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將軍詩》石刻碑在萊西發現始末

2020-12-20 半島網官網

  在人文積澱深厚的萊西,至今珍藏著鐫刻唐代大書法家顏真卿名款的《裴將軍詩》書法石刻碑。百餘年來,圍繞著這《裴將軍詩》石刻碑的發現收藏、遺棄與尋訪,演繹出了一段頗為曲折的傳奇故事。

  ■清同治年間出土《裴將軍詩》石刻碑

  清代同治年間,萊陽縣桃花寨子(今屬萊西市)鄉的一位姓李農民在村子南邊大沽河崖挖土時,意外挖出了鐫刻著唐代大書法家顏真卿名款的《裴將軍詩》書法石刻碑。此碑系大理石質,碑面平整光滑,碑上鐫刻的詩句完整無損。這位李姓農民是個識字之人,雖對此石刻碑的歷史不甚了解,但是知道這是頗有價值的古物,於是便悄悄地把這齣土的石刻碑搬回家中保存起來。

  到了清末,這位挖出有顏真卿名款《裴將軍詩》書法石刻碑的李姓農民去世了,幸虧他的兒子也識字,頗知此書法石刻碑的價值,於是便將此碑上的裴將軍詩文拓印下來,拿到集市上出售,標價五塊銀元一套。

  當時不少喜好書法之士紛紛購買,李姓農民之子為此發了小財。從此以後,當地人便知道萊陽桃花寨子李家收藏有唐代大書法家顏真卿的《裴將軍詩》書法石刻碑。

  到了上世紀三四十年代,隨著這位李姓農民的兒子的去世,著名的《裴將軍詩》書法石刻碑便從此不知去向了。

  ■顏真卿為英勇的裴將軍寫贊詩

  據古文獻記載,唐代裴旻將軍武藝高強,其劍舞與李白的詩和張旭的草書並稱為「三絕」。裴旻將軍素有虎彪猛將之稱。有一次,他率兵北伐時不幸被胡兵團團包圍。危急之時,裴旻舞刀於戰馬上,將四面射來的箭矢擋住,且越戰越勇,終於使得胡兵們驚恐逃散。後來裴將軍升任龍華軍使,負責鎮守幽州一帶。當時的幽州一帶多虎患,裴將軍射虎為民除害,頗受當地父老的讚譽。

  顏真卿曾題寫《裴將軍詩》以贊之:「大君制六合,猛將清九垓。戰馬若龍虎,騰陵何壯哉!將軍臨北荒,煊赫耀英材。劍舞躍遊電,隨風縈且回。登高望天山,白雪正崔嵬。入陣破驕虜,威聲雄震雷。一射百馬倒,再射萬夫開。匈奴不敢敵,相呼歸去來。功成報天子,可以畫麟臺。」

  《裴將軍詩》書法布局嚴謹,字體結構奇特,每行二 、三、四不等,變化奇突,「劍舞 」、「一射」、「不敢」、「歸去」等字,筆勢連貫,渾然一體。

  顏真卿,字清臣,唐代開元間中進士,也是唐代著名的大書法家。顏真卿親自為裴旻將軍題詩寫碑,可見裴將軍頗受顏真卿的景仰。

  ■上世紀70年代,石刻碑失後重現

  到了上世紀50年代中期,在萊陽召開的一次文物工作座談會上,有人回憶起了已經遺失的此書法石刻碑。在隨後進行的文物普查中,當地文物工作者將尋訪《裴將軍詩》書法石刻碑作為調查的重點,但是沒有找到任何線索。1973年春,當地進行第三次文物普查。文物工作者再次來到原屬於桃花鄉的孫受、店埠、院上一帶調查,後來根據桃花寨子村一位老者所提供的線索,終於查到了《裴將軍詩》書法石刻碑的下落:

  原來李姓農民之子去世後,家中無人,其家產被他的近支族人接收了。文物工作者便找到了其近支族人。這位李姓近支族人是個文盲,當初拾掇家產時,見到此石刻碑是光滑的大理石石板,便推回家壘在豬圈牆上了。經過文物工作者做工作,將此石刻碑拆出來清洗乾淨,見石刻碑上鐫刻的文字仍清晰如初。碑上首行鐫刻著「裴將軍」三字,末尾鐫刻著顏真卿的名款。至此,遺失了多年的《裴將軍詩》書法石刻碑終於重新面世了。

  ■《裴將軍詩》石刻碑的未解之謎

  萊西《裴將軍詩》書法石刻碑之謎,主要集中在兩方面:一是該碑為何在萊西發現?二是該碑上的《裴將軍詩》書法究竟是顏真卿的真跡還是摹本?

