牌——普親作為二期養老院運營方。普親在國內養老服務行業特別是失能失智長期照護方面具有很高的知名度,旗下機構遍布國內十個省十七個城市,對失能失智老人的照料護理專業且經驗豐富。公司投資3000餘萬元用於二期養老院內外裝修、設施設備購置等,力爭將二期養老院打造成全省標杆性養老機構。優秀養老品牌的引進,為我市養老服務業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公建民營為老人養老提供保障

「普親在失能失智長期照護領域已經深耕十年,濟寧是全國孝文化發源地之一,今後我們將竭盡所能為濟寧老人提供優質的照護服務,提高他們的生活質量與生命尊嚴。」普親董事長唐文湘說。

本月底,普親濟寧老年養護院將投入使用。養護院既為因年邁或疾病困擾而不能自理的老人提供精心的生活照料、康復護理服務,還為自理老人提供環境優雅溫馨的養老養生居所。

近日,記者探訪普親濟寧老年養護院,養護院採用了先進的「照護單元」理念進行功能分區布局,設有單人間、雙人間、三人間、多人間等房型,在這居住的老人可根據需求及不同身體狀況有多種選擇。在設計風格上,以沉穩柔和的木色、陽光活潑的橙色和自然寧靜的綠色為主色調,打造出溫馨的空間氛圍。為防止老人碰撞磕傷,家具都是採用無尖角設計。院內生活設施一應俱全,一鍵呼叫系統、電子巡更系統、高清監控系統等現代化設施為老人安全提供保障。

專業服務需要有專業團隊來支撐。普親濟寧老年養護院配備了由醫生、護士、護理員、營養師、康復師、心理諮詢師、社工等組成的照護團隊,嚴格按照普親的連鎖運營標準、服務要求和操作規範24小時為老人提供貼心和細緻的長期照護服務。

在普親濟寧老年養護院,老人的健康管理由專人負責,院內的醫生和護士會對老人的健康情況進行跟蹤監測,及時與家屬溝通情況。這裡還配備了基本醫療器械,能為老人提供鼻飼、霧化、吸氧、褥瘡護理等服務,並對老人的常見病、慢性病進行防治和康復。院內還為老人設立了活動大廳,老人可以在這裡進行書畫閱覽、手工製作、娛樂遊戲、老年課堂等活動,豐富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住在普親濟寧老年養護院,老人的一日三餐兩點由營養師科學配餐,交由專業廚師製作成營養豐富、美味可口的膳食,讓老人在用餐中找到樂趣。

多讀一點

伴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快速發展,失能、失智老年群體的長期照護需求壓力不斷增大。而由於家庭規模日益小型化,孝文化變遷以及自我價值觀和代際觀的發展,傳統的家庭照料模式逐漸難以為繼。據普親濟寧老年養護院的相關負責人介紹,未來,公司將以養護院為依託,在全市範圍內建設一批小規模、專業化、連鎖化的社區型養老機構,打造1+N的體系化服務網絡,提高養老服務的便利性與可及性,讓老年人不出社區便能實現養老,讓更多老人受益。

