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冬至節氣,這是24節氣中的第22個,也是入冬以來的第四個節氣。到了冬至節氣之後,馬上就要進入三九天,我國每年最寒冷的一個時間段即將來臨。因此,也可以說冬至是進入寒冬臘月的標誌。冬至既是二十四節氣中的一個重要節氣,同時也是我國民間非常重要的傳統節日,過去講究四時八節,裡面的冬至,就是整個冬季過年以前最重要的一個節日。過去有一句俗語叫做冬至大如年,為什麼這麼說呢?為什麼現在人不重視冬至了呢?今天我們一起聊聊這個話題。
冬至大如年
之所以說冬至大如年,這跟我國古代農耕社會的祭祀祖先和神靈的傳統文化密切相關,也可以說是一種圖騰崇拜的延伸。因為在幾千年前,古代先民在與大自然作鬥爭的過程中,非常的辛苦,而且對自然的認知也比較淺薄。對於不理解的事情往往歸結於神靈,每年耕作收穫之後都要感謝祖先,所以就會舉行一些祭祖的盛大活動。
古語云: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類之本也。也就是說天地是生命生存的根本,而祖先是人類的根基,祭祀天地祖先,就是為了表示不忘本,不忘根,同時祈求蒼天和祖先保佑風調雨順,讓子孫後代能夠安居樂業。一開始的祭祀活動可能並不統一,但是隨著時間的發展,人類社會文明逐漸的融合,最後就統一到了冬至這一天。
大家都知道,到了冬至的時候,基本上農業生產活動都已經結束了,尤其是在我國廣大南方地區。顆粒歸倉,老農歸家,此時正是冬歇農閒季節,農民有時間安排祭祀祖先的活動。所以這就是冬至祭祀祖先的一個傳統習俗,之所以認為冬至大如年,其意義並不是說冬至節日比春節的重要性還要大,而是說冬至的重要程度跟春節類似,所以又被稱之為亞歲或者是小年,表示年關將近。
為什麼現在冬至不重要了呢?
古人將冬至和春節相提並論,幾乎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但是從現代社會的發展來看,冬至的地位已經遠遠低於春節,成了一個無關緊要的節日,甚至很多時候都只是把它當作二十四節氣中微不足道的一個節氣而已。
這是因為我們已經從農耕社會進入到工業化的社會,農耕文明雖然很重要,但工業文明已經佔住了主導的位置。農民雖然仍然種地,但是已經很少有冬歇的時候。為了生活,他們在種地之餘還要進城打工,一直幹到過年才有可能回家。
再加上現在很多人接受現代文明的教育,對於祭祀天地神靈的傳統習俗,已經不再重視。所以,除了南方地區在冬至節氣仍然保留祭祀祖先的習俗以外,已經沒有大規模祭祀天地神靈的習慣了。現在冬至,就跟正常的節氣一樣,很多人都要上班都要工作,根本抽不出時間來去慶祝。能夠保留的習俗大多是在飲食有關,比如說冬至吃餃子。類似這樣的習俗可能還會繼續保留,但是一些原本的冬至習俗正在被消解,正在被遺忘。
其實這就是社會發展的一個新的過程,舊的習俗被新的習俗所取代,以後會有越來越多這樣的事情發生。冬至再也不會像春節那樣重要了,再也沒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了。
大家對此怎麼看呢,歡迎在下面留言說說您的觀點,感謝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