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文解字》第137課:成語「犁庭掃穴」的「犁」是什麼意思?

2020-12-19 談藝錄

老辦法:答案放最前面:標題中的成語「犁庭掃穴」比喻徹底摧毀,犁是耕地的意思,它的詳細解釋,請看第四個字犁字解說中加粗段落。

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今天是第137課,講四個漢字,這四個漢字全部是《說文解字》「牛」部漢字,分別如下:

1、 犓 。讀chú。《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以芻莖養牛也。從牛芻,芻亦聲。《春秋國語》曰:『犓豢幾何。』」什麼是芻呢?我們前面在「艸」部已經學過,《說文》給的解釋是「刈艸也。象包束艸之形。」就是割草之後,綑紮起來,後來也指給牲畜吃的草料。因此犓的本義就是用草料餵牲畜(不僅是牛),如圖:

(用草料餵牛)

《春秋國語》曰:「犓豢幾何。」這一句,今本的《國語.楚語下》中,這一句話作「芻豢」,省略了牛旁,韋昭注說:「草養曰芻,谷養曰豢。」芻和豢在古人那裡分得是很清楚的。另外,《墨子.天志下》裡有一句:「霜露不時,天子必且犓豢其牛羊犬彘,潔為粢盛酒醴,以禱祠祈福於天。」大意是:霜露失時(就是時令不正常),這時天子必須要餵養牛羊狗豬,潔淨地整備粢盛(古代盛在祭器內以供祭祀的穀物)酒醴(酒和醴,也泛指各種酒),去向上天祭祀禱告求福。

本義之外,犓也用來泛指牛羊。比如 《墨子.非樂上》:「非以犓豢煎炙之味,以為不甘也。」這裡的犓和豢,指的是牛羊、豬狗本身,不是指的餵養過程。

犓的小篆寫法如圖:

(犓的小篆寫法)

2、<牛+夒>。讀rǎo。GBK字庫無此字,有些設備無法正常顯示,只能上圖說明:

(rǎo)

這個字要注意右邊夒(同「猱」,長臂猿的一種)字形與「夔」的區別。《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牛柔謹也。從牛夒聲。」本義就是牛柔馴。《廣韻.宵韻》稱「,牛馴'伏'(原文如此,不是『服』)」就是牛在馴服之後變得和善,順從。

(溫順的牛)

本義之外,字也可以直接用來表示和善、順從。《廣雅.釋詁一》稱:「,善也。」《玉篇.牛部》:「,從也。安也;又馴也。」

的小篆寫法如圖:

(的小篆寫法)

3、犕。讀bèi。《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易》曰:『犕牛乘馬。』從牛(備)聲。」許慎對這個字沒有直接解釋,只引用了《易經》一句話。段玉裁《說文解字注》稱:「此蓋與《革》部之『鞍』同義。鞍,車駕具也。故《玉篇》云:犕,服也。以鞍裝馬也。」給牛裝鞍,顯然不對,因此,犕的本義是套車,就是套牛車。犕字在《毛公鼎》有這個字,字形如圖:

(犕的字形演變)

你看,犕的金文的確像一頭牛拉著一輛牛車的俯視圖,這跟它的本義很符合。到現在,很多落後國家和地區,牛車還是重要的交通運輸工具。

(牛拉車)

犕字除本義之外,還有如下幾個字義:(1)八歲牛。《玉篇.牛部》:「犕,牛八歲也。」《集韻.至韻》稱:「犕,牛八歲謂之犕」。另有一說是六歲牛,出自《本草綱目.獸部.牛》「(牛生)六歲曰犕」;(2)牛具齒。《廣韻.至韻》又有:「犕,牛具齒。」

(3)通「服(fú)」。心服。《後漢書.皇甫嵩傳》有這一段:「及卓還長安,公卿百官迎謁道次。卓風令御史中丞以下皆拜以屈嵩,既而抵手曰:『義真犕未乎?』李賢注說:「犕,即古『服』字也。」這段話的大意是:董卓到長安的時候,公卿百官都在道邊迎接。董卓暗示御史中丞以下的官員都要迎拜在車下,想用此來屈服皇甫嵩的意氣。然後,拉著手問皇甫嵩:『義真(皇甫嵩的字),你服不服?』」

犕的小篆寫法如圖:

