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秋雨書法不咋地,為何頻為名山寫碑?書法家比他差太多

2020-12-12 書法田園

最近讀了《秋雨碑書》,頗有感觸。 餘秋雨文名顯隆,在當代堪稱佼佼者, 用名動天下來形容,諒不為過。相對而言,其書法的名氣就小得多了。

餘秋雨

或許是書名被文名所掩,或許是術業有專攻,其書法造詣還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至少到目前為止,餘秋雨在當代書壇的影響還不是太 大,這大概也是不爭的事實。然而,這並不妨礙他為全國許多名山大川名勝古蹟撰文書丹。

我對餘秋雨寫碑書、出碑帖的舉動還是頗為佩服的,確有不同尋常之處。我說不同尋常,指的是在當代各類書法集層出不窮、多如牛毛的情況下,餘秋雨的這部「書」有著別的書法集不具備、難企及的元素。這就是文本的原創性。

餘秋雨《炎帝之碑》局部

全書除了《心經》,都是餘秋雨本人原創的碑文。如炎帝之碑、法門寺碑、三合閣碑、鐘山之碑、大聖塔碑、金鐘樓碑,以及為亡友謝晉、陳逸飛寫的碑,為長城、雲岡石窟、都江堰、荊王陵等名勝題額。看得出,這些碑額都非常重要,這「大手筆」,文翰之美恐怕是首要的。

碑刻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中國人心頭,一直有著非常濃的碑刻情結。歷史上大凡被邀請寫碑的人,都是當代顯要名流,文採和書法俱佳。一般而言,寫碑者大致需具備三個條件:一是地位;二是文才;三是書藝。

餘秋雨為雲岡石窟題寫的碑

刻碑所需三個步驟:撰文、書丹、勒石。勒石乃工匠所為,而前兩者可以分任,也可以一人完成,尤以能夠出自同一人手筆為最佳。歷史上的文人墨客,大都有寫碑的經歷,顏真卿、柳公權、褚遂良、蘇軾、董其昌,等等,都有優秀的碑刻傳世。順 便說一句,在明清的文人中,代人寫碑文,潤資最為豐厚,是文人墨客的重要收入來源。

遺憾的是,當今社會,真正善於寫碑的人卻不多。地位顯要者眾,卻往往缺乏文採風流之致;名氣響噹噹的人也多得不可勝數,但要尋找文才和翰墨俱佳者,就屈指難數了;書法家隊伍可謂浩浩蕩蕩,論書法,可以寫碑者不在少數,但要用文言文或半文不白的語言寫出得體的碑文來的人,也沒有幾位。

餘秋雨題「仰韶文化遺址」

從某種意義而言,當代缺少書碑高手,缺的不是權高位重名顯者,缺的也不是書法人才,而是缺少文章高手。於是,餘秋雨在寫碑領域脫穎而出,也就不足為奇了。

他有足夠的知名度,他有出眾的文才,同時,他也有足夠的自信操觚書丹。他的書法,看得出受周慧珺的影響較大,且明顯有以硬筆書寫的方式和用筆的痕跡,如果用書法專業的眼光來看,難免有一些可以推敲、商榷的地方。

餘秋雨題《法門寺碑》

不過,哪怕請當今一流的書法家寫碑,也難免會有一些不如意之處,要十全十美是很難的,我們大可不必求全責備。此文的目的並非為了評論餘秋雨的書藝,而是由他的「碑書」引發一些感慨,引發一種期望,期望更多的書法家能夠文採與書藝並進,於詩文處稍加留意,為後世留下更多的原創性「書法文本」;同時期待文學家、詩人們能夠下功夫研習翰墨之道,寫出一手具有更高專業水準的書法來。