  歷史上顏真卿曾經出任平原郡太守,後來被朝廷封為魯郡公。唐代平原郡治所在今山東平原縣西南,平原郡的轄區相當於今天的平原、陵縣、禹城、齊河、臨邑、商河、惠民、陽信等縣,唐代天寶、至德年間曾經一度改德州為平原郡。顏真卿《裴將軍詩》書法石刻碑究竟在什麼朝代由山東西北一帶南遷至山東東南部的萊西大沽河畔,由於沒有發現相關文獻記載,至今仍然是一個謎。

  關於《裴將軍詩》書法石刻碑的真偽之謎,據載傳世的《裴將軍詩》有兩種文本:一是浙江省博物館所藏的南宋《忠義堂帖》拓本,一是北京故宮博物院所藏的墨跡本。兩種文本的內容相同。有專家研究考證,認為北京故宮博物院所藏的墨跡本不是顏真卿的真跡。沙孟海先生認為,浙江省博物館藏南宋《忠義堂帖》拓本「風神胎息於《曹植廟碑》,大氣磅礴」,應是出自大書法家顏真卿之手的真跡拓本。

  浙江省博物館藏的南宋《忠義堂帖》拓本《裴將軍詩》,曾經在1978年第2期《書法》雜誌上發表。該拓本與萊西發現的《裴將軍詩》書法石刻碑相對照,不論是章法布局還是書體氣勢皆相同。由此可知,清代同治年間出土於萊西大沽河畔的《裴將軍詩》書法石刻碑極可能是出自唐代大書法家顏真卿之手的真跡。若果真如此,則無疑應當屬於國寶級文物。

  本版文/圖 郭泮溪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俞薇]