相關焦點

  • 福州市為養老事業加速注入新活力
    福州新聞網4月20日訊(福州日報記者 阮冠達 孫漫)隨著老齡化的不斷加劇,養老事業發展受到越來越多市民關注,鼓勵社會資本進駐養老市場成為加速養老事業發展的新方式。日前,記者從市自然資源與規劃局獲悉,我市正計劃推出多項優惠政策,進一步保障項目供地順利,讓社會資本更加順利地進駐養老市場,為養老事業加速注入新活力  力推新政 吸引更多民間資本  長期以來,我市始終著力全面構建以居家養老為基礎,社區服務為依託、機構養老為支撐,各類養老配套服務協調發展,布局合理、規模適度、功能完善、覆蓋城鄉的適度普惠型養老服務體系
  • 市民政局打造多元養老模式全面提升養老服務領域公共服務質量 於...
    為此,市民政局全面提升養老服務領域公共服務質量,提出了「政府引導、部門協調、企業參與、市場化運作、社會化服務」的發展原則,通過政策扶持、產業規劃、資金投入、設施建設、創新機制等措施,對初步建成了以居家養老為基礎、社區養老為依託、機構養老為補充的養老服務發展體系進行鞏固。
  • 靜安再添「星級酒店」養老院 公建民營探索養老新模式
    圖片說明:養老院內的醫療服務中心已經建成,正在進行申報審批,將來可以為老人提供醫養結合的服務。據悉,作為2014年市政府新增養老床位的實事項目,日月星養老院採取了政府出資收購產權,社會力量帶資建設並負責後期運營的建設管理模式,為市中心探索機構養老提供了新的模式。  東方網記者了解到,作為支持養老機構公建民營的一次嘗試,2013年10月,由靜安區財政出資收購餘姚路338號房屋產權並用於養老機構建設。
  • 政府聯手綠康醫養 湖州首個公建民營養老機構開業
    4月26日,浙江省湖州市吳興區社會福利中心「公建民營」社會化運營項目——「湖州綠康養老服務中心」正式開業。湖州市副市長李上葵、吳興區政協主席潘華、湖州市民政局局長姚廣民、湖州市殘聯理事長李紅、吳興區人大副主任湯益培、吳興區民政局局長唐於建等出席了開業慶典。
  • 喜訊:郎溪縣首家「公建民營」縣級養老機構進入試運營階段
    近日,郎溪縣首家公建民營、「醫養結合」養老機構——安徽頤和安心園康養中心經縣民政局批准並備案,已於12月15日進入試運營階段。自此,該縣老年人在當地就能享受到臺資知名養老企業提供的養老服務,有效緩解了郎溪養老服務需求,推進郎溪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
  • 促進養老託育服務健康發展
    新華社北京12月31日電  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印發《關於促進養老託育服務健康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  《意見》指出,促進養老託育服務健康發展,有利於改善民生福祉,有利於促進家庭和諧,有利於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
  • 《關於促進養老託育服務健康發展的意見》提出23項舉措
    當前,中國人口總規模增長慣性減弱,老年人口規模大、增速快,適齡人口生育意願較低,人口均衡和可持續發展面臨新形勢。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快速發展和全面二孩政策的深入落實,老百姓對養老託育服務的需求更旺盛、更迫切。  日前,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促進養老託育服務健康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就促進養老託育服務健康發展提出四個方面23項舉措。
  • 湘潭:智慧養老 為養老服務注入新活力
    強化監管 服務監管體系日漸完善不用離開小區,可口的飯菜就能送到身邊;不用離開家,老人一個人也可以住得舒適、安全;不用去醫院,就有專業的養護人員提供日常健康體檢服務……嶽塘區養老服務信息平臺為老人提供的便利,只是湘潭市「智慧養老」發展的一個縮影。
  • 民政部辦公廳 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關於公辦養老機構改革優秀案例...
    5.天津市靜海區海福祥養老院經驗做法:海福祥養老院是天津市靜海區首家公建民營養老服務設施,於2019年正式運營。該院專注託老、護理與保健服務,以託老為基礎,護理為重點,探索「護理+養老」的新照護模式,為入住老年人提供全方位服務。
  • 解好養老這道「愛的方程式」 福州打造「3443」服務模式
    居家社區養老照料服務中心離家不離鄰裡情,衣食住行不操心。老年人買菜難、做飯難?「長者食堂」熱乎乎的飯菜好吃不貴……在福州,越來越多的老年人享受到養老領域改革發展的利好,那些曾經困擾著老年群體的諸多問題有了新的解決辦法。  作為全國最早實施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試點城市之一,福州全力打造「3443」(即三個統籌、四個創新、四個制度、三個體系)養老服務模式,切實增強老年人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 上海:抓住能力建設核心環節,持續提升養老服務品質