如果書法家、文學家能夠如此這般取長補短,勇猛精進,那麼,我們這個時代為後世留下幾方可以代表一個時代文化高度的碑刻,應該說並非沒有可能。

餘秋雨在都江堰的題字

相關焦點

  • 書法家為何喜歡寫繁體字,而不喜歡寫簡體字?
    ,沒有節奏變化的書法,就體現不出氣韻美,而氣韻美又是書法藝術中最重要的審美趣味之一。這是書法家不喜歡寫簡體字的根本原因。比如,在書寫一、二、三時,這些字的筆畫太少,如果一幅書法作品中有好幾個一、二、三,不管在筆法上怎麼變化,都難以做到盡善盡美。
  • 他是一位博集眾多範本之一身,最終形成個人獨特書法風格的書法家
    曾任國家文物鑑定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央文史研究館館長,中國書法家協會主席,西冷印社社長等職。其主要著作有《古代字體論稿》《啟功叢稿》《漢語現象論從》《啟功書法選)、《啟功書畫作集》、《詩文聲律論稿》《啟功韻語》《啟功絮語》.《啟功贅語》《漢語現象論叢》《論書絕句》《論書札記》《說八股》、《啟功書畫留影冊》等。
  • 書法是在寫漢字 但寫漢字不等於書法 傅如明
    而毛筆就不一樣了,有些孩子寫字水平蠻高,一看就知道是經過專業教師培訓出來的,雖說寫得還很稚嫩,但最起碼說明書法學習的路子和方法是對的,繼續培訓下去肯定會越寫越好。而有些孩子問題就大了,不好好臨古帖,信筆為體,「漸入江湖」,讓人很驚詫和惋惜,如此學習不如不學。這樣的培訓需要調整思路,我們的孩子、家長和書法老師也需要引起足夠的重視。
  • 書法:秀到沒朋友,任政-虞恭公碑
    虞恭公碑任政(1916—1999),字蘭齋,浙江黃巖人。生前為上海市文史研究館館員、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上海書法家協會常務理事、上海外國語學院藝術顧問、復旦大學國際文化交流學院藝術顧問。紮根在深厚的優秀傳統基礎上,先生的書法筋骨血肉備具,點畫渾圓淳和,飽滿圓實,溫而不柔,力含其中,線條工整秀麗,天然生姿, 整字字字獨立,筆斷而意連,沉著凝重,蒼勁老辣。章法則如行雲流水,又若皰丁解牛,"動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為之四顧,為之躊躇滿志"。
  • 吳玉如:一生飽讀詩書不以書法家自居,曾說一句話打臉很多書法家
    在學習書法的道路上很多人希望成為書法家,但是有一個人卻不喜歡別人叫他書法家曾,說我是一個文人,我不是書法家,文人會寫幾個字沒什麼了不起,更不值得炫耀。曾有人這麼形容吳玉如的書法,當你第一次欣賞吳玉如書法的時候,會感嘆什麼人都能當書法家,但是隨著自己審美的提高,再來欣賞吳玉如會發現他的書法魅力確實不一般。我們在欣賞他書法的時候會發現一個特點,有一些書法他運用長鋒淡墨來書寫,姑且不認識寫出來的書法造詣如何,只是這一個技法就已經足夠有難度了。
  • 西安碑林,書法名碑聖地,書法愛好者一定要到這裡朝拜
    碑林裡面珍藏的石刻其實大部分都是書法石刻,雕像和繪畫石刻佔比很少,而且西安碑林保存著中國歷代著名書法家的墨寶刻碑,這些是全國獨一無二的,是書法名碑聖地,更是書法愛好者的朝聖之地。顏(真卿)、褚(遂良)、歐陽(詢)、徐(浩)、柳(公權)等等這些大書法家所書碑石及《篆書目錄偏旁字源》諸碑都保存在西安碑林,學過書法的人對他們肯定都很熟悉。
  • 啟功:我稱不上書法家,書法和畫畫只是我的業餘愛好!
