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普及繁體字教學建議被駁回 開繁體字課程不合法
本報訊(記者 曹坤) 記者今天從北京市教委了解到,對政協委員此前提出的對學生實行繁、簡漢字兩學一用教育的建議,因為與《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不符,並且考慮到增加繁體字的學習內容會加重學生負擔,市教委將不會進入中小學課程加以實施。 北京市政協委員周大齊在今年「兩會」期間,提出了「有關對學生實行繁、簡漢字兩學一用教育」的建議。
-
開設小學繁體字教育不是好主意
宋祖英、黃宏等政協委員聯名提案,建議在小學開設繁體字教育,將中國文化的根傳承下去。委員們表示,繁體字是中國文化的根,於國家統一、民族興旺都有好處。(3月13日《南方都市報》) 語言文字是文化的載體,任何民族的文化都靠語言文字來承傳,在這個意義上,說繁體字是中國文化的根似不為過。
-
小學生最好遠離繁體字
簡體化漢字已使用了幾十年,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鬱鈞劍、宋祖英、黃宏、關牧村等21位文藝界的政協委員聯名遞交了一份關於《小學增設繁體字教育的提案》,建議在小學階段開始設置繁體字教育,比如將繁體字設置成必修課,或在講授簡體字的同時也教繁體字,將中國文化的根傳承下去。
-
應該把繁體字納入中學課程
□讀者 姜伯靜 教育部日前出臺了《2012年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考務工作規定》,明確要求語文作文不能用繁體字。此舉也杜絕了前些年外省市出現的個別學生用甲骨文寫作文的現象。公平地講,禁用繁體字寫作文的規定有很多有利的方面:可以減輕閱卷教師辨別文字的負擔,也讓「譁眾取寵」之輩沒了希望。
-
中小學要恢復繁體字?教育部回應!
12月6日,針對《關於在全國中小學進行繁體字識讀教育的提案》,教育部在官網公開相關答覆。 針對「中小學繁體字識讀教育」一事,教育部表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明確規定,「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以普通話和規範漢字為基本的教育教學用語用字。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
中國繁體字免費速學課程,拿走不謝!
中國繁體字免費速學課程,拿走不謝!
-
港媒:「90後」建言獻策 建議內地增設繁體字課程
建議內地中小學 增設繁體字課程 今年的「十三五」規劃,陳彥宏從教育、醫療、民生的角度,以大學生的視角撰寫了三份建言獻策。其中,在《恢復繁體字教育,傳承中華古老文明》中,陳彥宏提出,繁體字在香港、澳門、臺灣地區通用;此外,在不少東南亞國家和地區以及西方發達國家的華人圈,甚至在聯合國的正式文本中都採用繁體字。
-
對於繁體字問題應當順其自然
針對《關於在全國中小學進行繁體字識讀教育的提案》,教育部日前在官網公開相關答覆。教育部表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明確規定,「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以普通話和規範漢字為基本的教育教學用語用字。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因此,學校教學應依法使用規範漢字。但在中小學經典閱讀和書法教育中,會涉及繁體字教育有關內容。
-
重視興趣引導,繁體字識讀自然水到渠成
對於繁體字的識讀,與其開設專門課程,不如用人文教育引導學生,讓孩子在興趣中嘗試和了解。 近年來,隨著傳統文化漸漸受到人們重視,繁體字教育能否重返校園成為了人們日益關注的話題。從回復可以看出,針對提案建議「在全國中小學進行繁體字識讀教育」,教育部明確表達了否定態度,「學校教學應依法使用規範漢字」,言下之意,在全國中小學進行繁體字識讀教育,與相關法律規定相悖。無論從歷史文化的角度來看,還是從現實意義的角度來看,恢復繁體字教育都沒有必要。
-
馮小剛呼籲繁體字回歸 讓中小學生感受傳統文化
