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水泥廠發現老式英文打字機 - 現代快報多媒體數字報刊平臺

2020-12-25 現代快報多媒體數字報刊平臺

  位於棲霞的江南水泥廠,對於南京人來說是個特殊的存在。侵華日軍在南京實施大屠殺期間,這裡曾經是一個保護了許多中國人的難民營。近日,江南水泥廠的職工在整理庫房時,發現了一臺年代久遠的「Underwood」牌打字機。南京大屠殺史研究專家戴袁支初步判斷,這臺打字機可能被難民營的設立者辛德貝格和卡爾·京特使用過。「這可能是當年他們收集侵華日軍暴行的一個實物,具有很高的價值。」南京師範大學歷史系教授、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史研究會副會長張連紅說。

  

  現代快報+/ZAKER南京記者 徐夢雲 文/攝 (除署名外)

  整理庫房時發現一臺老式英文打字機

  1937年12月,南京淪陷,侵華日軍實施了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當時大量國際友人在南京見證記錄了日軍的暴行,並救助了大量南京難民。

  當時,丹麥人辛德貝格和德國人卡爾·京特在南京江南水泥廠及周邊設立難民營,與南京城內的安全區國際委員會建立聯繫,近2萬無辜平民得到保護和救治。

  為防止侵華日軍襲擊,他們在工廠大門上懸掛丹麥國旗和德國國旗,辛德貝格還讓人在廠房屋頂用油漆刷了一面約1350平方米的丹麥國旗。

  現在,江南水泥廠內還可以看到難民營小醫院遺址和辛德貝格工作過的小黃樓。

  「這臺打字機是10月10日我們在整理庫房時發現的。」江南水泥廠副廠長張新華告訴現代快報記者。

  在江南水泥廠的一間儲藏室,記者看到了這臺打字機。黑色外觀,品牌標識上落了薄薄一層灰,但「Underwood」依然清晰可見。房間裡還有一些其他老物件,以及幾塊介紹辛德貝格事跡的展板。

  張新華說:「之前不知道有這臺打字機,憑著打字機上面的英文標識,我們覺得這可能是當年留下來的。」

  現代快報記者了解到,「Underwood」公司是美國上世紀初有名的專業打字機生產商,總部在美國紐約。

  兩份南京大屠殺期間的列印件可能出自這臺打字機

  這臺美國生產的打字機是如何來到江南水泥廠的?辛德貝格和卡爾·京特在南京大屠殺期間是否使用過這臺打字機?

  南京大屠殺史和國際和平研究院研究員戴袁支從江南水泥廠獲知這個消息後,經過十幾天的資料翻閱、比對,初步判斷這臺打字機曾經被辛德貝格和卡爾·京特使用過。

  戴袁支介紹,辛德貝格和卡爾·京特當時在南京都曾留下過列印件。卡爾·京特留下來的列印件主要是20世紀40年代的。辛德貝格留下了6份列印件,其中有兩份很可能是在南京大屠殺期間使用這臺打字機列印出來的。

  戴袁支說:「辛德貝格的兩份列印件,都是他在江南水泥廠期間用英文打字機打出來的。一份是揭露侵華日軍暴行的一張照片的文字說明,該照片的拍攝時間是1938年1月。另一份是『辛德貝格案例』」。

  據了解,1938年2月3日,辛德貝格從江南水泥廠駕車進南京城,將一份他「親自處理的若干案例」交給南京安全區國際委員會,其上記錄了侵華日軍大屠殺的若干暴行,以及辛德貝格對傷員的救助情況,列印件後有辛德貝格的親筆署名。這一做法讓侵華日軍十分不滿,1938年3月20日辛德貝格不得不離開南京。這份「案例」現存於美國耶魯大學神學院圖書館。

  值得注意的是,這臺「Underwood」牌打字機的鍵盤上沒有阿拉伯數字「1」這個鍵,而辛德貝格和卡爾·京特留下的列印件上,兩人都分別用不同字母來代替阿拉伯數字「1」。「我將這幾份留下來的列印件作了比對,發現一個共同點——列印件的內容都有1,京特用大寫的英文字母『I』代替,辛德貝格用小寫的英文字母『l』代替。」戴袁支說,這說明他們當時使用的就是這個品牌的打字機。

