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在完成每天8小時的工作後常常需要加班,其實現在的孩子們也是如此,在完成了學校的學習後還需要上各種興趣班。有的孩子周末變成了單休,有的孩子周六日甚至都被興趣班排滿了。但說是興趣班,很多孩子卻是被家長逼著去上的。
現在誰家的孩子還沒有上個興趣班呢,少則一兩個,多則三四個甚至五六個。前不久就有一位寶媽在網上曬出了自己孩子周末興趣班的行程,原本是想表現自己對孩子培養的重視,沒想到卻遭到了網友們的吐槽。
原來寶媽曬出的這張行程表實在是太滿了。周六上午孩子要上英語口語班和美術課,下午有鋼琴課,周日上午有圍棋課和芭蕾課,下午還要上溜冰課。每節課至少都是一個小時,加上中間的路程,孩子的周末基本沒什麼休息時間。
寶媽配文道:"一周六節的興趣課,都是為了孩子的成長,但孩子好像越來越牴觸了,我比孩子還積極,論當媽的自覺性。"
沒想到網友們卻不買帳,紛紛開啟了吐槽模式,而且可以說是一針見血。
"為啥你比孩子積極?因為坐在那裡上課的,回家完成作業的不是你啊!"
"說實話,報這麼多班真的有必要嗎?周末跟趕場子似的。"
"孩子基本沒什麼休息時間了,這不牴觸才怪了呢吧?"
"這孩子的行程比我還滿,周末雙休的我都不好意思了。"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這位寶媽沉醉在了興趣班的多和時間的滿上,卻沒有想過孩子的感受和上課的效果。這樣的興趣班,真的能讓孩子受益益多少呢?事實上,很多孩子對於興趣班不但沒有興趣,還很牴觸。
孩子本身對學習的東西不感興趣
說是興趣班,但孩子學的那麼多個興趣班裡,真的是自己感興趣想學的恐怕非常少,很多都是家長替孩子選的。比如家長對這個課的內容比較感興趣,家長看見很多孩子都在學這個,或者是認為這個興趣班有利於孩子升學等。這樣的興趣班對於孩子來說吸引力實在是有限,而家長的熱情這時候更成為了一種逼迫。
報了太多的興趣班
成年人的"996"也才是一周上6天的班,有的孩子時間安排得比"996"還滿,周末兩天都被各種各樣的興趣班佔用了。在這樣的高強度學習狀態下,孩子就算是原本對興趣班的內容挺有好感的,之後也會因為疲憊和無聊而感到厭煩。物極必反,這對於孩子的興趣班來說也是一樣。
學習和興趣班的任務過重
學校的老師會留作業,興趣班的老師也會留作業,孩子要麼在上學上興趣班,要麼在完成作業,基本沒有了童年應有的快樂時光。而且興趣班大多是周末開課,佔用了孩子原本的休息時間,孩子有牴觸情緒太正常不過了。
不管是以上哪個原因,究其根本還是興趣班最後給孩子的感受是負擔大於快樂體驗。因此,在興趣班上,家長也要學著給孩子減負。除了報班適度以外,如果報興趣班時跟了不好的機構或者老師,那麼孩子也會深受其害。
不知名的小機構
孩子的興趣班市場廣闊,門檻也比較模糊,因此,市面上有很多不知名的小機構。這些小機構看起來環境就比較差不說,有的根本就沒有相關的資質和能力,管理相當混亂。把孩子送進這樣的興趣培訓機構,不可預見性實在太多了。
大班統一上課的興趣班
有的機構即便很正規,名頭也挺大,但是為了多掙錢,會選擇大班集體授課的上課形式。興趣班學內容比較特殊,隨時可能需要老師的指點,大班授課和小班授課以及單人授課的效果可能差很多。
出過問題的機構
除了以上兩種情況,家長們還要多留一個心眼,在報班之前先打聽打聽,搜索搜索,這個機構之前是否出過問題。不管是安全問題,還是收費退費問題,又或者師資力量和教學效果的問題,但凡有一種一個,家長們都別報,否則很可能就是把孩子推進了火坑。
現在的興趣班確實有些變了味,被賦予了很多附加價值。但在整個社會風氣和孩子們的成長環境下,這也是無可避免的。家長們能做的就是守住本心,別給孩子報一大堆興趣班,給孩子太大壓力,同時挑選真正合適孩子的興趣班和機構。大家認為給孩子報興趣班還需要注意些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