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成績好不好,看父母

2020-08-27 Innersgrow

生孩子難,養孩子更難,尤其是在孩子漫長的教育階段。供孩子上好的學校,給孩子報各種培訓班,生怕沒「盡到為人父母的責任」。其實,父母做好以下三點,就可幫助孩子在學習上取得好成績。


一般父母在孩子教育中可以做以下三點:第一,大力支持子女受教育;第二,創造良好的家庭學習環境;第三,輔導孩子的家庭作業。這三點似乎聽起來每個家長都在做,有些家長還是一把鼻涕一把淚的在做。但是,為什麼有些孩子的學習還是不理想?盡請聽我一一道來!


大力支持子女受教育

根據羅納德·弗格森的一項研究表明,幾乎一半孩子在學校的成績主要是因為校外因素,包括父母的支持。孩子最重要的支持來自於父母。這種支持不僅包括送孩子去學校,讓孩子在課外時間得到充分的休息,保證孩子充足的營養和均衡的飲食,還包括給他們設立合理的期望值。做好所有這些事並非易事。以下是父母如何支持子女教育的一些建議:

✎ 保持對學校的積極態度

家長需要在孩子面前對學校表現出積極的態度。即使以前是「學渣」也要在孩子面前把學校誇成花。這樣會讓孩子對於學校的態度更正向。即使孩子在學校裡經歷了一些不愉快的事情,也需要小心翼翼地去處理孩子的負面情緒。有些家長可能因為孩子在學校受了一些委屈,就會跟孩子一起數落學校的不是。這種行為會讓孩子對學校產生厭惡感,從而影響孩子對學校的正向態度,慢慢形成厭學的情緒。所以,父母在孩子面前始終要表現出對學校的積極態度。


教育優先權

父母要把孩子的教育放在首位,而不是其他的興趣愛好。總體來講,中國的家長在這一方面比其他國家的家長稱職。但是,當下中國教育有一特色很讓外國家長感到驚奇,那就是五花八門的補習班和興趣班。這裡不反對家長給孩子報班,但是家長需要清楚的知道孩子對於些班的想法,考量這些班對孩子的教育是不是真的有益。所以,報班需謹慎。


榜樣作用

父母除了鼓勵孩子努力學習之外,需要給孩子樹立學習的榜樣。在現今網絡時代,很多家長的態度是把孩子支去學習,自己卻在空餘時間不停地刷著手機、玩著遊戲。父母的榜樣作用對於孩子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態度至關重要。所以,親愛的家長們有空的時候,放下手機跟你的孩子一起閱讀或是分享學習的樂趣吧。


參與孩子學校活動

研究表明,學生的成績和高自尊成正比。也就是說自尊心高的孩子成績更理想。孩子自尊心的樹立跟父母參與孩子學校的活動相關。父母經常參加孩子學校活動,可以激勵孩子在學校的表現。父母的這種行為是向孩子表明學校很重要。


溝通

家長不僅需要在平時與孩子保持良好的正向溝通,更需要跟學校老師保持積極的溝通。這樣隨時可以了解孩子的情況。



創建良好的家庭學習環境

家是孩子一生是最重要的地方,也是孩子學習的主要地方之一。所以,家長需要在家裡給孩子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

✎ 閱讀,閱讀,閱讀

閱讀是父母可以為孩子的教育所能做的最重要的事情之一。閱讀可以是父母讀給孩子聽或者讓已經認字的孩子讀給自己聽。父母除了鼓勵孩子多看書之外,自己也需要做出榜樣,抽點時間看看書。這樣才能讓孩子耳濡目染,讓閱讀成為他們的習慣。父母也可以有更多的語言跟孩子交流,形成良性循環。

給孩子設立期望

鼓勵父母給孩子的行為和學習設立高期望,讓孩子養成目標感。但是需要以鼓勵和表揚的形式幫助孩子實現目標。

表揚和鼓勵

表揚和鼓勵是正面管教的核心。父母給予孩子表揚和鼓勵可以讓孩子樹立信心,提高孩子想要取得好成績的心理動機。

強調努力

父母需要強調孩子的努力和努力之後取得的成績,而不是先天的東西,比如聰明,漂亮。強調先天的東西會讓孩子把重點放在不需要努力的「先天」上。既然不用努力也可得之,那又何須去努力呢?!所以,家長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給孩子種下「努力」的種子。

