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績好壞,看父母」:成績好的孩子,父母常做3件事

2020-09-05 非漁非樵

《增廣賢文》說:「一舉首登龍虎榜,十年身到鳳凰池。」

十年寒窗,金榜題名,幾乎是所有父母對兒女的期望。

《增廣賢文》中也說:「龍生龍子,虎生虎兒。」

同樣的學習環境、同樣的老師與教材,每個孩子的分數卻有高低之分。究其原因,除了與個人的努力程度有關之外,與家庭教育也有著莫大的關係。

一個孩子的未來會發展成什麼樣,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父母的啟蒙教育。

如果父母教育得好了,甚至能讓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懂得自我糾正身上的一些不良習慣。這樣一來,父母就能少操很多心了。

因此,今天與大家分享育兒專家的三條建議,幫助孩子發掘「成績好」的潛質。

從認真寫好每一個字開始

《道德經》中講:「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很多人都聽過「細節決定成敗」這句話,雖然這句話有些誇大的嫌疑,但也的確有一定的道理。

尤其是對於小孩來說,他們充滿了好奇和激情,總是活力滿滿。如果想讓他們安安心心地坐下來學習,那簡直難上加難。

而這個問題的解決辦法就是:讓他們認認真真地寫好每一個字。

眾所周知,練習書法可以修身養性、啟迪智慧、培養一個人手腦並用的能力。縱觀生活中那些長期學習書法的人,大多都是不浮躁、有耐心、辦事較為穩妥的人。

孩子在學習過程中,難免會遇到一些困難,年幼的他們遇到這些困難,就會心煩意亂、對學習產生排斥。而一個能夠認認真真、一筆一划寫好每一個字的孩子,則可以擁有更加強大的心理素質。

培養一個每天堅持的小習慣

成年人工作那麼辛苦,為什麼還會每天風雨無阻地去上班?是因為每個月能有收入、能獲得晉升的機會、有顯而易見的好處。

而小孩為什麼不願意努力學習?主要原因就在於他們不會突然知道——讀書到底能給自己帶來多大的好處。那麼,作為父母,就可以採取迂迴的方式,讓他們享受堅持一件事情所帶來的好處。

比如:每天培養他們閱讀的習慣,久而久之,他跟小朋友聊天都會擁有許多「談資」,這就能反過來刺激他們繼續深入閱讀;

再比如:不管孩子想做什麼、想要什麼,哪怕是想看電視或者想要一個玩具,父母都要儘可能地讓他們先完成其他事情,再滿足他們的需求。

這樣,就能在日積月累中,培養他們「先付出再享受」的信念和意識。

遠離各種手機軟體

在如今的社會,成年人一刷短視頻就會停不下來,更何況是自律意識淡薄的孩子?

市場上的很多手機軟體,是經過大數據分析來傳送信息給用戶的。你越喜歡什麼,手機軟體就越會把你感興趣的內容推薦給你,這就是很多人離不開某些手機軟體的原因。

對於小孩子來說,絕大多數手機軟體都是毫無意義的。如果實在想讓孩子放鬆一下大腦,哪怕陪著孩子看一會兒電視,都比玩手機、平板電腦等電子產品要好得多。

結語

古代思想家荀子曾說:「材性知能,君子小人一也。」就是說,在資質、本性、智慧、才能等方面,絕大多數人都是差不多的。

人與人之間,之所以會有那麼大的差距,絕大部分時候是取決於後天的培養和習慣的養成。

哪怕是上古時期的堯、舜這樣的賢能君王,都不是一生下來就具備了當聖賢的條件,而是通過整治身心、糾正惡習之後才成了大有作為的人。

《勸學》有云:「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就算是一株毛竹,在生長得挺拔秀麗之前,尚且經過了長期、持續地紮根,更何況是人呢?