(犕的小篆寫法)

4、犂(現代漢語以「犁」通行,本文均以「犁」行文)。本字《說文解字》所列字形GBK字庫沒有,只好如圖:

(犁的《說文》楷體字形)

讀lí。《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耕也。從牛黎聲。」這是個形聲字。本義是耕翻土地。《廣韻.齊韻》:「犁,耕也。」

比如《漢書.匈奴傳下》:「近不過旬月之役,遠不離二時之勞,固已犁其庭,掃其閭,郡縣而置之。」顏師古注說:「犁,耕也。」大意是: 短的不過用個把月時間,長的也用不了半年,就耕平了它的庭院,掃蕩了它的裡巷,徹底摧毀敵方,在那裡設置郡縣,納入漢朝的版圖。這也是典故「犁庭掃閭」的出處,後來又因陸遊的《上殿劄子》中又有:「以臣愚計之,朝廷若未有深入遠討、犁庭掃穴之意,能於用度之間,事事裁損,陛下又躬節儉以勵風俗,則賦於民者,必有可輕之理。」「犁庭掃閭」發展成為「犁庭掃穴」成語。在成語「犁庭掃穴」中:犁是耕地。庭指庭院。犁平他們的庭院,掃是掃蕩,穴是巢穴,掃蕩他們居住的地方,這個成語一般用來比喻徹底摧毀。

再比如《樂府詩集.陌上桑》有句子:「耕者忘其耕,鋤者忘其鋤。」這裡的耕和鋤,指的是耕地和鋤地的動作,羅敷太美了,耕地鋤地的人都忘記了勞作。

(羅敷採桑圖)

本義而外,另有常用義如下:(1)犁同時又指耕翻土地的農具。我國在春秋時已經開始用牛耕,出現了木犁。後來又發展成鐵犁。《玉篇.牛部》:「犁,耕具也。」《廣韻.齊韻》:「犁,墾田器。」犁的樣子如圖:

(犁)

比如李白的詩《對雨》:「盡日扶犁叟,往來江樹間」。這裡的犁,就單指耕地的工具——犁。

(2)雜色。《論語.雍也》:「犁牛之子騂且角。雖欲勿用,山川其舍諸?」何晏《論語集解》稱:「犁,雜文。」這句話的意思是:花牛的牛犢毛色純赤而且牛角端正,即使祭祀不打算用它,山川難道會捨棄它嗎?前面我們說過,祭祀一般用純色的牛比較貴重。犁牛,則只好用來耕地。這是孔子的比方:冉雍的父親不好,但並不能有損冉雍的品德。

(孔子講學)

(3)黑斑;黑色。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稱:「犁,假借為棃(應是黧)」。比如《戰國策.秦策一》有:「形容枯槁,面目犁黑」吳師道的《戰國策補註》稱:「古字黧、犁通借。」

(4)通「黎」。有三個意思:

<1>比及,遲。「犁明」即「黎明」《廣雅.釋詁四》:「邌,遲也。」王念孫《廣雅疏證》稱:「遲、黎古同聲,字亦作犁。」《史記.晉世家》:「重耳謂其妻曰:『待我二十五年不來,乃嫁。』其妻笑曰:『犁二十五年,吾冢上柏大矣。雖然,妾待子』」重耳要去齊國了,臨走時對妻子說讓妻子等自己二十五年不回再嫁人,妻子笑著對他說,到了(比及)二十五年,怕我墳上的柏樹都長大了,雖然如此,我還是等著你。司馬貞《史記索隱》稱:「犁猶比也。」

(重耳復國圖&lt;局部&gt;)

<2>古國名,就是黎國。在現在四川省漢源縣北。峨眉山西。<3>用作姓,黎姓是常見姓,《千家姓》有載,曾寫作犁。

犁的小篆寫法如圖:

(犁的小篆寫法)

(【說文解字】之137,部分圖片引自網絡)