控制電視或電子產品的使用

父母需要控制孩子觀看的電視節目或是電子產品上的娛樂時間。有些父母沒有選擇性地讓孩子觀看電視或是玩電子遊戲,是為了讓孩子有事情幹。這樣孩子就不會妨礙自己的事情或是佔用自己的時間。電視或是電子產品的節目對孩子的影響很大。所以,父母需要給孩子選擇有助於他們成長的正能量的節目。

傾聽

孩子放學以後都會有對父母有講述的欲望。父母是他們最好的傾述者。所以對於父母來說,需要鼓勵孩子的這種行為,樂於讓他們跟你分享他們這一天在學校的點滴,並用理解和鼓勵作為回應。

加強素質教育

在休息日,家長可以帶孩子參觀博物館、公園或是劇院來提高孩子的藝術情趣。跟父母一起邊玩邊學的這些活動是孩子最愉快和最重要的學習經歷。

監督成績

家長需要隨時了解孩子的成績。對於孩子的成績給予積極的表揚,對於不太理想的成績也需要給予積極的回應,並提出你的期望。另外,需要跟孩子一起討論怎麼達到期望,父母自己會怎麼做。


輔導孩子家庭作業

很多家長都有親身體會,孩子的成績有時候僅僅在學校上課還不夠。再好的任課老師也不可能讓所有孩子跟著他們的節奏學習。所以,課後給孩子在學習上的支持非常重要,尤其是父母的支持,包括家庭作業的輔導上。有些家庭也會請家庭教師幫孩子提高成績。但是家長們請記住,父母的支持和幫助永遠大於其他人。

提供一個安靜的學習空間

孩子回家以後的學習環境很重要,需要一個安靜、有序的空間,遠離電視或是電子產品的幹擾。

獎勵進步

當孩子取得進步時,父母應該慷慨地表揚和獎勵孩子的努力和成績,讓孩子知道這種成就對於他自己和父母都很重要。

✎ 討論家庭作業

父母需要每天抽一點時間跟和孩子討論和檢查他們的家庭作業,以確保作業的完成情況,並跟孩子一起溫習一下作業的相關問題。(好溫馨的場面那)但是家長切記,不可替孩子寫作業。

✎ 制定時間表

父母可以跟孩子一起制定家庭作業的時間表。這樣可以預防和改進孩子的拖延症。對於那些還不能主動控制時間的孩子,父母還可以幫助孩子將家庭作業分解為更小的任務,讓孩子在形成短時間內的專注學習的習慣,同時培養他們做長期計劃的能力。

如果,父母能逐條做好以上幾點,孩子不優秀都難!

