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讀音被改?長沙名師認為應當尊重古音的讀法

2020-12-11 華聲在線

三湘都市報·新湖南客戶端2月21日訊(記者 劉鎮東 黃京) 在讀古詩詞時,有一些字的讀音並非正確讀音,但如果把這些讀音又「改邪歸正」了,我們還應該怎樣讀古詩呢?最近,「這些字詞的拼音被改了」這一話題引發眾人關注。今天,三湘都市報記者就「古詩詞讀音被改」的現象進行調查。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中,原本讀衰(cuī)的現在改成了衰(shuāi);「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深處有人家」原本讀斜(xiá)的現在改成了斜(xié);「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中騎(jì)變成了騎(qí);「確鑿」中的鑿(原讀音zuò)改成了鑿(záo)……這條消息在朋友圈熱傳的時候,很多人都覺得有些懵圈。原來,這樣的變化出自2016年教育部下發的一份《<普通話異讀詞審音表(修訂稿)>徵求意見稿》。不過,該文件至今尚未正式發布。2月19日下午,教育部求證管漢字讀音審定的語言文字應用研究所漢字拼音研究室回應稱,包括上述詩詞中生僻音在內的一些古漢語生僻音的調整原則是——古漢語生僻音在現代是存在的且有其相對應語意的就保留,但如果只有生僻音而與其現代音所對應的字所對應語意相同則使用現代讀音,這也是考慮到推廣使用的方便,而且考慮到了大多數人的意見。同時,研究室強調,這一讀音改變還未正式成為國家標準,目前還應以原生僻讀音為準。

儘管教育部的回應指出,尚未正式公布新的讀音標準,但記者在長沙部分小學採訪時發現,新版語文教材和字典裡,均使用的調整後也就是正確的讀音。長沙市雨花區泰禹小學骨幹教師、語文學科帶頭人葉晶告訴記者,自己時常收到學生一些古詩詞拼音的疑問,以「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為例,她表示,古人在古時候的作詞中會考慮平仄、押韻等方面,使詩歌變得朗朗上口,所以在考慮韻律的美感中可以讀成"xiá"。「但是新華字典『斜』裡只有『xié』的讀音。所以我們會跟學生強調,這些讀音的由來,幫學生打消疑慮。「葉晶認為,在接觸優秀的古詩詞過程中,若是過分拘泥於現代漢語詞典中的讀法,誦讀會變得不太順口,所以在韻律、平仄上來講,是應該尊重古音的讀法。

長沙市第一中學語文教研組長周玉龍則表示,古詩詞中的音韻、平仄等都與詩詞中特有的意境息息相關,大眾也已經習慣了原來古音的讀法。他建議,可以在書本上註明相關字詞過去和現在不同的讀法更為合適,同時,在學生考試時應當避免有爭論的字詞讀音出現。

中南大學教授楊雨致力於研究唐詩宋詞。在她看來,古詩詞的平仄格律之美正是其魅力所在,字音的表達也是表意。有些字音的改變不僅讀起來彆扭了,本身所表達出來的意思也會有所變化。楊雨舉例說,「一騎紅塵妃子笑」中的「騎」如果讀qí,等同於在同一句詩中連著四個平聲字,不僅語調上抑揚頓挫的美感消失,和原本詩人創作這首詩所表達的意思也會變得不同。

[責編:葉竹]