版權稿件,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相關焦點

  • 文物專家解讀石濤觀音像石刻碑 未發現紙本原作
    石濤擅長畫山水,很少有人物題材,2010年,在高旻寺內發現了一塊石濤荷衣觀音像石刻碑,成為學術界研究的熱點。文物專家經過深入研究,對石濤荷衣觀音像原畫的創作時間、創作背景逐一考證。昨天,邗江文管辦公布了該石刻碑最新研究成果,原畫是丙寅年除夕有感而作,在石濤去世33年後依據原畫鐫刻而成,目前未發現該畫紙質母本,跋文中的「一法不立,一法不舍」是石濤書畫理論的初步總結。
  • 裴高才:故鄉有個黃鶴樓-視頻歌曲
    其中有滿文碑、漢文碑和滿漢合璧碑等九座御碑。   當筆者登上周長為45丈3尺,高3丈6尺,共三層的赤崁樓,但見雕欄凌空,軒豁四達;飛簷畫棟,古色古香。樓內陳列著開臺英雄鄭成功的威武畫像、荷軍投降圖、當時的軍用地圖及文獻等重要歷史文物。
  • 南朝石刻遭拓印事件始末 拓印是什麼意思對南朝石刻有何影響
    後來,拓印技術出現,讓石刻碑文得以流傳。不過最近,在江蘇丹陽,多名大學師生卻因盜拓文物引起爭議。什麼是盜拓?盜拓又會對文物造成什麼影響?回顧:南朝陵墓石刻遭盜拓在江蘇丹陽,坐落著一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南朝陵墓石刻,這些石刻造型生動,氣勢雄偉,是中國古代石刻藝術的珍品。
  • 石刻文獻整理方法芻議
    經過前人多年的搜集整理,桂林石刻按理說應該是搜羅殆盡了,但我們經過訪求原碑又找到了44件未被發現整理的古代桂林摩崖以及23件碑刻,其中不乏具有重要史料價值的石刻。比如明武宗正德七年(公元1512年)刊的《包裕撰重修廣西省城碑記》,此碑記載了桂林城重修原委、參修人員以及物資消耗等情況,是繼宋代王安石《桂州新城記》之後另外一則記錄桂林城重修的歷史材料,對於研究桂林城規模的歷史變遷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 豐北周氏宗祠發現明清石刻 - 現代快報多媒體數字報刊平臺
    祠堂前明朝石獅留存到現在極為稀少  葛小林 攝  近日,有常州市民反映,稱位於天寧區鄭陸鎮豐北村的豐北周氏宗祠內,有一對保存至今的明代石獅,一塊「明主事縝庵周公神道」石碑、以及一塊清代「趙莊庵碑記」石碑,這些古代石刻頗具藝術和研究價值
  • 「摩崖石刻」永州閃亮的黃金名片!
    春風吹船著浯溪,扶藜上讀中興碑。平生半世看墨本,摩挲石刻鬢成絲。明皇不作包桑計,顛倒四海由祿兒。九廟不守乘輿西,萬官已作烏擇棲。撫軍監國太子事,何乃趣取大物為?事有至難天幸爾,上皇跼蹐還京師。內間張後色可否,外間李父頤指揮。南內悽涼幾苟活,高將軍去事尤危!臣結舂陵二三策,臣甫低頭杜鵑詩。安知忠臣痛至骨,世上但賞瓊琚詞。同來野僧六七輩,亦有文士相追隨。
  • 南丹驚現古代煉丹爐遺址,解讀石刻碑詩文10首
    丹爐山遺存碑文詮釋,丹爐砦詩10首作者:艾曉東丹爐山石刻碑文,篇幅過長,分次發表。原始資料由丹爐山景區管理員朱曉斌先生提供,百度首次發表,版權歸丹爐山景區所有。丹爐山煉丹古遺址,是國內發現保存最為完整的煉丹古遺址。丹爐山遺存碑文,對研究古代煉丹術顯得彌足珍貴,學界尚未見有詮釋此則碑文的資料。【丹爐砦詩】碑,是丹爐山遺存碑文之一,詩碑為豎石,位於赤水宮宮門左邊,即為赤水宮左碑。
  • 千年打卡勝地|月陂亭:石壁上的石刻家譜
    2009年6月,湖南省文物局副局長何強率專家組實地考察,並仔細研究月陂亭摩崖石刻《上甘棠眾架石橋舍錢題記》《重建壽隆橋記》之後得出結論:這座壽隆橋建於宋代,是湖南迄今發現的保存最完整的年代最久遠的古橋。在石壁上閱讀千年家族史月陂亭不是亭,或者可以說,是由天然石壁構築而成的彎月形狀的「亭」。
  • 碑上4個大字,引人深思……
    日前,小編從福州市名城委獲悉,在清理泉山摩崖石刻時,他們在摩崖石刻北側發現了一塊神秘石碑,上面有四個大字「張弓匹馬」。這塊石碑是什麼年代的?又與哪位名人有關?快和小編一起了解下!據了解,該石碑為殘碑,長和寬都接近60釐米,厚度十幾釐米。
  • 潘祖蔭的古埃及文石刻收藏
    平生好古文字之學,喜收藏善本、碑版及青銅器,所藏甚富。其學術旨趣在晚清學術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和深遠的影響。中國埃及學學者研究曾關注到晚清學者重視古埃及文字的一些史實,但未注意到潘祖蔭亦曾委託駐外使節收集古埃及文石刻資料這一重要事件。根據葉昌熾的記載,潘祖蔭曾收藏古埃及文石刻。筆者與潘裕達先生(潘祖蔭五世孫)於2008年在國家圖書館發現了張蔭桓致潘祖蔭的兩封信札。
  • 千詩碑前知音稀草書難懂好「捉急」 熱心市民提建議碑旁能否配...