相關焦點

  • 「成績好壞,看父母」:成績好的孩子,父母常做3件事
    一個孩子的未來會發展成什麼樣,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父母的啟蒙教育。如果父母教育得好了,甚至能讓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懂得自我糾正身上的一些不良習慣。這樣一來,父母就能少操很多心了。因此,今天與大家分享李玫瑾教授的三條建議,幫助孩子發掘「成績好」的潛質。
  • 孩子成績好不好,看父母
    生孩子難,養孩子更難,尤其是在孩子漫長的教育階段。供孩子上好的學校,給孩子報各種培訓班,生怕沒「盡到為人父母的責任」。其實,父母做好以下三點,就可幫助孩子在學習上取得好成績。一般父母在孩子教育中可以做以下三點:第一,大力支持子女受教育;第二,創造良好的家庭學習環境;第三,輔導孩子的家庭作業。這三點似乎聽起來每個家長都在做,有些家長還是一把鼻涕一把淚的在做。
  • 這幾件事父母常做!卻比打罵孩子更嚴重
    考好了是應該的,爸爸媽媽可以帶你去隔壁市轉轉,出國不可能。」你能想像嗎?第一句話和第二句話出自同一個家長,給了孩子希望又讓孩子失望,這樣的事你做過嗎?嚴管孩子交友隨著孩子漸漸長大,他們會主動去結交自己喜歡的朋友,也非常願意擁有除了父母以外的其他能真心傾聽他的人,相信所有父母也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身邊能有好友常伴左右。
  • 父母一定要重視3件事,孩子才會成績好,看看你做到了嗎?
    很多家長往往特別關注孩子的知識學習,而忽略了成績背後的問題。其實有些孩子成績不好並不是因為智商,而是由於「不良經驗」的影響。孩子的知識系統不僅僅來源於學校學習的常識,更重要的是自身經驗的積累。家庭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孩子的未來,家長一定要幫助孩子改變不良經驗!父母一定要重視3件事,孩子才會成績好,看看你做到了嗎?
  • 「孩子很努力,成績卻很差」:父母弄懂這3件事,高分自然來
    很多人在上學時代,都聽過這句話:「同樣的學習時間、同樣的老師、同樣的教材,怎麼成績差距就那麼大呢?」如今,聽過這句話的人,很多都已經當了父母,也同樣產生了這個疑問:同樣的學習條件,為什麼自己家孩子的成績,總是不如別人家的孩子呢?
  • 怎麼看父母常說的「不要跟人家比吃穿,要比就比成績。」?
    我小的時候家境不很寬裕,父母都是老師,靠工資供養我們兄妹4人。父母也常說:「不要跟人家比吃穿,要比就比成績。」這句話,從字面上理解是正確的,也能從中體會到家長的用心,希望孩子好好學習,不要養成比吃穿的壞習慣,依稀記得當時也不喜歡聽。依我多年的教育教學經歷,結合自己教育孩子的一些思考,針對如何理解這句話,我認為家長應該引導孩子正確理解」比吃穿「和」比成績「的意義。
  • 考試考砸了,孩子態度vs父母大招,互相傷害!做對3件事成績猛漲
    2反開導父母的:當父母批評孩子成績不夠好時,還沒說上兩句,反被孩子「教育一番」:一次小小的考試代表不了什麼,學習的路很長,不要這麼在意這些得失。父母的內心戲:好像說得挺有道理。3「佛」系型:發現沒有,有批家長叫「佛系育兒」,隨之帶出來的孩子也變成了「佛系上學」。
  • 李玫瑾直言:孩子專注力和成績不好,因為父母每天都在做這5件事
    你會為孩子的專注力而感到煩惱嗎?自律首先表現在能不能心無旁騖,為所做之事盡職盡責,並保持足夠的專注。專注力對孩子的學習成績和效率有很大的影響,但有些時候家長對孩子管教太嚴,經常做一些有損孩子專注力的事情。針對這一問題,育兒專家李玫瑾教授曾經在一個講座中提到:孩子不夠專注,主要是因為家長每天都在做這五件事。
  • 父母只看成績 孩子便要痛苦
    一些家長評判一個孩子好不好,只從成績的高低來判定,如果這個孩子成績好便能獲得讚賞,有時會在自己孩子面前,對自己的孩子說「看看人家的考的成績,在看看你考的成績」。殊不知這句話已經打擊了孩子的內心,經常表現出這樣的話語和行為狀態,會讓孩子的自信心受到很大的打擊,變得不再自信。
  • 哈佛大學發現,好父母讓孩子從小就做這件事!
    你替孩子走的路,到最後都成了他踩的坑。2我有個朋友一直定居美國,對於孩子做家務這件事她十分看重,現在她的女兒已經完全可以自己動手處理自己的事情,雖然她只有5歲。我曾經十分困惑她是怎麼做到不僅讓年僅5歲的女兒能輕鬆處理好自己份內的事情,還可以欣喜若然的幫助別人做家務。朋友對我的困惑表示愕然:這很奇怪嗎,她已經5歲了。
  • 父母做的這6件事,會讓孩子感覺到無助和害怕,父母一定要注意
