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女士家的孩子今年6歲,最近張女士發現孩子的言行有些奇怪:而這些奇怪的言行,多數都是家長沒有教過的,在最近這種現象尤其嚴重,甚至孩子還經常把「俺」的自稱放在嘴邊上,可事實上張女士一家人都是祖祖輩輩的南方人,不管是在家裡還是外界的環境都沒有這麼說話的。於是仔細的詢問了孩子,這才得知原來孩子是在模仿動畫片《熊出沒》中角色&34;說話的方式。
而事實上孩子模仿動畫片產生的行為,僅僅是一個自稱「俺」已經是很溫和的了。任何有趣的藝術作品都不可能避免「矛盾」的產生,而很多兒童動畫中的「矛盾」也涉及到打鬥之類的描述,雖然通常經過藝術化的處理並不激烈血腥,讓兒童可以接受。
但因為兒童並不具備完備的判斷能力,可能會對動畫片中角色的無釐頭行為進行原模原樣的模仿,而這些行為放在現實中,很可能就會對自己或者他人造成傷害,曾經火爆一時的動畫片《喜羊羊與灰太狼》中經常就有「狼燉羊」的畫面,這種劇情本身是合情合理的。但在2013年,曾經就有一位小朋友模仿這一畫面,自己模仿狼,將小夥伴當成「羊」來烤,最後對其造成了嚴重的燒傷。
而事實上不管是「狼燉羊」,還是熊自稱「俺」,都是藝術作品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如果我們仔細思考,在幾乎所有的兒童作品中,不管是經典的還是流行的,是流傳已久的還是最新創作的,都存在著相當程度的暴力情節:《西遊記》中孫悟空大鬧天宮,《黑貓警長》裡貓抓老鼠,《貓和老鼠》中湯姆和傑瑞的互相傷害,但這些都無法否定他們是經典而優秀的兒童作品。
雖然沒有暴力的優秀兒童作品,比如小蝌蚪找媽媽也有,但並不能因此認定有暴力情節的就不是優秀動畫,發生這些意外的情況,與其怪罪動畫片,不如說是孩子們看動畫的「姿勢」不對。接下來就讓我教給各位家長帶孩子看動畫片的「正確姿勢」。
家長帶孩子看動畫片,首先要解決的問題就是&34;。在我國,很多家長對於動畫片並不了解,錯誤多認為動畫就是給兒童看的,任何不符合兒童的動畫作品都是不合格的,所以經常會發生動畫愛好者和家長之間的衝突,而最後輿論卻往往對家長不利,讓家長滿心委屈,覺得動畫中出現這種劇情不就是在坑害孩子嗎?
但實際上「動畫」只是一種題材,和「電影」、「電視劇」一樣,使用虛擬的故事講述創作者想表達的東西,不管是在國內還是國外,動畫的創作內容都不是為了孩子而產生的,近些年來相當流行,並且廣受好評的《大魚海棠》,《白蛇·緣起》都是使用動畫的形式但並不適合小孩子看的,描述愛情的優秀動畫作品。
因此家長在帶孩子看動畫片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動畫片是否適合孩子的年齡,0~6歲的孩子嚴重缺乏判斷力,家長可以帶孩子去觀看《小豬佩奇》、《小蝌蚪找媽媽》這種完全沒有任何不適合兒童觀看情節的動畫;
6歲以上大部分的孩子已經具有初步的判斷能力,知道動畫片中什麼是真的,什麼是假的。則可以帶孩子看《喜羊羊》、《熊出沒》、《大鬧天宮》等,這一類動畫雖然有一定打鬥場景,但還是比較適合孩子觀看的;
而對於年齡再大一些,進入青少年的孩子,則可以觀看大部分動畫,哪怕動畫片中有一定的不適當情節,孩子在這個年齡也可以進行判斷,並且不會進行盲目模仿了。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國外,動畫也是很多負面情緒作品創作的載體,其內容不僅不適合孩子,甚至也不適合青少年觀看,所以家長對於動畫的選擇一定要上心,不要讓價值觀負面的「邪典動畫」進入孩子的眼帘,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和正常成長。
除此之外,家長在帶孩子看動畫片的時候,建議全程陪著孩子一起看,這樣既可以與孩子加深感情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也可以幫孩子審核動畫片中的內容及時查缺補漏。因為動畫片的製作審核都是由人來進行的,既然是有人參與就不可避免會有失誤,如果在動畫片中有被遺漏而沒有被過濾掉的,不適合孩子觀看的情節,家長要及時的向孩子指出,「這是不對的,不能模仿」。讓孩子明白,對動畫片的盲目模仿,可能會對自己和他人造成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