    近年來,上海市閔行區人口老齡化、高齡化加速,老年人口每年以1%的速度遞增,至2019年末,戶籍老年人口達36.35萬人,老齡化率為31.22%。為更好回應老年群體對「老有頤養」的美好嚮往,閔行區以全國養老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以及全國第四批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工作為契機,抓住能力建設核心環節,努力為廣大老年群眾提供高品質的養老服務。
  • 打造康養勝地 構築服務高地——貴州全力推進健康養老產業發展
    命名烏當區東風醫養健康小鎮等一批全省養老產業示範園區、養老服務示範機構,打造一批特點鮮明、優勢明顯、綜合實力強、具有示範輻射作用和一定影響力的省級養老產業示範園區和項目。同時,積極推動「公建民營」,大力發展康養產業項目,著力打造醫養融合產業項目。 增強發展動能。
  • 激發居家社區養老服務新活力,我市召開相關座談會
    8月25日上午,民政部、財政部關於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成果驗收座談會在市民政局召開。副市長彭玉明出席會議。會議匯報了我市開展第四批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工作情況。我市成功獲批全國第四批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城市以來,圍繞「足不出戶、養老無憂」目標,將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與「兩化兩體系」「一門式全覆蓋」建設深度融合,加大養老服務設施供給,加強人才隊伍建設、老年人福利補貼落實、資金和項目管理,形成了統一、規範、完整的養老服務設施網絡,以滿足我市老年群體多樣化多層次的養老需求。
  • 關注養老服務提升 | 新時代養老服務工作的新設計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滿足數量龐大的老年群眾多方面需求、妥善解決人口老齡化帶來的社會問題,事關國家發展全局,事關百姓福祉,需要我們下大力氣來應對。」 新時代養老服務工作需要新思路、新設計。
  • 廣東探索創新養老服務新模式:「養老+旅居+N」
    近年來,廣東民政探索創新「養老+旅居+N」這一養老服務新模式,通過政府部門主導、社會力量參與、市場化運作模式開展旅居養老合作,共同打造旅居養老新模式,為老年人提供更多更好的優質養老服務,推動養老服務業高質量、協同、融合發展,為全國養老服務業創新發展提供新範本、探索新路子。廣東與東北三省籤署旅居養老合作框架協議養老服務是大民生,也是大產業。
  •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促進養老託育服務健康發展的意見》
    新華社北京12月31日電 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印發《關於促進養老託育服務健康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指出,促進養老託育服務健康發展,有利於改善民生福祉,有利於促進家庭和諧,有利於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
  • 綠康醫養入主江西最大公建民營養老項目
    綠康醫養集團落子南昌  本報南昌訊(記者鄒建鋒)12月22日,南昌市青山湖區社會福利中心暨星級老年公寓 (一期)「公建民營」項目在江西省南昌市青山湖區正式籤約,經過公開招標遴選,綠康醫養集團從來自5個省市的多家投標單位中脫穎而出,成為該項目的經營主體。
  • 青島市北區黨建統領推進養老服務發展 打造居家社區養老新標杆
    區民政局緊緊依託福山老年公寓等專業機構的資源和管理優勢,在全市率先試點打造「浮山新區街道福山居家社區養老服務中心」,積極探索居家社區養老服務新模式,努力破解居家社區養老不到位的老難題,不斷增強區域老年群體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 我省加快養老服務設施建設 推動養老服務業高水平高質量發展
    近年來,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養老服務,先後制定出臺了養老服務系列法規政策,加快養老服務設施建設,支持養老服務業高水平高質量發展,我省老年宜居環境建設持續推進,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託、機構為補充、醫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不斷健全完善,敬老養老助老社會氛圍日益濃厚。
  • 黃河流域養老專家陝西「論道」共商旅居養老發展
    石志俊在致辭中表示,舉辦以「黃河流域旅居養老」為主題舉辦論壇,目的在於通過交流經驗、碰撞思想、產生共鳴,匯聚各省區力量,科學謀劃養老「十四五」發展,鞏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成果,加快建設新時代現代化養老服務體系、推進黃河流域養老服務業協同發展、共同進步。論壇上,青海、寧夏、四川、河南、山東、吉林、湖南等省份與會代表分別介紹了各自省份旅居養老工作開展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