    啟功是當代書法家,他的書法集眾家之所長,形成了獨樹一幟的書風,在書壇上可稱為一代書法大師。但是啟功對此卻並不在意,曾說:我認為我稱不上是書法家,我的職業就是教書,書法和畫畫只是我的業餘愛好。由此可見啟功先生謙遜的精神,他的這種精神和很多文人雅士都有著類似的地方。書法家吳玉如先生也曾說過這樣的話,吳玉如的書法造詣深厚,影響深遠,但是他一生卻不接受書法家這項稱號,認為文人能寫一手好書法,沒什麼大不了的。而啟功也是一位文人,他說過,有人稱我是書法家和老前輩,在文學和書法上如何如何,都是過譽了,我不敢當。
  • 畢福劍秀書法寫錯字 書法家:名人搞書法常有錯字
    他寫的那個『玖』是數字『九』的漢字大寫,只能用於記帳時人民幣的大寫,給人題字是不能用的。而『後』 是表方位的,用在這個地方也是不合適的。」東南大學中國書法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書法家劉燦銘向快報記者介紹。  而針對被網友戲稱為「星光火蓮」的老畢的書法作品——「星光大道」,劉燦銘則表示:「大道的『大』字是可以這麼寫,這沒有問題。
  • 他天生愚笨,曾寫一幅書法草稿,讓很多書法家汗顏!
    這個人就是文徵明,他一生創作了大量的書法作品,但是以草稿形式流傳的卻很少,我們從這幅草稿之中可以感受到文徵明的書法造詣。文徵明在書法的學習上比較艱辛,與同時期祝枝山、唐伯虎相比,他用功比這兩個人要多。好在文徵明自知愚笨,刻苦異常,在書法上取得了別人難以企及的高度。即使是以才情聞名的唐伯虎,他在書法上的造詣不如文徵明,他成為吳門書派的代表人物。這幅書法雖然是草稿,但是筆畫收放自如,絲毫沒有束縛之感。
  • 大工程,郭名高通臨《鮮于璜碑》,您看漢碑能否這樣寫
    一般而言,碑置墓前,志埋其室,此碑一反常態,頗為蹊蹺。《鮮于璜碑》現存天津市歷史博物館。多年前,我曾添置了一冊《鮮于璜碑》,對其碑陰頗感興趣,臨習再三,最後將字帖折騰得散了頁,久而不能通觀。即便如此,我對碑陽還是未動一筆。蓋其樸厚有餘,靈動不足,結體較為平正,少有縱橫、大小之變,缺乏些許靈性。當時覺得,碑陽多方筆,一味鋪毫,很容易寫僵死。
  • 左手寫散文右手寫書法 他是「文墨兼修」的人文追求者
    張林忠「這條窄窄的石子路就像風箏的一根線,把我和故鄉緊緊地連在一起。踏著小路走出家鄉……」這是書法家張林忠在新作散文集《林家塘》裡的深情述說。他,是一位電力人、一位作家、一位書法家——張林忠在長期的藝術實踐中,倡導「文墨兼修」的藝術理念。其作品40 多次在全軍、全省、全國系統和全國入展獲獎,作品被社會各界廣泛收藏。
  • 書法賞析:杭州西湖御筆「花港觀魚」碑,「魚」字少一點怎麼解?
    【麓風軒】跟您一起賞書法——網友問:杭州西湖的康熙御筆「花港觀魚」碑,其中這個「魚」字為什麼少一個點?到底寫得好還是不好?麓風軒認為,從書法的角度來分析,康熙御筆行楷「花港觀魚」碑的「魚」字,少寫一點,顯示了康熙皇帝的高超書法技藝,若是寫成四點,不僅不好看,反而有可能成了敗筆!一、為什麼說若是寫成四點就成了敗筆呢?
  • 賈平凹一個字賣4萬,莫言一幅字賣100萬,作家書法為何比書法家貴?
    作家書法為何比書法家貴那麼多?贏家通吃,是經濟社會的準則。 賈平凹一個字賣到3萬,令眾多書法大師無地自容。莫言一幅書法也賣到100萬,書法果然比寫作好撈啊。賈平凹和莫言秒殺書法圈。 作家書法為何比書法家貴那麼多?這令從小苦練書法的眾多書法家無地自容,之所謂功夫在書外啊。
  • 一位清朝縣令寫的楷書,這麼美的字,當代書法家很難有這功夫了!
    書法歷來被認為是文人餘事,甚至還曾一度被作為是玩樂之事,張居士在教導萬曆皇帝的時候,就曾說不要把太多時間放在書法上。在上個世紀,浙江桐廬發現了一個碑,此碑叫做《吳氏重修草堂記》,刻工極為精彩,書法亦精妙無雙。通篇不過寥寥百餘字,卻氣韻非凡,既有唐楷的嚴謹與整飭也有著魏碑的樸茂變化之風。這件《吳氏重修草堂記》在最後落款的位置寫著「徐元禮」的名字,據考證,徐元禮,字淞橋,是清代嘉慶年間的貢生,他是浙江桐廬人,自幼飽讀詩書。