相關焦點

  • 《說文解字》第148課:成語「萬馬齊喑」,「喑」究竟是什麼意思
    標題中問題的答案先奉上:(1)成語「嗛而未發」中,「嗛」是懷恨的意思;(2)成語「萬馬齊喑」,「喑」指的是沉默不語。詳情請見相關字詞條。如不必須,其他內容可以忽略不計,但請口下留德。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今天是第148課,講四個漢字,分別是「喑、<口+疑>、咳、嗛」,四個字全部是《說文解字》「口」部漢字,詳情如下:1、喑。讀yīn。《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喑,宋齊謂兒泣不止曰喑。從口,音聲。」形聲字。顯然,許慎說,這又是一個方言用字。是宋齊兩地對小兒哭泣不止的稱謂。
  • 《說文解字》第149課:成語「含英咀華」的由來
    標題中的問題答案先奉上:(1)成語「吮毫搦管」中,「吮」的意思是用嘴含吸;(2)成語「含英咀華」來源於韓愈《進學解》:「沉浸醲鬱,含英咀華,作為文章,其書滿家」,用來比喻讀書時細細琢磨以領會文章的精華,詳細解釋見「吮」、「咀」兩字詞條,其他不感興趣的內容可忽略。
  • 《說文解字》第174課:成語「握髮吐哺」的由來
    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今天是第174課,講《說文解字》「口」部漢字中的六個漢字,今天這六個字都是形聲字,講起來比較無趣,但為了保持本系列課程的完整性
  • 《說文解字》第252課:成語「出言不遜」的「遜」是什麼意思?
    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今天講《說文解字》「辵」部的兩個漢字:遜和返。這兩個字均始郵見於戰國時期。「遜」字1986年《簡化字總表》簡化為「遜」(因「孫」簡化為「孫」),遜與返都是現代漢語高頻字,兩個字的詳情如下:1、遜(遜)。讀xùn。
  • 《說文解字》第345課:成語「跋前躓後」中,「躓」是什麼意思?
    先奉上標題中的問題:成語「跋前躓後」中,「躓」的意思是跌倒,被絆倒。躓字的詳細情況本課會講到——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本課講「足」部的兩個漢字:「躓(簡化後寫作『躓』)、跲」,這兩個字在《說文解字》的解說中是互釋字。
  • 《說文解字》第240課:成語「不速之客」中,「速」是什麼意思?
    先奉上標題中問題的答案:(1)成語「逸興遄飛」,「遄」的意思是往來疾速。(2)成語「不速之客」中,「速」的意思是招請。兩個成語的詳細解釋請見相關詞條,其他不感興趣的內容可自行忽略。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今天我們講《說文解字》「辵」部的五個漢字:逪、遄、速、迅、(字形為<辵+氏+口>,GBK字庫無此字,大部分設備不能正常顯示),五個字的詳情如下:1、逪。讀cuò。《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逪,跡逪也。從辵,昔聲。」形聲字。本義同「錯」,交錯。
  • 《說文解字》第349課:成語「虎踞龍盤」中,「踞」是什麼意思
    先奉上標題中問題的答案:成語「虎踞龍盤」中,踞的意思是「蹲」,但這個「蹲」,是古文裡的「蹲」,詳情請見正文。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本課我們講「足」部的三個漢字:「踞、(足+荂)、躩」。這三個字都不是常用漢字,所以本課內容,重在了解。
  • 《說文解字》第87課:「參差荇菜,左右芼之」,「芼」是什麼意思
    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今天是第87課,仍然是講「艸」部漢字中的六個漢字,具體如圖:杜甫也有詩說:「天上浮雲似白衣,斯須變幻如蒼狗」,這是成語「白雲蒼狗」的來歷,意思是指浮雲像白衣裳,頃刻又變得像青黑色的狗,比喻事物變化不定。
  • 《說文解字》第176課:「風雨瀟瀟,雞鳴膠膠」,膠是什麼意思?
    先行奉上標題中問題的答案:(1)《詩經》中「風雨瀟瀟,雞鳴膠膠」,膠字同「嘐」,是象聲詞,指雞叫的聲音;(2)成語「啖之以利」中,「啖」是利誘的意思。詳情請見相關字字詞條,無興趣內容可自行忽略。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今天是第176課,講《說文解字》「口」部漢字中的四個漢字,分別是嗜、啖、哽、嘐。
  • 《說文解字》第86課:「桃之夭夭,其葉蓁蓁」,「蓁蓁」什麼意思
    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今天是第86課,仍然是講「艸」部漢字中的六個漢字,具體如圖:(一)中華書局注音版《說文解字》只標註了一個讀音cí。給的解釋是「艸多貌」。徐鍇的《說文系傳》裡說:「薋,猶積也」這是薋的本義。就是(草)多;聚集的意思。如圖:
