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過五十,閒忙有度」:這三種事儘量少做,晚年福報多多

2020-12-22 騰訊網

篇首語

人過五十,人生可以打一個逗號,忙碌上半場已經結束,接下去是放鬆的下半場。放緩腳步,調整節奏,讓自己從以前的忙碌著抽身出來,人生收有放。

有些事情值得繼續追逐,也有東西不要管太多,不要太忙,也不能太閒。事情不是做得越多越好,而是要做對事情。"人過五十,閒忙有度":這三種事儘量少做,晚年福報多多。

第一件事:喜歡對另一半念叨

不管男女,上了年紀,沒有以前那麼忙了,有更多的時間回歸家庭。這時候就會放飛自我,個性愈發固執,嘴巴還喜歡念叨,一天天滔滔不絕的。重新回歸家庭,越來越看不慣另一半的一些行為,一停下來就想管對方。很多夫妻上了年紀,都喜歡分房睡,因為個性越來越強,不喜歡為了對方而忍耐。分房睡,眼不見為淨。

其實,夫妻長期生活在一起,對於對方的一些行為,就算自己看不慣,也要順著。只要大方向沒有錯,有一些小毛病還是可以忍忍的。每個人的生活習慣都各不相同,不能總是要求對方變成自己喜歡的人。強扭的瓜不甜,學會理解和包容,才是夫妻相處之道。

王東和妻子年輕的時候各自忙於工作,比較少有時間在一起,也不會管對方很多。可是上了年紀,老婆從單位退居二線,沒事回家總是喜歡把注意力放在王東身上,有時候王東閒了經常去釣魚,妻子也不喜歡他去,每天大事小事都喜歡念叨一下,這也讓王東很煩惱,越來越不喜歡跟妻子說話。當自己閒下來的時候,可以培養自己的一些興趣,而不要總是念叨對方,管著對方。改變這個壞習慣,會讓晚年的家庭更加幸福。

第二件事:喜歡插手別人的私事

年輕的時候,總是要為事業忙,為家庭累,整天跟一匹戰馬一樣,不停奔波。人上了年紀,事業大多定型,孩子也已長大,終於可是有所放手了。於是,越來越有大媽大爺的風範了。男人喜歡聚在一起喝茶打麻將,女人喜歡在一起聊天跳廣場舞,日子過的也算不錯。

有些人退居二線,生活一下子失去了重心,變得喜歡道聽途說,多管閒事。隔壁誰家夫妻又吵架了,哪裡又有鄰裡糾紛了,年紀越大,反而越發八卦。有些人還會站在道德的制高點評判他人,插手人家的事情。

生活是別人的,如果跟自己沒有多大關係,勉強要插手,無異於多管閒事,自找沒趣。有時候人家自己就可以解決了,你非得用自己的那一套理論去教育別人,只會讓人覺得你很無聊。有時間不妨把自己的家庭處理好,多關心一下自己的孩子,多看看書,陶冶心靈,別人的私事還是少插手為好。

第三件事:喜歡拼命賺錢

人過五十,理應放緩腳步,注意身體。有些人早已實現了財富自由,下半輩子不用為錢煩惱,接下去的日子就是享福。而有些人卻依然口袋空空,眼看著孩子的彩禮錢還沒有準備好,以後的養老費用還沒有賺夠,神經突然就繃緊了。於是,趁著自己還沒有老到動不了,賣力賺錢,不怕累不怕苦,沒日沒夜地幹活。

我有一個親戚,五十幾歲,因為文化水平不高,只能勉強做一些體力活為生。眼看著兒子女兒都沒成家,家裡的錢財還不夠用,又為了可以過得體面一點,跟上別人的腳步,近幾年幹著最累的活。每日去砍柴,那一顆顆大樹,每砍一車,可以多賺幾百,可是日復一日這樣拼命,身體早已透支,每次收工回來,都感到全身無力,飯也吃不下。辛苦賺來的錢很快給二十歲的兒子買了車,可是不久自己卻被查出癌症。生活得如此艱辛,身體也搞壞了,

有時候真並不明白人活著為了什麼。人到五十,依然為了家庭奮力拼命,卻忘記了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其實,只要盡力了,年輕人的以後交給他們自己打拼,到了一定的歲數,就要有選擇地賺錢,讓自己的身體休息一下,一旦身體不好了,晚年將會苦難重重。

篇尾語

人的上半生,總是在為事業忙,為家庭累。耗費了精力,也失去了時間。前半生沒有好好和家人相處,也沒有時間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

