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北京人,二月二,龍抬頭!這3件大事兒今天您可千萬別忘了!

2020-12-25 北京新聞

正月已過,新新掐指一算,今天可是個特別的日子!

沒錯!今天是農曆二月初二!

二月二龍抬頭,大家小戶使耕牛,大倉滿、小倉流……

潛龍從沉睡中抬頭驚起,雷動風行,雷風相薄,引發春之生機勃勃。

從這一天起,田間鶯飛草長,地裡農耕忙,一年的辛勞就從這會兒開始啦!

《春龍節的來歷》

選自《中國傳統節日與文化》 作者/孫晶磊 劉孝聽

在農家人眼裡,農曆二月二是很重要的傳統節日。因為這個時節,年慶剛剛結束,雨水逐漸增多起來,田間的農事活動即將開始,因而人們稱它為「春農節」、「龍頭節」,有農諺曰:「二月二,農抬頭,大家小戶使耕牛。」由於「龍」與「農」諧音,又有「二月二,龍抬頭」之說,春農節又被叫做「春龍節」、「龍頭節」。

春龍節這天,人們要早起煮麵條、炸油糕、爆玉米花,寓意挑龍頭、吃龍膽,慶祝「金豆開花,龍王升天」,祈禱新的一年五穀豐登。

龍抬頭

龍頭節傳說在三皇之首伏羲氏時期就有了。伏羲氏非常重視農桑,獎賞耕田,每年二月二這天,皇帝御駕親耕,皇后娘娘送飯。後來的黃帝、唐堯、夏禹等紛紛效法先王。周武王在位時期發揚光大,每逢二月初二,都舉行盛大儀式,讓文武百官都親耕一畝三分地。後來人們從這天起都要春耕,開始一年的辛勤勞作。

東漢文字學家許慎,在他的著作《說文解字》中解釋了龍。他說:「龍,鱗蟲之長,能幽能明,能細能巨,能長能短,春分登天,秋分而潛淵……」農曆二月初二,正值驚蟄、春分時節,春回北國,冬眠動物開始復甦,這就是二月二龍抬頭的習俗的最早記載。後來明朝沈榜在《宛署雜記》中寫道:「宛人呼二月二為龍抬頭。鄉民用灰自門外委婉布入宅廚,旋繞水缸,呼為『引龍回』。」

「二月二」為何是「龍抬頭」?其實,所謂「龍抬頭」指的是經過冬眠,百蟲開始甦醒。所以俗話說:「二月二,龍抬頭,蠍子、蜈蚣都露頭。」表示春季來臨,萬物復甦,蟄龍開始活動,預示一年的農事活動即將開始。

金豆開花

相傳,唐朝武則天當上皇帝,改國號為周,玉皇大帝知道了非常憤怒,傳諭四海龍王,三年內不得向人間行雲布雨,不久,蒼茫大地,遍野哀鴻,一片枯黃。司掌天河的龍王不忍看到人間這種慘景,為救黎民百姓,竟不顧玉皇之命,為人間降了一場透雨。玉帝勃然大怒,將龍王打下天宮,壓在凡間的一座大山下面。山下還立了一塊碑,上面寫道:龍王降雨犯天規,當受人間千秋罪。要想重登靈霄閣,除非金豆開花時。

人們為了拯救龍王,到處尋找開花的金豆。到了第二年二月初二這一天,人們正在翻曬金黃的玉米種子,猛然想起,這玉米就像金豆,炒開了花。於是家家戶戶爆玉米花,並在院裡設宴焚香,供上「開花的金豆」。玉帝一看人間家家戶戶院裡金豆花開放,只好傳諭,詔龍王回到天庭,繼續給人間興雲布雨。

從此以後,民間形成了習慣,每到二月二這一天,人們就爆玉米花,也有炒豆的。大人小孩還念著:「二月二,龍抬頭,大倉滿,小倉流。」

中和節

相傳二月初一是太陽星君的生日,在唐代叫做「中和節」。據《唐書·李泌傳》記載,唐中葉以前,春天只有三個節日——農曆正月九、正月晦(三十日)和三月上巳節,二月沒有節日。唐德宗時,李泌上書,廢正月晦,以農曆二月一為中和節,以示務本。德宗十分贊同,並下令以農曆正月初二、二月朔和三月上巳合稱「三令節」。官府在中和節要休假一日。到這天,「民間以青囊盛百穀,果實,互相饋贈」,稱做「獻生子」(《春明歲時瑣記》)。直到明代,中和節被改在二月二。中和節的節俗活動,也從中和節中吸取了很多祭祀內容,使其更加豐富多彩。關於二月二的祭祀活動,各地名目繁多,說法不一,有祭日神、祭土地神,還有拜花神等。

