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癌症就是上天在抽卡牌,抽中誰就是誰!但實際上,沒有一種癌症會無故找上患者。癌症的出現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除了和遺傳基因有關外,後天的不良飲食、生活習慣也是推手。
比如直腸癌的病發,就和這些因素有關,且近些年直腸癌的病發率有了明顯升高。
直腸癌屬於大腸癌的一種,顧名思義也就是出現在直腸上的癌變。由於其早期症狀不明顯,有部分患者甚至是毫無異常,所以大部分癌症患者在確診時,都已經到了中晚期!臨床上有很多患者,都是在出現了腹痛難忍、便血症狀後才就診,最終被確診為至直腸癌。
根據數據統計表明,在直腸癌就診的患者中,腹痛發生率佔據了60%~81%左右,其發生率要比腹脹高得多。一般直腸癌出現腹痛,多和以下幾個因素有關:
1、腫瘤侵犯:癌症最大的特點不是局限於某一部位,癌細胞會向著周圍器官和組織浸潤、轉移。當直腸癌腫侵犯到了黏膜下層、肌層之後,疼痛也會隨之出現,並隨著侵犯的深度而增加,其出現頻率和程度也會加重;
2、粘連痛:在腫瘤侵犯其他器官和組織時,還可造成組織之間的相互粘連,從而產生牽拉疼痛,特別是在患者行走、活動時,痛感也會有明顯加重;
3、其他因素:在癌腫發展的過程中,可對直腸造成刺激、壓迫肛門,從而產生疼痛感。另外,癌腫還可導致腸腔梗阻,這也是常見的疼痛因素之一。除此外,還有一種情況就是癌性腸穿孔,這種腹痛不僅劇烈,患者也往往難以忍受。
當腹部出現以下疼痛感時,就需警惕直腸癌到來!
就如同上文中提到的一般,直腸癌的疼痛性質早期多以隱隱作痛、鈍痛或刀絞樣疼痛為主,但早期疼痛並不規律,可能出現在飯後或睡眠。有時還可出現類似膽囊炎或消化道潰瘍的症狀,部分患者還會有腰部疼痛表現,這和組織間牽拉有關係;
臨床上將直腸癌疼痛分為陣發和持續兩個種類,一般陣發性疼痛就是在直腸癌早期階段多見。當患者出現腸腔梗阻後,腫瘤刺激腸道時,也可有疼痛感產生。而當疼痛感消失後,患者也沒有其他表現。當腫瘤完全侵入腸壁並和組織產生粘連後,疼痛還可加劇,並轉化為持續性疼痛,疼痛無明顯間歇性。
除了疼痛以外,以下2個症狀也可能和直腸癌有關:
1、便血:如果直腸癌變部位距離肛門較近,患者早中期就可能出現便血症狀,在便血的過程中沒有疼痛感,血液和大便分離。另外,如果大便過於乾燥,在排出體外時可與癌腫表面摩擦出血,在大便的一側能看到明顯的血痕;
2、大便異常:除了便血症狀外,患者早期可出現不同程度的大便異常,比如大便形狀變化、習慣改變等。特別是無故出現了裡急後重、扁條或細條狀的大便,這就可能是癌腫異常佔位導致的。所謂的裡急後重,就是由於癌腫刺激到了患者的腸道,且可壓迫肛門,從而讓患者產生強烈的便意,但大便排出卻並不順暢,甚至是沒有大便排出。
這裡需要強調一點,直腸癌雖然有症狀,但在症狀出現時,多是已經錯過了早期階段。所以,重視日常體檢還是有必要的,特別是有腺瘤家族史、直腸息肉、癌症家族史的人群,應定期進行腸鏡或肛門指檢,觀察直腸的健康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