相關焦點

  • 古詩詞讀音尊重韻味還是尊重標準
    「被,《說文》講是寢衣也,在唐代的兩個讀音均屬仄音,現代漢語字典不應當作讀音的主要參考。」沈文凡說。隨著傳統文化類節目的興起,人們對古典詩詞的熱情與日俱增。那麼,我們在現實生活、語文教學中究竟應當怎樣對待古詩詞的讀音爭議,才能更好地體會到詩詞之美呢?就此,記者分別採訪了幾位文字學、音韻學及古典文學學者。
  • 古詩詞讀音怎麼定:尊重韻味還是尊重標準
    「被,《說文》講是寢衣也,在唐代的兩個讀音均屬仄音,現代漢語字典不應當作讀音的主要參考。」沈文凡說。隨著傳統文化類節目的興起,人們對古典詩詞的熱情與日俱增。那麼,我們在現實生活、語文教學中究竟應當怎樣對待古詩詞的讀音爭議,才能更好地體會到詩詞之美呢?就此,記者分別採訪了幾位文字學、音韻學及古典文學學者。
  • 尊重韻味還是尊重標準 古詩詞讀音究竟怎麼定
    原標題:尊重韻味還是尊重標準 古詩詞讀音究竟怎麼定   剛剛過去的春節假期,《中國詩詞大會》再次在黃金時段熱播。在節目中,「日月被光澤」的「被」字被讀成了「pī」,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吉林大學沈文凡教授告訴記者,根據《唐韻》,「被,皮彼切」,通作披。「被,《說文》講是寢衣也,在唐代的兩個讀音均屬仄音,現代漢語字典不應當作讀音的主要參考。」
  • 尊重韻味還是尊重標準——古詩詞讀音究竟怎麼定
    「被,《說文》講是寢衣也,在唐代的兩個讀音均屬仄音,現代漢語字典不應當作讀音的主要參考。」沈文凡說。隨著傳統文化類節目的興起,人們對古典詩詞的熱情與日俱增。那麼,我們在現實生活、語文教學中究竟應當怎樣對待古詩詞的讀音爭議,才能更好地體會到詩詞之美呢?就此,記者分別採訪了幾位文字學、音韻學及古典文學學者。
  • 難題:給古詩改讀音未通過審議,那麼中小學課本已改讀音的字咋辦
    19日,教育部有關部門回應稱,改後的審音表尚未通過審議,還應以原讀音為準。但是,既然「古詩詞改讀音」,還未通過審議,還應以原讀音為準,那麼為什麼中小學課本上某些詩詞已然悄無聲息的改了讀音?比如,部編小學三年級語文上冊第四課《山行》,為了防止老師念錯讀音,還把「斜」註上了「xié」的音。
  • 網傳古詩詞要改讀音?到底應不應該?
    這些字詞的拼音被改了!》的文章,根據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商務印書館出版的《現代漢語詞典》第5版、第6版,不少字詞注釋的漢語拼音已經發生變化。一些字原本的錯誤讀音轉正了,比如「鄉音無改鬢毛衰(shuāi)」、「遠上寒山石徑斜(xié)」、「一騎(qí)紅塵妃子笑」。。。。這這這是真的嗎?
  • 改變讀音可能會造成古詩詞韻味流失
    專家觀點 改變讀音可能會造成古詩詞韻味流失   對於規範使用語言文字,三亞學院人文與傳播學院漢語言文學的劉興均教授很有感觸,他認為語言文字的確會隨著歷史車輪滾滾向前,與時俱進,不可能一字不易,「我們要推廣普通話,推廣漢字,所以才從繁體字到了今天的簡體字,
  • 古詩詞改讀音與標定普及和歷史文化求同存異
    古詩詞改讀音與標定普及和歷史文化求同存異倪寄如 (退休工人)近有網文對古詩詞改讀音多有熱議,如「遠上寒山石徑斜」的「斜(xia)」改音「邪」、「一騎紅塵妃子笑」的「騎(ji)」改音「齊」,網友質疑改讀音破壞了傳統文化
  • 古詩詞中的讀音是否應該改變?應該尊重自古至今的這些規律
    從此,宋人讀音便越改越多,越來越隨意。陳第很不欣賞這種不講規矩的事兒,於是就寫了《毛詩古音考》,頗有「你們不要胡改」的潛在意思。陳第給這本書作了自序,有這樣的說法:「士人篇章,必有音節;田野俚曲(指民歌俗曲),亦各諧聲,豈以古人之詩而獨無韻乎?蓋時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轉移,亦勢所必至。故以今之音,讀古之作,不免乖剌(違逆,不和諧之意)而不入,於是悉委之葉。夫果出於葉也?」
  • 王暉:漢字讀音因時而變很正常
    這些字詞的拼音被改了!》的文章,引發社交網絡熱議。文章所議讀音改變不是簡單的一類,概括而言,包括四種:一是教科書古詩詞中的舊讀音(如衰、斜);二是1985年公布的《普通話異讀詞審音表》(以下簡稱《審音表》)中的讀音(如確鑿);三是尚未公布的2016年《審音表(徵求意見稿)》中的讀音(如粳米);四是辭書中的新注音(如拜拜)。
  • 漢字的讀音要不要改?我總結出了五大觀點,請大家對號入座
    「對保留古音的漢字讀音隨意更改,不但直接破壞了古詩詞的韻律韻味,而且讓人難以理解其中的含義!」 「可以新增加讀音,比如『拜』增加注音bái,這個可以接受!但是不要去改,特別是古文古詩詞裡的讀音。」
