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有句諺語「水淋春牛頭,農夫百日憂」是什麼意思?

2020-12-25 戴子的新生

在農村生活過的朋友都知道,農村裡有很多諺語,農村的諺語很多都是跟耕種有關,多數反映農民們生產實踐中總結的農事經驗,口口相傳,這些諺語言簡意賅,通俗易懂,廣泛流傳於民間。

在不同的季節裡,時常會聽到從老農的嘴裡蹦出一兩句相應的諺語。比如「雨灑清明節,麥子豌豆滿地結」、「春雷響,萬物長」、「水淋春牛頭,農夫百日憂」等等。

那麼「水淋春牛頭,農夫百日憂」是什麼意思呢?

春天是耕種時節,以前耕種的時候都是用牛犁田進行耕種,但是春天也是多雨季節,下雨的時候氣溫也較低,雨淋到牛身上容易生病,不能進行勞動,農民沒有牛,容易耽誤耕種時間,自然就會有百日憂的說法。

隨著時代的發展,牛作為農民耕田的重要夥伴,逐漸被機器所替代,使用大型的農用機器進行耕種之後,沒有牛也農民也不用憂了。

也正是因為用不到牛來幫忙耕種,相關的諺語會漸漸被人遺忘,好在一些諺語列入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將農民們辛辛苦苦總結出來的經驗保護流傳下來。