馮小剛委員建議恢復部分繁體字。 接下來,馮小剛又繼續舉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華」繁體字特別像中國古代的鬥拱,「國」的繁體字有疆域的感覺。「但現在的『華』簡體字什麼都不是。」他說。 「現在孩子學習英語、法語、義大利語什麼的,能否呼籲下讓他們學習認識繁體字?」馮小剛說,他跟張國立商量,能否選擇50個、100個、200個最有含義的繁體字,增加到中小學課本,讓孩子們感覺到中華傳統文化最重要的部分。
-
繁體字,別忙著進課堂!- 梅州日報數字報
關於中小學繁體字識讀教育,教育部提出,學校教學應依法使用規範漢字。但在中小學經典閱讀和書法教育中,會涉及繁體字教育的有關內容。經典閱讀方面,教育部積極推動中小學經典閱讀,青少年在學習經典的過程中,會接觸繁體字文本,認識繁體字。
-
馮小剛呼籲繁體字回歸:我希望這東西別失傳了
在昨日上午的政協會議分組討論中,著名導演馮小剛呼籲在中小學課本中,教授孩子學習部分有文化含義的繁體字。這一倡議得到同組委員的熱議。 繁體字其實有它的含義。馮小剛舉例說,如「親愛」這兩個字就非常有含義,「親」的繁體是左邊一個「親」,右邊一個「見」,組成了「親」,「愛」在「愛」中加了一個」心「,這兩字的含義是「親要相見,愛要有心」。結果簡化以後變成了「親不見、愛無心」。
-
通用漢字表引熱議 對待繁體字:最好識寫分離
增加繁體字會不會對現有的中小學語文教學和作文考試帶來影響?被疑「投石問路」儘管《通用規範漢字表》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王寧教授強調說,不能因為恢復了6個繁體字就意味著國家固有的語言文字政策會發生變化,在我國「基本上不恢復繁體字,現在恢復的繁體字都是必須恢復的」。
-
我為什麼要在臺灣學繁體字
如今,大陸有不少人開始對學寫繁體字感興趣,這讓人不禁要問:為什麼要舍「簡」求「繁」呢?我們不妨一起看看淮陰師範學院的學生董玥怎麼說,近日臺灣《中時電子報》刊登了董玥的文章「徵戰繁體字 其樂無窮」,全文摘編如下:雖說來到臺灣不存在語言障礙,兩岸說的都是中文,但是,在簡繁體和書寫模式上的差異,仍然是一道必須邁過去的坎兒。
-
臺灣「老文青」的繁體字咖啡館:讓更多人領略漢字的美
這家一周只營業4天的咖啡館叫做繁體字咖啡館。老闆娘李雪莉,50餘歲,臺中人,畢業於臺灣文化大學,曾是一名小有名氣的廣告策劃人。 「來到大陸,算是機緣湊巧吧。」李雪莉說。 2002年,李雪莉被公司派去泰國曼谷參加廣告創意的培訓,那次培訓讓她眼界大開。 「那時候,我在臺灣公司其實做得很開心。
-
全國中小學要推行繁體字識讀教育?教育部正式答覆了(主流媒體時評精選)
近年來,關於中小學教育,有不少建議,諸如書法、非遺、繁體字進校園、進教材、進課程,而增加這些教學內容,就必然面臨之前的教育法律法規與中小學課程教學的要求是否一致,以及增加這些內容是否會增加學生的負擔等問題,只做「加法」不做「減法」的建議,會讓學生所學的課程內容不斷膨脹。
-
繁體字納入小學經典閱讀和書法教育?網友都炸鍋了
儘管繁體字書寫複雜。但我們不得不承認:繁體字與中華悠久的歷史文化傳統緊密地聯繫在一起,不可分離。我們今天通用的簡體字,多數都是由繁體字流傳下來的。近日,針對《關於在全國中小學進行繁體字識讀教育的提案》,教育部給出了回應:學校教學應依法使用規範漢字。
-
教育部公布兩個提案引發網友討論,算盤和繁體字該不該納入課程?
數學方面:在數學教育方面,提案指出要把珠算加入到小學數學課程當中。說到珠算,用俗話說就是"打算盤"。相信年紀偏小的朋友,甚至連真正的算盤都沒有見過。只在電視劇中,見過這些充滿歷史感的"古董"。大多數人認為,把珠算納入小學數學課程的荒謬性,就在於,珠算在生活中不具備實用性。
-
繁體字將走向何方?專家提倡恢復繁體字,網友:不行,但可以理解
隨著我們對傳統文化的重視,有不少專家發出了恢復繁體字的呼籲。面對著這種呼籲,有的朋友認為,恢復繁體字這種做法是盲目的復古主義,是倒退的體現,不可取;但也有朋友指出,繁體字裡面承載著許多古人的智慧,恢復繁體字有助於我們傳承中華文化,繼承中華精神。
-
中小學生要不要識讀學習繁體字
首先,隨著時代的進步,在日常的生活中我們已經很少見到繁體字了,對於中小學生而言,他們接觸的題目與課文裡也基本見不到繁體字,所以在微博上許多人也是認為沒有必要再去讓中小學生識讀學習繁體字。第一,對於中小學生而言,學習繁體字是一門比較艱難的課程,在課程中再新加上這一門課不僅僅會增加他們的課業壓力,同時由於平時用不到,所以他們對於這門課的興趣也不是很高,因此讓中小學生學習繁體字的意義也不是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