    但事實這種觀念卻導致我們與孩子之間的隔閡越來越大,與孩子的距離越來越遠。我們做父母的正在做無數令孩子感到害怕的事情,正在親手把孩子推離自己。孩子害怕父母做的6件事,很多父母都在做,快來看看你中了幾條。孩子交朋友的原則很單純,玩的來、有共同語言就是好朋友,有些父母會以成績的好壞來判定是否可以交朋友,在孩子把朋友帶回家時,指責孩子交亂七八糟的朋友,會把孩子的成績帶壞。孩子把朋友帶回家,他們的本意是想父母認可自己的朋友,是在給父母機會了解自己的生活和交際,請父母一定要歡迎和接受孩子的朋友。即使孩子交錯了朋友,父母也不要當面給臉色,事後再慢慢引導孩子。
  • 開學第一個月,父母做對這3件事,孩子更優秀
    要知道,一個孩子的優秀,不僅得益於老師的澆灌,更浸透著父母的汗水。開學第一個月,是為整個學期打下堅實基礎的關鍵期,父母做對這3件事,孩子更優秀!人培養了自己的習慣,又逐漸被這種習慣所改變,這就是習慣的力量,好的和不好的都同樣如此。新學期,家長對孩子的期望大都是希望孩子能取得一個好成績。但是,要想孩子取得好成績,不僅僅是讓孩子是叮囑孩子上課聽講,下課完成作業就能實現的。真正能讓孩子在學習上乘風破浪的是好的學習習慣,先有好成績,再有好習慣。
  • 內心強大的父母不會做的13件事
    有了孩子後,為人父母要麼內心越來越強大,要麼內心越來越脆弱。內心變得強大,是因為他們把所以遇到的孩子的挑戰,當作了學習的好機會,不斷成長了自己,所以,學會了愛,並懂得如何愛孩子。內心變得脆弱,是因為還沒有做好做父母的各種準備,就迎來了孩子的出生,各種育兒的困惑問題遲遲得不到解決,然後引發出各種其它的家庭矛盾和關係問題,屢屢受挫,內心逐漸變得脆弱和不堪一擊。
  • 父母常做的這件事,很可能已經傷害到孩子
    今天這篇文章我想和大家聊聊「為什麼現在孩子的事情,大部分卻變成了父母的事」。如今的父母參與孩子教育的程度越來越高,但其背後卻有很多對學習漫不經心或不以為意的孩子,這到底是為什麼呢?我曾經聽班上一個男生很自豪地跟我說:「我媽一般叫我起床都要叫三次,第1次她讓我起床,我完全可以不用動,因為還有第2次,第2次我媽會說再不起來就遲到了,這時候我也可以不用動,因為還有第3次,第3次的時候,我媽就會發火說再不起床就要停我的生活費了,我就會起了,因為我媽真的會這樣做。」我都可以腦補那個畫面,這個學生的媽媽一定非常恨鐵不成鋼,也一定為孩子操碎了心。
  • 高考結束後,大部分學生都在傻傻等成績,聰明的孩子在做這3件事
    2020年的高考已經落下帷幕,對於高三學子來說,這麼多年的學習生涯也是如釋重負,完成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考試,很多人都在放鬆,每天吃喝玩樂等待成績,其實聰明的孩子已經開始做這3件事了,一起來看看吧!首先第一件事就是感謝父母,父母才是我們人生中最重要的人,他們培育了我們這麼多年,如果不知道報恩又有什麼用呢
  • 父母這三件事偷懶,會害苦了孩子|大慶市思凱樂高級中學
    即使再累,父母在這三件事上也不許偷懶但即使再累,父母在這三件事上也不許偷懶,否則無論對自己,還是對孩子,都弊大於利。一些父母唯成績論好壞,不關心孩子的學習過程,只要孩子沒考好,就是孩子不努力。,以此來替代他們不能常伴孩子左右的缺憾。
  • 中考成績出來後,家長千萬不要做這4件事
    但不管孩子考得怎麼樣,如果家長做了這4件事,不但不利於自家孩子的發展,還有可能為自己拉回許多仇恨值:1 詢問別人成績考試成績一出來,除了看自家孩子的,很多家長緊跟著做的就是詢問別人家孩子的成績。而很多家長卻恨不得樣樣超越別人,做永遠的王者。看到孩子成績稍微差些,就不分青紅皂白痛斥孩子。可哪個孩子願意甘居人後,成績好壞雖然靠能力,但與運氣也有一定的關係。特別是對於語文、道德與法治這些學科來說,有時理解稍有偏差,就可能全軍覆沒。差之毫厘就有可能謬以千裡,就以作文來說,一旦跑題,失去的分數是難以衡量的。
  • 孩子學習成績不好,玩具強行送人,家裡電視被砸,這對父母的做法讓我...
    這個月是開學季,很多孩子結束了美好的假期,開始了慢慢長徵的學習路。我們家四樓上的一位鄰居的做法,讓我驚呆了。起因是這樣的,因為上學期我們家四樓鄰居家的小寶學習成績不好。這不正值開學季,鄰居說,小寶開學上一年級了。本來學習成績就不好,就讓小寶的奶奶私下背著孩子把玩具送人。
  • 內心強大的父母,不會做這3件事
    但我和她說,父母不要用固定不變的思維模式去看待孩子的成長,而是要用發展的眼光,因為變化一直在,孩子的習慣亦是如此,更重要的是,父母的心理狀態直接影響著孩子的生活狀態。換句話說,父母的內心要強大起來,這樣才能培養出內心強大的孩子。在我看來,內心強大的父母,不會做這3件事。
  • 影響孩子成績好壞的根源竟然是
    今天這篇文章深刻剖析了孩子晚睡的危害和如何儘量不讓孩子晚睡。家長們利用假期,幫孩子養成規律作息的好習慣吧!一位家長朋友和小編說,她兒子放暑假後,經常玩到12點才睡覺,很擔心他開學以後生物鐘調整不過來,影響學習狀態。其實孩子晚睡,影響學習效率事小,傷害身體事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