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北周氏宗祠發現明清石刻 - 現代快報多媒體數字報刊平臺

2020-12-27 現代快報多媒體數字報刊平臺
 
標題導航
  祠堂前明朝石獅留存到現在極為稀少
  葛小林 攝

  近日,有常州市民反映,稱位於天寧區鄭陸鎮豐北村的豐北周氏宗祠內,有一對保存至今的明代石獅,一塊「明主事縝庵周公神道」石碑、以及一塊清代「趙莊庵碑記」石碑,這些古代石刻頗具藝術和研究價值,建議進一步保護。

  記者在現場看到,明代石獅為公母一對,現存於豐北周氏宗祠第一進天井,這對石獅高約1.6米,底座寬約1米,石獅的頸項上雕琢有響鈴和纓須,體態穩健,造型飽滿圓潤,細節部分的線刻裝飾精巧大方。雙獅曾被人為破壞,足部有殘經修補過,目前外觀基本完整。

  據常州市譜牒與祠堂文化研究會會長朱炳國說,以前不少祠堂會有石獅守護,但因為種種原因能留存到現在的十分稀少。

  而「明主事縝庵周公神道」石碑碑長205釐米,髙32釐米,厚18釐米,正面為「明主事縝庵周公神道」9個楷體字,背面為三隻仙鶴和祥雲浮雕,文字清晰,圖案精美。據周浩元講述,這塊石碑為明嘉靖至萬曆年間曾任南京戶部主事的族人周山的墓道石刻遺存。

  「趙莊庵碑記」石碑高106釐米,寬46.5釐米,厚17釐米,由周氏族人於清康熙五十年所立,約300字,記錄下了趙莊庵興建始末。據了解,趙莊庵是豐北周氏族人周詩雅建於明天啟年間,今已異地重建。