  • 著旗袍穿紅襪寫大字,女書法家被質疑,好好的字為何要寫成醜書?
    話說,你男人可以寫大字,我弱女子就不可以嗎?當然可以!我小字寫了那麼多年,就不能讓我寫一下大字嗎?過一過真正的揮毫潑墨的癮!沒有不可以!巾幗不讓鬚眉!不僅應該支持,而且應該大力提倡,男女平等都成了遍地娘炮,在當下陰盛陽衰的大環境中,女書法家就應該出來寫大字。
  • 餘秋雨和這個時代誤會太深 為何不能仔細解釋?
    餘秋雨和這個時代誤會太深 為何不能仔細解釋?但是,餘秋雨採取了很「餘秋雨」的方式,他的否認當然也招來新一輪對他的痛罵。假設所有證據最終被證明是正確的話,餘秋雨先生必然又會陷入一次誠信危機。  其實我倒覺得餘秋雨真有可能忘記了自己曾經給這個黑寶企業題過詞,畢竟作為「文化大師」,他去過的企業太多了,題過的詞也太多了,猛然有記者問他一個企業,他記不起來可能也是正常。那麼,到底是大眾誤解了餘秋雨呢,還是餘秋雨總是故意讓大眾不理解?
  • 隋唐書法家,誰的字最好看?——隋唐時期書法的發展歷程和特點
    虞世南的作品,在元代已經保存不多,今所見存從帖中之外,有傳世書跡刻石楷書有《孔子廟堂碑》、《破邪論》,行書有《汝南公主墓志銘》、《摹蘭亭序》等。《唐人摹蘭亭序三種》其中之一傳為虞世南的墨跡。初唐書法家中,以歐陽詢、褚遂良二人最具有創新精神,褚遂良最能與時俱進,歐、虞兩人書法,保留隋朝書風較多,褚遂良書法則能汲取眾家之長,不被前輩們多抑制,他的字給人感覺骨肉分量達到均衡,且剛柔並濟,清朗秀勁,英俊瀟灑,力和美、骨與韻趨於一體,「真正開啟『唐楷』門戶,堪稱隋唐楷書過度的橋梁」,最終推動了唐代尚法書風的形成,對唐代乃至後世書法的延續和創新提供了借鑑。
  • 狂人懷素,寫的字連他媽媽都不認識,卻被歷代書法家頂禮膜拜!
    說到書法藝術,首推書聖王羲之。但中國幾千年燦爛文明,高人輩出,非書王羲之一枝獨秀。歷代從來就不缺乏被後世推崇的大書法家,在燦若星辰的書法家中,狂人懷素就獨具絕代芳華的境界。懷素這哥們性格奇特,酷愛書法,幾歲的時候就喜歡念經拜佛,10歲時出家當了和尚。和尚上班時間不多,任務不重,懷素閒暇之餘拿著筆在牆壁上蘸著清水寫。窮和尚嘛,買不起紙張,就去寺院後的芭蕉林,在芭蕉葉上練習書法,日子長了,也練得像模像樣,初具名氣。最初懷素堅持「不師古」,就是自創一家,所以他的位置一直處於正統書法的門外。
  • 怎樣寫好大字書法作品?
    對於大字書法自古有之,古代人們給庭院樓閣、寺廟門頭、名川大山等場所都要寫上牌匾,這些牌匾都是大字,其字數由兩個到四個甚至更多不等,但直徑都是超過15到20cm的,古代最為傑出的大字書法家是漢代的蕭何,他是第一位史料記載題寫牌匾的書法家,後來很多書家,都留下過大字作品,像顏真卿的「逍遙樓」,米芾的「天下第一樓」,等等,當然,從遺留下來的大字書法來看,《泰山經石峪金剛經》、《四山摩崖》、《瘞鶴銘》等都是極有代表性的
  • 《裴將軍詩》石刻碑在萊西發現始末
    這位李姓農民是個識字之人,雖對此石刻碑的歷史不甚了解,但是知道這是頗有價值的古物,於是便悄悄地把這齣土的石刻碑搬回家中保存起來。   到了清末,這位挖出有顏真卿名款《裴將軍詩》書法石刻碑的李姓農民去世了,幸虧他的兒子也識字,頗知此書法石刻碑的價值,於是便將此碑上的裴將軍詩文拓印下來,拿到集市上出售,標價五塊銀元一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