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承載著血液流動,營養供給的一個載體通道,通過血管,可以人的組織能維持正常的運作,以保證新陳代謝。但是隨著人年紀的增加,血管會逐漸的老化、變脆,此時血液中的脂質代謝會變慢,滯留在血管內的「垃圾」就會變多,從而會出現血液粘稠度升高,血管堵塞的情況。
而一旦血管堵塞,就意味著血液或氧氣不能及時的供給,此時就會出現缺血、缺氧的情況,易引起其他的疾病,例如常見的心腦血管疾病了,就是因為血管堵塞所引起的。
年過45,身體2處經常發麻,或血液已粘稠如粥
1、四肢發麻
四肢處於人體的末端,當血管堵塞,血液無法及時的到達身體的末端,此時就會出現四肢經常發麻的情況,要是這樣的情況頻繁發現,甚至拿東西都拿不穩,建議趁早去醫院檢查了,此時的血液或已粘稠如粥。
2、身體一側麻木
睡覺的時候,如果睡姿不正確可能會導致身體的一側出現麻木感,但是排除這樣的情況,還是感覺到身體一側經常性麻木的話,不要忽視,這可能和血管有關係。當血液流動受到影響,大腦神經出現問題,此時身體會不受控制,出現麻木感。
當然,除此之外,血液粘稠,血管堵塞還會伴隨常見的頭暈頭疼、不自覺流口水、間歇性跛行以及視力模糊等症狀,要是有要格外的注意,千萬不能視而不見。
那麼好端端的,血管怎麼會堵塞?
都說「病從口入」,這還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大多數血管堵塞都是「吃」出來的,為什麼那麼說呢?因為血液之所以會粘稠,和飲食有著必不可分的聯繫。尤其是長期吃高油、高糖、高鹽食物的人,身體無法及時的消化掉,會導致脂質沉積在血管內。
這些脂質會越積越多,加上年紀大血管老化的緣故,這無形之中就增加了血管堵塞的風險。當然不想血管堵塞,也是可以從飲食入手的。
下面這2件事,做好來,血管不堵有彈性
1、注意調整飲食結構
飲食結構的調整是很重要的,生活中要儘可能學會調整自身的飲食結構,例如飲食要講究清淡營養,少吃油膩、刺激、辛辣的食物,多吃水果蔬菜、木耳、海帶等。
除此之外,也可以每天喝點沙棘蘆筍液,給身體補充蘆丁、天門冬醯胺、核酸、亞油酸等物質,可以稀釋血液粘稠度,降低血液中膽固醇的含量,改善血管的彈性和韌性,疏通血管,防止血管堵塞硬化。
2、堅持適當運動
現在的人運動的越來越少了,甚至是吃飽了就想躺著,但是這樣不利於脂質的消化,慢慢的會導致脂肪堆積越來越多,而長期如此,血液的粘稠度會增加,也會加大血管堵塞的風險,所以建議平時還是需要適當運動的。
至於中老年人可以選擇比較適宜的運動方式,例如慢走、太極等,這些方式比較溫和,也比較適合中老年人,反之,劇烈的運動可能會取得適得其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