  • 教育部回應:古詩改讀音未過審議,眾人呼籲把原讀音傳給下一代
    無論從哪一點上來說,小徐老師都不支持古詩詞改音改字,理由如下:一、古詩詞改音後不符合古詩優美的合平仄壓韻律的詩詞規則。二、古詩詞改音後,不符合古今異義字的變化規律,不能表達詞類活用的涵義,這給理解古詩文又增加了一層難度。古字讀音和今字讀音不同,一般也代表著意義上的不同,比如「一騎(qí)紅塵妃子笑」,此處的「騎」古音讀「ji」四聲,古義「一人一馬才稱為騎ji'」,例如「十萬鐵騎(ji)」的意思是擁有騎馬打仗的兵十萬,戰馬也有十萬。
  • 古詩詞讀音究竟怎麼定?
    這些字詞的拼音被改了!》的文章,對古詩詞教學中「鄉音無改鬢毛衰」的「衰」(讀「shuāi」還是「cuī」)、「一騎紅塵妃子笑」的「騎」(讀「qí」還是「jì」)、「遠上寒山石徑斜」的「斜」(讀「xié」還是「xiá」)等讀音問題進行討論,引發公眾熱議。「普通話異讀詞審音」這樣一個專業的概念隨之躍入了公眾的視野。現代漢語的讀音規範究竟是如何制定的?對群眾口頭表達中存在不同讀音的詞,為什麼要進行審定?
  • 部分易讀錯字要改音?舊聞!教育部門回應來了
    近日,一篇關於「這些字詞的拼音被改了」的文章刷爆網絡,「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shuāi)。」有網友提出疑問:背了多年的古詩詞讀音真的變了?讀錯的人多了,就成了對的?有專家表示,語言的發展本就是約定俗成的開放的過程,但是音的改動,要分清哪些是詞典承認了的,哪些是尚在醞釀或要求中的,哪些是出於諧韻的需要臨時變讀的。
  • 新華字典取消六(lu)安讀音暴露文化短板 古地名讀音應儘可能保留尊重
    隨後,這位主播發微博回應稱,播音要以最新的字典為準,在最新版的《新華字典》上,六隻有liu一個讀音。但是,六(lu)作為地名的發音,在之前的字典中一直都是存在的。你現在通過電腦輸入法打字,系統都會告訴你這個詞讀「六(lu)安」。據考證,直到《新華字典》最近的兩次修訂,才取消了這個音,統一讀成liù 。而在其他一些工具書和民政部公布的地名錄中,權威的讀法還是六(lu)安。
  • 爭議焦點:古詩詞讀音應照顧文學欣賞習慣
    這些字詞的拼音被改了!》刷屏社交網絡,文中列舉一大串讀音改變的例子,並寫到,「不少網友查字典發現,許多讀書時期的『規範讀音』現如今竟悄悄變成『錯誤讀音』;經常讀錯的字音,現在已經成為了對的。」這篇文章迅速登上微博熱搜,網友紛紛驚呼「上了個假學」。澄清:這是個徵求意見稿,還沒定!
  • 部分字詞改拼音 專家:讀音不要一刀切!
    也有人質疑,更改古詩詞中字詞讀音,破壞了韻律和意境,得不償失。也有資深語文老師接受採訪時稱,應捍衛漢語純潔性,「不贊成根據大眾口味更改讀音」。「我覺得這是一個舊聞,個別字詞拼音的變化早就在教材裡邊體現了,還有《現代漢語詞典》裡面也早就有了,現在把它翻出來,大家覺得有點奇怪吧。」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研究所教授王暉2月19日告訴澎湃新聞。
  • 這些字音讀法改了?
    由於編輯截稿時,異讀詞審音表尚未正式定稿,2016年9月修訂的第七版《現代漢語詞典》使用的還是之前的發音標準。有網友推測,新版《普通話異讀詞審音表》之所以在公開徵求意見兩年多後尚未正式公布,正是考慮到法定標準的慎重性。古詩詞的讀音改了,不押韻了?
  • 古詩詞讀音究竟怎麼定 語言學家:審音並不涉及文言詞古詩詞
    這些字詞的拼音被改了!》的文章,對古詩詞教學中「鄉音無改鬢毛衰」的「衰」(讀「shuāi」還是「cuī」)、「一騎紅塵妃子笑」的「騎」(讀「qí」還是「jì」)、「遠上寒山石徑斜」的「斜」(讀「xié」還是「xiá」)等讀音問題進行討論,引發公眾熱議。「普通話異讀詞審音」這樣一個專業的概念隨之躍入了公眾的視野。現代漢語的讀音規範究竟是如何制定的?對群眾口頭表達中存在不同讀音的詞,為什麼要進行審定?
  • 《這些字詞的拼音被改了》刷屏 漢語詞典編纂方:部分讀音並未改
    18日,一篇名為《這些字詞的拼音被改了》的文章在社交媒體刷屏,「鄉音無改鬢毛衰(shuāi)」、「一騎(qí)紅塵妃子笑」、 「遠上寒山石徑斜(xié)」,曾經費勁記住的讀音發生變化,引發網友熱議。該網友發出後立即引發熱議,有網友表示,古詩文讀音都是押韻的,如此更改之後,古詩文失去了原先的韻腳。北青報記者注意到,該網文實則是去年的一則舊聞,文中提到,2016年國家語委對我國第三次普通話審音後修訂的《普通話異讀詞審音表》公開徵求意見,其中,粳jīng擬改為粳gēng,「血」由過去一般書面語讀四聲「xuè」擬改為統讀書面語三聲「xuě」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