感謝大家看到這篇文章,你們家鄉有什麼諺語,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相關焦點

  • 立春到了,俗語「立春下雨是反春」是啥意思?立春下雨有啥說法?
    摘要:立春到了,俗語「立春下雨是反春」是啥意思?立春下雨有啥說法?不知不覺中,春節就要過完了。在2月4日,也就是正月十一日就要迎來今年的第一個節氣——立春了。在過去立春不僅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而且還是很重要的節日。
  • 2月4日立春俗語立春下雨是反春啥意思 立春下雨好不好呢?
    2月4日立春俗語立春下雨是反春啥意思 立春下雨好不好呢?時間:2020-02-03 21:23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2月4日立春俗語立春下雨是反春啥意思 立春下雨好不好呢? 立春到了,俗語立春下雨是反春是啥意思?立春下雨有啥說法? 不知不覺中,春節就要過完了。
  • 農村有句老話「二月二淋倉囤,不出百天發大水」究竟說的啥意思呢?
    農村有句老話「二月二淋倉囤,不出百天發大水」究竟說的啥意思呢? 農村老話「二月二淋倉囤,不出百天發大水」什麼意思?有道理嗎?說實話,作為小編還是第一次聽說,應該屬於地方性農諺,值得學習研究。
  • 農村俗語:「水過百日自生魚」,啥意思?這種說法靠譜?
    農村俗語:「水過百日自生魚」,啥意思?這種說法靠譜?在農村,各種魚類可謂隨處可見,幾乎只要有水的地方,就會看到它們的身影,每逢夏季陰雨連天,河水暴漲之際,魚兒就會逆流而上,四處遊弋,大夥拿著各種捕魚工具,往往都能滿載而歸,就算一番折騰非常疲憊,但臉上依然洋溢著燦爛的笑容!
  • 農村的老話「春脖短,早回暖,常常出現倒春寒」是什麼意思?
    很多農村俗語,都是人們經過長期的時間驗證,實踐總結出來的。通俗易懂,卻蘊含深刻道理。農村俗語「春脖短,早回暖,常常出現倒春寒」,其實2018年的倒春寒很好地驗證了這句農村俗語可靠性,科學性。倒春寒真的與「春脖短,早回暖,常常出現倒春寒」有關嗎?在農村,農民從事農業生產,經過長期的觀察,經驗總結,總能總結出幾句農村俗語,特別是農業氣象的農村俗語諺語還是比較可信比較科學的經驗總結。農村俗語「春脖短,早回暖,常常出現倒春寒」是什麼意思?怎麼判斷?
  • 農村俗語「大鍋飯小鍋菜,緊鍋粥慢鍋肉」什麼意思?看完長知識
    農村俗語「大鍋飯小鍋菜,緊鍋粥慢鍋肉」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文/農夫也瘋狂老話常說: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我們每天都需要吃飯,如果不吃飯就沒有力氣,那幹什麼都沒有勁。這句俗語的意思是說在購買鯉魚的時候,如果不到一斤的鯉魚最好不要買,因為這樣的鯉魚沒多少肉,吃起來還有很多的刺,容易卡到喉嚨。資深的吃貨應該都知道吃魚就要越大越好吃,因為小魚刺多。在民間還有著「老魚嫩豬」的說法,就是說魚的年數大的好吃,而豬就是乳豬最美味,比如烤乳豬就是一道名菜。(2)大鍋飯小鍋菜,緊鍋粥慢鍋肉。
  • 農村諺語「魚知三日水,水知三日風」說的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老話:「魚知三日水,水知三日風」說的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這不僅是農村老話,是重要的農民看物識天氣的農諺,具有非常好的實用性,有很大的現實意義。「魚知三日水」,魚生活在水中,能感覺到水溫的高低。氣溫的變化是有規律的,未來兩三天之內的氣溫與當今的氣溫存在有非常相似之處,水溫也是如此。所以,魚生活在水中,自然能感知近兩三天的水溫變化。水溫高,魚四處覓食,活動量大,水溫低,魚非常安靜,活動量小。
  • 農村老話說「七年難逢九月閏,百年難逢初一春」是什麼意思呢?
    歡迎關注棒奔霸,帶你領略不一樣的農村風情,每天都有新的農村事物分享給你,感謝有你的陪伴。 農村老話說「七年難逢九月閏,百年難逢初一春」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農曆是我們的古代傳至現在的曆法,其中的平年和閏月變化豐富,對於一些月份出現的閏月現象,有的會比較多見,而有的則是絕難遇到,這些周而復始的閏月,按照「19年7閏」的說法,這十九年之中有十二年是平年,而餘下的七年則是閏年,閏年是一年之中有十三個月份,其中某一個月是要過兩次的,也有人笑稱按照農曆算法今年要過兩個生日,也有過第一個月的生日,第二個不會在過的,當然也有兩個都過的,這些都是農曆之中很常見的。