    』提提意見,很多草書詩碑我們大眾根本讀不懂,杜甫草堂裡的『杜甫千詩碑』都配著正楷內容和簡介,為什麼浣花溪公園裡的沒有呢?」「杜甫千詩碑項目簡介」如此介紹該項目:「該項目將通過書法、刻石等藝術形式,在杜甫草堂博物館和浣花溪公園內,呈現杜甫存世的1455首詩歌(以山東大學《杜甫全集校注》為底本)。」
  • 圓明園遺留石刻解析
    而遺留石刻既是一種有文化歷史內涵,又有藝術和工藝加工相結合的藝術品。前輩為了記述前朝重要事情和隆重慶典等,把文學形式和書法家的手跡經過名匠刻手,刻鑿在懸崖和石碑上,因此碑石就有多重性的藝術內容,還經過裱裝成軸或冊頁,這樣就成了碑帖。碑帖是碑和帖的合稱,實際「碑」指的是石刻的拓本,「帖」指的是將古人著名的墨跡,刻在木板上可石上匯集而成。
  • 裴高才:「樂中和舊曲,天際轉餘聲」——馮府觀王國維「飲酒詩...
    此次捐贈的馮氏珍藏文物及藝術品包括:左起裴高才、馮天瑾、向虎雛、昌慶旭參觀馮氏捐藏文物展馮永軒先賢藏品傳於其長子馮天琪、四子馮天瑾、五子馮天瑜之書畫、信札,以及部分古錢幣(主體多年前已捐湖北大學,為湖大錢幣館基本館藏),諸如唐人寫經,鄭板橋詩書畫、張大千山水畫,康有為、
  • 一次說清楚 碑和帖
    什麼叫碑?現在先談碑。碑,最初在廟裡是扎犧牲的石頭,在墓上是安卸棺材的石頭,都沒有文字。後來才有刻字的。最後凡是刻字的石頭都叫做碑。直到現在,說起「碑刻」,就包括廟碑、墓碑、墓誌、造像、經幢……廣義的說,還可以包括天然巖壁的摩崖題刻。古代石刻文字,今天能看到的最早的是河南安陽出土的商代簋斷耳,有十二個字。戰國時代有著名的十隻《石鼓》,用圓形石頭在四周刻字。
  • 「三絕碑」,鄭板橋的傳奇
    三絕碑  作為著名的「揚州八怪」之一,鄭板橋的名氣很大,詩、書、畫三絕。□本報記者 錢歡青 發自濰坊  如今的濰坊市博物館珍藏著一件國家一級文物――― 城隍廟碑。這塊城隍廟碑的獨特之處在於,它由鄭板橋親自撰文、書寫並由其弟子、著名石刻家司徒文膏所刻,因「文好、書好、刻好」又被稱為「三絕碑」。  城隍廟碑只是鄭板橋在濰縣留下的諸多名流傳奇之一。但憑此,便可讓我們一窺這位清朝名士的作為與情懷。
  • 長安區康王村發現無字龍紋碑 專家:屬於唐朝文物
    西部網訊(陝西廣播電視臺《第一新聞》記者 宮茜) 在西安長安區康王村一個院落裡發現的一塊無字龍紋碑,和這個無字龍紋碑一起被發現的還有兩塊精工雕鑿的墓志銘,它們的主人是誰?它們之間有什麼樣的關聯?又是怎麼會遺落在村中的院落裡呢?來看記者的調查。
  • 杜牧的詩:宣州送裴坦判官往
    《宣州送裴坦判官往》原文  日暖泥融雪半消,  行人芳草馬聲驕。  九華山路雲遮寺,  清弋江村柳拂橋。  君意如鴻高的的,  我心懸旆正搖搖。  同來不得同歸去,  故國逢春一寂寥!  《宣州送裴坦判官往》鑑賞  「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芳草馬聲驕。」詩一開始,就用明快的色調,簡潔的筆觸,勾畫出一幅「春郊送別圖」:一個初春的早晨,和暖的太陽照耀著大地,積雪大半已消融,解凍的路面布滿泥濘,經冬的野草茁出了新芽,原野上一片青蔥。
  • 萬裡長城的壯觀景點之嘉峪關,天下雄關碑,遊擊將軍府……
    萬裡長城的壯觀景點之嘉峪關,天下雄關碑,遊擊將軍府……大家好,這裡是「小明旅遊有話說」!說起嘉峪關這個地方,很少人是將它作為甘肅的一個旅遊城市來看待,更多人是把它當作敦煌和張掖之間的一個歇腳點。天下雄關碑也是一大看點,位於城樓西側,雄關碑坐南朝北,高3米寬85釐米。這裡南北分別是祁連雪山和黑山,壯觀美麗,氣勢磅礴,從這座碑可以見證歷史,感受其滄桑。附近還有供遊人騎行的駱駝隊,有興趣的可以試一試。來到嘉峪關,又怎麼會不到長城博物館看一看呢?
  • 杜志勇:《封龍山頌》碑
    封龍山這座歷史文化名山,早在漢代就已有今名,具體位置在河北省石家莊市鹿泉區南部與元氏縣西北部的交界處,聞名遐邇的《封龍山頌》碑就曾牢牢站立在這座山上。  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平素酷嗜金石的著名學者劉寶楠,調任元氏知縣,對轄境內的石刻進行搜訪。第二年的十一月,劉寶楠在距元氏縣城西北四十五裡王村的一座廢棄三公祠裡,發現了《封龍山頌》的身影。
  • 千名工匠、千幅碑刻 「石刻杜詩」落戶浣花溪畔
    12月1日上午,四川省杜甫學會第十九屆學術年會開幕式暨「杜甫千詩碑」落成儀式在四川博物院學術報告廳舉行。據了解,從當天至12月3日,由四川省杜甫學會、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主辦的四川省杜甫學會第十九屆學術年會在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舉行。本屆年會圍繞「人間大愛與詩聖杜甫」這一主題展開,來自全國高校、科研機構、杜甫紀念地以及多家書院的專家學者和杜詩愛好者近200人參與了研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