相關焦點

  • 李玫瑾:孩子的學習成績好不好,從眼神就能看出來
    李玫瑾教授說:"孩子的學習成績好不好,從眼神就能看出來。注意力集中的孩子,眼神不會亂飄,上課就盯著黑板看;而有的孩子反過來,更喜歡與人有眼神交流,上課就盯著老師的穿著打扮,他的注意力不在老師的黑板上,學習成績大多不好。"其實這也說明了一些問題,很多孩子的成績不好,和智力無關。成績好壞的決定因素,不是智力而是注意力。一個孩子再聰明,心思不在學習上,成績自然就好不了。
  • 李玫瑾:成績好的孩子多半不愛吭氣,成績不好的孩子更加能說會道
    有許多老師根據自己多年的教學得出經驗,認為那些老老實實的孩子一般學習成績都比較好,不要感覺這些孩子看上去呆呆的,可是卻能夠擁有著更好的接受能力。記得之前看過李玫瑾教授的一個講座,她曾經也說過,孩子的專注力其實並不僅僅在於智力,主要就在於成績好的孩子,往往不喜歡吭聲,而成績不好的孩子反而更能說會道。這是因為,不愛說話的小孩,他們的專注力更強,之所以不願意說話,是因為他們的注意力在某件事情上,而且不易受到外界的幹擾。但是那些能說會道的小孩,專注力往往差一點,所以成績多半也不好。
  • 孩子的學習成績好不好,看這4點就夠了!(老師轉給家長)
    文:逗號在孩子求學的路上,幾乎都有家長的身影。為人父母,都希望孩子成績優異,將來考個好大學。而孩子成績好不好,最直觀的方法是看分數和排名。其實,除了分數和排名,要想提前知道孩子成績好不好,看以下這四點就夠了。一、看他的書桌俗話說:物似主人形。
  • 父母只看成績 孩子便要痛苦
    一些家長評判一個孩子好不好,只從成績的高低來判定,如果這個孩子成績好便能獲得讚賞,有時會在自己孩子面前,對自己的孩子說「看看人家的考的成績,在看看你考的成績」。殊不知這句話已經打擊了孩子的內心,經常表現出這樣的話語和行為狀態,會讓孩子的自信心受到很大的打擊,變得不再自信。
  • 孩子成績好不好,取決於父母是坐在沙發上,還是坐在書桌旁
    文:蜉蝣每個家長,都希望孩子能學習優秀,每次考試能取得一個好成績。但是卻很少有家長明白,好成績的背後,不僅需要老師的認真負責,孩子努力學習,也離不開家長奮力託舉。1、好成績不止靠老師,更要靠家長近些年,家長群裡的矛盾越來越尖銳,每次老師布置一些需要家長和孩子共同完成的作業時,或者要求家長輔助孩子完成作業時,有些家長就怨氣非常大:「什麼都讓家長幹,還要老師幹嘛
  • 孩子成績不好,經常與父母頂嘴,家長要給孩子一定的「自由空間」
    孩子成績不好,經常與父母頂嘴,家長要給孩子一定的「自由空間」相信很多的家長都有相同的經歷,孩子的成績在自己的班級裡並不是很好,但是有時候說他們兩句,孩子又開始頂嘴,這就反映出了一定的現象,這就反映出了孩子內心所反映出來的不滿與不足,那麼孩子出現這樣的情況到底是因為什麼引起的呢?家長們遇到這樣的情況又應該怎麼辦呢?看完這個文章你就知道了。
  • 孩子的數學成績好不好,不是看智商,而是看家長能不能做好這一點
    可是物質生活的改善並沒有對他們的思想觀念產生很大的變化,對於孩子的教育,他們壓根兒不管,孩子都好幾歲了,話還說不清楚。別人家的孩子三五歲都可以數數了,他們家的寶寶直到上幼兒園才開始有了一定的算數能力,學習上落了別人好大一截,以至於考試的成績總是不理想。
  • 孩子的學習成績好不好,看他的書桌一目了然!
    影響孩子學習成績的因素有很多,孩子的學習習慣、興趣愛好、飲食作息都是影響因素。孩子的學習成績好不好,看他的書桌一目了然!一起來看看吧!1、孩子成績的好壞,與書桌的整潔度有關從孩子書桌的整潔度可以看出孩子成績的好壞,一般來說成績好的孩子會把書桌整理得井井有條,不會雜亂無章。這些孩子做事具有計劃性,能夠合理地安排學習時間,學習效率高,學習用品清楚地知道放在什麼位置,不會出現找不到試卷的情況。
  • 孩子成績好不好,看他的課桌就知道
    同時,到了初中,學生的知識變多了,需要經常梳理,這時候腦子也好似一個課桌,學生需要有一個好的習慣,把知識梳理好。養成物品的歸類,可以讓學生培養出對於知識歸類的能力,這種能力對於初中段的學生來說,非常重要。另外,善於整理書包、課桌和自己物品的學生,責任感肯定是強的,他們做事也是很認真嚴謹的。
  • 孩子成績不好,父母首先要做的不是打罵孩子,而是學會控制情緒
    小時候,我沒有上過幼兒園,父母也沒有早教的想法,所以我在上小學之前一直都是純散養的。在現在孩子眼裡,我這樣的幼年生活是讓他們羨慕的吧。在沒上學之前,我的確生活得很開心。可是上學之後我的日子就沒那麼好過了,我甚至覺得自己很笨,啥也不懂,學也學不會那種。
  • 你只知道孩子成績不好,但未必知道作為父母做錯了什麼
    而報警的理由竟然是12歲的孩子不好好做作業,媽媽在電話裡同警方說家裡的小孩不寫作業,讓警方帶走,自己不想要這個孩子,管不了。隨後民警讓這位媽媽帶孩子到派出所進行調解。看來,「作業」的罪名可真不小,氣得媽媽都報警稱自己的孩子不要了。但是小孩子成績不好,讓「作業」背這個鍋真的委屈它了。