  朱炳國表示,豐北周氏祠堂內現存的石刻,是常武地區歷史文化很好的實物佐證,具有一定的歷史價值和書法價值,值得珍藏和進一步研究。張軍 葛小林

蘇ICP備10080896號-6 廣告熱線:96060 版權申明 本網法律顧問:江蘇曹駿律師事務所曹駿律師

版權所有 江蘇現代快報傳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相關焦點

  • 江南水泥廠發現老式英文打字機 - 現代快報多媒體數字報刊平臺
    現代快報+/ZAKER南京記者 徐夢雲 文/攝 (除署名外)  整理庫房時發現一臺老式英文打字機  1937年12月,南京淪陷,侵華日軍實施了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當時大量國際友人在南京見證記錄了日軍的暴行,並救助了大量南京難民。
  • 現代快報多媒體數字報刊平臺
    2014年12月,居蜜再次來到南京,在玄武湖的諾那塔下,她接受了現代快報發現周刊記者專訪。  現代快報記者 白雁  居蜜:回到南京,用了30年時間  居蜜祖籍湖北武穴,是國民黨元老、辛亥革命先賢居正的孫女。居正早年留學日本,回國後參加過辛亥革命、二次革命。後任國民黨中央黨部總務部長,廣州大總統府參議、內務總長。
  • 南京新莊國展中心等你來 - 現代快報多媒體數字報刊平臺
    有事不能來也不要緊,現代快報記者將現場為你直播,今天上午9點半至11點,打開手機同樣能感受現場的熱鬧氛圍。  說到美食,怎麼能少得了吃貨。在吃貨大軍裡,國際友人也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現代快報記者了解到,今天上午9點半,眾多國際友人也將來到餐博會,現場跟隨大師學做中國菜,並親自品嘗。中華傳統美食、江蘇特色小吃,國際友人覺得怎麼樣?看直播就能知道。
  • 海底總動員 - 現代快報多媒體數字報刊平臺
    海洋生物科普講座,是我參加的一次現代快報小記者活動> 蘇ICP備10080896號-6 廣告熱線:96060 版權申明 本網法律顧問:江蘇曹駿律師事務所曹駿律師 版權所有 江蘇現代快報傳媒有限公司
  • 找回遺忘的記憶 - 現代快報多媒體數字報刊平臺
    通訊員 童琳 現代快報記者 黃豔    可以藉助生活常識記憶   亞里斯多德、蘇格拉底、柏拉圖之間是什麼關係?現場,王峰拋出一個問題並教大家記憶答案的方法,「其實蘇格拉底是柏拉圖的老師,柏拉圖是亞里斯多德的老師。大家遇到的零散的知識點,可以藉助生活常識記憶。如電飯鍋的品牌『蘇泊爾』,記住這個牌子,就能記住這3個人的關係了。」
  • 「門外漢」寫出高校教材 - 現代快報多媒體數字報刊平臺
    2008年,羅聰翼在南航圖書館瀏覽雜誌時發現了一篇介紹Blender的文章。當時的他正在為校團委製作感動南航等多媒體宣傳資料,需要添加一些3D的元素,便試探性地去了解和學習。從那以後羅聰翼便迷上了Blender。  羅聰翼告訴記者,他以後將致力於該軟體的推廣,藉助現有的社區化資源,實行網絡上的資源共享,為愛好者提供交流平臺和信息分享渠道。
  • 2017快報廣場舞總決賽開戰 - 現代快報多媒體數字報刊平臺
    7月5日上午,在雨花臺區金地體育公園,現代快報聯合南京市雨花臺區體育局舉辦的「 健康江蘇,全民健身——2017廣場舞邀你秀」,迎來總決賽。這次活動,由金鉑利口腔冠名,南京邦德骨科醫院和壽仙谷藥業聯合協辦,衛崗乳業特別贊助。
  • 變成了「拖把架」和「廣告板」 - 現代快報多媒體數字報刊平臺
    昨天上午,有市民向現代快報熱線96060反映,他路過集慶路的倉頂大井時發現,這口建於元代、已經有670多年歷史的古井,周圍汙穢不堪。倉頂大井是秦淮區的文物保護單位,相關部門呼籲市民,路邊的文物更需要大家的愛護。   貼小廣告、倒汙水,古井周圍髒亂不堪  昨天,現代快報記者在秦淮區集慶路上看到這口倉頂大井。
  • 世界兒歌日 - 現代快報多媒體數字報刊平臺
    「星星的孩子」唱響兒歌《星光》  隨機  採訪  現代快報記者:小朋友,你們現在喜歡唱什麼歌?  漢口路小學的學生:「班上最流行的是《愛情公寓》的主題曲!」「是《爸爸去哪兒》」  快報訊(記者 郝多)昨天是春分,也是世界兒歌日。
  • 老字號飯店難尋英文菜單 - 現代快報多媒體數字報刊平臺
