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問我:怎樣才能看出來一個人的工作能力到底強不強?
如果從企業的角度看,工作能力強不強就看能否有效解決問題!其他的都是扯淡。
解決問題當然要以工作績效為導向,你績效越好,在老闆眼裡的能力就越強。
就這個話題,我說說個人的一些觀點,僅供參考。
一、從你對問題的思考,可以看出你潛在的工作能力
如何思考工作中遇到的問題,這是解決問題的基礎,也可以看出你潛在所具有的工作能力。
舉個例子,老闆說讓你把車間地面的一攤油給擦一下。
這個指令非常簡單吧?
能力普通的員工直接拿了抹布去擦了這攤油即可,但潛在能力較強的員工也許會思考這個問題背後的深層次問題。
比如這攤油是怎麼造成呢?是從房子頂上滲漏下來的還是周圍的機器上滲漏出來的?如果屬於滲漏造成的油,這樣的滲漏又該怎麼解決,以免給企業造成隱患。
大家可以看出這兩類員工的差別,主要就體現在對問題的思考方面,一個人只想到面上的內容,另一個人則開始挖掘深層次的內容。
所以思維的差距也會直接導致了行為上的差距,其外在表現出就是能力方面的差距。
二、從你解決問題的執行力,可以看出你工作能力的高低
對問題的思考,只能看出人潛在的能力高低。而只有落實到「做事」這個層面,才是真正能力的體現。
所謂「做事」,主要講的就是執行力了。
一方面就是做事的及時性,老闆給的任務接到以後,雖然是進行了思考,但遲遲不去做,別人並不知道你能力如何。是騾子是馬,總要拉出來遛一遛。
另一方面就是做事的準確性,即這件事情你沒有領會錯誤,意思不跑偏。這需要你在行動開始前和任務相關者做好必然的溝通確認,並且做事的過程中目標感非常強,所有的行動細節都聚焦目標來進行。
最後,就是執行的效果如何,老闆關心的並不是這件事你做了沒有,而是你做成了沒有?即事情的成果有沒有符合當初的預期與標準。
上訴三方面都做到位了,才稱之為執行力強,也能反映出你能力的高低。
三、當解決問題遇到挫折時,你的態度和行動也能反映工作能力的高低
遇到複雜難處理的問題時,往往最考驗一個人的能力。
我有個同事,平時本職工作方面都做得不錯,總有人會誇她能力強。可一旦碰到突發性、複雜性的任務,往往就手足無措,其表現離平時大家對她的印象就差距很大。
這樣的員工其實挺多,究其原因,我認為是能力的一種」假象「。
就好比你小學一年級生做10以內的加減法大部分人都可以得到滿分,但做更複雜的20或50以內的加減法,就沒法確保人人滿分了。
挫折,就是對個人能力最好的試金石。它可以看出一個人的專業程度及職場逆商的高低,這些都是能力很重要的組成部分。
所以,你不能拿某個員工平時擅長的事情去測試他,更應該從他不擅長的事情去檢驗。
職場上有句話:強者恆強,真正有能力的人,必須經得起挫折的考驗。
作者:丁路遙,百家號原創作者,頭條職場教育領域自媒體營銷號TOP5,高級人力資源管理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資深職業規劃師,領英、智聯、GHR等多家頭部平臺籤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