  • 《說文解字》第180課:「長籲短嘆」裡的「籲」怎麼讀,什麼意思
    先行奉上標題中問題的答案:(1)成語「長籲短嘆」裡的「籲」讀xū,嘆息的意思;(2)成語「嗷嗷待哺」中,「嗷」指小鳥飢餓時發出的哀鳴聲。詳情請見相關字條,無興趣內容請自行忽略。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今天是第180課,講《說文解字》「口」部漢字中的六個漢字,六個漢字分別如圖:
  • 《說文解字》第352課:成語「科頭跣足」中,「跣」是什麼意思
    先奉上標題中問題的答案,成語中的「跣」,用它的本義:赤腳。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本課講「足」部的四個漢字:「蹁、、踒、跣」,這四個字都不是常用字,但也不是完全的生僻字。四個字的詳情如下:1、蹁。關於這個本義,有兩個問題:其一、桂馥的《說文義證》中認為讀音不是「蘋」,他說「讀若蘋者,蘋當為採。」其二、姚文田、嚴可均《說文校議》中稱「拖當作拕(tuō,同「拖」),《說文》無拖字。」至於什麼是「拖後足馬」,並無詳解,【猜想】大致應是馬後足有疾或受傷,拖著行走。本義之外,蹁還指膝頭。
  • 《說文解字》第96課:「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中的「藍」是什麼?
    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今天是第96課,仍然是講「艸」部漢字中的六個漢字,具體如圖:(今天所要講的六個漢字)
  • 《說文解字》第180課:「長籲短嘆」裡的「籲」怎麼讀,什麼意思?
    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今天是第180課,講《說文解字》「口」部漢字中的六個漢字,六個漢字分別如圖:(今天要講的六個漢字
  • 《說文解字》第93課:「桃之夭夭,有蕡其實」,「蕡」是什麼意思
    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今天是第93課,仍然是講「艸」部漢字中的六個漢字,具體如圖:《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香艸也。」段玉裁的《說文解字》注說:「香艸當作艸草。」《廣雅.釋器》裡有:「芳,香也。」依照現代漢語對芳的用法,應當沿用的就是段注的字義和《廣雅》的字義,即花草的香氣。比如屈原的《離騷》「蘭芷變而不芳兮,荃蕙化而為芧。」這是芳的本義。
  • 《說文解字》第281課:古人還用什麼字表示「遠」的意思?
    先奉上標題裡的答案:成語「迥然不同」形容差別很大,一點兒也不相同,迥然的準確意思是「差得遠」。 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今天講「辵」部的三個漢字:逖、迥、逴。這三個漢字都不是常用漢字,今天課程裡的三個字,重在了解,今天這三個字,意思全部是「遠」。
  • 《說文解字》第353課:成語「麟角鳳距」中,「距」是什麼意思
    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講「足」部的三個漢字:「跔、、距」,這三個字中,「距」是現代漢語的常用漢字,也就是本課的重點漢字。三個字的詳情如下:1、跔。讀音有兩個:(一)jū。這是中華書局注音版《說文解字》標註的讀音,給的解釋是:「跔,天寒足跔也。從足,句聲。」形聲字。
  • 《說文解字》第158課:漢代有官「執金吾」,「吾」是什麼意思?
    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今天是第158課,我們講《說文解字》「口」部漢字的兩個漢字:吾和哲。詳情如下:1、吾。這個字有三個讀音:(一)wú。這是中華書局注音版《說文解字》標示的讀音。《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吾,我自稱也。從口,五聲。」形聲字。
  • 《說文解字》第138課:魯迅經常用的「大抵」,到底是什麼意思?
    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今天是第138課,講六個漢字,這六個漢字全部是《說文解字》「牛」部漢字,也大都是現代漢語不常用的生僻字,因為課程的連續性
  • 《說文解字》第200課:《說文解字》中「形聲字」有啥明顯標記?
    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今天是第200課(不知不覺),講《說文解字》「走」部漢字中的六個漢字,此六字幾乎全部是生僻字。因為內容十分無趣,所以今天順帶介紹兩個關於《說文解字》的小知識:一、《說文解字》中,「形聲字」的明顯標記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