    昨天,現代快報記者對南京多個地方進行了探訪,發現總體不錯,但也有一些問題需要引起重視。  出行:的哥普遍不會英文  昨天下午,現代快報記者來到南京南站。作為南京重要的交通樞紐,南站青奧期間要迎接來自世界各地的參賽選手和遊客。可是,站前巨大的青奧會倒計時牌搞了「烏龍」,昨天原本應該是倒計時「101天」,屏幕上顯示的卻是「103天」。如此低級的失誤,讓人費解。
  • 無錫驢友走出「中國百慕達」 - 現代快報多媒體數字報刊平臺
    《無錫一驢友在四川黑竹溝失聯》後續  此前家人懸賞20萬尋找  快報訊(記者 匡笠)5月6日,27歲的無錫男子朱銘(化名)獨自進入黑竹溝後,當晚失聯(詳見5月13日現代快報報導)。黑竹溝號稱中國的百慕達,地形十分危險。截至昨天,朱銘已經失聯17天,家人已經花費約20餘萬元搜救費用,但依舊沒有發現有效的線索,家人將懸賞提高至20萬元。
  • 未成年媽媽生下寶寶 - 現代快報多媒體數字報刊平臺
    前天下午女嬰被發現時已經死亡。據了解,女嬰是租住在這裡的女孩小美(化名)所生,剛出世就被遺棄。現代快報記者 王玲玲  昨天上午,現代快報記者來到蘇州大學附屬瑞華醫院,小美被安排在住院部5樓病房內,由女警看護。病房門被反鎖,警方拒絕採訪,院方也以保護患者隱私為由婉拒媒體採訪。記者隨即前往張橋村,看到小美租住的群租房已被警方封鎖。
  • 快報記者專訪「送子觀音」夏桂成 - 現代快報多媒體數字報刊平臺
    近日,現代快報記者跟隨夏老一同坐診,親歷看病全過程。    通訊員 馮瑤 現代快報/ZAKER南京記者 安瑩  調經種子,「大姨媽」的問題很重要  在夏桂成的診室裡,放著一個大相框,相框中是一個個剛出生的寶寶的笑臉,可愛極了。這些照片都是子宮內膜異位症、卵巢早衰、習慣性流產等患者在夏老的精心調理下終於生出的健康寶寶的照片。
  • 純植物染髮劑 - 現代快報多媒體數字報刊平臺
    有媒體猜測臺灣老牌藝人高凌風因染髮患上血癌去世,快報也曾報導《網上買的海娜粉染髮劑能用嗎?》,那麼,現在到處熱銷的所謂植物染髮劑,究竟安不安全?到底如何挑選染髮劑?  實習生 於方 現代快報記者 馬晶晶  儘量選擇口碑好、異味小的品牌  住在下關的郭女士是理髮店染髮的常客,因為她家族有少白頭的遺傳史。
  • 快遞量預計是平時的4倍 - 現代快報多媒體數字報刊平臺
    10月25日,現代快報記者隨機探訪了新街口附近的幾家快遞網點。中通、申通、圓通、韻達首重寄件費依然是10元,寄往上海的快遞費也是10元,都沒有漲價。  南京一家圓通網點的負責人告訴現代快報記者,其實「派件費」並不是寄件人實際支付寄件的快遞費,而是發件網點支付給派件網點的費用。「一般一個快遞從寄出到收件,期間要經歷近十個環節的流轉。而快遞費的約80%就在這些環節中被分配了。」
  • - 現代快報多媒體數字報刊平臺
    通訊員 劉文奇 現代快報記者 陳瑩   當地回應,其實是花瓣形溫室,只有120平米  海安建「山寨版」雪梨歌劇院的帖子一出,引發眾多網友關注。有網絡媒體昨天報導稱:「據當地百姓講,這座建築建設完成已經有幾年時間了,但一直沒投入使用,外圍被菜地和雜草包圍,裡面除了被當地農民堆放了幾堆豆稈外,空空如也。」
  • 「有機農人」 - 現代快報多媒體數字報刊平臺
    此外,「有機農夫集市」的構想也在踐行中,希望為更多的有機農人建立一個有機農產品的推廣平臺。  現代快報記者 劉德傑
  • - 現代快報多媒體數字報刊平臺
    小夥落水羽絨服救命  據報導(詳見現代快報12月4日B2版),12月2日晚上8點多,一小夥不慎落水玄武湖,在救援人員將其救起前,小夥子一直漂浮在湖面上,20分鐘後,小夥子被救上岸,有驚無險。該男子在湖面上漂浮的時候,一直仰面朝天,當民警趕到時,小夥子已經漂到離岸不遠的地方。那麼小夥子在水中為何能漂浮二十幾分鐘不沉?
  • 石氏宗祠彰顯大姓望族
    湖北大冶石任村石氏宗祠 潭溪石氏宗祠 始建於清乾隆三十六年,建築面積 500餘平方米,距今二百多年,現在依然完整保存明清時期建築風格,是石卜公後裔祭祀、議事場所!
  • 「法醫阿超」解密死亡密碼 - 現代快報多媒體數字報刊平臺
    12月9日上午,現代快報/ZAKER南京記者來到南京棲霞公安分局刑警大隊,請刑警大隊教導員、主檢法醫師潘鬥超做了一場直播。潘鬥超是法醫秦明的同門師兄,從業15年,被同事們親切地稱為「法醫阿超」。在一個半小時的直播中,潘鬥超給大家展示了神秘的法醫工作,並揭開命案背後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