  戴袁支還告訴記者,這個品牌的打字機主要生產於上世紀初,在1927年之前,該品牌的打字機沒有設計阿拉伯數字「1」鍵。1927年後,該品牌與另外兩個品牌合併,之後生產的打字機有「1」鍵。

  戴袁支說:「研究江南水泥廠難民營時,我見到那些列印件時還想過,列印它們的打字機還在嗎?如今一臺英文打字機果然在江南水泥廠庫房內現身了。江南水泥廠有英文打字機,英文打字一般就不會再借用別處的了。」

  他認為,現在發現的這臺打字機可以證明,南京大屠殺期間江南水泥廠確實存在英文打字機,而辛德貝格和卡爾·京特在此期間在江南水泥廠工作並救助難民,他們留存下來的列印件的字母特徵又與這臺打字機特徵吻合,所以南京大屠殺期間辛德貝格很可能使用過這臺打字機。

  江南水泥廠計劃於12月展出這臺打字機

  針對江南水泥廠新發現的這臺英文打字機,現代快報記者聯繫了南京師範大學歷史系教授張連紅。

  張連紅表示,從檔案和文獻裡看,辛德貝格和卡爾·京特當年沒有攜帶過打字機來到江南水泥廠。目前,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所徵集到的文物中,也沒有發現當時國際友人留下來的打字機。「當時拉貝、魏特琳他們都是用打字機來記錄侵華日軍在南京的相關暴行、案例、報告。而這是目前發現的第一臺在南京大屠殺期間由西方人士使用過的打字機。」

