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父母消費觀的錯誤在於:
願意帶孩子吃500塊的大餐;
願意送孩子1000塊的玩具;
願意給孩子報50000塊的興趣班;
而給孩子買一本100塊的圖畫書覺得好貴......
只願意花十幾二十塊多買幾本,
放在家裡孩子也不一定會看。
孩子不愛閱讀,怪誰?
首先,家長已經忽略了孩子閱讀的重要性,覺得孩子不愛看書,是孩子自己的問題,沒有反省自己做錯了什麼導致孩子上了高中還是不愛閱讀。
第一
孩子什麼時候看書要知道——3-6是孩子閱讀敏感期;
第二
孩子看什麼書很重要——市面上「垃圾」書實在太多,一分價錢一分貨,書錢不能省;
第三
孩子看書有家長陪是關鍵——親子閱讀影響孩子一生。
閱讀不是藥,不是你想拯救孩子拿出來立馬就起效的,它只是一種生活方式,一種學習的方式,會成為一種習慣。
而且,在孩子小的時候,越能培養這個習慣。
「日本圖畫書之父」松居直所寫的每一本書都是是送給父母珍貴的禮物。讀了他的書,重新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覺得原來和孩子閱讀是一件這麼有意義的事情。
他對圖畫書的理解、實踐和傳播,影響了幾代人。在《幸福的種子》中,「帶孩子進入書的世界」,帶著他的觀點,如何讓孩子愛上閱讀,一起分享給爸爸媽媽們。
經常有些家長很著急,自己孩子上六年級了,但是一點也不愛念書,怎樣才可以讓孩子愛上閱讀呢?
其實在這種時候,父母應該先從自己身上尋找原因,而不是孩子身上,父母自己在孩子面前讀過書了嗎?陪孩子閱讀了嗎?給孩子念過書了嗎?
問問那些愛看書的孩子的家長,哪些不是一年一年陪過來的!
教孩子愛書的最好方法是家長親自教導
孩子從剛出生的那一刻就已經感知到自己的爸爸媽媽,感受著他們的擁抱和呢喃細語,開始對他們產生信任,享受著他們的倍受關愛。負責任的父母都是親手養育孩子,肩負著養育子女的責任,教育孩子閱讀也是一樣的道理。
而陪伴孩子閱讀,語言很重要,父母所說的話,對嬰兒幼兒而言,就像奶水或食物,是成長不可獲取的營養。
孩子的成長是每天努力不斷積累的過程,3歲起就閱讀的孩子和10歲才開始閱讀的孩子,是兩個世界的孩子。
有些家長會問,10歲讓孩子開始培養閱讀習慣還來得及嗎?
來得及,但是會有點吃力,越早開始閱讀越好。
不要讓孩子自己看
很多母親會問:「我的孩子已經五歲,認得一些字,會自己看圖畫書,也很喜歡看。以後,我該怎麼教他才好呢?」
我認為,在思考圖畫書與幼兒關係時,最重要的是認清圖畫書不是讓孩子自己看的書,而是大人讀給孩子聽的書。
即使孩子能自己看,父愛還是照樣念給他們聽。如果父母因為孩子能夠自己看而不念給孩子聽,對孩子的成長是一種損失。
父母給孩子念圖畫書,可以帶孩子更好地了解書中的內容,畢竟讓一個5歲理解能力的孩子自己閱讀最終不能讀出點什麼,也留不下很深刻的印象。
握著孩子的手念圖畫書
一個愛讓爸爸媽媽念圖畫書的孩子會怎麼樣?
他會主動關掉電視機,等著讓爸爸媽媽講圖畫書裡的故事。
電視裡的畫面再精彩,講的故事再生動,但「電視裡的叔叔不會抱我。」
陪孩子閱讀的另一件事情就是進行肢體接觸,握著他的手,念書給他聽,我很相信通過這種方式,圖畫書能發揮出力量,是家庭的溫暖與父母的關愛,是親手養育孩子的方式。
這遠比託兒所,幼兒園裡的學習有意義的多。
讓孩子覺得讀書是一種享受
讀書不是賽跑,不能以快慢來決勝負,孩子不愛看書,家長急的不得,只是要花點心思,從旁協助。
可以先為孩子準備一些有趣的書,故事性強或是專題性強的。
比如男孩子會喜歡看汽車類的圖畫書,女孩子喜歡看一些童話書。如果孩子喜歡看漫畫書也不要阻止,可以通過漫畫書作為轉移到圖畫書的過渡。
給孩子念圖畫書絕對是一種享受,到了孩子上一二年級,家長仍然需要繼續念書給他們聽,這是家庭教育的基礎,不要因為忙而停止陪伴閱讀。如果這個年齡段,孩子還是不能獨立閱讀,那就更不應該停止念書給他們聽,儘量去製造大人和小孩一起讀書的快樂氛圍,因為這是最好的閱讀指導。
讓孩子身邊布滿有趣的書,而不是父母覺得有用的書。
用積極的意志和行為去養成讀書的習慣
孩子在圖畫書入門階段需要特別努力,只要突破這一關,體會到讀書原來比看電視、看漫畫書體會到的東西要多得多,是一種截然不同的充實感,那麼恭喜孩子,已經入門了。
繪本對孩子的價值因人而異,這取決於家長如何把繪本呈現給孩子,價值可大可小,影響可深可淺。如果一個孩子不喜歡閱讀,首先家長做法做對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