春耕節

從科學角度看,農曆二月初二還是「驚蟄」前後,大地開始解凍,天氣逐漸轉暖,農民告別農閒,開始下地勞作了。所以,古時把「二月二」又叫做「上二日」。因此,盛行於我國民間的春龍節,在古時又稱「春耕節」。據說,這一天龍王如果還沒有醒的話,那轟轟隆隆的雷聲就要來呼喚它了。其實,在農曆二月以後,「雨水」節氣來臨,冬季的少雨現象結束,降雨量將逐漸增多起來,這本來就是華北季風氣候的特點。

二月二·習俗

吃龍食

二月二吃餅,曰「龍鱗餅」;二月二吃麵,曰「龍鬚麵」;還有「龍耳餃子」「龍眼餛飩」「龍子飯」等。許多普通的食品,都借龍來命名,大概都是為了感謝龍的恩德,感謝龍為人間帶來甘雨,帶來食物,帶來生命。

新新特別想提一下這個「龍鱗餅」。別看這名字這麼霸氣,實際上,這龍鱗餅就是咱北京人常吃的春餅!

春餅又叫薄餅,每年立春的那一天,咱北京人都要吃春餅,名曰「咬春」。而在「二月二」這一天北京人也要吃春餅,不過名字就不叫「吃春餅」啦,而是「吃龍鱗」!在蒸餅的面上做出龍鱗狀來,春餅就成了「龍鱗餅」~

除了「龍鱗餅」,咱們北京人在這一天還有四件美食是必吃的,那就是——

驢打滾:

按照老北京的習俗,人們總喜在農曆二月買「驢打滾」品嘗。

驢打滾是個形象的比喻,制好後的粘糕放在黃豆粉面裡滾一下,如同郊野的驢子在地上打滾揚起的灰塵。

炸油糕:

北京有在「二月二」這天吃油炸糕的習俗,稱之「食龍膽」。

油炸糕則比較講究,大同的油炸糕具有個兒小、皮兒薄、花樣多三個特點,其花樣品種分豆餡、糖餡、菜餡三種。

豬頭肉:

二月二這一天還要吃豬頭。人們認為吃了豬頭肉就會得到神靈保佑。

太陽糕:

百姓二月初一吃太陽糕,是為了求吉利。

傳統太陽糕是用和好的米粉壘放成多層,層與層之間撒上黑糖和青紅絲,頂上插只江米麵捏的五彩金雞蒸成。

剃龍頭

二月二,龍抬頭。鄉間又有「剃龍頭」之俗。老百姓在過大年前,都要剃頭,所謂「有錢沒錢,剃頭過年」。正月裡,一般不剃頭。到二月二龍抬頭之日,人們都要理髮剃頭,大約也是為討個吉利,沾一些龍的吉祥喜氣。二月二剃龍頭,可能還有「期望成龍」,希望狀元及第,有一個美好前程的寓意。

燻蟲兒

從明朝起,民間就流行「燻蟲兒」的習俗。二月二這一天,人們把元旦祭祖所用的餅或新做的餡餅用油炸來吃,用炸油的氣味來燻床或炕,把將要復甦的「蟲兒」燻死,來祛除病災,保障健康。一般人家在這天還要清掃房屋。俗諺說:「二月二日掃房梁,蠍子蜈蚣沒處藏。」

引龍

在晉西北,二月二早上太陽沒出山以前,家家戶戶都要提桶到河邊或井邊取水。汲水時桶裡放著銅錢,提上水後邊走邊灑,到家後將剩下的水倒入水缸,這樣就把「錢龍」引回來了。

接「姑娘」

在蘇北,有「二月二,帶姑娘」之說。正月裡「姑娘」是不能住在娘家的,到了二月初二,娘家人就來接女兒回去,住上幾天,一是正月裡忙活了好長時間,比較勞累,接回娘家好好歇一歇;二是新的一年剛開始,又要忙碌了,所以要犒勞犒勞她。

婦女忌動針線

習俗還有這天婦女忌動針線,為的是免傷龍的眼睛;太陽出來前不許到井臺打水,以免水桶砸傷了龍頭;不磨麵,不碾米,不行大車,怕「壓斷了龍腰、龍尾。」這一天婦女停止洗衣服,怕傷了龍皮,等等。

踏青

宋朝時二月二叫「花朝節」,把這一天指定為百花生日。到元朝時又有「踏青節」之稱,百姓在這一天出去踏青、郊遊。有的人在踏青回家時,沿途採摘此蓬葉(一種地上生長的花葉)拿回自家在門前拜祭,有「迎富」之意。

別小看「二月二」的踏青,它的意義很重大!

