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加快養老服務設施建設,推動養老服務業高水平高質量發展
健全完善養老服務體系 敬老養老助老氛圍濃厚
重陽節臨近,海口市秀英區長流鎮長流敬老院的老人們享受著該院長者飯堂提供的午餐和水果,感受「舌尖上的幸福」。今年,海口市五十家「長者飯堂」覆蓋全市城區和農村範圍,為海口全市二十多萬老年人提供周到服務。
日前,海口市秀英區長流鎮長流敬老院長者飯堂工作人員為老人剝橘子。 本版圖片/阮琛 供圖
9月22日,在環境優美、設施齊備的海口流水坡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工作人員為社區的老人們組織了「臺灣養老專家系列雲講座——阿爾茨海默症照護知識」活動和流水坡社區長者護眼義診活動,吸引了一大批老人參加,中心內到處是老人們幸福的笑容。
「中心今年8月正式投入運營以來,積極開展長者活動,並提供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讓社區居家長者從日常起居、健康管理、精神文化生活都得到滿足。」流水坡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
家家有老人,人人都會老,養老是我省民生工程的一項重要課題。近年來,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養老服務,先後制定出臺了養老服務系列法規政策,加快養老服務設施建設,支持養老服務業高水平高質量發展,我省老年宜居環境建設持續推進,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託、機構為補充、醫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不斷健全完善,敬老養老助老社會氛圍日益濃厚。
健全養老服務政策法規體系 全面推動養老服務政策落實
我省於2001年進入老齡化社會,截至2019年底,我省60歲及以上戶籍老年人口146.08萬人,佔戶籍人口15.50%,65歲以上105.91萬人,佔比11.24%。
養老服務關係民生、連著民心,關係著每個人特別是老年人的切身利益,做好養老服務工作事關民心向背、事關黨的執政根基、事關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體現。
近年來,我省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養老服務工作的部署,積極將養老服務發展規劃納入全省「一張藍圖」來統一謀劃,從規範標準、出臺政策、嚴格考核等方面加強頂層設計。2019年12月5日,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關於成立海南養老服務工作聯席會議制度的通知》,成立了由省民政廳、省發改委、省財政廳、省教育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等17個單位組成的海南省養老服務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加強了對養老服務工作的組織協調。
我省全面推動政策落實。2017年,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關於全面放開養老服務市場提升養老服務質量的實施意見》,對我省養老服務業更好更快發展作出部署,同時放寬市場準入條件,進一步調動社會力量參與養老服務業發展的積極性。2018年,省民政廳積極聯合省發改委、省財政廳、銀保監局等單位,從養老機構公建民營、綜合責任保險、農村留守老年人關愛服務等方面,不斷完善養老服務相關配套政策。2019年,我省從社區居家養老服務試點、養老機構失能失智老年人生活照料服務等方面,進一步規範細化對老年人生活照料服務的標準。
在全面放開養老服務市場方面,2019年,省民政廳印發《關於貫徹落實新修改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的通知》,要求自新修改的《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發布之日起,各級民政部門不再受理養老機構設立許可申請。同時做好養老服務領域信息公開和政策指引,梳理匯總現行養老服務優惠政策,在官網公開養老服務投資指南,為社會力量參與養老提供依據。取消設立許可以來,社會力量參與養老服務積極性不斷提高,社會力量興辦養老服務機構不斷增加,床位數從4748張增加到6390張,增長了34.9%。