  張連紅說,這個實物具有重要的說服力,具有很高的價值。

  張新華告訴現代快報記者:「廠裡準備建廠史館,計劃把南京大屠殺期間史料作為廠史的一部分進行展覽,這臺打字機也在展出計劃中。可能會在12月13日之前建成展出。」

相關焦點

  • 江南水泥廠發現老式英文打字機 它可能記錄過南京大屠殺罪行
    在江南水泥廠發現的老式英文打字機現代快報+/ZAKER南京記者徐夢雲文/攝(除署名外)整理庫房時發現一臺老式英文打字機1937年12月,南京淪陷,侵華日軍實施了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當時大量國際友人在南京見證記錄了日軍的暴行,並救助了大量南京難民。
  • 老字號飯店難尋英文菜單 - 現代快報多媒體數字報刊平臺
    硬體已經準備就緒,「軟體」還有待加強  的哥普遍不會說英語  老字號飯店難尋英文菜單  青奧會腳步臨近,從目前情況看,南京場館設施等硬體已經準備就緒,那麼「軟體」呢?昨天,現代快報記者對南京多個地方進行了探訪,發現總體不錯,但也有一些問題需要引起重視。
  • 快報記者專訪「送子觀音」夏桂成 - 現代快報多媒體數字報刊平臺
    一頭銀髮,江南口音,講起話來依舊中氣十足,這就是87歲的國醫大師、著名中醫婦科學家、江蘇省中醫院名老中醫夏桂成教授。如今夏老仍然每周出4次門診,看100多個病人,預約看病的人已經排到3年後。他尤其擅長看「不孕症」,被患者親切地稱為「送子觀音」。那麼夏老為何被稱為送子觀音,他有哪些養生的方法,他給女性又有哪些忠告呢?
  • 民國老樓美大紙行變身「映畫坊」 - 現代快報多媒體數字報刊平臺
    □快報記者 胡玉梅  那些中國電影的「第一」  灰舊的民國水泥牆,一樓門額上曾經用紅漆刷寫的「抗美援朝,保家衛國」字樣隱約可見。從外觀上看去,美大紙行透著一股歷史滄桑。這棟建於1936年的老城南第一高樓,如今門楣還是老樣。舊式扶欄、舊式小壁燈,走在樓下,讓人感覺回到了民國。
  • 烏龍潭不「汙」了 - 現代快報多媒體數字報刊平臺
    12月24日,現代快報記者探訪公園發現,經過湖底清淤和水環境治理,園內水清岸綠,魚翔淺底,一派詩情畫意,「南京小西湖」風景舊曾諳。    現代快報+/ZAKER南京記者  趙冉 宋經緯 文/攝  鬧市中的寶藏公園  烏龍潭公園位於南京市鼓樓區清涼山東麓,江蘇省人民醫院和城西幹道之間。
  • 車主:交警開罰單為何籤「英文」名 - 現代快報多媒體數字報刊平臺
    現代快報/ZAKER南京記者 孫旭暉  「第一次拿到罰單沒往心裡去,畢竟我車停得不對,接受處罰是應該的。」周先生告訴現代快報記者,因為要送愛人上班,他每天早晨都會在7點半前後將車停在宿遷市區幸福路與八一路交叉口東側附近。6月16日早晨7點20分,周先生因為違停,車子被交警貼了罰單,罰單上的籤名字跡潦草,很難認出具體的內容。
  • 海底總動員 - 現代快報多媒體數字報刊平臺
    海洋生物科普講座,是我參加的一次現代快報小記者活動> 蘇ICP備10080896號-6 廣告熱線:96060 版權申明 本網法律顧問:江蘇曹駿律師事務所曹駿律師 版權所有 江蘇現代快報傳媒有限公司
  • 現代快報多媒體數字報刊平臺
    2014年12月,居蜜再次來到南京,在玄武湖的諾那塔下,她接受了現代快報發現周刊記者專訪。  現代快報記者 白雁  居蜜:回到南京,用了30年時間  居蜜祖籍湖北武穴,是國民黨元老、辛亥革命先賢居正的孫女。居正早年留學日本,回國後參加過辛亥革命、二次革命。後任國民黨中央黨部總務部長,廣州大總統府參議、內務總長。
  • 找回遺忘的記憶 - 現代快報多媒體數字報刊平臺
    通訊員 童琳 現代快報記者 黃豔    可以藉助生活常識記憶   亞里斯多德、蘇格拉底、柏拉圖之間是什麼關係?現場,王峰拋出一個問題並教大家記憶答案的方法,「其實蘇格拉底是柏拉圖的老師,柏拉圖是亞里斯多德的老師。大家遇到的零散的知識點,可以藉助生活常識記憶。如電飯鍋的品牌『蘇泊爾』,記住這個牌子,就能記住這3個人的關係了。」
  • - 現代快報多媒體數字報刊平臺
    現代快報記者了解到,今天上午省政府將專門召開會議討論研究,如果不出意外,該收費站年前拆除,初七(2月6日)24:00後,與其它收費站合併,「移」至外圍,小車只收費5元。相關負責人稱,一旦定下就會開發布會宣布。