1、首先是遛百病。

冬季過去,春季來臨,能到田間走一走,對恢復體能、陶冶性情大有好處。

2、其次是農田生產勞動。

春遊時挖野菜的民俗大多在田地裡進行,可以藉此除去田間的雜草,保證麥苗的正常生長。

3、其三是民間飲食習俗。

民間稱吃野菜為「吃青」或「吃鮮」。據說,春季麥田裡的薺菜,不僅營養豐富,還可清熱敗火。

明天開始北京就要大變樣啦,所以踏青是不錯的選擇哦——

玉淵潭的櫻花綻放,淡粉色的花瓣猶似少女的臉頰:

頤和園裡青柳依依,隨風輕拂,恬靜自然:

中山公園曲徑悠悠,青草翠綠,怡然自得:

北京植物園百花爭豔,千花盛開,讓初春的北京熱鬧非凡:

春天,是故宮一年之中最有生氣的季節:

二月二·詩詞

《二月二日》

白居易(唐)

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時生。

輕衫細馬春年少,十字津頭一字行。

《二月二日》

李商隱(唐)

二月二日江上行,東風日暖聞吹笙。

花須柳眼各無賴,紫蝶黃蜂俱有情。

萬裡憶歸元亮井,三年從事亞夫營。

新灘莫悟遊人意,更作風簷夜雨聲。

《二月二日出郊》

王庭珪(宋)

日頭欲出未出時,霧失江城雨腳微。

天忽作晴山卷幔,雲猶含態石披衣。

煙村南北黃鸝語,麥隴高低紫燕飛。

誰似田家知此樂,呼兒吹笛跨牛歸?

《二月二日即事》

方嶽 (南宋)

春潮昨夜沒平灘,一雨催花色半含。

雁喚元宵歸塞北,燕銜新社到江南。

無歡不必遊花樹,有病何須置藥籃。

只把公忠答天地,從教兒女鬧冠簪。

最後,新新再次提醒大家

一定要記得今天要做三件大事:

剃龍頭!遛百病!吃龍鱗(春餅)!