強化養老服務保障能力 不斷提升老年人福利保障水平
近日,走進環境優美、設施齊備又安靜的海南省託老院,笑容寫在每一位老人臉上。「到託老院養老,不僅減輕兒女的負擔,也節省社會養老成本。」入住的老人說。
據了解,作為我省第一所省級綜合性、多功能、高水準的養老服務福利機構,省託老院主要接納城市無人照料的老人和低收入、獨居、空巢、失能等養老困難的老人,承擔全省社會老人住養護理、康復保健、文體娛樂、精神慰藉和臨終關懷等服務工作。
養老關係民生,情牽百姓。「十二五」以來,我省先後投入8.4億元,規劃建設和維修改造省、市縣中心託(養)老院21家,新建、改(擴)建農村敬老院160所。今年,省民政廳聯合省發改委、省財政廳、省人社廳印發《海南省特困人員供養服務設施(敬老院)改造提升工程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從2020年起,針對特困人員供養服務設施(敬老院)的設施條件、設備配置、服務功能、人員配備和管理工作實施為期三年的改造提升工程。
在公辦養老機構改革試點過程中,我省積極探索公建民營模式,通過引進專業社會力量運營,化解目前公辦養老服務機構建設與服務管理中暴露的職能定位不明確、管理體制僵化、服務功能單一以及資源分配與利用不均衡等問題。
通過選取海口市、瓊海市作為公建民營試點市,積極穩妥推進試點工作。特別是瓊海以推進公辦養老機構改革為契機,吸引了專業高效的社會資本投入和配置,探索社會資本承接公建民營養老項目的實現機制。瓊海市養老中心自2017年投入運營以來,堅守高質量服務標準,堅持「管理專業化、服務人性化、運營社會化」的運營理念,拓展服務範圍、提升服務功能、細化服務環節、推進人性化服務。2020年,被民政部辦公廳、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評為公辦養老機構改革優秀案例。目前海口、瓊海、文昌、五指山已經開展了公建民營合作,其中海口市15家農村敬老院、樂東黎族自治縣10家敬老院已經通過購買服務的方式委託企業或社會組織經營。
與此同時,我省還大力開展農村老年人關愛服務。2018年,我省出臺《關於加強農村留守老年人關愛服務工作的實施意見》,落實縣、鄉(鎮)政府屬地管理責任,推動農村留守老年人關愛服務工作落到實處。
2019年,省民政廳印發《關於加快建立健全農村留守老年人和分散供養特困老年人定期探訪制度的通知》,將探訪制度擴大到分散供養特困老年人群體。截至目前,全省各市縣均出臺了農村留守老年人探訪制度,建立了探訪臺帳,鄉鎮村各級都開展了探訪工作。通過鼓勵各類社會力量發揮形式多樣、方法靈活、服務專業的優勢,我省為留守老年人提供了心理疏導、精神慰藉、安全防護、生活照料、康復護理等專業服務。2020年,全省共探訪農村留守老年人922人次、分散供養特困老年人18299人次。
我省還進一步促進醫療衛生和養老服務資源的有效銜接。截至目前,全省122家敬老院內設醫療機構與醫院籤訂合作協議,籤約率達到91%。
2020年,省民政廳、省衛健委聯合印發《關於確定海南省醫養結合試點機構醫養結合進社區試點及安寧療護試點單位的通知》,確定海口市社會福利院、三亞市天涯區高峰醫院等40家機構為醫養結合試點機構,海口市美蘭區流水坡社區長者健康中心、三亞市崖州區崖州灣科技城大社區等39家單位為醫養結合進社區的試點單位。
老年人福利保障水平也不斷得到提升。從2019年3月1日起,全省特困人員基本生活標準從每人每月600元提高到690元。從2018年1月起,百歲老人長壽補助金標準由原來每人每月300元提高到500元。今年以來,全省共23.58萬老人領取了高齡津貼,資金發放2.38億元;共1867名百歲老人領取長壽補助金,資金發放980.04萬元。
優化養老服務供給 海口實現城鄉居家養老服務全覆蓋
今年4月,海口瓊山區府城街道辦雲露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揭牌開業,主要為轄區內60歲以上老人提供日間照料、護理陪伴、代購送餐、家政等服務。老人在這裡能夠享受到測血脂、量血壓、按摩、身體檢查等醫療服務,也能自主參與練字、下棋、唱歌等多項娛樂活動,共享和諧大家庭的溫暖,做到「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醫,老有所教,老有所學,老有所為,老有所樂」。