  • 致家長:孩子成績好不好,取決於父母是坐在沙發上,還是坐在書桌旁
    每個家長,都希望孩子能學習優秀,每次考試能取得一個好成績。但是卻很少有家長明白,好成績的背後,不僅需要老師的認真負責,孩子的努力學習,也離不開家長的奮力託舉。真正的教育,從來不是把孩子送進學校,託付給老師就完事了,再好的學校也無法代替家庭,再優秀的老師也無法取代家長。家庭教育發揮重要作用,學校教育才可以起到更大的作用。
  • 孩子學習成績不好,玩具強行送人,家裡電視被砸,這對父母的做法讓我...
    這個月是開學季,很多孩子結束了美好的假期,開始了慢慢長徵的學習路。我們家四樓上的一位鄰居的做法,讓我驚呆了。起因是這樣的,因為上學期我們家四樓鄰居家的小寶學習成績不好。這不正值開學季,鄰居說,小寶開學上一年級了。本來學習成績就不好,就讓小寶的奶奶私下背著孩子把玩具送人。
  • 父母,請給成績不好的孩子一條活路
    ①現在大家關注的都是成績好的孩子,誰家的考上了清華北大,誰家的考上了武大復旦,極少有人關心那些成績不那麼好的,勉強上個大專或者讀個名不見經傳的二本,他們是被遺忘的孩子……前幾天跟弟弟打電話問侄兒怎麼樣,準備去讀哪個學校?弟弟氣急敗壞回答我:「能怎麼樣?就考了那麼一點分,我都想一腳踹死他!」
  • 成績不好?每一個別人家孩子背後,都有一個別人家父母
    成績不好?每一個」別人家孩子」背後,都有一個」別人家父母「我在後臺接到很多家長的留言,很多孩子,都是基礎不好、有少部分甚至不及格,一般家長能做的就是:報線上、線下補課班、買學習機等等。家長該發不該發的脾氣也發了,該講的道理也講了,該花的錢也花了,軟硬兼施、使盡渾身解數,不僅孩子學習成績沒提高,甚至在態度上也對父母的各種行動見怪不怪,兵來將擋水來土囤,要麼臨危不懼,要麼無動於衷。做父母的常常錢累,心更累!
  • 中國父母的四大幻覺,難怪教育不好孩子
    ,有多招老師還有同學的喜歡,只要成績不好,就不是好學生,只有成績好,才是好學生。有些孩子腦子就是比較笨,學同樣的知識就是比別的同學,慢半拍,但是孩子只要認真聽講,遵守課堂紀律,依然是好學生。其實好學生怎麼定義完全看家長,當然學知識、考取好的成績是孩子上學的最主要原因,但是除此之外,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和抗壓能力等等都是需要在學校磨練的,這些能力的重要性也不比成績差到哪去,所以不要總是認為孩子學習不好就什麼都不好,孩子還是一個好學生。
  • 孩子成績不好?父母一定要學習下世界冠軍維茨金的"漸進理論"
    前幾天,去參加親戚的喜宴,拖兒帶女,席間自然少不了關於孩子的話題。談起學習,表姐不禁感嘆:還是你們當老師的好,遺傳的聰明,看你家奧奧成績優秀還懂事。我們家冉冉就不行了,我和你姐夫上學的時候成績都不好,生了個他,活脫脫一個混世魔王,成績差不說,還天天只會氣我,要不是我生的,真是一眼都不想多看。旁邊的冉冉從手機上抬起頭,滿不在乎地看了表姐一眼,似乎在說:都是遺傳能怪我,哼!不只是親戚,這樣的話我曾多次在鄰居和家長的嘴裡聽到。
  • 「成績好壞,看父母」:成績好的孩子,父母常做3件事
    一個孩子的未來會發展成什麼樣,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父母的啟蒙教育。如果父母教育得好了,甚至能讓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懂得自我糾正身上的一些不良習慣。這樣一來,父母就能少操很多心了。因此,今天與大家分享李玫瑾教授的三條建議,幫助孩子發掘「成績好」的潛質。
  • 孩子成績好不好,看橡皮擦就懂了!班主任:5種形態判斷錯不了
    文字/梅媽編輯/梅媽孩子的學習成績是父母和老師操心的重點,尤其是小學階段,這時候是所有知識打基礎的關鍵時期,而且學習難度不高,可以有很多時間來培養好的學習習慣。假如孩子在小學的時候學習習慣非常差,經常走神不認真,那麼孩子上了初中高中學習就會非常吃力,甚至會經常不及格,將來升學考試和高考就難了。
  • 「成績好壞,看父母」:成績好的孩子,父母常做3件事
    十年寒窗,金榜題名,幾乎是所有父母對兒女的期望。《增廣賢文》中也說:「龍生龍子,虎生虎兒。」同樣的學習環境、同樣的老師與教材,每個孩子的分數卻有高低之分。如果父母教育得好了,甚至能讓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懂得自我糾正身上的一些不良習慣。這樣一來,父母就能少操很多心了。因此,今天與大家分享育兒專家的三條建議,幫助孩子發掘「成績好」的潛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