新新這就先去剪個「龍頭」啦~

來源:綜合央視新聞、最愛大北京、老北京城

編輯:張泠

覺得不錯請點讚~

相關焦點

  • 民俗專家解讀:二月二,為何龍抬頭
    「二月二,龍抬頭」  無論你過還是不過,二月二都在那裡  記者:「二月二,龍抬頭」,恐怕是關於二月二這個節日流行最廣泛的一句俗語了。這句話是怎麼來的,二月二是個什麼樣的節日呢?  張士閃:二月二的由來可謂歷史悠久,最初與農耕生活中人們對大自然的觀察有關。
  • 二月二,龍抬頭,剃毛頭
    這一天有著一個很奇怪的習俗,就是理髮。為什麼二月二要理髮人們認為在二月二這天理髮,會像龍一樣從冬眠中醒來,開始活動。所以人們對,二月二、剃龍頭,很重視,誰都想圖個好兆頭。 龍抬頭、走好運,不僅小孩要「剃龍頭」,各位美女也可以給自己換個新髮型,從頭開始,一年精神到頭。每逢二月二這一天,家家理髮店都是顧客盈門,生意興隆。
  • 二月二,龍抬頭。除此之外,還有許多你不知道的習俗、諺語和寓意
    「二月二,龍抬頭」每到春分後黃昏時,青龍七宿中的兩顆「龍角星就會從東方地平線上出現,其餘各星組成的龍身還隱沒在地平線以下,猶如「龍抬頭」。「二月二,龍抬頭,大倉滿,小倉流」古人把「二月二」又叫做「春耕節」。這時不能誤了農時,要及時播種,才能五穀豐登,倉囤營滿。
  • 二月二龍抬頭龍頭節理髮剃頭是為什麼?龍抬頭剃龍頭習俗來歷
    龍頭節又名「龍抬頭」:二月初二,春回大地,人們期望龍出鎮住一切有害的毒蟲,期望著豐收。這就是「二月二,龍抬頭」的說法。龍抬頭剃龍頭  取其「抬龍頭」的寓意,也就有「剃龍頭」之說;「二月二龍抬頭,家家男子剃龍頭」。舊時淮安民間有「有錢無錢,剃頭過年」的說法。
  • 二月二,龍抬頭 | 詩畫民俗話吉日 祝君鴻運當頭
    中國民間認為,龍是吉祥之物,主管雲雨,而農曆「二月二」這天是龍欲升天的日子。從節氣上說,農曆二月初,正處在「雨水」、「驚蟄」和「春分」之間,我國很多地方已開始進入雨季。這是自然規律,但古人認為這是「龍」的功勞。而且,龍在中國人的心目中有著極高的地位,不僅是祥瑞之物,更是和風化雨的主宰。因此,便有了「二月二,龍抬頭」之說。
  • 二月二,龍抬頭,這天全國各地都有什麼樣的風俗?
    今天是2月24日,農曆二月初二。「二月二,龍抬頭」,對於中國人來說,二月初二有著特別的意義,各朝各代圍繞美好的龍神信仰,產生了不同的風俗習慣。早在漢朝時期,人們就藉助龍的形象舉行求雨活動。到了唐朝,皇帝要在這天宴請群臣,並給他們放假一天。
  • 「二月二,龍抬頭」的說法怎麼來的?為什麼應該吃爆米花?
    在北方,二月二是「龍抬頭日」,亦稱「春龍節」,很多人都要在這一天理髮。那麼,「二月二龍抬頭」為什麼要剃頭理髮?二月二,龍抬頭一、「二月二,龍抬頭」這個說法怎麼來的?每到農曆二月初的時候,很多地方已開始進入雨季,而之所以下雨,古人認為是「龍」的功勞,龍是和風化雨的主宰。「龍」是指二十八宿中的東方蒼龍七宿星象,每到仲春卯月之初,黃昏時「龍角星」(即天文學中的角宿一星和角宿二星)就從東方地平線上出現,仿佛「真龍抬頭」,故稱「龍抬頭」。
  • 二月二,龍抬頭,這裡的理髮店靜悄悄,你們那怎麼樣?都來說說!
    二月二,龍抬頭。今天是我國傳統節日二月二,在民間有很多習俗,其中最廣為人知的就是剃頭理髮。以往每年這個時候,各大理髮店都顧客盈門,大人小孩理髮排隊,多不勝數。但是今年的情況有所不同,尤其是農村地區。很多理髮店到現在都沒有開門營業,因為受到疫情影響,今年是一個很特別的年份。
  • 二月二龍抬頭吉祥祝福語,龍抬頭微信祝福語精選
    二月二龍抬頭吉祥祝福語,龍抬頭微信祝福語精選時間:2020-02-24 23:57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二月二龍抬頭吉祥祝福語,龍抬頭微信祝福語精選 1二月二,龍抬頭,祝你:龍飛鳳舞好姻緣,龍韜虎略好事業,生龍活虎好身體,龍行虎步好前途,飛龍在天好運程!
  • 二月二,為啥是「龍抬頭」的日子?為啥要吃豬頭肉?
    今天是二月二,很多人肯定會說「二月二,龍抬頭」。那麼,二月二為啥是龍抬頭的日子呢?更奇怪的是,為啥要在這天吃豬頭肉呢?此時,恰逢我國農曆二月雨水節氣前後,大多在二月初二,由此產生了「二月二,龍抬頭」的說法。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有詩云:「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時生;輕衫細馬春年少,十字津頭一字行。」