  • 「一年兩個春,帶毛的貴如金」是什麼意思?兩個春指的是什麼?
    其實,這句俗語還泛指不論做什麼事情,都應該提前有計劃安排,為接下來一年的工作做一個整體的統籌方案,然後再按照方案一步步實施。春天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是一個新的開始,只要朝著目標不斷前行,並付出百分百的努力,就一定能收穫豐碩的果實。
  • 農村諺語:寒門生貴子,白屋出公卿是什麼意思?窮人家易出才子?
    學生其實是來自於農村的諺語:寒門生貴子,白屋出公卿。那麼這個諺語究竟是啥意思呢?是說窮人家容易出才子嗎?您聽小編來給您解釋解釋。那麼這農村的諺語:寒門生貴子,白屋出公卿。在咱們現在還有意義嗎?這千年流傳下來的諺語說的準呢,還是這人們現在的經驗所得準呢?窮人家真的容易出才子嗎?
  • 農村俗語:一日夫妻百日恩,百日夫妻似海深是啥意思,你做到了嗎
    文/隨風飄散農村俗語:一日夫妻百日恩,百日夫妻似海深是啥意思,你做到了嗎相信很多人都應該知道農村這裡有著非常多的俗語,這些俗語有的是關於教育問題的,有的是關於天氣狀況的,還有的俗語是關於做人做事的等等,這些俗語涉及的領域非常廣泛,在以前的時候幫助了很多農民,但是如今因為農民的生活變好了,於是這就導致農村有很多俗語都開始淡出了農民的生活中,真是非常的可惜。
  • 農村諺語「驚蟄聞雷,穀米賤如泥」啥意思?如今還適用嗎
    大家好,歡迎關注「談談侃三農」文章,每天從不同角度分享農村和農民新鮮事,探討農村種植和養殖項目。如果想了解更多三農之事,請點擊上方兩字「關注」,謝謝!今天分享的主題:農村諺語「驚蟄聞雷,穀米賤如泥」啥意思?如今還適用嗎?
  • 春後小麥澆幾次水?一句不足15字的農村農諺,給了我答案
    的確水對於農作物來說,是必不可少的營養物質,在農村有句俗語叫「有收無收在於水」,也深刻地反映出了水對於農作物的重要性,這幾日聽農村老人說了句,關於春後小麥澆水幾次的諺語,我覺得時至今日對於小麥澆水的問題,仍然有一定的指導意義,在這裡分享跟大家共同討論。首先我們先來了解下這句農諺的內容和表達的意思。
  • 在農村,老人常說「春不撿雞,臘不撿兔」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回想起在農村的生活,讓人印象最深的莫過於老人們常說的俗語老話了,民間的這些俗語文化猶如傷疤深深的刻在了腦海裡,無論在生活中還是寫作中,適當的加上一兩句老話,還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這些俗語也流傳於農村的大街小巷,即使沒有多少文化功底的農村人也能張口及來,由此可見這些俗語的魅力和強大的生命力
  • 農村諺語:「六月初一流一流,狗子不吃白饅頭」農民:那吃啥呢
    比如這句農村諺語:「六月初流一流,不吃白饅頭」,農民:那吃啥呢?這句話是用了極度誇張的手法,意思是狗都吃得太好了,連白面饅頭都吃膩了。這是為了說明在農曆六月初這一天,如果下雨下得地面上產生流水,由高處流到低洼,雨水充沛的這一年會豐收,農民收入就很大,生活水平也就提高了,當然吃的就會很好了,搞得小狗都挑食了。
  • 臘雪是寶,春雪是草是啥意思?身為農村人的你知道嗎?
    了解三農大百科,來自我們身邊的農村事,大家好,我是鍾思宇話三農!和你們一樣關注農村事件。最近兩天從鄉下的熱鬧氣氛來看,的確是有些年味了,現在鄉下開始殺年豬,買豬肉,趕年集,做臘肉,灌腸等等,春節的氣氛都很濃厚。寒冬臘月是什麼?
  • 農村最常見的幾句諺語,過了七月半、人如鐵羅漢,到底是什麼意思
    農村最常見的幾句諺語,過了七月半、人如鐵羅漢,到底是什麼意思如你所知,我們的國家有幾千年的歷史。我們的祖先,通過他們一代又一代的經驗,通過簡單的鄉村諺語傳遞到現在。諺語通常只有幾句簡單的話,但每一個詞都包含著是世態萬象,以及豐富的人生哲學。
  • 古人講「好女不觀燈,好男不鞭春」,是什麼意思?
    曾有個潘安的美男子,每次出現在街上,都會引起不小的轟動,最後的結果是什麼——擲果盈車。也就是女孩子們把瓜果都丟到他車上了(不知道有沒有愛得過深的朝他臉上砸 -滑稽保命-)。男女之間互贈定情信物,緣分到位,門當戶對的當然可以有情人終成眷屬,要是個窮小子愛上個富家千金或者窮女孩愛上個富家公子,多半是沒戲的。
  • 農村老話「東閃空西閃風,南閃火北閃雨」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在古代,沒有天氣預報,古人就根據多年的細心觀察和經驗總結,找出了氣候變化的規律,因而總結成為了諺語。雖然說,天氣是變化無常的,但是也還是有一些規律可循的。而這方面,古人就總結了很多的民諺,對於農民農事活動的安排起到了很好的指導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