  • 還我銅鑼燒 - 現代快報多媒體數字報刊平臺
    為了讓美國小盆友能對動畫有更好的理解,動畫中的看板被換成了英文,野比試卷上的「0分」也使用了美國小朋友更容易理解的「F」。  一直喜歡吃銅鑼燒的哆啦A夢,在美國版裡改了嗜好,開始和某四隻烏龜一樣喜歡吃披薩了!  日元全部升級為美鈔,野比也土豪了一回!
  • 「門外漢」寫出高校教材 - 現代快報多媒體數字報刊平臺
    2008年,羅聰翼在南航圖書館瀏覽雜誌時發現了一篇介紹Blender的文章。當時的他正在為校團委製作感動南航等多媒體宣傳資料,需要添加一些3D的元素,便試探性地去了解和學習。從那以後羅聰翼便迷上了Blender。  羅聰翼告訴記者,他以後將致力於該軟體的推廣,藉助現有的社區化資源,實行網絡上的資源共享,為愛好者提供交流平臺和信息分享渠道。
  • 2017快報廣場舞總決賽開戰 - 現代快報多媒體數字報刊平臺
    7月5日上午,在雨花臺區金地體育公園,現代快報聯合南京市雨花臺區體育局舉辦的「 健康江蘇,全民健身——2017廣場舞邀你秀」,迎來總決賽。這次活動,由金鉑利口腔冠名,南京邦德骨科醫院和壽仙谷藥業聯合協辦,衛崗乳業特別贊助。
  • 趣味保齡球,比拼全壘打 - 現代快報多媒體數字報刊平臺
    11月16日上午,現代快報小記者工作室與愛保力美式娛樂運動中心共同組織百丈中心小學的部分小記者走進江南環球港,展開一次愛保力保齡球體驗活動,科普保齡球知識,學習玩轉保齡球的技巧,感受潮流運動的樂趣。  我們在江南環球港參加保齡球體驗活動,教練給我們示範是怎麼打保齡球的,只見他手臂一甩保齡球直接打倒了9個球瓶,我想這一定很簡單,我一定能全部打倒。
  • 變成了「拖把架」和「廣告板」 - 現代快報多媒體數字報刊平臺
    昨天上午,有市民向現代快報熱線96060反映,他路過集慶路的倉頂大井時發現,這口建於元代、已經有670多年歷史的古井,周圍汙穢不堪。倉頂大井是秦淮區的文物保護單位,相關部門呼籲市民,路邊的文物更需要大家的愛護。   貼小廣告、倒汙水,古井周圍髒亂不堪  昨天,現代快報記者在秦淮區集慶路上看到這口倉頂大井。
  • 世界兒歌日 - 現代快報多媒體數字報刊平臺
    「星星的孩子」唱響兒歌《星光》  隨機  採訪  現代快報記者:小朋友,你們現在喜歡唱什麼歌?  漢口路小學的學生:「班上最流行的是《愛情公寓》的主題曲!」「是《爸爸去哪兒》」  快報訊(記者 郝多)昨天是春分,也是世界兒歌日。
  • 無錫驢友走出「中國百慕達」 - 現代快報多媒體數字報刊平臺
    《無錫一驢友在四川黑竹溝失聯》後續  此前家人懸賞20萬尋找  快報訊(記者 匡笠)5月6日,27歲的無錫男子朱銘(化名)獨自進入黑竹溝後,當晚失聯(詳見5月13日現代快報報導)。黑竹溝號稱中國的百慕達,地形十分危險。截至昨天,朱銘已經失聯17天,家人已經花費約20餘萬元搜救費用,但依舊沒有發現有效的線索,家人將懸賞提高至20萬元。
  • 現代快報小記者攝影主題活動札記 - 現代快報多媒體數字報刊平臺
    兒童節前後,現代快報小記者工作室組織多場攝影培訓講座,安排小記者欄目編輯與攝影家協會的老師為小記者們講解攝影基礎知識,組織小記者們在江南環球港世界港口小鎮開展攝影實踐活動,帶領小記者們一起探尋讓鏡頭變「聰明」的奧秘。  我年紀比較小,以前不太會拍照。
  • 未成年媽媽生下寶寶 - 現代快報多媒體數字報刊平臺
    前天下午女嬰被發現時已經死亡。據了解,女嬰是租住在這裡的女孩小美(化名)所生,剛出世就被遺棄。現代快報記者 王玲玲  昨天上午,現代快報記者來到蘇州大學附屬瑞華醫院,小美被安排在住院部5樓病房內,由女警看護。病房門被反鎖,警方拒絕採訪,院方也以保護患者隱私為由婉拒媒體採訪。記者隨即前往張橋村,看到小美租住的群租房已被警方封鎖。
  • 這群「牛娃」撐起南京公益英語角 - 現代快報多媒體數字報刊平臺
    每到周末,一群熱愛英文的孩子會相聚於此,用流利的英文對話或朗誦,他們稱這裡為——「公益英語角」。  9月2日,現代快報記者來到了這家新華書店旗下的少兒書店,發現這個「公益英語角」可不簡單!從組織活動到想選題再到發放材料,全部由十二三歲的孩子一手策劃。