近年來,我省加快推進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工作,制定印發了《社區居家養老服務規範(試行)》,推動社區居家服務規範化運行。特別是將海口和三亞分別作為全國第二、第四批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地區,下撥試點補助資金5281萬元,有力推動了居家養老服務的發展。
目前,海口開展「長者飯堂」助餐服務試點,採取「政府補一點,企業讓一點,個人出一點,慈善捐一點」的方式,為社區60歲以上老年人提供無償、低償午餐服務,深受社區老年人的歡迎和好評。截至目前,海口建成了50家城鄉「長者飯堂」,實現全市城鄉居家養老服務全覆蓋。今年,澄邁友善社工服務中心、澄邁黃竹村委會、友善護工共同開展「一杯老爸茶,溫暖老人心」黃竹村長壽老爸茶活動,澄邁縣友善社工服務中心攜手澄邁縣博愛醫院共同開展「愛心永恆,啟明行動」白內障義診活動。三亞天涯區居家養老服務為老人提供了日常助潔、家電清洗、廚衛保潔、保健按摩和心理諮詢等56項居家養老服務項目,多元化、多層次的養老服務內容。
整合特困人員供養服務設施 鋪開養老服務人員培訓
為進一步優化特困人員供養服務設施(敬老院)布局,省民政廳印發《公辦養老機構資源整合優化工作方案》,在完成全省敬老院關停並轉和資源整合的基礎上,按照「1+N」聯合體的模式,推進各市縣及條件成熟的區重點打造1所中心養老院,並推動事業單位法人登記工作,將其餘整合後的敬老院作為中心養老院的分院或工作站點,由中心養老院進行統一管理,推動在全省形成28個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
從2017年開始,省民政廳連續4年聯合衛健、市場監管、消防等部門開展養老院服務質量建設專項行動,加強養老院服務質量建設,指導各市縣督促養老機構開展自查自糾和整治提升,消除養老服務機構存在的各類風險隱患,有力促進了養老機構服務提檔升級。在全省開展保健品市場整治和非法集資風險排查等綜合檢查整治,維護了老年人的合法權益。組織開展《養老機構服務質量基本規範》評估,也不斷改善養老機構服務質量。
此外,今年初,養老服務護理人員培訓被省委、省政府列為2020年為民辦實事事項之一。我省安排彩票公益金316萬元,對全省養老護理人員進行培訓,幫助養老服務管理和護理人員掌握機構運行和服務技巧、更新政策和護理技能,截至9月17日共舉辦13期培訓班、培訓人員1208人,完成為民辦實事項目進度100%。同時,省民政廳指導各市縣民政部門對分散供養特困人員護理員採取綜合業務培訓的方式,重點培訓標準規範、專業技能、消防安全、醫療衛生、特種設備安全、食品安全等內容。
養老機構管理辦法
2020年9月1日,民政部公布了新修訂的《養老機構管理辦法》,該《辦法》自2020年11月1日起施行。
關於備案的辦理
2018年12月29日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取消了以前關於設立養老機構需要許可的規定。這次修訂按照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的規定,用「備案辦理」專章五個條文細化了備案制度的相關內容。具體規定了備案機關、備案時間、備案提交材料、備案辦理流程、變更備案、備案有關信息公開及共享的內容。
關於服務規範
1.完善了入院評估制度,規定養老機構應當對老年人身心狀況進行評估,並根據評估結果確定或者變更老年人照料護理等級。
2.突出了救治優先原則,明確養老機構在老年人突發危重疾病時,應當及時通知其代理人或者經常聯繫人並轉送醫療機構救治並通知其緊急聯繫人。
3.細化了養老機構發現老年人為傳染病人或者疑似傳染病人時的應對措施。
4.增加了養老機構協助老年人家庭成員看望和問候老年人的內容。
5.增加了鼓勵養老機構開展延伸服務的內容。
關於運營管理
1.重視養老護理人員隊伍建設
增加養老機構應當建立健全體現養老護理人員職業技能等級等因素的薪酬制度的內容。
2.強調養老機構安全保障工作
增加養老機構應當在相關公共場所安裝視頻監控設施,妥善保管視頻監控記錄的內容。
3.突發事件的預防和處置
依照突發事件應對法有關規定,強化養老機構對突發事件的預防和處置。
關於監督檢查
1.貫徹綜合監管要求,明確民政部門在監督檢查中發現養老機構存在應當由其他部門查處的違法行為的,應當及時通報有關部門處理。
2.強化民政部門監督檢查職責,明確實施「雙隨機、一公開」的監管方式。
3.針對養老服務領域非法集資問題,明確民政部門防範、監測和預警職責。
4.規定未經登記以養老機構名義活動的處置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