年過五十,就可以有選擇地過讓自己順心的事情日子,少操心的事情不要操心,該放手的時候要放手。養好身體,維護好家庭,讓自己有一個幸福的晚年生活。

相關焦點

  • 人過五十歲,不要對以下三種人大氣,「小氣」一些才不會晚年悽涼
    其實,這一點,等到人過五十更是尤為重要。人過五十歲後,真正要考慮的是自己下半生的幸福,不能還像從前一樣對別人大氣、對自己小氣,而是要多多關照自己,真正站在自己的立場去考慮問題,只有真正為自己去著想才能讓自己過得越辣越好。
  • 「福薄的人,往往嘴不好」:人到60,這三種話儘量少說
    年輕時資歷尚淺,說錯話別人或許不以為意,但當一個人到了六十歲時,已經過了知天命的年紀,這時候說的話已有很大的分量,所以應該小心謹慎,謹護口業。飯不能亂吃,話不能亂說。每個人都要對自己所說的話負責任,不然要承擔自己說錯話帶來的惡果。一味的任性,最後只會害了自己。不要到了該享福的年紀,卻因為說話得罪別人,給自己的晚年生活帶來諸多的麻煩。
  • 佛教:人到五十,這2件事別再做了,有損福報!
    孔子說:「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人到五十,一定要知天命,有些人可以去做,有些事情千萬別再做了,容易損耗你的陰德,使你晚景悽涼。人到五十,人生已過半,千萬別再像個孩子一樣,經常做出一些幼稚的事,也不要經常去損耗自己的陰德福報了。
  • 人到五十,這兩種話儘量少說!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一號書院,ID:YHSY-111】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文章原來題目是:人到五十,這兩種話往往暗藏禍患,儘量少說!隨著年齡的增長,越發意識到,歲月雖然摧毀了我們的模樣,卻也贈予了我們一顆千錘百鍊的心。生活從來都不是一個人的事,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往往暗藏了許多玄機。
  • 「人過五十,餘生開始」:做好三件事,方能安享晚年
    當一個人不懂得面對現實的時候,那麼他就會有一種扭曲的激情,雖然已經是年過五十,但是一樣在他的人生中,會做出一些略顯幼稚的行為,並且這樣的行為,一定會給自己的人生帶來一些負面的影響。所以人們常說「人過五十,餘生開始」,聰明的人,會做好這樣的三件事,以便於自己能夠安享晚年。
  • 一個人到了晚年,若還能享受到這些四種福報,才是真正的有福之人
    所以啊,那些總是說自己沒福氣的人,就應該反思自己,是哪裡出了問題。不然等到晚年,留下自己一人空流淚,就得不償失了。要知道,人一生積攢下來的福氣,到了晚年才開始有了福報。而有福的人,到了晚年更能歇下來享享清福,可以讓自己安靜平淡的度過剩下的人生。可是,福薄的人不一樣,到了晚年,要麼是跟別人過不去,要麼是跟自己過不去,要麼只能跟生活過不去。
  • 人過四十五,三種人少來往,晚年日子越過越好
    老話有云:「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人過了四十歲,早已步入了人生的中年期。這個年齡段的人,上有老下有小,生活壓力可想而知。對於很多人來說,四十五歲是個不上不下的年齡。在單位已經成了「老油條」,但離退休還有十幾年,還不知道自己的未來到底怎麼樣。
  • 人生過半,請守住「五個字」,晚年多有福報
    其實,當人生過半,朋友們請守住「五個字」,做到「控、減、熬、容、簡」,晚年多有福報。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能否有效控制自己的情緒,做一個心態平和的人,是衡量一個人是否成熟的重要標準之一。 時過境遷,不覺中跨過五十歲的門檻後,朋友們有了足夠多的閱歷,也有了許多的智慧沉澱,基本上能夠穩定心性,在生活中做一個不徐不疾的人。
  • 「人過五十,窮不管2事,富不管2人」老祖宗經驗總結,不妨謹記
    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到了五十歲的年紀,我們再也不是無知無畏不計後果的年紀了,步入中年一定要懂人情世故,這樣的年紀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其實古人早就有所告誡,俗語「人過五十,窮不管二事,富不管二人」說的就是50歲以後,人應該怎麼做?人過五十,窮不管2事,指的是哪兩件事?
  • 一個人的福報,從做這兩件事開始,你有嗎?
    1人生福禍相依,有苦有甜。人都渴望自己一生過得平坦舒心,但事情總有很多不盡人意的地方,你如果不去約束自己,為了理想的生活而去付出的話,就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個人真正有福報的開始,不是他有多少財富,而是看他有沒有上進心,以及好的人品素質。在當下,很多人希望自己能夠遇到一些不勞而獲又容易觸手可得的東西,坦白說,這種概率少之又少。你唯有持續不斷的去努力,才會有福報。你自身惡習多的話,就容易給自己招惹來麻煩。
