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和我一個在教育機構工作的朋友聊到,現在應試考試加大了對孩子閱讀能力的要求,很多家長來到機構想要諮詢的都是提高閱讀能力的問題,而且包含了很多幼小的繪本閱讀。
在很多人的觀念裡,閱讀是孩子在識字基礎上去進行的,而且太小的時候就進行閱讀能力的培養沒什麼用,其實不然。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針對孩子還不識字的時候進行的啟蒙閱讀。
啟蒙閱讀一般在指的是孩子在嬰幼兒到幼兒時期,父母對孩子進行的繪本閱讀。它在對孩子閱讀能力的培養等方面有很重要的影響。
"小小的種子進入幼兒的心靈後,在漫長的歲月曆經各種經驗與思索的過程中發芽、發展以及成長",這是著名的繪本理論家松居對繪本的作用所進行的解釋,這裡的種子就是繪本。
打造有愛的心靈為什麼說繪本能讓孩子的心靈充滿愛,這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原因。
一是親子閱讀環節讓父母成為一名讀書人,孩子能從你的閱讀聲中感受到來自於你對他的愛。
二是,繪本閱讀中包含很多有愛的故事,而且涉及方面,對孩子來說,這種愛的故事營造出的氛圍或教導的處事方法會在潛意識裡進行吸收,並且伴隨他們成長,當他們在成長中遇到相似的問題就可能以相似的做法。
豐富詞彙量/識字吳媽媽的孩子桐桐是一個6歲的小男孩,跟我們出去的時候,經常會蹦出一兩個成語,而且你問他路牌或標識上寫的是什麼字,他都能準確說出來,這都歸功於吳媽媽對孩子進行的繪本閱讀。
給孩子讀繪本的時候,很多孩子都是進入了認真聆聽的階段,他們的大腦會接受你的閱讀刺激幫助孩子掌握到更多的詞彙及其含義。看到一些簡單的字詞,孩子會在大腦中留下記憶,慢慢地就會增加識字量,從簡單到複雜。而且有助於孩子語言能力的發展。通過繪本,孩子還可以輕鬆理解許多生活上的概念,如形狀、顏色、動物等。
培養創造力和想像力由於孩子還不識字,他對繪本的視覺接收是通過圖片的。通過圖片,他們的大腦會進行理解和思考行為,將你所讀的故事和大腦裡產生的思想進行結合,匯聚成豐富的故事內容。這既能幫助孩子獲得更多關於世界的認知,也滿足了孩子的好奇心,更有助於孩子想像力的發展。
提高理解能力通過繪本閱讀能讓"複雜的"事情"簡單化",是孩子拓展視野很有效的途徑。視野的開拓加上書裡繽紛的內容增長了孩子的見識,見識多了,對於事物的理解能力也就提高了。
其實,還是有很多家長在孩子睡覺前為他進行繪本閱讀,把它當成一種"哄睡"的手段。那麼何不在"哄睡"的接觸上再加一個閱讀能力的培養呢!
閱讀從"0歲"就可以開始,而且每個階段要進行的繪本閱讀都會有一些變化。
認識每個階段的"閱讀"
首先是,0到1歲的"玩中閱讀"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相對於視覺來說,觸覺、聽覺和嗅覺會比較完善,因此家長要通過這三覺來幫助孩子閱讀。
聽覺:就是家長們的讀故事時間,通過聲音讓他們感知閱讀,進入到閱讀的世界。
觸覺:現在市面上有很多包含感知觸摸物的觸摸書,家長可以讓孩子玩這些書,讓孩子感知柔軟、光滑等觸感。
嗅覺:這就是市面上的另外一種書類了這類書中有一些特殊的機關,會釋放書本內容相對的氣味,材質一般是安全的,能激發孩子對於閱讀的興趣。
接著是,1到3歲的"圖畫閱讀"
孩子一歲以上的視覺開始逐漸發育,已經能夠看清繪本裡的圖畫,而且手部運動也比較精細了。這就要求家長對孩子的閱讀要進行改變了。
家長在讀故事的時候要根據圖片去讀,而且讀的時候帶領孩子去看那幅圖,對那幅圖進行解讀。翻頁的時候鼓勵孩子自己去進行,他就不會因為只有看而覺得無聊。看的過程中,孩子可能會有一些提問,家長們可以適當童話化進行解答。
最後是,3到6歲的"開放式閱讀"
這個階段孩子的思維能力已經有一定的發展基礎了,對於圖片他們也有自己的一些故事框架,這時候家長們不著急為孩子讀故事,先讓他把關於圖片的故事說出來,也就是所謂的"看圖說話",這在孩子進入小學階段是很重要的。
在孩子表達出這個故事內容後,家長們可以用一句"我們來看看,這個故事是不是像你所說的"來引起孩子的閱讀興趣。
家長的讀故事環節在孩子4歲左右就要進入到"指讀"了,因為這個時候是孩子識字敏感期的到來,指讀會幫助他們認識到更多的文字,打下良好的文字基礎。
寫在最後
孩子的教育是是道難題,如果基礎打得好,未來也將比較輕鬆,為了孩子,啟蒙閱讀很是關鍵,家長們還等什麼,每天花些時間帶孩子進入到閱讀的世界,讓孩子喜歡上閱讀吧!
(本文內容皆為原創,轉載請註明,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