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奉上標題中問題的答案:成語「虎踞龍盤」中,踞的意思是「蹲」,但這個「蹲」,是古文裡的「蹲」,詳情請見正文。
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本課我們講「足」部的三個漢字:「踞、(足+荂)、躩」。這三個字都不是常用漢字,所以本課內容,重在了解。三個字的詳情如下:
1、踞。讀jù。《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踞,蹲也。從足,居聲。」《說文解字》「屍」部下居字下此字重出,稱「踞,俗居從足。」也就是說,踞,是居的俗字。居是踞的本字。徐灝《說文解字注箋》:「居字借為居處之義,因增足旁為蹲踞字。」朱士端校定本:「俗居從足者,蓋古人制字居字最先,許君因漢時踞字已行,故亦列於《足部》,而於居下踞字雲『俗從足』者,以證『居』為本字也。」
踞,形聲字。本義是蹲。注意,這裡的「蹲」,不是現代漢語的「蹲」,古文中的「蹲」是臀部著地而坐。「踞」是兩腿岔開而坐。「坐」是兩膝著地,臀部壓在腳跟上,現代漢語的蹲,指虛坐,兩腿彎曲如坐,而臀部不著地。
《太平御覽》卷一百五十六引張勃《吳錄》:「鍾山龍蹯,石頭虎踞,此帝王之宅。」這是成語「虎踞龍盤(蹯)」的出處,指像龍一樣盤著,像虎一樣蹲著(老虎的坐和人的蹲相像),大多用來形容地勢雄偉險要,這句話本是描述南京地貌之語,因此「虎踞龍盤」也特指南京。
踞在本義之外,還有其他用法,比如:
(1)伸開腿坐。《正字通·足部》:「踞,據物從曰踞。」就是坐在物體上。比如《左傳·襄公二十四年》:「將及楚師,而後從之。乘皆踞轉而鼓琴。」孔穎達疏:「踞,謂坐其上也。」將要到達楚軍營壘,然後才登上射犬的車子,二人(張骼和輔躒)都伸開腿坐在車後邊的橫木上彈琴。又比如《漢書·高帝紀》:「沛公方踞床,使兩女子洗足。」也用此義。
(2)倚,依靠。《史記·留侯世家》:「漢王下馬踞鞍而問曰:『吾欲捐關以東等棄之,誰可與共功者?』」漢王下馬倚著馬鞍問道:「我打算捨棄函谷關以東等一些地方作為封賞,誰能夠同我一起建功立業呢?」
(3)佔據,佔領。《徐霞客遊記·黔遊日記一》:「雲南普名勝叛,踞阿迷州。段統兵徵之,死於難。」現代漢語也有這個用法,比如茅盾《脫險雜記》二十三:「龍岡的兵力,襲取惠陽,目的在搶掠物資,本無久踞之意。」
(4)同「倨」。傲慢,不謙遜。《正字通·足部》:「踞,或作倨。」
(5)通「鋸」。《楚辭·大招》:「長爪踞牙,誒笑狂只。」朱熹集註:「踞,疑當作鋸。鋸牙,言其牙如鋸也。」王夫之通釋「踞與鋸同。」
踞的小篆寫法如圖:
2、(足荂)(這個字GBK字庫沒有,只能描述字形,左邊一個足,右邊一個荂。),讀kuà。《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足荂),踞也。從足,荂聲」。形聲字。本義是蹲。
再強調一下,這裡一定要注意古文中的「蹲」是臀部著地而坐。「踞」是兩腿岔開而坐。「坐」是兩膝著地,臀部壓在腳跟上,現代漢語的蹲,指虛坐,兩腿彎曲如坐,而臀部不著地。
所以,《說文》所說的「踞」等於是「蹲」,就是臀部著地而坐。那麼,(足荂)意思也是踞,就是蹲,就是臀部著地而坐。
(足荂)的小篆寫法如圖:
3、躩。讀音有兩個:
(一)jué。這是中華書局注音版《說文解字》標註的讀音,給的解釋是:「躩,足躩如也。從足,矍聲。」形聲字。本義是腳步迅疾。《論語·鄉黨》:「君召使擯,色勃如也,足躩如也。」魯君召他去接待外國的貴賓,面色矜持莊重。腳步也迅疾起來了。
本義之外,躩還有其他用法,比如:
(1)盤闢貌。《廣韻·藥韻》:「躩,盤闢貌。」盤闢,盤旋退讓的意思。也有一說,稱盤闢貌,指足捲曲貌。
(2)跳。《淮南子·精神》:「鳧浴,蝯躩,鴟視,虎顧。」即鴨遊,猿跳,鷹視,虎顧。
(二)qì。這個讀音出自《集韻》。足貌。
躩的小篆寫法如圖:
(【說文解字】之349,部分圖片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