  • 佛說:人過五十,一定要知天命,天命就是這2個字
    人過五十,一定要知天命。天命就是上天運行的規律,天命主宰眾生的命運,一個人只有知天命,才能趨吉避兇,遇事化險為夷。到底什麼是天命?在佛家看來,天命其實就是這2個字,這兩個字就是「因果」。人的命運其實就是福報的多少,福報多的人命運就好,如果一個人命不好,那一定是他的福報太少。
  • 易經:人到五十,不做三件事,不求三種人,不走三種親,很有道理
    易經忠告:人到五十,不做三件事,不交三種人,不走三種親,很有道理因此,人在這個年齡段,應該擦亮眼睛,認清自己親戚的"真面目",減少給自己添堵的機會。這兩類親戚應當小心為上,避免給自己帶來更大的損失。易經:人到五十,不做三件事,不交三種人,不走三種親,很有道理人到五十,最好不要去求這三種人:1、不要去求那些看你落難就躲得遠遠的人。即使你求他,也是白費力氣,他反而會奚落你嘲諷你。
  • 人到四十,牢記這4字修身口訣,不再困惑,福報也多多
    按照曾國藩的說法,人到40,不惑之年,如果感覺困惑多,就應該時刻牢記「敬靜純淡」這4字修身口訣,努力修煉這四種心境,才能真正做到「不惑」,心胸豁達,福報多多!為什麼這麼說呢?下面我們來一起看一看!1、敬;一個人到了四十歲,經歷了許多,對於是非、善惡、好壞、美醜,都已經有自己的判斷力。反思過往,我們會發現:人生的很多災禍和困惑,都是因為我們的「不敬」造成的。
  • 五十歲之後,做好這五件事,厚道之人,必有後福!
    五十歲之後,做好這五件事,厚道之人,必有後福:1、心志要苦。年紀大了,要對自己好一點,只要經濟條件允許,花在健康上的投資不要不捨得。五十歲之後,更知道人生不會天隨人願。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依然努力作為,到時不要執著於結果。只要付出過,努力就不會被辜負,沒有什麼值得介懷。子女惹自己生氣,勸自己是親生的;孫子惹自己生氣,勸自己是欠下的;工作惹自己生氣,勸自己是收錢的。胸懷越寬廣,心情越開朗!4、言動要謹。
  • 人過四十五,三種人少來往,晚年日子或許可以越過越好,要注意了
    它也是人的一生問題的「答案之書」:這一本包羅萬象的神書,實際上將你將會碰到的絕大部分問題,都回應了。孔子說過:「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人到了四十歲,早就踏入了人生的中年期。這一個年齡階段的人,上有老下有小,生活壓力顯而易見。相對於很多人而言,四十五歲是個忽上忽下的年齡段。
  • 「善惡之報如影隨形」:常做這兩件事,福報多
    人生是一片苦海,大部分人都是在煩惱和磨難中掙扎。生活往往是不快樂的,但有時是快樂的。每個人的人生都會遇到低谷,尤其是很多人付出很多,收穫卻很少的時候。看到別人輕鬆成功,就義憤填膺,埋怨別人,以為自己運氣真的不好。《易經》:「要想活得好,就要多積福。」為什麼別人過得那麼好,事業有成,家庭美滿,而自己卻處處平庸,鬱鬱寡歡?其實是因為運氣不好。
  • 南懷瑾說:福報多的人,往往都有這2個特徵
    大家都是媽媽生的,為什麼有的人福報很多,順風順水;而有的人一輩子過得很差,不管怎麼努力,都是碌碌無為呢?其實,這和自身因素有很大關係。正如《左傳》中所講:「福禍無門,惟人自召」,每個人都是一個能量場,自身品質如何,就會吸引來與之對應的福或禍。
  • 聰明人,有三不說,多積口德,福報多多
    如何正確說話是一門大學問,更是一個人高情商的體現,也是成功做人做事的關鍵因素。老祖宗告誡我們:聰明人,有三不說,多積口德,福報多多。做人要多積「口德」,少說這3種話,好福氣自然來。下面我們來一起看一看!
  • 佛法:這四件事,做得越多,福報就越大
    生活之中很多人燒香拜佛都是為自己及親人求財求福報。他們買最貴的燈燭,燒最貴的香,以為花錢越多越是對佛的尊敬,表明自己對佛的虔誠,就能得到佛菩薩的保佑,獲得自己想要的福報。其實這樣做只是他們的一廂情願,福報的多少並不是用金錢來衡量的,要想獲得福報,佛說,這四件事,做得越多,福報就越大。第一件事:一心誦讀佛經《金剛經》上說「若有人聞此經典,信心不逆,其福勝彼。何況書寫受持讀誦,為人解說。」
  • 佛教:福報快不夠時,多做這3件事,好運氣感召而來!
    佛教:福報快不夠時,多做這3件事,好運氣感召而來!佛家講究因果報應,同時也看中累積福報。一個人的福報的多事,也反應在日常的生活當中。福報多的人,日子自然過得幸福、生活順心。而那些福報少的人,往往經常會感覺到處處受阻、人生不如意、苦悶煩惱的事情太多了。民間所說的諺語「喝冷水都會被嗆到」就是這個意思。其實,這些都與一個人的福報多少有關。當一個人的福報快消耗殆盡時,你慢慢的會發現,生活中不順心的事越來越多。這個時候,一定要引起足夠的重視。在平常的生活中,多做這3件事積累福報,好運氣自然感召而來。那麼佛家所認為的福報,到底是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