  • 今天是二月二,關於二月二的風俗和禁忌,你都知道嗎?
    今天就是2020年2月24日,也就是農曆二月初二了,民間稱這一天「龍抬頭」,象徵著春回大地,萬物復甦。龍抬頭又被稱為「春耕節」、「農事節」、「春龍節」,是漢族民間傳統節日。那麼你知道二月二的由來嗎?這天除了理髮還有哪些風俗和禁忌呢?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
  • 二月二龍抬頭是什麼意思 二月二理髮的寓意了解一下
    二月二龍抬頭是什麼意思 二月二理髮的寓意了解一下時間:2019-03-08 12:38   來源:愛福清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二月二龍抬頭是什麼意思 二月二理髮的寓意了解一下 新華社天津3月7日電 3月8日,農曆二月二,民間俗稱龍抬頭的日子,標誌著春回大地,萬物復甦。
  • 二月二,龍抬頭,你知道這天有哪些習俗嗎?
    今天是農曆二月初二,俗稱龍抬頭,又稱春耕節,農事節,青龍節,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這一天的風俗還是很多的,比如祭灶神,吃龍食,採龍氣,剃龍頭,起龍船,使耕牛,開筆寫字,引田龍,放龍燈,敲龍頭,圍糧囤等等。
  • 二月二龍抬頭的由來和寓意
    二月二,龍抬頭,千家萬戶忙春耕。在遠古的農耕時代,春耕是國家大事,民以食為天,如果沒有春天的播種,誤了農時,收不了糧食,這一年都可能挨餓受凍,所以有「一年之計在於春」諺語代代流傳。相傳我們中華民族的祖先,伏羲氏,在農曆二月二這天,親自趕牛,下田春耕,給百姓做表率,以示對農業的重視,如此以來,全族人都不敢懈怠,都積極行動備春耕,以求秋後大豐收。龍是中華民族的象徵,關於龍的傳說更是層出不窮,真的有龍嗎?中華第一龍究竟是什麼樣?你知道中華龍鄉在哪裡嗎?
  • 二月二龍抬頭,映出一年好兆頭,這所幼兒園的孩子告訴你二月二的秘密!
    浙江24小時-錢江晚報 記者 梁建偉 通訊員 魏楠 倪琛琪「二月二,龍抬頭;二月二,去理髮!」3月8日,為迎接龍抬頭日的到來,讓孩子們進一步走近傳統文化,和莊幼兒園組織孩子們開展了「二月二」民俗文化體驗日活動。
  • 2020年二月初二龍抬頭,精選10條龍抬頭祝福語
    3二月二龍抬頭,快樂與你傍地走,財源滾滾向你流,吉祥如意齊聚首,福祿走進家門口,幸福與你到白頭,簡訊祝福情長久,祝你二月初二,龍行天下,心想事成,好運永恆!     4龍抬頭,好運走,開好頭,簡訊送來好兆頭,我的祝福來開頭,我的問候永停留,我的惦記不會走。願你事業步步高,財運滾滾無盡頭;願你幸福一生,愛情甜蜜到白頭;願你身體健康,生活順利無憂愁;願你一生平安,快樂伴著開心一起走。     5二月二,摸一下石龍福氣沾,一切煩惱都跑光。二月二,摸一下青龍祥瑞照,一生無災好運罩。
  • 二月二,龍抬頭,山西民俗打灰窖
    ――清乾隆五十三年《平定州志風土》農曆二月初二,也稱青龍節或春龍節,俗稱「龍抬頭」。按照中國北方地區的民俗,正月裡的每一天幾乎都是一個節日,而過了二月二,「年」才算正式結束,二月二可算是春節系列活動中最後一道隆重的大餐。
  • (龍抬頭)送您吉祥好兆頭!
    二月二,龍抬頭,快樂跟著感覺走,財源滾滾日進鬥,恩恩愛愛手拉手;二月二,龍抬頭,事業更上一層樓,二月二,龍抬頭。二月二,龍抬頭,抬走煩惱與憂愁;二月二,龍抬頭,抬來幸福與滿足;二月二,龍抬頭,抬走苦悶與波折;
  • 紅學磚家重評石頭記:二月二,龍抬頭,紅樓夢大門已經為你打開!
    【都雲《紅樓夢》是古今小說的巔峰之作,卻又有幾人知道此帖將是《紅樓夢》的巔峰破解?若干年後,此帖將以裡程碑式的壯舉照亮整個紅學之巔,指引未來紅學的研究方向。丁酉年閏六月廿一。紅學磚家】今天是「二月二,龍抬頭」。寶璽學開山一周年。
  • 描寫二月二的古詩詞有哪些 二月二龍抬頭古詩大全
    二月二,龍抬頭。大倉滿,小倉流。挑菜節,花朗節。踏青節,春龍節。相傳這一天是天上管雲雨的龍抬頭的日子,此後雨水逐漸增多,預示著這一年會有好的收成.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二月二龍抬頭的古詩。  《二月二日出郊》[宋] 王庭皀  日頭欲出未出時,霧失江城雨腳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